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发病以及恶变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港口医院2010年9月-2012年1月的69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将患者按照病理学检查分为不伴恶变组(41例),伴恶变组(28例),选择同时期的32例鼻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HPV6、HPV16、HPV11以及HPV18四个型别的HPV-DNA进行检测。结果 69例NIP患者的HPV-DNA总阳性率为62.32%(43/69),不伴有恶变的组中HPV-DNA的阳性率为56.10%(23/41),伴有恶变组的HPV-DNA阳性率为71.43%(20/28),恶变组与不伴恶变组HP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P>0.05),对照组无一例阳性结果出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3,P<0.01)。在检出的43例HPV-DNA阳性患者中,以HPV16、HPV18为主,分别占39.53%和48.84%。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病中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人乳头状瘤16、18型与鼻内翻乳头状瘤的恶变具有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以及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999年2月至2007年9月采用鼻内窥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15例。用鼻内窥镜经鼻将肿瘤切除,必要时在内窥镜下联合柯-陆氏手术进路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发现瘤体样组织辅以YAG激光处理,随访6~24个月。结果15例中11例半年内术腔上皮化,4例术后复发,局部清理后,辅以YAG激光灼烧后未再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面部不留瘢痕,能够准确地将肿瘤彻底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多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法,以减少复发。方法采用联合根治鼻腔鼻窦多发性内翻性乳;状瘤9例。结果本组9例均为一次手术治愈,对9例术后患者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多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后复发目亦较高,且有恶变倾向,故应采取面中部唇下掀翻术、柯-陆式手术联合鼻内镜下手术能彻底清除Ⅱ-Ⅲ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北瘤.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根据Krouse分期行鼻内镜下或联合柯陆径路手术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3~6年.治愈33例(91.66%),复发3例(8.3%).结论 鼻内镜及对侵及上颌窦的KrouseⅢ期联合柯陆径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且并发症及出血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海淀地区妇女宫颈病变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现阶段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 抽取5个街道19个居委会945名25~54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宫颈细胞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检查和高危型HPV-DNA检测,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的受试对象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并经病理确诊.结果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9.52%(90/945),宫颈上皮内瘤变及以上的发病率为7.30%(69/945),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Ⅱ以上的发病率为1.59%(15/945);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并阳性率升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患者中的感染率为22.22%(12/54),宫颈上皮内瘤变Ⅱ为80.00%(8/10),宫颈上皮内瘤变Ⅲ为100.00%(4/4);早期浸润癌为100.00%(1/1).结论 在各年龄组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本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中,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归属为上皮原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约在[0.4%,4.7%]区间内.在传统治疗中病变部位采用鼻外径路切除来治疗,对患者损伤较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鼻内镜技术切除NIP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院2009年5-11月收治 NIP患者共有26例,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下切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独立完成切除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36个月,10例(25%)复发,其中6例在门诊局麻下,4例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完全切除复发病灶。结论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Krouse分期T1~T3期病变,可首选鼻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临床病理诊断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结果 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3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型癌,占63.3%。其中在术前经肠镜确诊为高级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31例(81.6%)病理诊断是浸润型癌;低级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7例(18.4%)病理诊断是浸润型癌。38例浸润性癌患者中,出现肝脏转移的有1例,其术后病理诊断为癌结节或者淋巴结转移的有10例,占26.3%。结论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避免病理诊断失误,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多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法,以减少复发。方法采用联合根治鼻腔鼻窦多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9例。结果本组9例均为一次手术治愈,对9例术后患者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多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后复发率亦较高,且有恶变倾向,故应采取面中部唇下掀翻术、柯-陆式手术联合鼻内镜下手术能彻底清除Ⅱ-Ⅲ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为A组,7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B组,另选78名同龄健康人员为C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HPV DNA载量,比较不同组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HPV DNA载量。结果宫颈癌患者(A组)HPV16、HPV18、HPV33检出率分别为88.46%、73.08%、32.05%,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B组)HPV6/11检出率14.10%,其它两组没有检出。