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卵泡液中是否存在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其卵泡液和血液中的浓度对IVF-ET 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8-2005.08行IVF-ET助孕的不孕妇女共37例,按妊娠结局分 为妊娠和非妊娠两组。收集取卵时的血液及卵泡液,定量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及卵泡液 中MIF的浓度。并检测取卵前血中LH、P、E2值。结果:两组在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移植 胚胎数和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妊娠组血清及卵泡液中MIF浓度分别为1.79±0.98 ng/ml和 22.97±10.62 ng/ml;非妊娠组分别为1.91±1.71 ng/ml和13.44±8.5ng/ml。两组卵泡液中 MIF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浓度差异不明显(P>0.05)。卵泡液MIF浓度与优质胚 胎率呈正相关(r=0.3277,P<0.05),优质胚胎率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2)。结论:卵泡液中MIF可 能与卵泡发育及卵细胞质量有关,进而影响IVF-ET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过程中,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后成熟卵泡获卵率对IVF-ET/ICSI的实验室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IVF-ET/ICSI治疗的693例患者,共746个周期,根据获卵率将患者分为A组:获卵率≥80%;B组:获卵率50%~79%;C组:获卵率30%~49%;D组:获卵率〈30%。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结局。结果 A、B组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可移植胚胎形成率等各项临床和实验室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获卵数的减少,获卵数最低的D组的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可移植胚胎形成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累积妊娠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C组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形成率和临床妊娠率也显著低于A组(P〈0.05),C组卵裂率、临床妊娠率低于B组(P〈0.05),但C组的累积妊娠率与A组和B组相似(P〉0.05)。结论获卵率减少可导致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可移植胚胎形成率下降,直接导致临床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体积分数5%O2)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IVF-ET长方案治疗的265名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56):患者取卵后受精及整个胚胎培养过程全部在三气培养箱(体积分数5%O2)中进行,对照组(n=109):患者取卵后受精及整个胚胎培养过程全部在常规培养箱(体积分数20%O2)内进行,所有患者均移植授精第2日或第3日胚胎。比较组间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组间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基础性激素、获卵数、成熟卵数、授精至移植时间和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受精率(84.4%)、正常受精率(72.0%)、卵裂率(97.6%)、优质胚胎率(43.3%)和可用胚胎率(7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8%、68.7%、96.1%、35.1%、59.5%)(P<0.01或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正常卵裂率(97.7%vs 98.0%)、生化妊娠率(50.0%vs 39.4%)、临床妊娠率(44.9%vs 35.8%)、异位妊娠率(8.6%vs 12.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氧环境(5%O2)似乎能够提高胚胎的发育潜能,获得更多优质胚胎和可用胚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控制性超排卵中,HCG注射日孕酮水平与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5月在我院生殖中心采用长方案垂体降调节行体外受精助孕的1145个周期。按照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的不同分为四组,A组:血清孕酮<0.9ng/ml者313周期;B组:血清孕酮0.9~1.5ng/ml者411周期;C组:血清孕酮1.5~2.5ng/ml者337周期;D组:血清孕酮≥2.5ng/ml者84周期。结果:D组(P≥2.5ng/ml)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异位妊娠率明显升高,与其余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胚形成率及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性超排卵中,HCG注射日孕酮升高仅影响了新鲜周期的妊娠结局,而不影响解冻周期的妊娠率。因此,高孕酮水平患者可考虑放弃新鲜胚胎移植,行全胚胎冷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血流变化与卵子质量、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TV-CDS)监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双侧卵巢动脉血流的收缩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的变化,分析行IVF-ET治疗的82例患者,获得159组血流指数数据(因为有5例患者只有一侧卵巢有成熟卵泡)。根据S/D、RI、PI不同值分组,A组:S/D≤2.0,B组:S/D=2.1~2.9,C组:S/D≥3.0;D组:RI≤0.50,E组:RI=0.51~0.69,F组:RI≥0.70;G组:PI≤1.00,H组:PI=1.01~1.49,I组:PI≥1.50。分别比较各组间获卵数,获卵率、MⅡ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数。结果:C组的获卵数、获卵率、MⅡ卵数、受精率均高于A组和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卵裂率及优质胚胎数均高于A组和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F组的获卵数、获卵率、MⅡ卵数均高于D组和E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数均高于D组和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的获卵率高于G组和H组,与G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H组的优质胚胎数明显高于G组和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的获卵数、MⅡ卵数及受精率均高于G组和I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G组的卵裂率高于H组和I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CG注射日卵巢血流PI与获卵率及优质胚胎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泡液和卵裂起胚胎培养液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与卵裂期胚胎发育以及IVF-ET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为临床优选卵母细胞及移植胚胎提供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检测途径。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取卵日卵泡液及第3日移植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及表达量,将40例患者分为sHLA-G表达阳性组(n=15)和sHLA-G表达阴性组(n=25)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份患者卵泡液sHLA-G阳性率为37.5%(15/40),87份第3日移植胚胎培养液中sHLA-G阳性率为56.32%(49/87),卵泡液和胚胎培养液sHL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获卵数和受精率均无差异(P>0.05),sHLA-G阳性组的卵裂率、第3日胚胎卵裂球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其中胚胎培养液sHLA-G阳性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sHLA-G在部分卵泡液及早期胚胎培养液中均有表达,反映了胚胎良好的发育和种植潜能,预示着较好的IVF-ET结局,是一种优选卵母细胞和移植胚胎的有效的非侵入性途径。  相似文献   

7.
