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PBMCs中TNF—α,IL—1α和IL—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8例急重肝,13例亚急重肝和16例慢重肝患者PBMCsTNF-α,IL-1α和IL-4mRNA的表达水平对其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PBMCsTNF-α和IL-α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与内毒素血症和病情轻重相关,而慢重肝仅TNF-αmRNA略增高,提示TNF-α和IL-1α在急重肝和亚急重肝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而在慢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内毒素性肝损伤的机理并为其治疗提供实验依据,采用间隔24h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家兔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并检测血浆和肝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丙氨酸转氨酶(ALT)、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结果发现,血浆和肝组织匀浆IL-8、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二者呈线性正相关,其组织浓度高于血液,并与酶活性变化及肝细胞坏死相关。结果提示:TNF-α、IL-8是内毒素性肝损害的重要介质,IL-8是其发病机制的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3.
败血症是引起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近年发现致病菌及其毒素侵入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有害反应,主要通过诱导产生过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等间接作用所致。关于败血症形成过程中IL-8、TNF-α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检测30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PBMC诱生的白细胞介素1活性,结果:重型肝炎患者TNF和IL-1水平均增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提示TNF和IL-1在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的免疫发病机理。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 HHV-6诱导单核细胞表达和产生IL-10,细胞因子mRNA动力学研究发现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1β及IL-6随IL-10mRNA积累而减少,用抗人IL-10单克隆抗体阻断HHV-6诱  相似文献   

6.
检测30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PBMC诱生的白细胞介素1(IL-1)活性,结果:重型肝炎患者TNP和IL-1水平均增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提示TNF和IL-1在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TNF—α和IL—8在兔创伤性急性肺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云喜  李琦 《免疫学杂志》1997,13(3):149-151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采用兔胸部撞击致创伤性ALI模型,利用酶联免疫法观察伤后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及IL-8含量的变化,辅以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湿/干比值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伤后兔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严重肺水肿,肺内大量炎性细胞聚集,浸润;血浆,BALF中TNF-α和IL-8含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粘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表达的调控,及对内皮细胞与激活淋巴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以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采用粘附试验和抗ICAM-1或抗LFA-1单克隆抗体阻断抑制试验。结果:TNF-α、IL-6和IL-1β诱导内皮细胞18~24h,均可使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粘附率显著增加,TNF-α和IL-1β的诱导还可使内皮细胞表面ICAM-1分子表达明显增强,表现为ICAM-1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多,着色加深。用10~20mg/L抗ICAM-1或抗LFA-1单克隆抗体均可部分抑制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粘附。结论:TNF-α和IL-1β可以有效地激活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诱导内皮细胞ICAM-1表达增多,促进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外周血中TNF和IL—1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是一对介导炎性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用细胞生物法,ELI0A法和3H-TdR渗入法对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和血清进行了TNF和IL-1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SLE病人的PBMC在体外对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不敏感。其上清液中的TNP的活性和上清液及血清中TNF-α蛋白含量的水平与疾病的活动性及是否合并感染均无相关性。SLE病人IL-1的生物活性和健康人无明显差异。活动期病人IL-1的分泌水平低于恢复期患者,IL-1分泌能力的降低和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铜仿膜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对透析患者IL-1(白细胞介素1),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C3(补体3)的影响。结果发现:透析后1h患者IL-1,TNFα和C3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透析后1h首次使用综合征症状发生率较高相一致。膜的生物相容性是首次使用综合征的重要原因,新透析器高通透性是首次使用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伤寒患者血清TNF,IL—2,sIL—2R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伤寒发病中的作用,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7例伤寒患者及16例正常人血清TNF、IL-2和sIL-2R水平。