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龟板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为了观察龟板对大鼠脊髓损伤后 nestin表达和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本实验于手术后 1d、7d、14 d、2 1d、2 8d分别对大鼠进行 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检查后肢功能 ,处死动物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的表达 ,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 ,观察了龟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 ,脊髓损伤后第 1d,在两组受损伤脊髓灰质中都可见到 nestin的表达 ;第 14 d时达到高峰 ,龟板组为 3 8.2 4± 6.83 ,损伤组为 2 2 .48± 7.83 (P<0 .0 5 )。龟板组可使损伤的脊髓中 nestin持续高表达至术后第 2 8d,而损伤组仅持续高表达至术后 2 1d。增加的 nestin阳性细胞数量与神经功能的改善平行。本研究结果提示 :龟板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组)、督脉电针组(电针组)和督脉电针 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大鼠胸10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其中神经干细胞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损伤处移植神经干细胞。电针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术后开始接受电针治疗。结果1.对照组大鼠后肢完全瘫痪。其余各组均能观察到大鼠后肢的运动。电针神经干细胞组BBB分数高于其他组。2.对照组大鼠后肢不能爬行网格。神经干细胞组2只、电针组3只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5只大鼠能通过爬行网格攀上平台。3.脊髓损伤后,对照组的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或皮质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增长和峰峰值变小。经电针治疗后,电针神经干细胞组的潜伏期和峰峰值均较电针组和神经干细胞组有明显的改善。4.对照组的后肢肌肉发生明显的萎缩,而电针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的后肢肌肉萎缩较轻。结论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骨形成蛋白4对脊髓损伤后大鼠功能和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骨形成蛋白 4对脊髓损伤后大鼠功能和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应用改良Allen脊髓损伤模型 ,将成年SD大鼠 6 0只随机分为BMP 4组、脊髓损伤组。分别于术后 1d、7d、14d、2 1d、2 8d处死动物 ,并且对大鼠进行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检查后肢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巢蛋白 (nestin)的表达 ,观察BMP4对脊髓损伤后nestin表达的影响。结果 第 2 1d时BMP4组大鼠功能改善明显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脊髓损伤后第 1天 ,在BMP4组和脊髓损伤组的室管膜、室管膜下区、损伤脊髓灰质中都可见到nestin的表达。于损伤后迅速增加 ,第 14天时达到高峰。BMP4组灰质nestin表达为 15 35± 3 83,脊髓损伤组灰质为 8 4 8± 3 5 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BMP4组可使损伤的脊髓中nestin持续高表达至术后第 2 8天 ,而脊髓损伤组仅持续表达至术后 2 1d。增加的nestin阳性细胞数与神经功能的改善平行。结论 提示BMP4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和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20只成年SD大鼠分为神经干细胞移植14d组(NSCs14d组)、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14d组(电针NSCs14d组)、神经干细胞移植30d组(NSCs30d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30d组(电针NSCs30d组)4组。所有动物均实施T10段脊髓全横断手术,其中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于术后5d进行电针治疗。分别于术后14d和30d取材检测移植在脊髓损伤处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和迁移情况。结果1.电针NSCs14d组或电针NSCs30d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数量均多于NSCs14d组或NSCs30d组,但是电针NSCs30d组或NSCs30d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数量均少于电针NSCs14d组或NSCs14d组。2.电针NSCs30d组和NSCs30d组的脊髓全横断损伤处及其相邻的组织均有少量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呈现微管相关蛋白2(MAP2)阳性染色。3.电针NSCs30d组和NSCs30d组的脊髓全横断损伤处及其相邻的组织均可观察到较多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呈现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染色。4.在电针NSCs14d组或电针NSCs30d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向脊髓损伤处尾端组织迁移的距离明显长于NSCs14d组或NSCs30d组。结论督脉电针能够促进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这些细胞能分化为MAP2或GFAP阳性细胞;督脉电针对移植在脊髓损伤处的神经干细胞向宿主脊髓组织迁移方向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东风  李伊为  杜少辉 《解剖学研究》2003,25(3):172-174,F003
