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忠政  吴天兵  全劲松  苑丽丽  吴波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775-2776,282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和冠脉内支架植入疗效。方法:AMI静脉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病例182例,溶栓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术前测定IRA、non—IRA病变程度及TIMI血流分级,术后及随访期间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随访期LVEF和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溶栓结局分为溶栓再通组(123例,A组)及未通组(59例,B组)。A组的IRA残留严重病变例数和残留严重病变平均狭窄程度均明显少于B组,而TIMI3级血流例数均明显多于B组(P均〈0.05~0.01)。随访期间A组的MACE发生率少于B组,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AMI静脉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患者常常伴有较严重的冠脉病变,特别是溶栓未通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AMI病例32例,分为静脉溶栓再通(A)组和静脉溶栓未通(B)组,于AMI后5~7天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随访6个月,均于随访前后查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B两组均有很高比例的梗死相关血管(IRA)和一定比例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残留严重狭窄。IRA狭窄程度B组比A组严重(P〈0.05)。成功置入支架32例(96.8%),A、B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9例(90.6%)随访6个月,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与B组比较,A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P〈0.05),A组随访期间LVEF较随访前增加(P〈0.05),较B组高(P〈0.05)。结论AMI病例溶栓后存在严重的IRA和non-IRA残留狭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是必要的、安全的,手术成功率高,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再灌注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 选择年龄≤65岁,适合静脉溶栓的AMI患者150例,依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分为4组。溶栓后2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量按TIMI标准分级,并与临床判定IRA再通率比较分析。结果 Ⅰ~Ⅳ组TIMI血流2级和3级者,分别为90.90%,60.76%,58.82%和32.35%;TIMI血流0级和1级者分别为13.64%,32.55%,41.18%和67.65%。血管再通率随溶栓开始时间推后而下降,Ⅳ组下降最为明显,而血管闭塞率则逐渐上升。血管再通率及闭塞率Ⅳ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无创伤性再灌注指标判定IRA未开通的53例中有52例经CAG证实梗死区无血流灌注,说明该指标基本上可以真实地反映IRA是否开通。临床判定IRA开通的97例中有7例TIMI血流为0级或1级,提示IRA内可能再次血栓形成。各组均未发生严重合并症,30天总病死率为4.67%。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AMI发病2h以内,溶栓疗效与介入疗效相当,发病〉2h,特别是6h以后,溶栓疗效逐渐下降,为使更多患者受益,再灌注治疗的策略宜首选介入治疗。溶栓失败或出现再次心肌缺血症状者应立即常规实施挽救性介入治疗。对于无条件实施介入治疗的所有适合溶栓的AMI患者均应给予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静脉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支架植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AMI静脉溶栓后 1周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TIMI血流 0级或 1级者 ,予病变部位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加支架术。结果  48例入选者植入支架 66个 ,梗死相关血管残余狭窄 <10 % ,远端血流TIMI3级 ,无围术期死亡率及再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MI静脉溶栓失败后 ,用PTCA加支架植入有效、安全 ,特别适合在地市级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成功率.方法: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青年人(≤40岁)AMI患者25例,年龄25~40岁,其中8例术前曾接受早期(≤3 h)静脉溶栓治疗.全部患者均在发病8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动脉(IRA),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0~1级或虽达到2级但残余狭窄重,仍表现胸痛者(IRA未再通),立即给予直接或补救性PCI.术后随访6~12个月,若有心绞痛复发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IRA有无再狭窄.结果:25例AMI患者中IRA 27支,PCI使24例患者的26支IRA获得完全再通,血流达TIMI 3级,成功率96.3%(26/27),住院期间无死亡发生.随访PCI成功的患者6~12个月,未发生心肌缺血,其中2例发生再狭窄(8.0%),10例未接受及1例未成功PCI患者再梗死率27.3%.结论:青年人AMI患者PCI成功率高,再狭窄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对QT离散度(QTd)变化的影响。方法178例AMI患者分为未溶栓组、溶栓未通组、溶栓再通组及成功急诊PTCA(大部分同时置入冠脉内支架)组,分别测量入院时及溶栓或PTCA后2小时、24小时、1周的QTd,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溶栓再通或成功PTCA后QTd明显缩小,未溶栓和溶栓未通组QTd缩小不明显;且成功的FFCA后QTd的缩小比静脉溶栓更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成功的再灌注治疗后,随心肌缺血改善,QTd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PCI)和静脉溶栓治疗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首次AMI患者211例,12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其中30例溶栓后行补救PCI。