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视猫外侧膝状体γ—氨基于酸能视元变化的免疫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立功  章应华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6):437-440,T063
以2-4周龄幼猫制作单眼剥夺弱视模型。应用PVEP对比手术及前及饲养12周后的视觉变化。在证实动物产生弱视后,冠状切取外侧膝状体对其γ-氨基 于酸能神经元行免疫细胞化学ABC技术处理,由计算机图像分析对照组正常眼和实验组剥夺眼对侧LGN的A,A1和C层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和灰度变化。结果表明,幼猫的LGN三层均有GABA能神经元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剥夺眼输入层的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Gao J  Zhang D  Gong S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476-479,W001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在正常和单眼视觉剥夺幼猫外侧膝状体中的变化 ,探讨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在弱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 (nicotinamidadeninedinucleotidephosphate diaphorase,NADPH diaphorase)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正常组和单眼视觉剥夺组幼猫外侧膝状体中NOS的变化。结果  (1)正常组幼猫外侧膝状体各层中无NOS阳性细胞 ,但可见NOS阳性纤维 (轴突和末梢 ) ;(2 )单眼视觉剥夺组幼猫外侧膝状体各层中可见NOS阳性纤维 (轴突和末梢 )。两组幼猫外侧膝状体各层NOS阳性纤维 (轴突和末梢 )NADPH diaphorase染色无明显差别。 (3)单眼视觉剥夺组幼猫外侧膝状体的非剥夺层中可见条状分布的NOS阳性细胞 ,平均密度为 (16 80± 2 6 4 )个 /mm2 ,平均面积为 (44 5± 96 ) μm2 /个 ,无长树突 ,胞浆染色重而细胞核无染色 ;剥夺层偶见NOS阳性细胞 ,平均密度为 (1 80± 1 4 7)个 /mm2 ,平均面积为 (30 7± 75 )μm2 /个。结论 NO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幼猫弱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P物质在单眼剥夺性弱视猫外侧膝状体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SP在单眼剥夺弱视猫LGN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弱视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PA法,对7例正常猫和8例单眼剥夺弱视猫LGNSP免疫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定位并定量研究其变化.结果在单眼剥夺猫剥夺侧LGN的A1层SP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单眼剥夺可造成剥夺侧LGN剥夺眼相应输入层次的SP表达下降,从而促进弱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左旋多巴对14例猫斜视性弱视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猫弱视眼模型的作用,以探讨弱视的发病机理。方法:对14只猫斜视性弱视模型,分20mg/kg 40mg/kg左旋多巴及安慰剂灌胃给药,观察猫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结果:左旋多巴能一定程度地缩短猫斜视性弱视眼的P1波峰灌时及提高P1波幅值。结论:用左旋多巴对猫斜视性弱视模型灌胃给药12周,能一定程度地改善其弱视眼的传导和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5.
郭珍  刘冰  林锦镛  赵堪兴 《眼科研究》2012,30(3):228-232
背景 视觉发育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助于对视觉发育期视功能的异常进行解释和防治,目前轴索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目的 观察正常发育猫和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21a区神经元NogoA的表达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4周龄幼猫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斜视性弱视组,每组8只.斜视性弱视组手术离断右眼外直肌制备成人工内斜视模型,与正常组在同等视觉环境下饲养1周后进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VEP P100波幅下降及隐含时延长确定为弱视模型制作成功.确定弱视形成后用断颈法处死实验猫,制备猫视皮质区21a区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2个组猫视皮层区的发育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正常组和斜视性弱视组视皮层21a区NogoA的表达并进行定量比较. 结果 斜视性弱视组猫P-VEP P100隐含时为(108.50±6.95)ms,右眼/左眼P100振幅比值为0.35±0.09,正常组为(98.10±7.07)ms,右眼/左眼P100振幅比值为0.83±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0,P=0.005;t=5.970,P=0.005).2个组视皮质21a区苏木精-伊红染色表明斜视性弱视组视皮质神经元的数目无明显减少,但神经元细胞质突起变短或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NogoA阳性细胞均存在于Ⅱ~Ⅵ层,呈棕黄色表达,位于神经元一侧.正常组视皮质21a区Ⅱ~Ⅵ层可见NogoA阳性染色细胞,斜视性弱视组Ⅱ/Ⅲ、Ⅳ、V/Ⅵ区NogoA表达的免疫阳性细胞密度分别为(387.37±2.01)、(354.58±1.85)、(289.68±1.81)个/mm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61.39±1.98)、(128.93±1.26)、(96.25±1.49)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400、-201.890、-164.740,P=0.000). 结论 NogoA在调控视觉发育敏感期及其可塑性中可发挥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弱视猫视觉系统三级神经元及其突触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邵立功  章应华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1):53-56,T002
以2~4周龄幼猫制作单眼剥夺弱视模型,对比制作术前及饲养12周后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改变,证实产生弱视后,灌注固定幼猫。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剥夺眼视网膜中央区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和视皮质神经元及其突触的超微结构,发现三级神经元及突触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和萎缩。主要表现为神经元核皱缩、变形,线粒体皱缩、嵴紊乱,基质电子密度增高,高尔基体减少、不发达,粗面内质网解聚,可见吞噬体、脂褐素及指纹状结  相似文献   

7.
