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副伤寒是我市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为分析伤寒、副伤寒发病流行特征,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 现将5a来伤寒疫情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来自温岭市统计局提供的统计年鉴,疫情资料来自温岭市卫生防疫站1996~2000年法定传染病年月报表。2 结果2.1 发病情况1996~2000年总发病数为279例,全部为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4.95/10万,无死亡病例,以1997年发病最高,发病率为7.884/10万,从发病趋势来看近5a发病率有所上  相似文献   

2.
浦江县伤寒副伤寒综合防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江县位于浙江中西部,属金衢盆地,人口38万,是伤寒副伤寒的历史疫区.1998年以来该县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并多次发生爆发疫情.据1999、2000年伤寒疫情资料分析,该县东部5个镇伤寒副伤寒的发病人数分别占全县总发病人数的85.7%、85.3%.为了控制伤寒、副伤寒局部流行,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2001年在东部5个镇实施了伤寒副伤寒综合防制措施.2002年起在全县实施了伤寒副伤寒综合防制措施,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从急剧上升到逐步得到控制.现将2001~2002年浦江县伤寒副伤寒防制工作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202例伤寒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1999年我科住院伤寒、副伤寒病例数占杂病 (除肝炎外的传染病 )总数 32 % ,远远高于 1991~1994年 (占 16 % ) ,为探讨 1996年以来伤寒、副伤寒患病人数增多的原因及指导预防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调查了 1996~ 1999年我科伤寒、副伤寒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来自 1996~ 1999年我科伤寒、副伤寒住院病例 36 1例 (均经血培养、粪培养或血肥达反应诊断)。其中伤寒 2 0 2例 ,副伤寒A 15 1例 ,副伤寒B 7例 ,副伤寒C 1例。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描述了 1996~ 1999年伤寒、副伤寒患病情况 ,患病季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福建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福建省 1995~2 0 0 1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与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 1995~ 2 0 0 1年 ,福建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维持在 1 84/10万~ 2 3 1/10万 ,呈高度散发 ,主要分布在宁德市和福州市 ,病例主要发生在 6~ 9月 ;2 0~ 5 4岁多见 ,分离的部分伤寒菌株对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高度敏感。 [结论 ]福建省伤寒、副伤寒疫情呈点多、面广、常年散发 ,应加强疫情监测 ,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 ,进一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1997~2006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997~2006年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伤寒副伤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浙江省历年疫情资料录入EXCEL2003中整理数据后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1997~2006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现以2004年为高峰的单型变化趋势,地区上仍以沿海地区为高发,发病以春季和夏秋季为主,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构成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爆发疫情以水型为主。病例多为甲型副伤寒。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主要对磺胺(SD)产生耐药,不同型别沙门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所不同。结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局部仍有爆发,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甲型副伤寒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落实改水改厕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县15年来发生3起较大伤寒、副伤寒疫情的病原检测结果、流行菌株的变迁及疫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以利于今后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和整理柳城县1988~2002年发生的3起较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及相关资料。结果伤寒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率为17.99%,有12.oo%血培养阳性患者血清肥达反应呈阴性;副伤寒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率为46.58%,有19.12%血培养阳性患者血清肥达反应呈阴性。伤寒、副伤寒病原菌粪便培养及肥达氏反应阳性率均较低。结论肥达氏反应对诊断伤寒、副伤寒只起辅助作用。我县伤寒、副伤寒由原来以伤寒杆菌流行为主转为以副伤寒为主导菌型,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副伤寒。  相似文献   

