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付正英  卢建荣  苏晓华 《生殖与避孕》2012,32(7):438-442,463
目的:研究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对小鼠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着床期HOXA-10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COH影响胚胎着床的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GnRH-a+hMG+hC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雌、雄合笼后观察小鼠阴栓率,于着床期取小鼠子宫,观察妊娠率及胚胎着床数,计算着床率;应用RT-PCR、Real-time 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Hoxa-10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阴栓率及妊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胚胎着床数高于对照组(P<0.01),但胚胎着床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Hoxa-10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GnRH-a长方案COH可引起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Hoxa-10表达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从而影响小鼠妊娠及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血补肝肾方对控制性超促排卵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β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COH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进入实验后,中药治疗组每日给予中药灌胃,其余小鼠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COH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给予GnRHa降调节,PMSG+hCG促排。每组分别于孕第1日(pd1)、pd2、pd4、pd5、pd6处死10只动物,取子宫内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的方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定量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表达情况。于妊娠第8日(pd 8)剖腹取各组小鼠子宫(每组10只),观察胚泡着床情况。结果:整合素β3在各组小鼠子宫内膜中呈周期性的表达,从孕第1日(pd 1)开始整合素β3表达逐渐增强,pd 4显著增加,pd 6表达开始减弱。与COH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小鼠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表达增强,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素β3在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相近,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OH模型组pd 8的平均胚胎着床数与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而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血补肝肾方可诱导小鼠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的表达,并提高超促排卵小鼠的胚胎着床率,提示该方可能具有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HOXA-11基因与不孕及妊娠失败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OXA 11基因与不孕及妊娠失败的关系。方法 :选择 4 1例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及 30例难免流产患者 ,同时选择 2 8例正常未孕者及 18例正常早期妊娠者分别作为对照组 ,留取子宫内膜或蜕膜组织。子宫内膜标本通过组织学检查分为增生期或分泌期。难免流产及正常妊娠组均妊娠 6~ 9周。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所有子宫内膜或蜕膜组织中的HOXA 1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整个月经周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均有HOXA 11基因mRNA表达 ,并因月经周期不同而有所波动。HOXA 11基因mRNA在分泌中晚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 10 0 % ,在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3.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在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中HOXA 11基因失去了它在正常子宫内膜表达的周期性变化 ,而且基因表达缺失明显。HOX A 11基因在正常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 .9%、82 .4 %和 6 3.6 %、10 0 % ,在不孕症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两种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8.9%、4 7.8%和 2 2 .2 %、39.1% ,两组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HOXA 11基因在正常早期妊娠蜕膜细胞中持续表达 ,其阳性表达率均为 10 0 % ,在难免流产蜕膜细胞中的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OXA-9基因在人输卵管中的表达及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对34例正常输卵管和38例妊娠输卵管黏膜中ER、PR和HOXA-9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ER、PR在正常增生期和分泌期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率较高;在妊娠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率明显下降(P<0.01)。HOXA-9基因在正常增生期输卵管中的表达率较高,分泌期输卵管中表达降低,而在妊娠输卵管中表达率又有所增高(高于分泌期输卵管的表达率,P<0.05)。结论:ER、PR在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下降和HOXA-9基因表达增强与输卵管妊娠密切相关;在正常分泌期输卵管黏膜上皮中,ER、PR表达水平上调和HOXA-9基因表达下调可能起着屏障作用,防止输卵管着床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OXA-10、PR在输卵管妊娠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异位着床部位粘膜组织,20例正常分泌期输卵管粘膜组织及20例正常宫内早孕期子宫蜕膜组织中HOXA-10基因、P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HOXA-10基因在输卵管妊娠患者异位着床部位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分泌期输卵管粘膜的表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近正常早孕期子宫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R在输卵管妊娠患者异位着床部位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在正常分泌期输卵管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近于在正常早孕期子宫蜕膜的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R在输卵管妊娠患者异位着床部位间质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分泌期输卵管的表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近正常早孕期子宫蜕膜的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异位着床部位HOXA-10基因表达增强,上皮细胞PR表达下降或缺失和间质细胞表达增强,与输卵管妊娠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的改变,包括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β3表达的变化,来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黄体生成素(LH)的使用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昆明小鼠,药物降调后进行人工周期,然后根据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HCG组、LH组和对照组3组,处死小鼠并取出小鼠子宫内膜。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F和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表达阳性率的变化。结果:HCG组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β3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组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β3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G的使用可以影响子宫内膜的LIF以及整合素β3的表达,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下降,而LH的使用对子宫内膜的容受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GnRHa/hMG/hCG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蛋白的表达及胞饮突发育的影响。方法:雌性未孕昆明系小鼠72只,随机分为控制性超促排卵组(COH)和自然受孕组(NC),再按交配成功后天数每组分成4个亚组,接受相应的建模处理。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性交后3~6 d(孕3~6 d)小鼠子宫内膜LPAR3蛋白的表达;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结果:COH组性交后3 d亚组LPAR3蛋白表达最强,NC组4 d亚组表达最强,但两者表达量无显著差异。COH组3~5 d亚组胞饮突发育不同步,大小不一,胞饮突数量较NC组相应时间明显减少,呈局灶性分布。NC组3 d亚组多为发育中的胞饮突,4 d亚组几乎均为完全发育的胞饮突,5 d亚组多为退化的胞饮突。结论:GnRHa控制性超促排卵可能通过改变小鼠子宫内膜LPAR3蛋白和超微结构的时序变化来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影响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8.