HPV DNA载量方面,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147.12,P<0.05),同时A组中不同宫颈癌分期及B组中不同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患者的HP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病毒载量明显异于健康同龄妇女,且宫颈癌分期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期对其表达也有较大影响,应重视上述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中人疱疹病毒(EBV)、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旨在了解EBV与HPV在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40例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石蜡包埋组织中EBV与HPV;选择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40例为试验组,其中10例乳头状瘤恶变,30例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且另外选择20例鼻息肉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患者HPV检出阳性27例阳性率67.5%,EBV检出阳性17例检出阳性率42.5%,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10.0%及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30例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中HPV单独感染14例,EBV单纯感染4例,HPV与EBV混合感染8例;10例乳头状瘤恶变HPV单纯感染5例,EBV单纯感染4例,HPV与EBV混合感染1例;复发与未复发患者中HPV感染率分别为64.7%、65.2%,EBV感染率分别为47.1%、8.7%,EBV感染率在复发组与未复发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存在有EBV、HPV感染,且二者病毒与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临床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对2003年-2011年收治的2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腔局部应用平阳霉素。结果随访2-10年,1例再次复发,其余27例均无复发。结论术腔局部应用平阳霉素预防和减少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联合鼻腔解剖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以数字法抽选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鼻腔解剖手术联合鼻内窥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切除肿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观察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复发率为5.00%(3/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0.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5)。结论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应用鼻腔解剖手术联合鼻内窥镜效果显著,术后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低,较传统手术方式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宫颈癌是宫颈上皮内瘤变逐渐演变发展的结果,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在8~12年后可进展为浸润性宫颈癌〔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可以扼杀宫颈癌的发生〔2〕。随着电子阴道镜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宫颈内瘤样病变的认识也在逐渐的提高。该文对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为CIN的病例做回归性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人行手术治疗并随访24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经传统手术者14例,经鼻内镜手术者12例,并将2种手术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传统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治愈和好转率及复发率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切除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能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在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波的穿透性、定位性原理对216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65例,好转78例,有效46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聚焦超声是目前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PP)在治疗宫颈组织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价值。方法对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为宫颈组织上皮内瘤样病变的106例患者采用LEPP治疗,切除之组织送病检。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LEPP治疗各级CIN一次性成功率达97.1%,平均手术时间5min,出血量8ml,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64.1%,术后病理级别下降20.7%,病理级别上升15.1%。结论 LEEP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一种理想的手段,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其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发病情况及特点,为宫颈癌早诊早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就诊的3 328例宫颈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炎性病变占82%,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占7%,宫颈浸润癌占0.3%。HPV感染阳性632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HPV感染率为64%,宫颈浸润癌HPV感染率为90%。宫颈良性病变中HPV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患者(P<0.01)。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18~28岁,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峰年龄为30~48岁。高危HPV持续感染、多性伴、性传播疾病是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认真对待宫颈炎性病变,对HPV阳性者进行积极的跟踪、筛查是宫颈癌早期预防、诊治的重点。30~48岁是城市医院宫颈疾病诊治、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EBV和P53蛋白在在国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I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IP,1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IP with dysplasia,ID)标本进行EBV和P53蛋白检测.结果 31例IP中无P53蛋白阳性,10例ID中P53表达4例(表达率为40%).EBV在31例IP中表达12例(表达率为38.7%),在10例ID中表达3例(表达阳性率为30%).结论 P53基因突变在IP中不表达.在ID中部分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及总结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突状瘤CT表现特征。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显示多数病灶起源于单侧中鼻甲或中鼻道,可侵犯筛窦和上颌窦,引起骨质受压、吸收破坏和增生硬化等良性改变。结论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点,CT不但能够对其进行较准确诊断,而且可明确判断肿瘤的解剖位置及其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影响及毗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