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的血清铁蛋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9名天津健康妇女血清铁蛋白(Fer)正常对照值为35.5ng/ml。6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妇女于放器前周期为28.5ng/ml;放器后第6、12周期分别显著下降到18.8和18.6ng/ml,P<0.01,缺铁率分别增加到45.5和48.1%,第24周期Fer回升至22.3ng/ml,P>0.05,缺铁率略有减少。但月经血量(MBL)>80ml者例外,其缺铁率持续进行性增高,第24周期达66.7%。文内结合MBL和Hb值,分析放器妇女Fer改变的临床特点和意义,提出使用Fer测定可及早对缺铁状态进行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3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患者(URSA组)和30例正常早孕孕妇(对照组)血清sFlt-1水平;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各组孕妇绒毛组织sFlt-1mRNA表达水平。结果: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组与正常早孕对照组血清sFlt-1水平分别为13796.67±11917.08ng/L和3540.67±2989.80ng/L;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组与正常早孕对照组绒毛组织sFlt-1mRNA表达水平两组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RSA组sFlt-1mRNA均秩为41.37,正常组sFlt-1mRNA均秩为19.63,P<0.01,组间差异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sFlt-1表达异常与复发性流产具有相关性,其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参与RSA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表面分子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CD36、CD47及其分泌细胞因子IL-10和IFN-γ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和20例正常早孕妇女外周血及蜕膜巨噬细胞表面TSP1、CD36、CD47的表达;同时用ELISPOT法检测两组外周血及蜕膜分泌IL-10和IFN-γ的巨噬细胞数。结果: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TSP1、CD36、CD47表达水平及其分泌IL-10和IFN-γ的细胞数与正常早孕妇女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早孕妇女比较,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巨噬细胞CD3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SP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CD47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蜕膜组织分泌IL-10的巨噬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而分泌IFN-γ的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结论:蜕膜巨噬细胞在维持正常妊娠免疫耐受和导致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1(sflt-1)在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和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57例RS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RSA早孕停育组30例,RSA未孕组27例;以同期接诊的64例正常妇女为对照,其中正常早孕组36例,正常健康未孕组28例。采用ELISA法对所有入组患者血清中TSP-1、VEGF及sflt-1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RSA早孕停育组及正常早孕组流产后绒毛组织中TSP-1、VEGF及sflt-1的表达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RSA妇女血清中sflt-1水平高于正常妇女,TSP-1、VEGF水平低于正常妇女;绒毛组织中TSP-1、VEGF和sflt-1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A的发生可能与TSP-1、VEGF及sflt-1的异常表达相关。血清和绒毛组织中sflt-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拮抗VEGF的促血管生成功能、影响胎盘绒毛血管网络的正常建立;绒毛中TSP-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直接抑制VEGF的分泌、抑制绒毛组织中血管的新生,导致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解冻周期移植日血清孕酮(P)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生殖内分泌科自然周期准备内膜的932个解冻周期,其中宫内活胎组348个、未妊娠组(包括生化妊娠)484个、妊娠结局不良组(3个月内流产者)100个。分析患者的移植日血清P水平对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影响。结果:宫内活胎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的移植日血清P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35.4±21.4)ng/ml、(25.6±19.5)ng/ml vs(18.2±17.4)ng/ml,P0.05)]。移植日血清P5ng/ml组和5ng/ml≤P15ng/ml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P≥15ng/ml组(25%、27%vs 42%,P0.05)。P5ng/ml组和5ng/ml≤P15ng/ml组的流产率显著高于P≥15ng/ml组(100%、46%vs 21%,P0.05);P5ng/ml组显著高于5ng/ml≤P15ng/ml组(P0.05)。