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位髁突颈部骨折可通过耳前进路、颌下进路、颌后进路等途径进行切开复位,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对于高位髁突颈部骨折,耳前进路显得太高,颌下进路又显得太低,颌后进路暴露不充分并且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高。为了避免上述不足,作者采取先显露面神经,再行高位髁突颈部骨折复位的手术术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05—2017-01收治的30例36侧髁突骨折患者的诊治经验。其中21侧髁突中低位骨折,通过颌后切口经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行坚固内固定术。15侧髁突高位骨折通过改良耳屏切口,经腮腺前、上缘穿咬肌入路行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从患者的咬合关系、开口度、涎瘘及面神经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和开口度均恢复良好,无涎瘘的病例出现,有4例出现暂时性面瘫,2月后内恢复。结论: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手术治疗髁突骨折,视野暴露充分,切口隐蔽,利于保护面神经,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髁突中低位骨折病例施行开放复位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前后张口度、面神经损伤及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及术后颞颌关节功能状况,手术前后全颌曲面断层片及CT对比骨折复位与愈合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张口度均>3 cm,咬合关系良好.关节区疼痛和弹响2例,面神经暂时性损伤4例.影像学检查显示髁突外形良好.结论:髁突中低位骨折明显移位者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一侧颞下颌关节手术对非手术侧颞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对比研究一侧家兔关节髁状突高位切除加关节盘摘除术后,对非手术侧颞颌关节髁状突表面的影响,并与相同月龄的正常家兔关节进行比较。结果 颞下颌关节髁状突高位切除加关节盘摘除术会对非手术侧关节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髁状突表层结构遭到破坏,如网状胶原纤维暴露;凝胶样物质剥脱、堆积、表面裂缝、缺损和胶原纤维暴露、断裂及崩解等。结论 一侧颞颌关节手术可导致非手术侧颞下颌关节髁状突表层结构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颌后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64例成人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经颌后入路,分别采用腮腺前缘入路及横断腮腺入路,解剖复位髁突骨折行坚强内固定术。结果:64例患者均取得良好解剖复位,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无关节强直出现。A组2例出现面神经麻痹。B组2例出现涎瘘,4例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结论:颌后入路可有效治疗髁突骨折,且腮腺前缘入路较横断腮腺入路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颌后切口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经颌后入路行髁突中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回顾分析,评价患者张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面部表情肌功能、涎瘘等临床指标。结果:18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张口度、开口型均可恢复正常,无面瘫、涎瘘病例出现。术后3个月复查CT片显示髁突解剖复位,骨折断端无成角或裂开。结论:经颌后切口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能充分保护面神经分支,最大程度减轻对腮腺腺体创伤,且能达到髁突解剖复位和坚固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家兔一侧颞颌关节手术非手术侧髁状突表面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一侧颞下颌关节手术对非手术侧颞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对比研究一侧家兔关节髁状突高位切除加关节盘摘除术后 ,对非手术侧颞颌关节髁状突表面的影响 ,并与相同月龄的正常家兔关节进行比较。结果 颞下颌关节髁状突高位切除加关节盘摘除术会对非手术侧关节产生影响 ,主要表现为髁状突表层结构遭到破坏 ,如网状胶原纤维暴露 ;凝胶样物质剥脱、堆积、表面裂缝、缺损和胶原纤维暴露、断裂及崩解等。结论 一侧颞颌关节手术可导致非手术侧颞下颌关节髁状突表层结构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颌后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3例单侧成人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颈骨折患者,经颌后入路,术中保护腮腺及面神经,行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结果:23例患者均取得良好解剖复位,无1例出现涎瘘,无1例出现面神经麻痹,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通过早期锻炼张口,均能恢复术前张口度,无关节强直出现。