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介绍应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或合并椎间隙明显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1998年4月~2000年4月,应用改良型SB Chan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行腰椎间盘置换术共31例37个间隙,其中腰椎间盘退变16例18个间隙,合并椎间隙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17个间隙,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结果 随访率100%,截止至2001年9月,平均随访26个月(17~41个月)。临床评价:优23例,良6例,尚可2例。术后腰椎节段可平均前屈4.0°和后伸 5.1°,共9.l°活动度。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4.2mm。由于技术上的原因,1例出现滑动核轻度移位,但无临床症状。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和合并椎间隙明显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适应证及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1年11月间,应用LinkSB ChariteⅢ型椎间盘假体对30例患者33个椎间盘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16例,女14例;年龄36~54岁,平均44岁。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失败6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2例。术前JOA评分4~17分,平均11分。手术节段为L3-41例,L4-518例,L5S18例,3例患者进行了相邻两个节段的椎间盘置换术(L3-4和L4-51例,L4-5和L5S12例)。结果 术后随访4个月~2年3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JOA评分20~29分,平均26分;症状改善率64%~100%,平均89%;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率50%~100%,平均84%。27例患者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l例患者术后仍感腰背痛,l例患者虽然术后症状较术前好转但仍感左下肢疼痛,l例患者术后16个月搬运重物时造成手术节段的椎弓根断裂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可有选择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Link SB ChariteⅢ型人工椎间盘行椎间盘置换术,共置换假体30个,随访4~28个月(平均16个月),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JOA评分。结果所有病例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100~800ml(平均320 ml)。术后第2d(早期病例为术后第7d),患者可佩戴腰围下地,术后6周除去腰围恢复正常活动。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患者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3例患者术后出现健侧肢体麻木。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无椎间盘假体脱落、失效,远期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中期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Charité SBⅢ假体对65例患者施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其中获得平均5.8年(2~7.5年)随访的48例52个假体进行疗效评价分析.48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3岁(36~58岁);椎间盘退变9例,椎间盘退变合并椎间盘突出34例,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5例.VA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9.3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5.8分.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经前路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44例患者行单间隙椎间盘置换,其中L3,43例,L4,523例,L5~S118例;双节段4例,其中L3,4和L4,51例,L4,5和L5~S13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3、6、12、24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1、3、6、12、24个月分别为4.3、4.3、3.8、3.1、2.6分,末次随访时1.8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28.6分,术后24个月12.5分,末次随访时8.2分;活动度:末次随访时仅1例患者丧失活动度,其余患者保留活动度,平均5.5°.所有患者术后无假体移位、松动及下沉;1例患者对手术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8%.结论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3年6—11月,对2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施行PDN单枚置换术,并获得平均26.4(23—29)个月随访。[结果]1例术后因假体移位再次手术取出。其余1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17.2%(P〈0.01)。其中1例手术椎间隙发生自融合。至随访末期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Prolo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椎间隙高度增加值与临床评分改善值无相关性。[结论]PDN置换术能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能恢复和维持退变椎间隙高度,近期效果肯定。过分强调术后椎间隙高度增加或许并不合适。  相似文献   

6.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中远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YZ  Xue HB  Chen X  Guo LX  Li HW  Liu HR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50-353
目的 探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中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的34例腰椎间盘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间盘源性腰痛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随访时间48~66个月,平均52.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和中远期功能.术前ODI评分平均58.4%,VAS评分平均7.4分.对放射学资料进行手术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早期腰痛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个月ODI评分平均18.2%,VAS评分平均1.8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17.6%,手术节段活动度平均为9.2°.末次随访时,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缓解满意,18例患者下腰痛逐渐加重,ODI评分平均为31.2%,VAS评分平均为3.1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平均下降13.5%,手术节段活动度平均为6.8°,植入物移位发生率73.5%(25/34),软骨终板退变损伤发生率64.7%(22/34).结论 人工髓核置换术尚不能达到长期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目的 ,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逐渐减少,下腰痛逐渐加重影响其中远期疗效,明确术前诊断和严格手术指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Link SB Charite Ⅲ型人工腰椎间盘行椎间盘置换术,共置换假体6例。手术节段为L_(4、5)4例,L_5S_12例。结果 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和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5例患者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1例劳累后仍感腰痛,6例均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评价:优5例,良1例。结论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近期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26例6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方法]自1998年9月~2007年12月,应用SBCharit啨Ⅲ型假体对29例患者施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对其中获得平均6.9年(3~9年)随访的26例30个节段假体进行疗效评价分析。26例患者中,男25例,女1例;平均年龄44.2岁(38~59岁);腰椎间盘退变性病变3例,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2例。VA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9.1分,Oswes-ty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6.4分。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经腹壁前路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22例行单节段置换,其中L4、58例、L4、5,L5S116例;二节段4例,均为L4、5和L5S1。本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疼痛VAS评分:术后1、3、6和12个月分别为3.7、3.2、3.0和2.5分,2年时2.3分,末次随访时2.0分;Oswesty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27.7分,术后3年9.7分,末次随访时7.4分,活动度:末次随访时1例活动度减小(4°),其余患者均有活动度,平均5.6°。所有患者术后无假体移位、松动和下沉;1例患者术后尚满意,总满意率96%。