目的 观察龟板对大鼠损伤脊髓骨形态发生蛋白 4 (BMP4 )表达和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改良Allen脊髓损伤模型 ,于术后 1、7、14、2 1、2 8d分别对大鼠进行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检查后肢功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BMP4的表达 ,观察龟板对脊髓损伤后BMP4的影响。结果 脊髓损伤后第 1d ,在两组受损伤脊髓灰质中都可见到BMP4的表达。第 14d时达到高峰 ,龟板组为 37 2 4± 5 73,损伤组 2 1 4 8± 6 83(P <0 0 5 )。龟板组可使损伤的脊髓BMP4持续高表达至术后第 2 8d ,而损伤组仅持续表达至术后 2 1d。增加的BMP4阳性细胞数与神经功能的改善平行。结论 龟板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和促进脊髓损伤后BMP4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督脉电针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成年大鼠胸10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其中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损伤处移植神经干细胞。电针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在术后开始接受督脉电针治疗。所有动物存活67d。结果1.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的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和生长相关蛋白-43阳性染色的4种神经纤维均明显多于其他几组。2.电镜下可观察到脊髓横断处有再生的神经纤维穿越,在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尤为明显。3.大脑体感运动区皮质和中脑红核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数量也多于其他几组,一些神经元的再生神经纤维可能穿越横断处,进入尾端脊髓组织。结论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否促进受损伤脊髓组织产生神经生长活性物质。方法成年大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SCs组)、督脉电针组(电针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电针NSCs组)。除正常组外均实施T10段脊髓全横断手术,其中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于术后5d进行电针治疗。分别于术后14d和28d取材,进行受损伤脊髓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放射免疫检测;用Westen blottlng检测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以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水平。结果 1.在术后14d,NSCs组、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的脊髓损伤区cAMP含量较正常组有增加。但除电针组外,脊髓损伤区的上段或下段组织cAMP含量低于正常组。在术后28d,电针NSCs组脊髓损伤区上段、下段组织cAMP含量仍保持较高水平。NSCs组和电针NSCs组的脊髓损伤区cAMP含量较正常组有所增加。2.NT-3、Trk及GAP-43的表达以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较为明显,对照组和NSCs组的3种蛋白表达均低于电针组和电针NSCs组。结论督脉电针能促进受损伤的脊髓组织产生cAMP;督脉电针与NSCs移植联合应用能保持受损伤的脊髓组织较高水平的cAMP,而且NT-3、Trk及GAP-43的含量也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将20只成年SD大鼠分为4组,即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组)、督脉电针组(电针组)和督脉电针 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电针神经干细胞组)。4组运动均在胸10脊髓段作全横断手术,并用明胶海棉填充断口,其中神经干细胞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  相似文献   

9.
背景:单纯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增殖及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必须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及电生理的影响。 方法:将脊髓损伤模型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尾静脉注入培养液,神经干细胞组经尾静脉注入等体积神经干细胞悬液,电针刺激组自模型完成6 h起采用督脉加体穴电针1周,联合组尾静脉注射神经干细胞后,同时采用督脉加体穴电针1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3 d、1-4 周通过BBB评分、斜板试验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造模后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荧光显微镜观测CM-Dil 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及分布情况,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观察大鼠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2-4周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评价联合组优于神经干细胞组及电针刺激组,神经干细胞组和电针刺激组优于对照组。造模后4周,神经干细胞组和电针刺激组损伤区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脊髓空洞较小,联合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未见脊髓空洞。造模后4周,CM-Dil 阳性细胞和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纤维数:联合组>神经干细胞组与电针刺激组>对照组,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联合组<神经干细胞组与电针刺激组<对照组,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联合组>神经干细胞组与电针刺激组>对照组,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同时联合电针刺激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其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及电生理功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区近端督脉2个穴位电针和脊髓损伤区远、近端督脉4个穴位电针对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腰段脊髓神经元存活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近端督脉穴电针组(EA2组)和远近端督脉穴电针组(EA4组),每组10只大鼠,其中每组各5只分别应用于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在所有大鼠脊髓第10胸段(T10)进行全横断损伤手术。EA2组在脊中(GV9)和至阳(GV6)督脉穴位入针,EA4组在GV9、GV6、腰腧(GV4)和长强(GV1)督脉穴位入针。在术后第3 d开始电针,隔天1次,每次20 min。术后14d后将3组动物取材进行后续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和EA 2组相比,EA 4组可增加脊髓腰段神经元存活数量、减少脊髓腰段神经元凋亡率和下调脊髓腰段组织表达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P<0.05)。结论脊髓损伤区远近端督脉4个穴位电针要比脊髓损伤区近端督脉2个穴位电针更有效地促进受损伤脊髓腰段神经元存活和减少其凋亡,下调受损伤脊髓腰段组织表达凋亡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11.
