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对胃运动障碍大鼠胃内压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物胃复安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及胃内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并明显促进胃运动。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不大,静脉注射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仍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且静脉注射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能明显促进胃运动。在静脉注射胃复安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增加,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也不大,静脉注射胃复安后针刺"足三里"仍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而且静脉注射胃复安后针刺"足三里"更明显促进胃运动。结论针刺"足三里"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胃运动为主,其调节作用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激活密切相关,且针刺"足三里"引起孤束核相关神经元放电增加幅度不受周围胆碱能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及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胃复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足阳明经“四白”穴和胃扩张刺激诱导大鼠孤束核(NTS)的原癌基因c -fos表达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针“四白”穴组、电针“四白”穴旁开0 .5cm组、胃扩张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 fos在孤束核的表达。结果:电针“四白”穴组和胃扩张模型组孤束核内Fos样免疫反应(FLI)阳性神经元均主要分布于内侧亚核,以延髓的中尾段分布较多;电针“四白”穴组在内侧亚核内FLI神经元数目与胃扩张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 5 ) ,与“四白”穴旁开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1 )。结论:电针“四白”穴和胃扩张刺激的感觉传入可能在孤束核发生汇聚、整合,是针刺“四白”穴调节胃功能的中枢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内关,公孙配伍相关性的神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内关、公孙配伍机理及两穴配伍应用能调节胃等内脏功能,从神经解剖学角度进行探讨。方法 运用CB-HRP神经示踪法。结果 两穴配伍应用可使相应的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阳性标记细胞,在数量上增多和节段性分布扩大;阳性运动神经元树突皆向第Ⅶ、Ⅵ、Ⅴ层特异性延伸;能使在孤束核、腹腔神经节和背根神经节的阳性标记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提示内关、公孙配伍应用,其针刺信息在脊髓内经中间内、外侧核的神经元纤维感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再分别通过与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形成突触联系,形成两穴配伍在脊髓层次的协同增效关系。同时通过两穴在脊髓内相应神经元向孤束核的投射纤维产生突触联系,实现对胃等内脏传入信息在脊髓和孤束核水平的调节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脊髓伤害性信号的传递受来自廷髓结构的下行调制。本研究比较了脊髓背角和第X层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分别观察了延髓中缝大核(NRM)和孤束核(NTS)对它们的抑制作用,并初步分析了NTS抑制效应的传出途径及其可能的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通咽喷雾剂对线栓法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 MCAO)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改善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后两组采用线栓法短暂性阻塞大脑中动脉90分钟造模,药物组给予通咽喷雾剂治疗14天。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记录各组大鼠在相同时间内由蒸馏水引发的吞咽次数和吞咽反应时间;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延髓孤束核内P物质(substance P,SP)、5-羟色胺(serotonin,5-HT)含量。结果造模后第14天模型组大鼠吞咽次数减少(P0.01)、吞咽反应时间延迟(P0.05),药物组吞咽次数增加(P0.05);模型组血清SP含量降低(P0.01)、延髓孤束核内SP及5-HT阳性神经纤维含量减少(P0.05,P0.01);药物组血清SP含量增加(P0.05),延髓孤束核内SP及5-HT阳性神经纤维含量增加(P0.05,P0.01)。结论通咽喷雾剂可改善t MCAO大鼠的吞咽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SP及孤束核内SP与5-HT阳性神经纤维含量,激活辣椒素敏感类神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酸枣仁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采用孤养法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制备大鼠抑郁模型,用荧光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说明加味酸枣仁汤对抑郁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加味酸枣仁汤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抑郁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论:加味酸枣仁汤可增加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加味酸枣仁汤的抗抑郁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不大,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仍明显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物胃复安后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上述穴位均可有效激活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静脉注射胃复安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增加;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均不大,阿托品后或者胃复安后针刺上述穴位仍町有效激活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 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激活密切相关。孤束核是以上穴位与胃联系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初级中枢。  相似文献   

9.
