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广东省1984~1993年收检冻存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隐性感染者和患者血清、鼠阳性血清及阳性鼠肺标本进行分型诊断。82例感染者、患者血清中检出家鼠型36例(43.9%),野鼠型17例(20.7%),未定型29例(35.4%)。38份鼠阳性血清中,褐家鼠28份、黄毛鼠3份、板齿鼠1份和臭鼩鼱分均为家鼠型,1例份黄毛鼠检出野鼠型,4份未定型。20份鼠肺中,除1份褐家鼠检出野鼠型外,其余均为家鼠型。首次发现我省有野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存在,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疫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Z_(10)株制成灭活疫苗免疫沙鼠和活毒感染沙鼠这两种方法使沙鼠获得免疫。经一个月后,用EHF病毒野鼠型毒株(A_9、Z_5)和家鼠型毒株(Z_(30)、K_(24))进行攻击,以观察免疫沙鼠对其它EHF病毒株的交叉保护情况。结果表明,经上述两种方法获得免疫的沙鼠,对家鼠和野鼠型毒株的攻击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4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应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原再次攻击后观察IgE,嗜酸粒细胞和临床变化以及EHFV抗原的皮试反应和皮窗试验中细菌渗出情况。结果发现EHFV抗原注射前后嗜酸粒细胞和血压等无明显变化;抗原注射前IgE正常的13例,注射后7例(53.83%)超出正常范围。皮试结果15min阳性14.8%,6h阳性57.44%,24~48h阳性8O.89%。皮窗试验淋巴细胞渗出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外单核细胞增高例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原组有3例嗜酸粒细胞增高。以上结果说明EHFV抗原再次攻击后可以出现Ⅰ、Ⅲ、Ⅳ型变态反应,但绝大多数为Ⅳ型变态反应。对以上各型变态反应在EHF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济宁市任城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 2年经临床及尸解证实山东省首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生在济宁市任城区南阳湖农场[1] 。 1982年经血清学证实济宁市任城区又成为山东省首次暴发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的地点[2 ] 。任城区为山东省流行性出血热重点发病区 (县 )之一 ,再将该区 4 0年来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与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流行特征任城区暴发家鼠型出血热后 ,该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发生了明显改变。1 1 流行强度的改变  196 2年至 1981年共发生野鼠型出血热 79例 ,最高年发病率 7 5 8/ 10万 ,最低年发病率为 0 ,平均年发病率 1 5 7/ 10万 ,死亡 12例 ,平均病死率 15 …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2010—2019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10—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累计报告病例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1/10万。每年3—4月为龙岗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时期。地区分布以吉华街道和布吉街道为主。病例男女性别比为3.7∶1;以20~49岁人群发病人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84.71%。职业分布以个体经营、商业服务和工人为主,占全部病例的63.53%。69.41%的病例明确表示居住地或工作场所有鼠类活动,27.06%的病例有明确接触史。结论 2010—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流行性出血热呈散发流行,应持续开展病例与宿主动物监测,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用IFAT检测家鼠型EHF患者血清,其抗体阳性率为93.10%(27/29);野鼠型EHF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2.19%(60/73)。病后3--22年野鼠型抗体滴度在1:40~1:320之间。两型病后不足一年在抗体滴度分布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完成后对坝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因素影响,为制定坝区指定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种类调查,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坝区居民血清EHFV-IgG抗体.结果 室内外平均鼠密度为5.80%,室内鼠密度显著高于室外.大坝下游鼠密度高于大坝上游.鼠类汉坦病毒(HV)感染率为7.41%.坝区居民血清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阳性率为0.25%.结论 库区蓄水后坝区鼠密度有所回升,鼠类由室外向室内转移现象,坝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处于较低水平.大坝蓄水3年后,未发现对坝区出血热流行情况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福田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流行性出血热(EHF)作为深圳市首次报告病种在福田区出现,而且随后时有发生,共报告散发病例8例,均为轻或中型病人,无死亡。发病地点有相对聚集性,病人多为外来建筑工人,发病前有直接或间接老鼠接触史。发病高峰为春夏之间的3~5月份,与当地鼠群消失季节一致,流行类型的家鼠型。  相似文献   

9.