8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45例溶栓患者48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CI组(P〈0.05)。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40.6%,梗死相关血管(IRA)达到TIMI 3级血流者为60.5%,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96.8%,AMI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为(49.3±12.1)%,直接PCI组为(64.2±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溶栓组为13.4d,直接PCI组为8.2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及时、充分、持续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实现有效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与静脉溶栓相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更高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有利于挽救濒死心肌及缺血心肌,更好地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缩短住院时间,并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冠脉造影见梗死相关动脉(IRA)病变情况。方法:562例AMI发病后24h~3月内行冠脉造影术。结果:562例AMI明确IRA共559支,有4例IRA不能判定。呈闭塞状态198(35.17%)支,次全闭塞及严重狭窄病变24(443.34%)支,其中有8例血流为TIMI0~1级,未达功能再通。临界狭窄83(14.74%)支,无明显狭窄3(86.75%)支,其中冠脉正常6例。结论:AMI后无论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大部分IRA呈闭塞或次全闭塞及严重狭窄,应及早行冠脉造影,以了解IRA情况,及时行血运重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2 h 内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后3-6 h 桡动脉入路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21例 STEMI 静脉溶栓后临床及 CAG 检查均符合直接 PCI 指征并行 PCI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静脉尿激酶溶栓失败患者急诊 PCI 后,均获成功,IRA 全部再通,血流均达 TIMI3级血流。出院时心功能 I 级16例,II - III 级5例,LVEF 0.51±0.13。结论 STEMI 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 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与加速性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168例STEMI患者中,10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68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30天病死率,靶病变血管重建治疗等指标。结果 ①直接支架组:在99例病人植入135个支架,成功率为99%,93例IRA达TIMI血流3级,7例(7%)IRA达到TIMI血流2级,30天病死率2%;②rt—PA溶栓组:68例IRA再通59例,成功率86.8%,30天病死率5.9%,溶栓后2~4周,52例做冠状动脉造影,均有IRA高度狭窄。结论 与rt—PA溶栓比较,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扩大了STEMI病人的治疗适应症,能建立可靠的。IRA前向血流,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5年96例AMI接受溶栓治疗者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结果:溶栓后临床再通84例(87.5%),未通12例(12.5%),其中68例临床判断再通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流≤1级者2例(2.9%),血流≥2级者66例(97.1%),且此68例患者中9例(13.2%)患者管腔轻度狭窄,2例(2.9%)无明显狭窄。12例临床判断未通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流≤1级者12例(100%),血流≥2级者为0。溶栓中发生不良反应5例(5.2%)。结论:溶栓治疗AMI疗效显著,而溶栓治疗之护理对挽救病员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在无冠状动脉造影的条件下,临床判断指标仍然是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有效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再灌注治疗的最桂策略.方法 选择年龄≤65岁,适合静脉溶栓且无禁忌的AMI患者304例,分为两组.1组143例,男109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61±4.23岁,溶栓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O),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量依TIMI分级,并与临床判定IRA再通率比较分析.II组溶栓后未行CAG,共161例.男124例,女37例,平均年龄59.80±5.24岁.两组临床一般情况无显著并差异(P>0.05).全部病例均在发病后8h内用链激酶静脉溶栓,并用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结果 I组IRA再通率为65.73%.II组为69.57%.与文献相符.30天病死率较低.I组为4.20%.II组为4.35%.再通率和病死率均无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I组CAG显示TIMI血流2级和3级者为60.84%,这些患者从溶栓中获益.无创性再灌注指标判定IRA开通的94例中有8例CAG显示血管再次闭塞,再闭塞率为8.51%,而未开通的49例中有48例梗死区仍无血流灌注,说明无创性再灌注指标可以真实地反映IRA是否开通.总低血压(8.55%)及泵衰(7.23%)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经处理均未影响溶栓治疗.未发生过敏反应和严重出血病例.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但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介入治疗.为使更多患者受益,在条件许可时应首选介入治疗.对溶栓失败或再次发生心肌缺血表现者,应立即实施挽救性介入治疗,以实现心肌再灌注与治疗基础性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13.