来曲唑对大鼠子宫内膜α_vβ_3和HOXA1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来曲唑促排卵对大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和HOXA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雌鼠随机等分为3组:来曲唑组(letrozole,LE组),克罗米芬组(clomiphenecitrate,CC组),生理盐水组(NS组),分别进行促排卵。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上皮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变化;应用RT-PCR和Westenblot方法观察大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HOXA10表达情况。结果:LE组大鼠子宫内膜αvβ3表达与NS组无差异(P>0.05),但LE组显著高于CC组(P>0.01);NS组HOXA10表达高于LE组(P>0.05),LE组HOXA10表达高于CC组(P>0.01)。结论:来曲唑促排卵对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抑制作用比克罗米芬小,有可能成为较为合适的促排卵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不孕症的常见病因,HOXA10、HOXA11这2种基因的正常表达与子宫内膜分泌中、晚期容受性的形成关系密切,而这2种基因在EMS患者的子宫内膜中与正常人相比表达下降,故EMS不孕的主要机制可能为低表达的HOXA10、HOXA11这2种基因,使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异常、容受性下降。此外,近期研究指出,导致EMS患者HOXA10、HOXA11基因表达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基因异常甲基化。  相似文献   

10.
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胚泡着床障碍小鼠模型,并研究其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于妊娠d4上午利用米非司酮诱导昆明小鼠胚泡着床障碍,12h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胚泡着床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利用光镜观察小鼠子宫内膜形态结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采用RT-PCR检测子宫ER、PR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胚泡着床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明显降低,子宫内膜发育明显受抑制;子宫内膜腺体、间质ER、PR表达范围和强度均显著降低。结论:米非司酮能成功诱导建立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其着床期子宫内膜发育受抑制,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胚泡着床失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检测Meis1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采用Real-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定量检测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eis1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胞质以及基质细胞和蜕膜细胞的细胞核中,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随妊娠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着床后在基质和蜕膜中的表达增强;在孕第4日显著增加,孕第5日达高峰,孕第6日表达下降。Real-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eis1的表达随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增强,孕第4日明显增强,孕第5日达高峰,孕第6日开始下降。结论:Meis1在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中呈规律表达,与小鼠着床窗吻合,提示Meis1是调控围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然周期排卵、促排卵与控制性超促排卵(COH)状态下小鼠卵巢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9)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成年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自然排卵组(对照组)、孕马血清(PMSG)促排卵组(PMSG组)、控制性超促排卵组(COH组),各组小鼠取排卵期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DF-9的表达与定位,并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GDF-9蛋白与mRNA的含量。结果:各组小鼠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中均检测到GDF-9的表达,PMSG组与COH组GDF-9蛋白与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MSG组的表达也明显弱于COH组(P<0.05)。结论:促排卵可促进小鼠卵巢GDF-9的表达,但COH降低促排卵小鼠卵巢GDF-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soprisnil抗小鼠孕卵着床的效果及其对小鼠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孕第1日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Asoprisnil低(5μg/g)、中(10μg/g)、高(20μg/g)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22只,于孕第1~3日每日灌胃给药1次,对照组以体积分数1%羧甲基纤维素钠替代,第5日每组处死孕鼠5只取子宫组织,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PCNA表达。第8日处死余下的孕鼠,计数着床点数。结果:①Asoprisnil高、中和低剂量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1.76%、35.29%和76.47%,与对照组(94.12%)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②Asoprisnil高、中、低剂量组着床胚泡数第50百分位数(P50)分别为13(10.5~14)、10(0.5~11)和0(0~12),与对照组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对照组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体弯曲折叠,为复层高柱状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蜕膜变,细胞大且排列疏松,胞质丰富透亮;内膜中腺体和血管丰富。Asoprisnil组子宫内膜腺体为单层或者复层上皮细胞;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变不明显,基质细胞较小,排列致密;腺体和血管增生不明显。④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中均有PCNA表达。内膜腺体中Asoprisnil高、中、低剂量组PCNA表达强度(AIOD)分别为0.15±0.01、0.16±0.03和0.14±0.02,与对照组(0.21±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soprisnil高、中、低剂量组内膜基质细胞中PCNA表达强度(AIOD)分别为0.17±0.01、0.18±0.03和0.17±0.02,与对照组(0.15±0.02)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soprisnil能显著抑制着床窗期子宫内膜腺体增殖,促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但阻止基质细胞蜕膜化,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而发挥抗小鼠胚胎着床效应,显示出潜在的子宫内膜靶向避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OXA11蛋白在人子宫内膜良、恶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增生期(20例)、单纯型及复杂型增生(39例)、不典型增生(33例)和子宫内膜腺癌(41例)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1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OXA11在人子宫的内膜腺上皮和间质、肌层及血管壁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的表达随着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子宫内膜癌组织则显著性下降(P<0.01),在肌层及血管壁中表达各组间无差异。