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酸碱滴定法测定戊二醛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羟胺法检测戊二醛原液稀释度、不同取样量、反应时间以及其它化合物对戊二醛测定准确度的影响。结果将含量为550g/L的戊二醛用标准硬水稀释2倍和25倍,3组戊二醛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均<3%。测定中,戊二醛实际取样量在0.180g和0.220g范围,对戊二醛含量测定基本没有影响;取样量≤0.150g或≥0.250g,都会明显影响戊二醛含量测定结果。测定加样反应时间在55min~65min之间,对测定结果基本无影响;反应时间短于55min或长于65min都对测定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在戊二醛消毒液中含有甲醛与乙二醛等醛类杂质可造成戊二醛含量测定值增加。结论采用羟胺法测定消毒液戊二醛含量,每份戊二醛取样量应为0.180~0.220g,加样后反应时间应为55~65min;该方法不适合含有甲醛、乙二醛等醛类杂质的消毒剂样品中戊二醛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戊二醛配方中常用配伍成分对其含量测定和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理化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不加任何配伍成分的纯品戊二醛,其含量在18~25 g/L范围,用羟胺法测定误差范围在1.19%~2.24%。在含量为22.39 g/L戊二醛溶液中分别加入3.0 g/L与5.0 g/L亚硝酸钠,戊二醛溶液的pH值由3.93增加为4.84与5.00;戊二醛含量由22.39 g/L下降为22.26 g/L和22.01 g/L。在含量为21.88 g/L戊二醛溶液中分别加入1.0~3.0 g/L碳酸氢钠,其pH值由原来的3.93增加到7.37~7.80;戊二醛含量由原来的21.88 g/L下降到21.07~19.91 g/L。在含有碳酸氢钠和亚硝酸钠的戊二醛溶液中加入2.5 g/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于室温下储存28 d,戊二醛下降率为3.70%;不加者下降率为5.67%。结论,用羟胺法测定戊二醛含量,随戊二醛溶液pH值变化,测定结果也会发生改变。戊二醛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或亚硝酸钠,其戊二醛测定值下降。戊二醛溶液中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其稳定性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5.
6.
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戊二醛含量化学测定法即盐酸羟胺法受很多操作条件影响。为了解影响的因素以便有效控制,采用调节测定中的pH和添加干扰物质的途径,对现行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观察。结果,在戊二醛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其测定值随pH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H对戊二醛含量测定值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在被测戊二醛溶液中加入亚硝酸钠和碳酸氢钠各5.0 g/L后,戊二醛含量测定值降低了21.77%,反映出此两种物质的加入对戊二醛含量测定有干扰作用,但是该种干扰可通过本底扣除法消除;戊二醛含量测定值与碳酸氢钠加入量呈负相关,即Y=-0.8119X+19.895(R2=0.9135)。18 g/L戊二醛消毒液中含有1.8 g/L甲醛可使其含量测定值增加到21.23 g/L,显示出甲醛对戊二醛含量测定的有干扰作用。结论,戊二醛含量的化学测定受pH值和某些物质的干扰,戊二醛含量测定应严格控制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7.
实验表明,温度对杀菌作用的影响随消毒剂种类而异。来苏儿与新洁尔灭所受影响较大,碘酊、过氧乙酸与乙醇在试验浓度下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方戊二醛消毒液杀菌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温度、pH值、有机物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用含量1 9200 mg/L戊二醛消毒液原液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2 h,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27。试验温度由30℃降至10℃时,用该消毒液原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 h,平均杀灭对数值由4.23降至3.26。将该消毒液原液pH值由4.0调节到8.0,作用3 h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由0.97增加到8.40。菌悬液内含50%的小牛血清对该消毒液原液的杀灭芽孢作用有轻度影响。戊二醛消毒液内加入亚硝酸钠或加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均可明显增强其杀菌作用。结论复方戊二醛消毒液随温度和pH值升高,其杀菌作用增强;加入亚硝酸钠或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有明显增效作用;有机物对其杀菌作用有一定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11.