宋耀明  何作云  黄岚  李爱民 《医学争鸣》2004,25(21):1979-1981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超声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对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行血管内超声消融,比较超声消融前后梗死相关血管的狭窄程度、TIMI血流、静脉血中CK-MB浓度、心电图ST段及临床症状的改变,计算消融后的校正TIMI帧数. 结果: 28例患者均有一支有大量血栓的IRA,消融(102.26±11.24)s后IRA达TIMI 3级27例,开通率为96.4%(27/28),消融后IRA狭窄明显减轻(0.48±0.12 vs 0.88±0.09,P<0.05),CTFC<23(15.4±3.7 c/s)26例. 消融成功后10 min内患者胸痛消失,术后(3.67±0.48) h血中CK-MB浓度达到高峰,术后6 h抬高的ST段明显回落(0.064±0.013 mV vs 0.231±0.058 mV, P<0.01). 28例患者消融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无心源性休克、复发严重心肌缺血、再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低频高能超声血管成形术治疗AMI,可使IRA早期再通,恢复TIMI 3级血流和较好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4.
周玉珍 《华夏医学》2005,18(5):733-734
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了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管腔急性完全闭塞所致。因此,恢复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再灌注,尽早、充分开通IRA可减少梗死面积,保存左室功能,提高生存率。而在开通IRA的再灌注疗法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能快速、充分、持久地开通IRA,且使病变血管的残余狭窄较静脉溶栓者显著减低,这更有利于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室功能,从而更明显地降低病死率,减少出血并发症。自2001年5月以来,我院导管室成功地为4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施行了此项手术,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手术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溶栓治疗后,即便在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a rtery,IRA)前向血流恢复TIMI Ⅲ级者中,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组织水平的心肌再灌注不良,这使得罪犯血管虽然能够再通,但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即心肌组织水平无复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 128例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其中30例溶栓后行补救PCI。8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45例溶栓患者48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情况。结果: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CI组(P<0.05).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68.6%,梗死相关血管(IRA)达到TIMIⅢ级血流者为60.5%,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96.8%,有4例发生无再流现象(No-reflow).AMI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为(49.3±12.1)%,直接PCI组为(64.2±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平均住院天数溶栓组为13.4天,直接PCI组为8.2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溶栓治疗比较,首次AMI患者直接PCI治疗,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高,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院内死亡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7.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我院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12小时内,所有病例均未行静脉溶栓治疗,即刻送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梗死相关动脉(IRA),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结果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左前降支病变刃例,左回旋支病变2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8例,原则上干预梗死相关动脉(IRA),共置入支架72枚,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3级67例,2级2例。术后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再通与重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溶栓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对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CA)血管再通与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溶栓组(40例)接受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接受保守治疗。全部患者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病变情况实施血管重建术[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溶栓组与对照组IRCA血管开通率分别为87.5%和56.0%,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分别为4.93±2.56和5.78±2.17,血管重建成功率分别为91.7%和71.4%,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AMI溶栓治疗后血管开通率高,但IRCA残余狭窄仍较严重,开通的血管有利于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采用急诊PCI技术治疗AMI 28例,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28例AMI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同时行支架植入。支架植入后,残余狭窄均≤20%,TIMI血流Ⅲ级,计26例,占92.9%。围手术期无死亡或再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结论 PCI能安全有效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对心肌梗死面积(MIS)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55例AMI患者中,19例行急诊PTCA 支架植入术,36例静脉溶栓开通IRA,应用ST段运算法和QRS记分法预计IRA再通前及再通2周后MIS,并对其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PCTA组和静脉溶栓组的IRA再通前MIS%分别为(24.13±5.65),(23.80±5.74),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IRA再通后,PTCA组实际梗死区心肌存活率可达(32.42±8.59)%,较溶栓组的(20.02±10.12)%要高(P<0.05).PTCA组和静脉溶栓组的住院期间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出院时IVEF等有显著性差异,而死亡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直接PTCA较静脉溶栓治疗再通后可挽救较多处于梗死边缘的心肌;PTCA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静脉溶栓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