Yin Z  Yu T  Chen L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472-475,W001
目的 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斜视猫视皮层神经元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基 1(N methyl D aspartatereceptorsubunit 1,NMDA R1)在超微结构水平的表达与变化。方法 幼猫 11只 ,其中 6只猫在 2周龄行 1只眼外直肌断腱术产生单眼内斜。依动物处死时的年龄分为 3组 :3周龄组(斜视手术后 1周 ) ,2只正常和 2只斜视幼猫 ;5周龄组 (斜视手术后 3周 ) ,2只正常和 2只斜视幼猫 ;成年组 (6月龄 ) ,1只正常和 2只斜视性弱视猫。 3组动物均取初级视皮层组织进行冰冻切片 ,NMDA R1单克隆抗体标记后 ,分Ⅱ~Ⅲ层、Ⅳ层及Ⅴ~Ⅵ层各为一个区块行常规电镜染色切片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电镜下分析 32 8个视皮层神经元 ,发现 3组正常猫的视皮层神经元NMDA R1标记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斜视猫 (χ2 =4 2 8,4 4 1,4 89;P <0 0 5 )。 (2 )共计数 132 0个NMDA R1阳性突触 ,显示正常猫发育过程中 ,视皮层Ⅱ、Ⅲ层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MDA R1受体突触数多于Ⅳ~Ⅵ层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F =3 2 8,P <0 0 5 ) ;斜视猫视皮层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MDA R1受体突触数 ,3周龄组与正常幼猫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F =0 17,P >0 0 5 ) ,5周龄组和成年组均较正常猫组显著减少 (F =2 6 94 ,4 7 0 1;P <0 0 0 1)。结论  (1)正常猫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平均峰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为指标,评估使用氟西汀治疗形觉剥夺型弱视模型猫的疗效。方法采用德国Roland视觉电生理仪,对3例正常对照组和15例形觉剥夺型弱视猫进行P-VEP的检测,进行治疗前后潜伏期和波幅的比较。结果1、正常对照组P波潜伏期平均48.33±3.51ms,波幅平均55.69±3.52μV,单眼形觉剥夺猫P波的潜伏期平均58.23±4.62ms,波幅平均38.24±2.96μV,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氟西汀治疗4周、8周后,P波潜伏期稍缩短,波幅稍增加,与未经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P波潜伏期进一步缩短,波幅进一步增加,与未经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16周、20周后,P波潜伏期及波幅进一步恢复,与正常对照相比,未见因形觉剥夺而引起的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氟西汀治疗16周或更长时间后,弱视模型猫的视觉诱发电位P波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加,其变化过程与人类弱视儿童治愈过程中视觉诱发电位P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弱视猫视皮质17区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立功  章应华 《中华眼科杂志》1993,29(6):366-369,T022
本实验利用c-fos基因在兴奋性神经元核的表达特性,观测猫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变化以证实弱视的发生。在将猫眼暴露手运动光栅刺激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技术对猫视皮质17区Ⅳ层基因表达产物fos蛋白进行染色,经计算机图像分析正常、单眼内斜、单眼剥夺各组幼猫视皮质17区Ⅳf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和灰度变化。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弱视发病机理,以阐明视觉敏感期视紊乱及形觉剥夺对视皮质发育的影响。结果提示:①  相似文献   

10.