两种活动精子分离法的体外受精结局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Percoll密度梯度法和上游法两种活动精子分离方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效果。对象和方法:以本中心1999年6月~2001年1月完成的362个IVF-ET治疗周期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地比较了两种活动精子分离方法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发育状况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Percoll法和上游法两组比较,受精率分别为71.8%和71.2%,卵裂率88.4%和89.2%,差异均不显著(P>0.05)。取卵后d2,两组胚胎的细胞数分别为2.7±1.3个和3.0±1.0个,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20%碎片的优良胚胎率分别为77.6%和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3.7%和36.6%,妊娠周期的活婴出生率分别为70.3%和60.7%,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IVF-ET治疗不育与不孕中,Percoll法分离的活动精子临床妊娠结局优于上游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SI周期取卵日血清孕酮水平与可用胚胎数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89例超促排卵后经ICSI助孕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预测取卵后d3可用胚胎数方面,取卵日血清孕酮水平与注射hCG日E2水平的相对风险度分别为1.83和1.39。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界定出预测取卵后d3可用胚胎数目<4的取卵日孕酮浓度是11.7ng/ml。取卵日孕酮水平较高的患者获得了更多的可用胚胎且差异显著,但妊娠结局并无差异。结论:取卵日血清孕酮水平与可用胚胎数目相关,但不影响新鲜ICSI周期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抗卵巢抗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及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抗卵巢抗体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的影响。方法 :接受IVF ET治疗的患者 80例 ,在施行IVF治疗前抽取静脉血 3ml ,测定血清中抗卵巢抗体(AOAb)阳性率 ,并分别计算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取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冷冻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结果 :AOAb的阳性率为 2 8.8% (2 3/ 80 )。AOAb阳性患者中平均取卵数、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低于抗体阴性组。结论 :抗卵巢抗体的存在影响了IVF ET的诸过程 ,降低了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排卵患者注射HCG日血清雌二醇/孕酮(E2/P)比值对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132例体外受精助孕患者按促排卵周期注射HCG日血清E2/P比值分为6组,对其实验室结果及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6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受精率、卵裂率及移植胚胎数和评分均无差异,组1(E2/P<1)及组6(E2/P>5)的取卵数分别明显减少及增多,最终组1无一例妊娠,而组4(E2/P为3.01~4)获得了显著高于其他组的妊娠率和单胚种植率。结论:合适的E2/P比值可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在促排卵周期监测二者水平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内异症患者70例行IVF-ET的结局,以输卵管因素IVF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统计两组患者促排卵反应、体外受精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与输卵管组相比,内异症组不孕年限及促排卵用药时间明显延长、Gn平均用量明显增多、hCG日内膜明显增厚(P<0.05),且形态不佳;内异症组平均获卵数、受精率、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单胚着床率显著低于输卵管组(P<0.05);但是两组的卵裂率以及优质胚胎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明显较差的卵巢反应性和子宫内膜状态影响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无症状的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患者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时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确诊高催乳素血症患者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资料,同期121例输卵管因素行IVF而血清催乳素水平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卵泡数、获卵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结局等。结果两组间促性腺激素使用刺激时间、促性腺激素用量、获卵数、HCG日内膜厚度、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着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催乳素水平低于50 ng/ml的患者,经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进入IVF周期前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25 ng/ml组,与血清催乳素水平正常组比较,获卵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和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催乳素血症会对IVF结局产生不利影响。血清催乳素水平低于50 ng/ml可以进入IVF周期,不影响促排卵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长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82个周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超长方案(42个周期)和常规长方案(40个周期)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与常规长方案组相比超长方案组的获卵数(8.2vs10.7)、受精率(69.32%vs72.11%)、卵裂率(87.49%vs89.78%)无明显差异(P>0.05),但Gn总量(44.55支vs33.79支)、优质胚胎数(4.3vs5.8)、临床妊娠率(20.00%vs40.48%)、胚胎植入率(9.90%vs19.64%)等几项指标,超长方案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IVF-ET超促排卵前,采用超长方案进行降调节能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ET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体期个体化添加不同剂量雌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个长方案控制性促排卵(COH)IVF-ET周期,根据其移植日血清E2水平下降幅度分为4组,A组:E2下降<30%,12个周期,单用黄体酮进行黄体期支持;B组:E2下降30%-39%,18个周期,黄体期支持采用黄体酮+3mg/d雌激素;C组:E2下降40%-49%,16个周期,D组:E2下降≥50%,58个周期,C组、D组患者黄体期支持采用黄体酮+4mg/d雌激素。