[结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节段选择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17例多节段或一般影像检查不能明确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34个椎间隙行椎间盘造影检查,根据注入造影剂的量、注入时阻力、是否诱发出患者原有症状等确定责任椎间盘,并对相应节段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结果:34个椎间隙造影中注入量大于2ml 17个间隙,推注时阻力减低者17个间隙,诱发出患者原有症状19个间隙,无与造影相关的并发症。对19个诱发出患者原有症状的椎间盘进行了置换术。随访16~42个月,平均30.4个月,术前患者JOA评分7~17分,平均9.9分,术后JOA评分20~29分,平均26.6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椎间盘造影对准确选择人工腰椎间盘置换节段能够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ryan人工椎间盘矢状面覆盖比(SCR)与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PO)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2月因颈椎退行性疾病行单节段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共71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0年,在术后即刻侧位X线片上测量人工椎间盘SCR。末次随访时,通过CT与X线片结合评估置换节段PO分级。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人工椎间盘SCR、年龄等因素对高等级PO形成的影响。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阳性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进行检验与量化。结果末次随访时,71例患者中66例出现PO,其中0级5例,1级16例,2级25例,3级7例,4级18例。高等级(34级)PO患者人工椎间盘SCR小于低等级PO(0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人工椎间盘SCR是PO形成的影响因素(比值比0.659,P 0.05)。人工椎间盘SCR预测PO形成的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8(95%置信区间0.7760.981),且计算得出人工椎间盘SCR的最佳判断阈值为95%。结论人工椎间盘SCR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PO形成的影响因素,人工椎间盘过小会造成术后远期高等级PO形成的概率增大,置入的人工椎间盘SCR应尽量 9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腰椎全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源性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应用两种人工腰椎间盘移植物治疗90例108节段具有明确腰椎间盘源性退行性疾病且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男28例,女62例;年龄25~54岁,平均39.2岁;单节段植入85例,双节段10例,三节段1例;L3-4节段6例,L4-5节段39例,L5S1A节段63例.使用Prodisc L人工腰椎间盘48节段,Maverick人工腰椎间盘60节段.手术均取腹膜后人路.术后采用改良Odom评估、Oswestry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四种方法对症状及疼痛改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75~160min,平均115.5min.术中血管损伤1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90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4、6、26、52周.术后Odom评估显示:优7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5.55%.住院时间2.5~6d.平均3.4d.术后翻修2例.影像学检查:假体下沉2例,两种假体移植物均无明显向前或后迁移.结论 应用腰椎全椎间盘置换可恢复退变节段的间盘高度和神经根管的高度及前、后径,保留腰椎后柱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评价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discnucleus,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2年3~6月,共施行PDN置换术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38.4岁;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L4-5 17例,L5S1 3例;病程6个月~10年,平均26.7个月。均采用单枚PDN置入,PR725型15例,PR925型1例,PR525型1例,PW725型2例,PW525型1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运动功能明显改善。17例获得1~3个月随访,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15.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84,P<0.01), 无早期假体移位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包括一过性腰部酸痛和低热。结论PDN置换术能有效恢复退行性椎间盘病变患者的椎间盘高度,近期效果肯定,多数国人适合置入单枚PR725型PDN。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植入对软骨终板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u DB  Zhao L  Jin DD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54-356
目的 测量腰椎间盘人工髓核植入后软骨终板应力分布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用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6具,Medic分级均为正常.采用MTS材料测量系统进行轴向垂直加载试验,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在正常状态、摘除髓核状态和人工髓核植入状态下L4-5椎间盘下终板各测量点的应力分布.结果 正常椎间盘状态下,软骨终板应力分布在中心区域最高,沿两侧逐渐均匀减低.摘除髓核后终板应力分布变化显著,中心区域测量点的终板应力降低(P<0.05),而纤维环部应力增高(P<0.05).人工髓核植入后,中心区域测量点应力分布明显增高,较正常状态增高15.1%(P<0.05),且邻近区域亦出现高测量值.结论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植入后,假体区域终板出现应力集中.目前假体设计尚不能在植入后完全达到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assess long‐term clinical results of prosthetic disc nucleus (PDN) replace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Seventy‐two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implanted with a single PDN device from March 2002 to December 2003. Fifty‐eight (80.6%) patients attended clinical, functional, and radiographic follow‐up examinations for more than 48 months. Independen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careful review of the interviews, operative reports,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adiographs,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Results: After implantation,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atients experienced pain relief. Improvements were noted in pain intensity, walking distance, neurological weakness, Oswestry and Prolo scores, 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 and lumbar mobility. 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 was not well maintained,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height it decreased 18% (P < 0.001). Several complic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PDN, including transient low‐back pain, implant dislocation, malposition of the implant, damage to the end plates and subsidence of implant.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data show that PDN is preferred and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range of lumbar mo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However, this study only represents cases in our centre.  相似文献   

15.
果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人工腰椎髓核置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果胶/聚乙烯醇复合(CoPP)水凝胶人工髓核置换延缓腰椎间盘退变的效果.方法 以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腰椎髓核置换的动物模型,显露L3~4和L4~5两个椎间盘.L4~5椎间盘用16号针头穿刺后将聚乙烯醇(PVA)或CoPP水凝胶试件植入其内,L3~4椎间盘行假手术处理或只用针头穿刺而不植入试件.由此,全部实验椎间盘分成假手术组、穿刺组、PVA组和CoPP组.于术前、术后1、3、6个月摄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比,并对手术节段椎间盘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 实验动物均存活,无伤口感染或手术并发症发生,无PVA、CoPP假体试件突出或明显移位.PVA组和CoPP组椎间盘高度丢失明显小于穿刺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A、CoPP两组在术后6个月内椎间盘退变的程度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术后观察时间的延长,两者治疗效果的差别逐渐增大,PVA组椎间盘退变明显,CoPP组退变相对缓慢.结论 CoPP水凝胶人工髓核置换术可保留椎问盘高度和填充髓核空间,延缓纤维环的退变,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