结论:解冻周期移植日检测血清P水平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4和STAT6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外周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比检测STAT4和STAT6在20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及50例RSA患者(研究组)成功保胎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研究组治疗前血清STA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TAT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②研究组经过成功保胎治疗后,血清STAT4水平明显下降,STAT6水平明显上升;③研究组外周血清中STAT4和STAT6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①RSA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清中STAT4水平上调,STAT6水平下降,诱导Th1/Th2平衡失调,可能是RSA的发病机制之一;②RSA患者成功保胎治疗后外周血清中STAT6水平上调,STAT4水平下降,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癎前期患者胎盘和血清中瘦素的表达变化及其和子癎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子癎前期患者(研究组,其中重度组28例,轻度组17例)和30例同期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胎盘瘦素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孕妇产前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1)两组胎盘瘦素均在合体滋养细胞胞浆表达,随病情加重,染色逐渐加深,胎盘瘦素与子癎前期存在线性相关关系.(2)研究组、轻度组、重度组和对照组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10.41±4.78)ng/ml、(6.33±1.87)ng/ml、(12.88±4.27)ng/ml、(5.73±2.19)ng/ml,轻度组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轻和重度组、重度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性统计学意义(P<0.01),瘦素表达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血清瘦素与体重指数无相关性(P>0.05);但其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呈正相关(r=0.602、0.566和0.585,P均<0.05).结论 瘦素在子癎前期患者胎盘和血清中均高表达,高瘦素水平参与子癎前期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Xia L  Yang J  Feng S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1):657-659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早期妊娠、流产的关系.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早孕组)、先兆流产妇女(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妇女(难免流产组)的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组孕妇蜕膜组织中LIF-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孕酮及hCG水平在3组孕妇间的比较正常早孕组孕妇血清中孕酮、hCG水平分别为(91.5±27.2) nmol/L、(69.9±14.9) kU/L,先兆流产组孕妇分别为(88.4±24.7) nmol/L、(57.6±11.2) kU/L,两组孕妇血清孕酮、hC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难免流产组孕妇血清孕酮、hCG水平分别为(33.1±19.6) nmol/L、(10.3±3.2) kU/L,与前两组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2)LIF-mRNA平均相对含量在3组孕妇间的比较正常早孕组孕妇为2.10±0.32;先兆流产组孕妇为1.92±0.20;难免流产组孕妇为0.70±0.06.正常早孕组与先兆流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难免流产组与前两组分别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LIF-mRNA在早期妊娠蜕膜组织中的表达量降低,可能是导致hCG及孕酮分泌下降,最终造成难免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妇女血清可溶性Fas/FasL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生殖与避孕》2006,26(10):627-629
目的:探讨妇女血清可溶性Fas/FasL(sFas/sFasL)在反复自然流产(RS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2例RSA妇女(RSA组)、34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和34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RSA组sFas含量(1051.44±420.87pg/ml)高于对照组(529.49±241.01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妊娠组sFas含量(520.19±253.82p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RSA组、正常妊娠组、对照组sFasL含量分别为1.29±0.82ng/ml、1.20±0.85ng/ml、1.32±1.01ng/ml,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血清sFas水平升高有关,而与血清sFasL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正常早孕、先兆流产及难免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LIF在先兆流产及难免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早孕组,30例)、先兆流产患者(先兆流产组,30例)及难免流产患者(难免流产组,30例)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对LIF在3组妇女绒毛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和半定量分析;采用蛋白印迹法对3组妇女绒毛组织中LIF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1)血清孕酮及hCG水平在正常早孕组、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组分别为(95±26)、(90±26)、(36±17)nmol/L及(75±14)、(68±13)、(13±3)kU/L。正常早孕组与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难免流产组与其他两组妇女血清孕酮及hCG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妇女绒毛组织中LIF均呈现阳性表达,阳性染色主要位于滋养细胞胞质中,胞核无明显着色。(3)正常早孕组、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组LIF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7±0·13、1·06±0·10、0·30±0·02,难免流产组与其他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早孕组与先兆流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对妊娠的正常维持有一定的保护作用,LIF在早孕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hCG及孕酮水平下降有关,是导致难免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