慢性高眼压大鼠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大鼠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细胞结构的变化及其与视神经纤维丢失的关系。方法通过烧灼大鼠巩膜表层静脉诱导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为对照眼,分别于2、4、6个月后经心脏灌注内固定取材,对两侧LGN及视神经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突触素P38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对LGN视神经末梢突触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并对两侧LGN及视神经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高眼压持续时间的延长。大鼠左眼视神经轴突数目以及右侧LGN神经元大小、密度显著减小;LGN内突触素P38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呈下降趋势;LGN神经元的损伤与视神经轴突数目及突触素光密度值显著相关。结论持续性眼压升高对大鼠LGN有明显损伤作用;高眼压大鼠LGN的损伤继发于视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外侧膝状体(LGN)是视觉通路中重要的视觉信息处理器官,近年来发现LGN参与运动视觉信息处理,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表明在LGN水平存在着双眼竞争,可能与弱视的发生有关.然而,LGN神经元时空频率特性的研究多限于猴或者猫,大鼠的相关研究较少.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时空频率调谐特性.方法 取睁眼后14~16d组、20 ~ 22 d组、27 ~30d组及睁眼后60 d组Wistar 大鼠各5只,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通过正弦光栅视觉刺激分别对各组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时空调谐特性进行检测,观察大鼠LGN神经元时空频率调谐特性随着发育发生的动态变化. 结果 睁眼后14~16 d组、20~22 d组、27 ~30 d组及睁眼后60d组大鼠LGN神经元时间和空间频率调谐低通调制和带通调制间神经元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68、0.47,P>0.05),4个组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最优时间频率调谐特性成年后达最高值,大鼠LGN神经元的最优时间频率均值分别为(2.5±1.3)、(2.6±1.2)、(2.6±1.1)、(3.6±1.1)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3,P<0.05),睁眼后60d组的最优时间频率明显高于睁眼后14~16 d组、20 ~22 d组、27 ~30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43、4.10、4.03,P<0.05),睁眼后14 ~ 16 d组、20~22 d组、27 ~30 d组间的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组大鼠LGN神经元的最优空间频率均值分别为(0.04±0.04)、(0.04±0.03)、(0.05±0.03)、(0.05士0.04)c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8,P>0.05),而时间频率瞬时带宽及空间频率带宽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7、1.22,P>0.05).结论大鼠LGN神经元感受野时空频率调谐发育特性的不同可能与其在视觉通路中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键期内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模型反缝合治疗前后外侧膝状体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规律。方法14日龄大鼠随机为剥夺组、正常组及反缝合治疗组,经造模成功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大鼠外侧膝状体PSD-95蛋白和PSD-95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同年龄段弱视组外侧膝状体PSD-95呈阳性神经元密度降低,PSD-95mRNA的表达减少(P<0.01);同年龄段反缝合治疗组外侧膝状体较弱视组PSD-95呈阳性神经元密度增加,PSD-95mRNA的表达增多(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单眼剥夺及反缝合治疗影响大鼠外侧膝状体PSD-95的表达,提示PSD-95参与了视觉发育外侧膝状体可塑性的变化过程,是弱视发病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验证了关键期内反缝合治疗对弱视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恢复作用,为临床弱视遮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猫斜视性弱视治疗前后视皮质17区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斜视性弱视猫治疗前后视皮质 (VisralCortex ,VC) 17区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改变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联系。方法 普通 4周龄家猫 1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斜视组和斜视治疗组 ,每组各 6只 ,后两组 4周龄时行右眼外直肌切断术 ,术后 4周经P -VEP检测确定形成弱视后立即将治疗组 6只猫行对侧眼睑暂时缝合。三组猫全部于 12周龄处死 ,取右脑半球VC17区脑组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 17区NGF免疫阳性细胞密度。结果 斜视组与正常组相比 :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P -VEP的P1波潜时延迟 ,波幅降低 ;治疗组和斜视组相比 ,免疫阳性细胞增加 (P <0 0 5 ) ,P1波潜时缩短 ,波幅增大。结论 斜视性弱视猫VC17区NGF表达特性发生改变 ,通过遮盖对侧眼 ,增加弱视眼的视觉信息输入量 ,NGF表达增加 ,和P -VEP的改变相符合 ,遮盖治疗使实验猫弱视眼的视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NGF作为一种细胞功能的调控因子 ,在视觉系统发育的可塑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正常和单眼视觉剥夺性幼猫视网膜中的变化,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弱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diaphorase,NADP-diaphorase)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正常组和单眼视觉剥夺组幼猫视网膜中NOS的变化。结果 (1)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组和单眼剥夺组幼猫视网膜平铺片可见NOS阳性细胞,并可见细小的NOS阳性纤维;(2)计算机图位分析系统测量:正常组:视网膜NOS阳性细胞平均密度左右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单眼视觉剥夺组:非剥夺眼与剥夺眼比较,NOS阳性细胞平均密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剥夺眼与正常眼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非剥夺眼与正常眼比较,NOS阳性细胞平均密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NO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幼猫弱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左旋多巴对14只猫斜视性弱视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左旋多巴对猫弱视眼模型的作用 ,以探讨弱视的发病机理。