戊二醛消毒液杀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戊二醛消毒液的卫生质量技术要求,为制定戊二醛消毒剂通用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定性灭菌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对通用戊二醛溶液的杀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在室温条件下,以医用级戊二醛原料制备的20g/L戊二醛溶液对不锈钢圆片上的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分别作用5min和60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作用2h达到完全杀灭。该溶液连续使用14d后,达到完全杀灭细菌芽孢需要作用5h。在试验规定条件下,杀菌效果随戊二醛浓度加大、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戊二醛原料由医用级换为生化级其杀菌效果减弱;非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戊二醛杀菌效果有增效作用。含量20g/L戊二醛溶液密封包装经37℃条件下存放90d,其含量下降率均<10.0%;经活化后的20g/L戊二醛溶液常温下存放28d,其含量下降率均<10.0%,且p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含量20g/L戊二醛溶液杀菌效果可靠、性能稳定;戊二醛杀菌效果受其原料级别、配方组份、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戊二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方法,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进行灭活试验。结果,以含3000 mg/L戊二醛消毒液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作用3m in,平均灭活对数值为4.11。随着温度的升高,戊二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逐渐增强;有机物对戊二醛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效果基本无影响;碱性戊二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比酸性戊二醛强。结论,低浓度戊二醛即可有效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其灭活效果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为有机含氯消毒剂,国内已广泛用于医疗卫生、饮水及食品加工业等方面的消毒。新消净与杀菌净是近年研制的新型清洗消毒剂,是由优氯净与磷酸三钠配制而成。为了观察磷酸三钠对优氯净杀菌效果的影响,本文对优氯净及 相似文献
14.
研究戊二醛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以含150 mg/L戊二醛的消毒液对大肠杆菌O157:H7作用9 m in,平均杀灭率为99.996%。在150 mg/L戊二醛浓度下,测得杀灭大肠杆菌O157:H7的D值为2.63 m in、浓度系数1.11、温度系数为1.54。将含戊二醛150mg/L的溶液pH值调整为5、7、9时,作用5 m in,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6.54%、99.82%、100%。菌悬液中含20%以上小牛血清对含150 mg/L戊二醛杀灭该株大肠杆菌的效果有明显影响。结论,戊二醛消毒剂对大肠杆菌O157:H7杀灭效果明显受其浓度、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及有机物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膨润土对戊二醛的吸附性能。方法分别从吸附温度、振荡时间、膨润土用量及脱附实验对膨润土吸附戊二醛性能进行全面考察,并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戊二醛的含量。结果戊二醛样品光谱的峰谷分别在221.80 nm和245.40 nm波长处。五种膨润土在35℃的水浴温度时吸附率均达到了最大值,多数土样在振荡20 m in时就可达到吸附平衡。锂皂石与钠基膨润土对戊二醛的吸附性较强,吸附后重量分别增加1.0倍和0.55倍。五种膨润土吸附戊二醛后,可在1 h内将戊二醛完全脱吸附。结论所试验的五种膨润土中,吸附戊二醛量依次为锂皂石>钠基膨润土>钙基膨润土>有机膨润土>酸化土;以锂皂石和钠基膨润土吸附戊二醛最强,但钠基膨润土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能缩短测定消毒液中戊二醛含量的时间,将原方法中静置反应1h改为水浴加热反应10min。检测结果经t检验,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相似文献
17.
HDL 测定概况血清HDL 定量通常是测定其中某一主要成份来反映HDL 水平.1.HDL-ch 测定: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操作分HDL 分离和ch 测定二步.HDL 分离的经典方法是制备超离心法.此法血清用量大,操作时间长,费用 相似文献
18.
血糖测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液血糖含量时的干扰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方法应用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盒对临床标本进行血糖的测定,观察其时间反应曲线,同时测定其它24项常用生化示,分析对血糖测定产生干扰的物质及其影响程度。结果通过对临床标本的测定,我们发现体内的代谢产物对己糖激酶法血糖测定产生两种干扰,一种是在胆红素增高时伴随的快速干扰,一种是在革些病理情况下产生的慢反应干扰。结论血糖测定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准确测定血糖浓度对指导临床治疗非常重要,所以研究血糖测定的干扰因素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采供血系统的成立和其职能的发挥,使临床用血得到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而把好实验结果质量关,则是安全输血的前提和保证。目前基层实验室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几项指标的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尽管该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