结论:颌后入路治疗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颈骨折,有术野暴露充分、操作方便、有效保护面神经及腮腺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下颌骨髁突不同类型骨折进行钛板内固定手术及其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以后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3年4月~2012年4月手术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行钛板内固定患者,手术前后复查对比下颌骨全景片、下颌骨平扫CT、下颌骨矢状CT及颅颌三维CT重建。依据下颌骨骨折部位分为髁突囊内骨折,髁突颈部骨折,髁突基部骨折3组,对3组骨折术后患者的咬合状况、开口度、面神经功能等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随访病例中,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30例;螺钉松动57枚,钛板断裂0例,面神经颧支损伤15例,面神经颞支损伤30例,张口受限伴下颌运动曲线患侧偏斜35例。结论:解剖手术能力或者面神经的个体变异;创口感染;不适当的应力集中、钛板和螺钉的位置、数量及固定部位,颌间牵引,关节周围相关软组织复位状况等为影响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法、疗效及并发症,为外科手术治疗髁突骨折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3年完成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选择耳屏前/内、耳下颌后或口内切口入路,高位骨折采用长螺钉固定,中位和低位骨折选择小型钛板固定,对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术后愈合、开口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46例共57侧髁突骨折手术后均未出现钛板/螺钉松动及frey's综合征;面神经受损征7例,均为高位和中位骨折治疗组的面神经颞支暂时性损伤,低位骨折组面神经损伤概率低于高位及中位骨折组(P<0.05)。2各治疗组术前术后的张口度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平均张口度3.5 cm以上。3高位骨折术后张口偏斜11例,占23.91%;中位骨折术后张口偏斜4例,占8.70%,低位骨折5例,占10.87%,患者张口偏斜均在0.5 cm以内。结论髁突骨折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外科解剖学复位可实现早期张口功能训练及良好的咬合关系,患者总体满意度高;髁突高位骨折复位时应尽量避免剥离翼外肌附着,注意关节结构保存;耳前切口入路过度牵拉暴露易致面神经颞支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在髁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国庆 《口腔医学》2002,22(4):217-218
目的 探讨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在髁状突中、高位骨折开放复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颌后切口 ,下颌升支垂直截骨 ,取出升支后缘骨块 ,将髁状突下拉直视下与升支后缘骨块固定 ,或将髁状突游离取出 ,体外与升支后缘骨块固定后再植入。结果  8例 9侧采用本方法治疗 ,经追踪 ,面形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髁状突中、高位骨折伴严重移位者 ,可采用本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颌下切口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治疗髁突高位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6例(19侧)下颌骨髁突高位骨折患者采用颌下切口下颌骨升支后缘垂直截骨取出升支后缘骨块将骨折的髁突游离后取出,体外直视下将骨折片与升支后缘骨块复位固定后再回植,行颞下颌关节重建。结果:于术后6、12、24个月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度为30~48 mm,平均34.92 mm。所有患者咬合关系良好,无关节疼痛症状。部分病人有轻度开口偏斜,均<3 mm,有1例患者有关节弹响。结论:颌下切口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是治疗髁突高位骨折的一种可选择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复位准确、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2013年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髁状突骨折患者56例(64侧),根据骨折位置不同分别采用耳屏前入路(19侧)、经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23侧)和颌后颌下入路(22侧)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种手术入路治疗髁状突骨折总体临床效果满意,但部分病例合并面神经损伤、张口受限、咬合错乱、髁状突吸收、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 髁头骨折可采用耳屏前入路;髁颈部骨折可采用经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髁颈下骨折可采用颌后颌下入路。髁头骨折一般采用1 ~ 2枚侧向拉力螺钉固定;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可采用1 ~ 2枚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但有1枚钛板必须沿张力带放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髁突良性病变继发偏颌畸形的最佳手术治疗顺序。