方法 对 1 4只猫斜视性弱视模型 ,分别以左旋多巴 2 0mg/kg ,4 0mg/kg ,安慰剂 3组灌胃给药 ,观测猫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结果 左旋多巴能一定程度地缩短猫斜视性弱视眼的P10 0 波峰潜时及提高P10 0 波幅值。结论用左旋多巴对猫斜视性弱视模型灌胃给药 1 2周 ,能一定程度地改善其弱视眼的传导和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17区神经元眼优势及空间特性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从单细胞功能角度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扫描正弦光栅刺激 ,应用微电极检测 8只正常猫组、9只斜视性弱视猫组纹状皮层细胞的放电水平 ,研究斜视性弱视猫皮层细胞的双眼性、眼优势及其空间特性的改变。结果 斜视性弱视组细胞数为 76 ,正常组为 83,斜视性弱视组皮层双眼细胞较正常组减少 (P <0 .0 5 ) ,眼优势未发生转移。与对侧眼相比 ,斜视性弱视弱视眼驱使皮层细胞的最优空间频率 (正常2 4 9± 0 .4 5 ,斜视组 0 .90± 0 .12 )、高端截止空间频率 (分别为 6 .19± 1.0 7,3.4 9± 0 .5 1)下降 (P <0 .0 0 1) ,两眼时间频率调谐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斜视性弱视可能与两眼间异常相互作用以及弱视眼驱使皮层细胞的空间特性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大鼠脑外侧膝状体神经元退行性变及APP17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外侧膝状体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和神经元内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yto C的表达,证实糖尿病大鼠是否存在脑内视觉传导通路外侧膝状体神经元退行性改变,APP17肽对其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模型,10周后取脑组织行Bax、Bcl-2、Cyto C的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取外侧膝状体处脑组织作电镜观察。结果 糖尿病组外侧膝状体腹侧核内Bax、Cyto C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多、染色深,Bcl-2三组间无明显差异,APP17肽治疗组的Bax、Bcl-2、Cyto C的表达接近正常组。超微结构发现糖尿病组神经元有固缩、核膜凹陷、线粒体肿胀等退行性变,给予APP17肽后上述改变明显好转。结论 糖尿病大鼠发生了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神经元可能处于凋亡前状态;APP17肽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及总和VEP反应特点,评估总和VEP反应对双眼视觉功能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儿童80名、远视性弱视儿童151例,进行双眼总和VEP检查,统计学分析总和VEP反应特点.结果 弱视组儿童总和VEP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无同时视者与有同时视者之间总和VEP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总和VEP反应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反映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功能状况,对其双眼视功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弱视儿童双眼总和视觉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春红  廖瑜俊  杨洋  邓燕  彭小维  鄢涛  殷小龙 《眼科研究》2009,27(12):1133-1136
目的探讨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及总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反应的特点,评估总和P-VEP反应对双眼视觉功能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80名正常儿童和在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眼科确诊的远视性弱视儿童151例,进行双眼总和P-VEP检查,分析总和P-VEP反应的特点。正常儿童与弱视儿童的人口基线学特征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EP检查方法和刺激条件的选择参照吴乐正等的方法,记录电极的放置按照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的要求。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双眼视觉功能检查采用Titmus立体图、同视机三级画片。P-VEP检测结果以双眼反应/单眼反应(B/M)比值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弱视组儿童总和P-VEP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t=10.75,P〈0.01);不同程度弱视组的B/M值随弱视的严重程度明显减低(F=10.93,P〈0.01);无同时视者总和P-VEP与有同时视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5,P〈0.01)。结论总和P-VEP反应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反映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功能状况,对其双眼视功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方位调制特性是V1区神经元最显著的特性之一,方位调制特性的发育具有视觉经验依赖的可塑性,本研究旨在定量测定和分析关键期后期幼猫V1区神经元由配对光栅视觉训练诱发的方位调制特性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轻微麻醉和完全麻痹状态下3只幼猫初级视皮层V1区28个神经元的最优方位和方位选择指数(orientation selection index,OSI),采用非最优方位的高频配对光栅视觉训练13m in,观察训练后神经元最优方位偏移方向和偏移度大小,比较训练前后OSI的大小。结果 视觉训练后,最优方位在86%(24/28)的神经元中偏向训练刺激的方向(正偏离),在14%(4/28)的神经元中偏离训练刺激的方向(负偏离),平均偏移度为7.978°(SD=7.463°)。训练后OSI(0.199±0.096)较训练前OSI(0.159±0.07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P<0.05)。结论 在发育关键期后期幼猫的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具有明显的方位调制特性,感受野内非最优方位参数的光栅训练,通过高频配对刺激诱发的短时程突触传递效能可塑性变化的方式介导了神经元的方位调制特性的修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