7.
伤寒副伤寒是我市主要传染病之一,1990~1999年累计发病486例,最高(1997年)发病率7.884/10万,年平均发病率4.39/10万,严重危害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探索本病的发病规律,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1999年疫情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由市统计局提供,疫情资料来自温岭市卫生防疫站传染病年报和伤寒、副伤寒病例调查表。2 结果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自治区14起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了解学校发生伤寒、副伤寒重大疫情的原因及其流行因素,为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各地、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调查处理报告.结果1996~2002年广西共发生14起学校内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其中甲型副伤寒11起,伤寒2起,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混合流行1起;发生在大专院校3起,高级中学3起,初级中学8起;农村10起,城市4起.各学校学生罹患率1.9%~31.1%,平均10.3%,教职工平均1.6%,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行时间最短15 d,最长115 d;传播途径水型11起,食物型3起.每年5~6月和10~11月为流行高峰期.学校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状况恶劣,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疫情迟报、误诊和缺乏预警机制是疫情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伤寒、副伤寒已成为广西各级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和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2004-2006年浙江省沿海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及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4-2006年沿海地区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为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浙江省沿海地区近三年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和监测点监测报表资料录入EXCEL2003整理后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沿海地区伤寒副伤寒呈下降趋势,发病曲线由双峰型变为单峰型,且峰值逐年降低。病例在宁波和温州以农民、工人、学生为主,台州地区以民工、农民、学生为主,病例年龄集中在20~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别,恢复期患者带菌率显著高于健康从业人员,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甲型副伤寒对利福平和萘啶酸耐药,且耐药率在97%以上。暴发疫情以水型为主。结论浙江省沿海地区伤寒副伤寒发病总体呈发病率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甲型副伤寒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对病例应规范治疗彻底治愈、加强恢复期患者的监测,发现阳性应及时隔离治疗,有利于疫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伤寒、副伤寒流行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伤寒、副伤寒是贵州省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本文对贵州省 5 0年间 (195 1~ 2 0 0 1年 )伤寒、副伤寒流行变迁及 5 77起爆发性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更好地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 :①贵州省 195 1~ 2 0 0 1年疫情资料汇编、年平均人口数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②贵州省伤寒、副伤寒菌种监测。③采取总体统计学分析和按年代统计分析法。④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2 .结果 :(1) 5 0年间伤寒、副伤寒流行变迁 :①流行概况及趋势 :据 195 1~ 2 0 0 1年疫情资料统计 ,贵州省 5 0年间共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 4 4 5 2 6 1…  相似文献   

11.
伤寒与副伤寒是舟山市列为监测防治的重点传染病。为分析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 ,评价防治工作效果 ,对 2 0 0 0年舟山市伤寒和副伤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伤寒与副伤寒疫情资料来自舟山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订正年报表。年平均人口数由市统计局提供。1 2 统计方法 按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计算相应的统计学指标。2 结果2 1 发病强度与地区分布  2 0 0 0年合计报告伤寒与副伤寒病人 2 0 6例 ,无死亡病例 ,年报告发病率为2 0 93/ 10万。病例分布于全市 4县 (区 )的 4 1个乡镇、街道 ,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 6 1 19%。 …  相似文献   

12.
袁勇 《职业与健康》2001,17(9):85-86
伤寒、副伤寒(以下简称伤寒)是重点防治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晴隆县自1992年以来,各级卫生部门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情有所下降,为进一步了解伤寒发病规律,对1999年伤寒病例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1999年晴隆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年报和部分伤寒流行专题调查报告,人口资料来源于晴隆县统计局年报。  相似文献   