结论:在子宫内膜由良性到恶性增生的演变过程中,HOXA11表达呈下降趋势,可作为子宫内膜恶性变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VF-ET妇女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时着床窗期子宫内膜胶原纤维(collagen fibril,CF)对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影响。方法:共对25个刺激周期(SC)和20个自然周期(NC)妇女分别在取卵后或排卵后的第7±1日行外周血雌、孕激素水平检测和子宫内膜活检术,常规HE染色确定组织学分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CF增生情况和改良Masson染色进行CF定量分析。结果:SC组外周血雌、孕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5)。SC组分泌期较NC组提前1~2 d,内膜腺体扩张和间质水肿明显。SC组分泌早、中和晚期内膜间质中的CF较NC组显著升高(P<0.01,P<0.05和P<0.05),且SC组分泌早期SC明显高于分泌中期(P<0.05)。结论:COH过程中过高的雌、孕激素水平可使子宫内膜分泌期提前并刺激内膜CF的过度增生,这可能是导致COH周期ER下降和着床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生长激素对小鼠子宫内膜VEGF、LIF、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云改  谭丽  董方莉 《生殖与避孕》2007,27(10):639-643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方法:将15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成3大组:A组(动情后期组)、B组(假孕组)、C组(妊娠d4组);每大组再分为2亚组:第1亚组皮下注射GH1.5mIU/g,第2亚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VEGF、LIF、MMP-9及TIMP-1的表达。结果:B组子宫内膜中,注射GH者LIF、VEGF、MMP-9及TIMP-1的表达呈阳性,强于其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C组子宫内膜中,注射GH者LIF、VEGF、MMP-9及TIMP-1的表达呈强阳性,强于其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GH可以提高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VEGF、LIF、MMP-9及TIMP-1的表达,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及其A型受体π亚基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方法:①Real-time PCR方法检测π亚基mRNA在妊娠小鼠第1 ̄5日子宫组织的表达变化。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BA和π亚基在妊娠小鼠第1日、第4日子宫组织的表达。结果:①π亚基mRNA在妊娠小鼠第1 ̄5日子宫组织均有表达,并随妊娠进程逐渐降低,第1日、第2日表达较强,第3日开始下降,第4日、第5日显著下降(P<0.01),且第5日植入位点组织明显低于植入位点旁组织(P<0.01);②GABA和π亚基蛋白在妊娠第1日、第4日小鼠子宫内膜均有表达,第4日时在腔上皮的表达降低,而在基质细胞的表达升高;③第1日时,π亚基蛋白在子宫肌层有表达,但第4日时却不再表达。结论:①GABA和π亚基可能参与调节小鼠植入前期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改变;②π亚基可能还参与植入前期子宫肌肉收缩,调节胚胎在子宫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8.
MMP-2、TI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2(TIMP-2)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50例、在位内膜组织26例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MMP-2、TIMP-2mRNA的表达。结果(1)MMP-2mRNA在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在位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TIMP-2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均低表达,其相对表达量分别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2)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mRNA、TIMP-2的表达与r-AFS临床分期无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MMP-2高表达,TIMP-2低表达,使MMP-2与TIMP-2平衡失调,异位内膜组织侵袭降解ECM的能力增强,从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腺肌病模型小鼠种植窗期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新生ICR小鼠滴喂他莫西芬建立子宫腺肌病模型,随机分为GnRHa降调的模型鼠组(A组)、模型对照鼠组(B组),并取同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C组),每组8只,于100~115日龄处死,HE染色检测小鼠子宫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计算小鼠子宫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表达及扫描电镜下观察胞饮突发育情况。结果:①口服他莫西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造模率为100%,B组小鼠子宫肌层微血管密度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种植窗期子宫内膜LIF蛋白水平A组和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B组可见较多退化的胞饮突,分布稀疏,呈局灶性分布;A组的胞饮突较B组丰富但大小略不均;C组胞饮突分布较丰富且发育完全。结论:新生小鼠口服他莫西芬法可高效建立子宫腺肌病模型,GnRHa降调节能改善子宫腺肌病小鼠子宫内膜中LIF表达及胞饮突发育,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20.
控制性超排卵周期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控制性超排卵(COH)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COH后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整合素β3、TGFβl的表达;以正常月经周期分泌中期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COH周期,完全发展的胞饮突出现在月经周期的第18—19d,较正常周期提前l一2d出现和消失;整合素β3、TGFβl在正常月经周期第2l一23d的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高表达,而COH周期在第18—20d高表达。COH周期和正常周期,整合素β3和TGFβl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高表达与完全发展胞饮突的出现在时期上存在着一致性。结论 COH可能通过改变子宫内膜与着床密切相关的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和超微结构的时序性表达来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使子宫内膜着床窗的开放与胚泡的发育不同步,这可能是影响IVF妊娠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