结果发现,伤寒患者血清TNF水平和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而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对15例伤寒患者各病期血清TNF、IL-2和sIL-2R水平动态观察发现伤寒患者血清TNF、sIL-2R水平动态变化与患者体温、病期、病情变化具有密切关系。伴肝功能损伤和有诸如消化道出血、肺炎、急性肾衰等并发症及复发性伤寒的患者其血清TNF、sIL-2R水平明显高于无肝功能损伤及无并发症的患者。结果提示,临床检测伤寒患者血清TNF、sIL-2R除可协助诊断外,对于患者病情、病期、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观察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作为临床观察伤寒病情及判断预后的监测指标。血清IL-2检测对于伤寒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作为判断临床病情、病期及预后的指标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PBMCs对IL—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对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0633和IL-1α表达的抑制情况,以比较两者PBMCs对IL-4的应答性。方法 应用L929细胞毒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TNF-α和IL-1α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清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马晓星徐军王鲁群杨道理迟翠芳(济南军区总医院免疫科,济南25003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除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外,还参与了某些肿瘤和白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内毒素和TNF-α诱导的人体IL-8释放〔英〕/VanDeventerSJH…//JInfectDis。─1993,167(2)。─461~464研究了用低剂量内毒素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静脉攻击健康人体时诱导的IL-8释放。实验分两组,第1...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物学检测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了2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6,sIL-6R和TNF-α的含量及其与白血病细胞负荷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IL-6,sIL-6R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其中急性B淋巴性白血病的IL-6,sIL-6R急性T淋巴性白血病的TNF-升高尤为明显;(2)B-ALL的IL-6,TNF-α及T-ALL的TNF-α水平与白血病细胞负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8例急重肝、13例亚急重肝和16例慢重肝患者PBMCsTNF-α、IL-1α和IL-4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其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PBMCsTNF-α和IL-1α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与内毒素血症和病情轻重相关,而慢重肝仅TNF-αmRNA略增高,提示TNF-α和IL-1α在急重肝和亚急重肝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而在慢重肝的作用可能不是主要的。虽然三型重型肝炎患者IL-4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IL-4mRNA/TNF-αmRNA和IL-4mRNA/IL-1αmRNA的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表明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调节网络严重失调,IL-4水平相对低下可能是急重肝和亚急重肝患者TNF-α和IL-1α异常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IL-6和TNF对白血病细胞的调控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诱导急性白血病肿瘤细胞自分泌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利用急性白血病原代肿瘤细胞和肿瘤细胞系HL-60和K562,分别观察了IL-6和TNFα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急性白血病细胞存在着IL-6和TNFα的自分泌作用,而TNFα和IL-6对白血病细胞则有诱导分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TNFα对急性白血病细胞株还可呈现生长抑制作用;而IL-6则可表现为生长促进作用。IL-6和TNFα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这种凋控在白血病的发病和免疫调控治疗中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IL-6和TNF对白血病细胞的调控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诱导急性白血病肿瘤细胞自分泌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利用急性白血病原代肿瘤细胞和肿瘤细胞系HL-60和K562,分别观察了IL-6和TNFα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急性白血病细胞存在着IL-6和TNFα的自分泌作用,而TNFα和IL-6对白血病细胞则有诱导分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TNFα对急性白血病细胞株还可呈现生长抑制作用;而IL-6则可表现为生长促进作用。IL-6和TNFα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这种凋控在白血病的发病和免疫调控治疗中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的免疫发病机理。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HHV-6诱导单核细胞表达和产生IL-10,细胞因子mRNA动力学研究发现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1β及IL-6随IL-10mRNA积累而减少,用抗人IL-10单克隆抗体阻断HHV-6诱导的内源性IL-10,TNF-α、IL-1β和IL-6mRNA的表达和因子产生明显增加,表明HHV-6诱导的内源性IL-10在转录水平能抑制单核细胞因子产生。结论IL-10具有抑制I类辅助性T细胞(Th1)反应、下调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等多种生物作用,推测HHV-6诱导产生的内源性IL-10与该病毒长期潜伏感染及其参予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经TNFα和TNFβ介导IL-1协同IL-2诱导产生LAK细胞[英]/LazenbyAW…//Gytokine,-1992,4.-479~487IL-1能协同IL-2刺激人PBL生成LAK细胞,推测其机制是通过增加TNF的产生和TNF受体的表达。本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