方法    收集2014年5—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6例单侧髁突良性病变继发偏颌畸形患者的CT资料,采用ProPlan CMF 1.4软件分别模拟2种手术顺序:(1)先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再行髁突高位切除+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2)先行髁突高位切除+BSSRO后,再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比较两种不同手术顺序中间牙合板的厚度及宽度。结果    6例患者中,5例露齿正常(露齿2.0~3.0 mm)的患者,手术顺序(2)比(1)的中间牙合板厚度和宽度显著减小,其中厚度平均薄3.99 mm,宽度平均窄2.47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例露齿过多 (露齿5.5 mm) 的患者,上颌骨需要整体压缩抬高,手术顺序(1)比(2)的中间牙合板体积小,厚度薄3.09 mm,宽度窄1.99 mm。结论    髁突良性病变继发偏颌畸形的关节颌骨同期手术中,在露齿正常的情况下,采用先髁突高位切除+BSSRO再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的手术顺序比先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再髁突高位切除+BSSRO的手术顺序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赵璧  张继生 《口腔医学》2014,34(11):870-872
目的 讨论总结经颌后切口径路治疗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26侧)髁突骨折患者选择经颌后切口径路进行髁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对患者的张口型、张口度、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3例(26侧)经12~24个月随访,未出现关节强直及涎瘘,骨折愈合良好,咬合关系、张口型及张口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周主要并发症包括张口受限、面神经功能减退,经1~3个月均有效恢复。结论 颌后切口径路能治疗不同类型的髁突骨折,术野暴露清晰且切口隐蔽,利于复位固定和面神经保护,术后功能和外形恢复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3年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髁状突骨折患者56例(64侧),根据骨折位置不同分别采用耳屏前入路(19侧)、经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23侧)和颌后颌下入路(22侧)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种手术入路治疗髁状突骨折总体临床效果满意,但部分病例合并面神经损伤、张口受限、咬合错乱、髁状突吸收、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髁头骨折可采用耳屏前入路;髁颈部骨折可采用经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髁颈下骨折可采用颌后颌下入路。髁头骨折一般采用1—2枚侧向拉力螺钉固定;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可采用1~2枚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但有1枚钛板必须沿张力带放置。  相似文献   

17.
选择14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均为髁突及髁突颈下骨折,颞颌关节区肿胀、疼痛,无面神经、外耳道、中耳损伤,无颅底骨折。患者给予闭合复位,上下颌间结扎固位或者手术复位,骨内固定。闭合复位术的患者骨折复位前行关节内窥镜检查,手术复位患者,骨内固  相似文献   

18.
《口腔医学》2013,(8):570-572
目的介绍下颌升支合并髁状突游离精确复位再植治疗髁状突高位粉碎性骨折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对10例患者16侧髁状突颈部高位粉碎性骨折行下颌升支髁状突游离并准确原位复位钛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检查下颌运动,牙列咬合,张口度并行X线片及CT检查。结果全部伤口一期愈合,随访1~3年患者张口度牙列咬合均恢复至基本正常,无关节疼痛、弹响及明显功能障碍。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损伤较轻、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并发症较少且轻微,适用于有明显移位的髁突高位粉碎性骨折,升支高度明显变短,无法通过腮腺切口或仅通过下颌下后方切口复位的患者,但髁状突的形态改变和适应性功能改建仍需长期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9.
颞颌关节疾病手术治疗的术式,无论从下颌下切口进入或耳前切口进入均能顺利的完成髁突切除以及髁突颈假关节成形术。但下颌下切口会在下颌角遗留易见的瘢痕,耳前角形切口亦有留迹瘢痕以及误伤面神经之忧。我科自1981年1月~1986年12月共进行了颞颌关节手术46例,在前额头皮大翻瓣治疗颜面部骨纤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颌后切口入路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颌后切口入路,剖开腮腺下极,显露下颌升支及髁突。低位骨折,切口内直接对位固定;中位骨折,先切口内复位,预弯制钛板使之与骨面贴合,标志出螺钉钻孔位置后,将髁突夹持向下牵拉,垂直骨面钻孔,固定钛板,再复位固定升支部;高位骨折,下颌升支垂直斜形截骨,游离升支后缘骨块,并游离出髁突,体外将髁突与升支后缘骨块复位固定,将其回植于关节窝,后缘固定升支截骨线。结果35例均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张口度达3.5~4.0cm,面部对称。结论颌后切口手术治疗髁突骨折,显露充分,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