背景:巢蛋白作为一种神经元特异标记物,其表达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脊髓神经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演变规律。 目的:综述巢蛋白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脊髓发育及损伤修复中的表达分布规律,进而为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2年维普、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脊髓,巢蛋白”,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2年PubMed和Springer外文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pinal cord,nesti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343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5篇。 结果与结论:作为神经干细胞的分子标记物之一,巢蛋白在胚胎期呈现时空性表达,与神经前体细胞的发育成熟程度呈反相关,即随着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不断成熟,其表达强度则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在脊髓损伤等病理情况下,受损组织区内巢蛋白的表达强度和数量能够反映损伤脊髓组织的修复能力。故脊髓组织发育过程中巢蛋白的表达强度、数量及分布现已作为判断脊髓神经细胞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临床脊髓损伤治疗提供重要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完全治愈脊髓损伤,使其达到结构及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已有的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方法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效果有限,而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是现阶段修复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的: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培养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采用形态学、免疫荧光技术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神经干细胞鉴定。 方法:应用悬浮分离培养法,培养纯化孕13.5 d C57BL/6胎鼠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estin和Sox2表达;使用自然分化法验证第4代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多向分化特性,明确其分化能力。 结果与结论:采用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可以顺利获取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活性良好,高表达Nestin和Sox2,且两种标记物与DAPI核染高度均匀吻合,说明细胞纯度高。进一步诱导分化显示,细胞可以向GFAP和Tuj1阳性细胞分化,证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潜能较好。该实验可建立一套体外培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体系,为后续神经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exercise training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hindlimb motor function from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but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arly exercis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n the recovery of hindlimb motor function in ra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Sixty Sprague-Dawley ra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group (n=20,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fter injury),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n=20, given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fter injury), experimental group, (n=20, given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exercise training after injury). Recovery of the hindlimb motor function was assessed by 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 scale and inclined plane test before and at 1, 7, 14, 21 days after injury. Western blo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caspase-3 and myeloperoxidase expression.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was done at 21 days after injury to observe the 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Scores of 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 scale and inclined plane tes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followed by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and myeloperoxidas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14 days after injury. In the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and myeloperoxida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 < 0.05). (3) Pathological inflammation was reduced mos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llowed by the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tructure of injured spinal cord was improved and became relatively clear and intact.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exercise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hindlimb motor function from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by re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and myeloperoxidase and alleviating secondary lesion of the spinal cord.   相似文献   

14.
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半切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半切伤的疗效并探讨移植最佳时机。方法:制备大鼠T13-L1脊髓半切伤模型,取胎龄13、5d胎鼠大脑组织,体外分离、培养、诱导神经干细胞,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检测NSC(neural stemcell)特征性标志Nestin(巢蛋白)表达和用血清诱导分化为大量神经元NSE(neuron specific enolas)和神经胶质细胞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表达。用明胶海绵吸附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好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移植到脊髓半横断处,移植时间选择损伤后立即移植、损伤后第9、14d。观察移植后的大鼠行为的变化,通过CBS(combine behavioral score)评分和爬网格实验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光学显微镜观察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迁移。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培养及传代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呈Nestin阳性的神经球;用血清诱导分化为大量表达NSE阳性的神经元和GFAP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明显修复了损伤结构,改善了下肢的功能,尤其是第9d移植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了脊髓损伤后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脊髓半切伤一种有效方案,考虑综合因素移植干细胞的最佳时机应选损伤后9d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对分离的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BrdU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免疫荧光显示nestin、MAP2、GFAP以及BrdU/nestin、BrdU/MAP2、Br-dU/GFAP均有阳性表达,说明从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它们分化后可以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脊髓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6.
背景: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药,可以减轻受损神经组织水肿和改善脊髓损伤区微环境。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修复效果。 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建立胸9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依达拉奉组脊髓损伤后6 h经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 h脊髓损伤区域注入神经干细胞悬液;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 h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周可观察到PKH-26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联+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荧光金逆行脊髓追踪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可见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锥体细胞穿越损伤区。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及荧光金阳性神经纤维数: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最多,依达拉奉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对照组最少,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后肢功能运动BBB评分依次为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依达拉奉组>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在损伤区的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分化,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有促进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