13.
1993~2002年广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探讨广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广西1993~2002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报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结果 1993~2002年广西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47305例,年均发病率10.27/10万,以15~19岁最高(14.50/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均病死率0.10%;病例以农民为主(占41.09%),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及所辖区(占51.99%);发病高峰在6~10月份(占61.56%);年均发病年龄以10~44岁为主(占86.52%)。10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趁起,传播方式大多为水型(占77.27%),多数发生在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的大中专院校,并有以桂林市及所辖区为重点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趋势;1994~1998年实验室分离的菌株216株,均为伤寒沙门菌,自1999年以后以甲型副伤寒为主,占92.64%(630/680)。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氟哌酸、氯霉素等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均超过90%,但对磺胺的敏感率较低,分剐为25%和77%。影响流行的因素主要有城镇和农村的供水和污水处理严重滞后、学校卫生安全存在薄弱的环节、迟报疫情和误诊、传染源的管理不善等。结论 近10年广西伤寒、副伤寒维持较高的发病水平,优势菌型由伤寒沙门菌转向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0—2020年云南省伤寒与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云南省11年的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全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35 217例,死亡6例,年均发病率6.79/10万,总病死率0.017%;2010—2020年报告病例数、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主要发病于5—10月,占总病例数的60.75%;发病地区分布广泛,其中西双版纳州年平均发病率为全省最高(20.04/10万);以10岁为等组距,20~岁年龄组累计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18.14%;男女性发病数之比为1∶1;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是农民(47.04%),其次为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结论云南省11年来伤寒副伤寒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应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高发季节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004 - 2017年郑州市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 - 2017年郑州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 - 2017年郑州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939例,以副伤寒为主(70.71%)。2006 - 2007年和2015年发病率出现2次高峰,其他年份发病率波动在0.14/10万~1.0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0.92/10万。郑州市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郊县居民发病率高于市区,发病高峰为每年的6 - 10月,主要集中在15~44岁的青壮年(63.79%),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和学生,分别占39.51%和14.70%。结论 郑州市属于伤寒副伤寒的低发地区,但部分县(市)发病率仍较高,应增加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健康教育,加强传染源管理,加大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紫云自治县伤寒、副伤寒的流行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1~2006年伤寒副伤寒疫情进行分析。[结果]6年全县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170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2.73/10万。甲型副伤寒居多。全年病例分布不均衡。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少数病例易形成慢性带菌者。[结论]加强卫生健康宣教,提高伤寒病例监测水平;做好各项监测工作,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5-2011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江阴市2005-2011年疫情资料和监测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1.41/10万,发病高峰为4-10月,病例以15 ~49岁青壮年为主,0~5岁年龄组也占较高比例,学生、农民、散居儿童为高危人群,高发地区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结论 江阴市伤寒疫情稳定在较低水平,但仍然面临回升的可能,仍需采取对学生、农民、散居儿童和流动人口等高危人群加强健康教育,继续加强疾病监测工作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来进一步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奉化市1998 ~ 2000 年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1998年至今 ,奉化市副伤寒发病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每年春节前后至 5月份 ,局部地区时有爆发 ,疫情迅速上升 ,形成发病高峰。为摸清奉化市副伤寒疫情流行特征及规律 ,探讨有效的防治策略 ,现将我市副伤寒疫情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 :(1)疫情资料 :1998~ 2 0 0 0年我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和年报统计分析资料。 (2 )病人资料 :3年期间病人住院的诊治病历及病人“伤寒个案调查表”。 (3)实验室资料 :医院诊断伤寒病人血培养结果 ,农贸市场食品监测检验报告和环境水样监测检验报告。 (4 )对照资料 :1999年48例副伤寒病例 1∶1配对对照调查…  相似文献   

19.
1996~2005年绍兴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绍兴市辖6县(市、区),境内水网密布,水系复杂,极易造成水源性疾病的传播流行。1999年,越城区城东乡爆发一起副伤寒疫情,范围之广发病之多,为我市历史上所罕见。为了解我市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征,对我市1996~2005年间的伤寒疫情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历年法定传染病订正年报及爆发疫情资料;人口数据源于绍兴市统计局和市公安局。2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流行强度1996~2005年全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7773例,无死亡报告。年平均发病率17·39/10万,年发病率在7·30/10万~31·36/10万之间…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1995—2001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福建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建省1995—2001年伤寒、副伤寒疫精与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5—2001年,福建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维持在1.84/10万一2.31/10万,呈高度散发,主要分布在宁德市和福州市,病例主要发生在6—9月;20一54岁多见,分离的部分伤寒菌株对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高度敏感。[结论]福建省伤寒、副伤寒疫情呈点多、面广、常年散发,应加强疫情监测,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