南充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抗体的十年回顾性前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reports a retrospective inquiry of blood serum against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antibodies in some of our hospital treated EHF patients during 1974-1984. It was found that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sera against EHF antibodies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periods of EHF patients was 86.8% (170/196). The titers were highest in patients who had been attacked within one year and the titers markedly decreased from the second year onwards. However certain level of serum titre could be detected up to 8th-10th year after the acute infection. Normal persons in high-incidence districts and medical workers who had kept in close contact for many years with EHF patients were found to be negative. It is presumed that this disease's latent infection is probably very low.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深圳市龙岗区蚊虫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自然感染状况,为预测该地区乙脑发病趋势及流行强度,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灯诱法捕捉蚊虫标本并进行分类鉴定,以JEV的NS3基因区段设计特异引物,通过实时荧光RT-PCR (real-time RT-PCR)对蚊虫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进行检测,阳性标本经测序后再在GenBank中进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结果 捕获的蚊虫隶属3属5种,致倦库蚊是优势蚊种;1 533只蚊虫分成25批,从3批致倦库蚊标本中检出JEV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2%.阳性标本与GenBank中报道的JEV参考株间相应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均属于JEV Ⅰ型病毒.结论 龙岗区存在着蚊虫自然感染JEV,致倦库蚊是区内乙脑传播的主要蚊媒,有流行人间和畜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潜在危险,提示应进一步完善疫苗接种和免疫监测,积极开展消除蚊虫孳生地,灭蚊、防蚊工作,以控制和切断乙脑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龙岗区2002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在广东不少地区发生流行深圳市龙岗区也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流行。现将2002年深圳市龙岗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在深圳市龙岗区的使用情况和评价系统使用者对该系统的认可程度.方法 在深圳市龙岗区8家职业病防治机构开展问卷调查,系统使用人员对系统的使用进行评分,指标为系统的可接受性、可操作性、主观真实性和主观满意度等方面,按照操作者对系统的认同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打分,从而评价系统使用者对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的认可程度.结果 系统使用者平均每次登陆系统停留的时间约为30 min,经常(每周)登录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占26.9%,69.3%的主要系统使用者平均15 d或者更长时间登录1次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系统使用者根据自身的使用感觉,对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可接受性的总体评分为4.2分(满分5分,下同),可操作性的总体评分为4.1分,主观真实性的总体评分为3.9分,主观满意性的总体评分为3.5分.结论 深圳市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使用者对该系统的操作简便性认可度较高,但对系统的主观真实性、接受性和主观满意性的评价稍差.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龙岗区2008年托幼机构的消毒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幼机构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场所。也是儿童生活、学习、玩耍的公共场所。儿童年龄小、抵抗力低,易感染各种疾病,特别是本地区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一旦有疾病传入,如果消毒、隔离等防治措施跟不上,极易引起疾病的扩散蔓延甚至暴发流行。因此,加强托幼机构的预防性卫生消毒工作,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托幼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我们于2008年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了抽样检测,以指导托幼机构的卫生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龙岗区现有流感监测系统的运作情况及其监测质量.方法 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中龙岗区2011年1月~2013年7月的流感监测数据整理为数据库,从系统的代表性、真实性、稳定性、时效性等方面评估龙岗区现有流感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结果 龙岗区现有流感监测数据由综合医院、社康中心、学校的症状监测数据和病原学监测数据组成,龙岗区和深圳市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ILI%)的流行趋势高度一致(r =0.83,P<0.001),哨点医院报告的ILI%和病毒核酸检出率高度相关(r=0.71,P=0.001),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发现流感暴发疫情的时间相对较深圳市暴发疫情系统较早(中位数为1d);在剔除寒暑假数据的影响后,哨点医院和学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高度相关(r =0.86,P<0.001).结论 龙岗区流感监测系统的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较高的稳定性,监测数据基本可靠,但受系统收集信息的制约,难以发现流感的暴发和流行,现有流感监测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金玉娟  甘丽萍  陈应坚  杨慧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15-1617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食物中毒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血清型分布及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情况。方法于2009年6—10月间采集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期间发生的5起食物中毒病人粪便样品共548份,通过实时荧光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初筛后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携带tdh产毒基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48份样品分离到223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42份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到35株且均携有tdh产毒基因,21株血清型为O3∶K6,其余14株为O4∶K8。506份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88株,其血清群呈多样化,最主要的为O2(25.0%),其次为O3(10.1%)、O1(6.4%)、O10(6.4%)。结论在深圳市龙岗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体是带有tdh基因的O3∶K6或O4∶K8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该区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较高且血清型呈现多样性,并与食物中毒分离株血清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慧  刘凤仁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403-2404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居民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从而推算出人群中的实际发病水平。方法按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3个街道进行隔户人户居民漏报调查。结果共调查8个社区626户2355人,查出法定传染病32例,漏报11例,传染病漏报率为34.38%,其中传染病漏诊率为21.88%。居民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62.50%,丙类传染病漏报卒为34.38%,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报告发病率是实际报告发病率的1.93倍。结论深圳市龙岗区的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现象较为严重,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重症手足口病(HFMD)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重症HFMD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相关的HFMD疫情监测资料及龙岗区重症HFMD个案调查表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迸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HFMD病例数为12 098例,发病率为341.50/10万;重症病例数为55例,重症发生率为0.45%;死亡4例,病死率为0.03%.重症发病主高峰集中在5-7月,次高峰集中在9-11月.龙岗区11个街道中8个街道报告重症手足口病例,其中以坂田街道病例数最多(18例),占32.7%.部分地区出现聚集性.人群特征年龄集中在3岁以下幼儿,占65.45%.职业以散居及托幼儿童为主,各占80.00%和14.55%.重症HFMD病原体以肠道病毒EV71为主,占84.38%.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重症HFMD病例数逐年增加,已成为该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进一步研究可能导致重症病例发生的各类因素,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切实预防和控制重症HFMD的发生,减少病例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8年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年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的时间、空间、人群分布以及病原体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龙岗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5 116例,发病率为311.45/10万。2018年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期为5—11月,全年高峰出现在5月。各街道均有病例报告。男女性别比为1.52∶1,发病人群中以5岁以下幼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6.23%。病原体疫情监测显示阳性标本中以其他EV阳性率最高,占41.28%,其次为Cox A16型,占15.12%。结论 2018年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保持夏秋季节高发的特点,发病人群以0~5岁年龄组为主,病原体流行趋势为其他EV阳性率增加。因此,须加强手足口病监测,采取相关措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或暴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2009年4月-2010年5月流感流行规律,为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对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2009年4月-2010年5月监测流感样病例(ILI)43 249例,占监测就诊病例总数的8.42%;全年均有病例发生,6月和7月ILI病例数最多;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0~和5~岁年龄组,占79.4%;采集ILI鼻咽拭子标本520份,分离出91株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7.5%,新甲型H1N1 19株,H1N1亚型7株,H3N2亚型14株,B(Victoria)亚型51株。流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占81.2%。核酸检测以季节性甲流和新甲型H1N1流感为主(81.2%)。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全年均有流感样病例发生,以夏季和冬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流行株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和B型流感病毒(Victoria系),流感监测对预防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