结果:各组的取卵数目、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数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B组、C组间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而D组与其余3组比,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①在长方案COH的IVF-ET中,当移植日血清E2水平下降幅度≥30%时黄体期支持补充雌激素可以改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②E2下降幅度大的患者可能需要增加雌激素的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卵泡液及血清的抵抗素水平、抵抗素与PCOS表现型的相关关系,以及抵抗素对P-COS妇女的卵子发育与成熟及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IVF-ET治疗的不孕妇女82例分为3组:第1组为PCOS肥胖组(BMI>24kg/m2)32例,第2组为PCOS非肥胖组(BMI≤24kg/m2)30例,第3组为非PCOS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在超促排卵周期的取卵日留取外周血和卵泡液,离心(2000r/min,5min)后取上清密封保存于-20℃待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卵泡液内抵抗素的水平,分析抵抗素水平与PCOS及其表现型的相关关系,同时比较各组间的获卵数、卵裂数、受精率、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PCOS肥胖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01),3组的卵泡液内抵抗素水平无差异(P>0·05),3组中卵泡液内的抵抗素水平明显低于血清内的抵抗素水平(P<0·001);PCOS患者的临床妊娠结果与抵抗素无关;1、2组的获卵数、卵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的受精率比非PCOS组低(P<0·05),但是1组与2组间无差异(P>0·05)。3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使用促性腺激素支数以及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高低与BMI呈正相关,而卵泡液中的抵抗素水平与BMI无明显相关性。抵抗素在PCOS患者的IVF-ET治疗周期及治疗结局中可能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长激素对IVF-ET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对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患者子宫内膜影响。方法:2005.01-2006.05期间由于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而致IVF-ET种植失败68例,再次IVF-ET治疗中加用生长激素(GH)治疗者为研究组(37例),未使用GH治疗者为对照组(31例)。结果:二组在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上有明显差别(P<0.05),而受精率、卵裂率无区别。研究组子宫内膜形态学及厚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产率明显减低。结论:对IVF-ET治疗中内膜发育不良的患者再次进行IVF-ET治疗时加用生长激素可促进子宫内膜发育,改善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从而提高临床妊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方案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行IVF-ET治疗的患者,半量GnRHA方案组(A组)共136个周期和GnRH激动剂(GnRHa)长方案组(B组)136个周期。比较2种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的临床结局。结果:A组的Gn使用剂量、使用天数、获卵数、胚胎种植率和多胎率均小于B组(P<0.05),而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及临床妊娠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正常卵巢储备的患者COH后行IVF-ET结局而言,半量GnRHA方案可以取得与标准GnRHa长方案一样的效果,并可减少Gn的使用天数及剂量,减轻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Isolate密度梯度离心法和上游法两种活动精子处理方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效果。方法:本中心2003.01-12完成的253个IVF-ET周期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地比较了两种精子分离方法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Isolate离心法和上游法两组比较,受精率分别为84.13%和94.06%,有显著差异(P<0.01);卵裂率93.81%和97.01%,有显著差异(P<0.01);优秀胚胎率62.80%和56.62%,差异显著(P<0.05);临床妊娠率53.5%和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ET治疗不孕不育中,Isolate离心法分离的活动精子在受精和卵裂上不如上游法,在优质胚胎率上优于上游法,但两者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故两者同样适用于IVF精子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效达菲林联合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对辅助生殖技术(AR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因不孕要求实施IVF-ET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6例,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长效达菲林联合囊肿穿刺组(实验组)与单用长效达菲林组(对照组)囊肿大小变化、早卵泡期(基础)FSH、LH、E2水平、Gn启动日FSH、LH、E2水平、取卵日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及IVF-ET结局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卵巢大小、基础内分泌及启动日LH、E2、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穿刺组囊肿全部消失,未穿刺组96个囊肿31个消失。实验组启动日FSH低于对照组,取卵日E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胚胎数、成熟卵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而要求行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尤其不愿手术的患者,可以先行囊肿穿刺术,同时使用超长方案ART治疗可获得更多优质胚胎数,因而可能有助于提高累积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取卵日卵泡液中丙二醛(MDA)水平对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ET助孕的89例PO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行胚胎移植(ET)患者中,未妊娠组43例,妊娠组2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基础黄体生成素(LH)及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患者卵泡液中MDA水平。结果:患者取卵日卵泡液中MDA水平在未妊娠组(19.04±4.64 U/ml)较妊娠组(13.59±6.19 U/ml)显著增高(P0.05),未妊娠组较妊娠组MⅡ卵率(71.33%vs 93.85%,P0.05)、正常受精率(46.93%vs 75.38%,P0.05)、优质胚胎率(34.88%vs 56.60%,P0.05)显著降低;MDA水平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呈明显正相关(r0,P0.05),与MⅡ卵率、正常受精率呈明显负相关(r0,P0.05)。结论:POR患者卵泡液中存在氧化应激状态,可能影响卵子质量,进而影响IVF-ET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