在27只麻醉制动的兔身上观察记录了电刺激孤束核区诱发胃电活动的变化和电针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孤束核可诱发胃窦平滑肌电活动发生明显变化,以兴奋为主,并有一定后效应。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或注射阿托品后,诱发电位增强反应消失,提示胆碱能纤维参与了这种兴奋性效应。刺激孤束接区时引起胃电抑制的途径比较复杂,在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或注射心得安后,这种抑制现象仍存在。电针双“足三里”穴可使孤束核刺激所诱发的胃电增强反应受到一定程度抑制。表明孤束核可能是参与调制胃电及其功能活动的脑干内中枢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黄超楠  黄世敬 《中医药导报》2019,25(4):118-120,124
为了更好的反映抑郁症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查阅和研究了近10年中外相关文献,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因子、神经递质(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酰胆碱)、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兴奋递质、抑制递质)、影像学指标及血流标志等客观评价依据及指标方面探讨抑郁症的中医临床分型的微观辨证。发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微观辨证在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医各证型与量表指标、影像学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指标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构建坐骨神经截断后神经再生室,以5Hz和100Hz电针刺激患侧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每次治疗10min.隔日1次.每星期治疗3次,设对照组。各组分别治疗14w、17w和20w后.取腓肠肌组织HE染色,测量肌细胞直径、截面积.取其平均值。结果电针刺激能明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肌细胞的恢复.其中以5Hz电针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电针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处肥大细胞的激活及穴区胶原与支配该区域的神经束放电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手针足三里组、手针+色甘酸钠组(穴区肥大细胞拮抗)、手针+胶原酶组(穴区胶原纤维溶解),每组6只。动物麻醉后,分离左侧"足三里"穴区坐骨神经干,手针提插刺激大鼠"足三里"穴20min,记录刺激前、刺激时和刺激后神经束诱发放电信号。对穴位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统计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结果:与对照组、手针+色甘酸钠组和手针+胶原酶组相比,手针足三里组诱发的坐骨神经放电活动明显增强(P<0.01);同时手针足三里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升高(P<0.01),而手针+色甘酸钠组和手针+胶原酶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位可诱发支配该区域的外周神经束放电;穴位区注射色甘酸钠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针刺引起的外周神经放电减弱;穴位区注射胶原酶阻断针刺应力在穴位组织中传输,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同样,针刺引起的外周神经放电也减弱。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在麻醉的家兔上观察到,刺激腓深神经可使压力感受性反射发生重调定,表现为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增强,而对基础血压水平无明显影响。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在过深的麻醉条件下,刺激躯体神经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重调定作用变得不明显,提示麻醉剂能影响刺激躯体神经对压力感受性反射重调定的效应。根据梅俊等的报道,电针“足三里”和电刺激腓深神经能在脊髓引导到相同的诱发电位。故本实验试图在清醒家兔上,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影响。实验在22只清醒家兔上进行。在局麻下  相似文献   

15.
耳-体穴电针对去除部分盆神经家兔膀胱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贲卉  朱元根 《针刺研究》1993,18(1):68-72
本文采用部分去除家兔膀胱的盆神经支配,使其产生可逆性尿潴留状态,观察耳—体穴电针对膀胱机能的影响。结果说明因神经损伤产生的尿潴留很难在短期内治愈,而针灸治疗可减轻症状,似可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慢心率大鼠心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针刺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发现冠心病病人常常伴有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又往往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重要合并症,因此研究心律失常及其针刺效应对进一步提高疗效有一定意义。而电针对慢心率作用的实验研究报道不多,本实验主要在大白鼠身上观察电针对慢心率的治疗作用,为探索针刺治疗慢心率机理的形态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选择成年、健康雌雄大白鼠54只,体重200~360克,要求每组实验动物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实验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实验:共用大白鼠26只,其中电针组9只、非针组10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固本通络电针法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正常组、电针组和模型对照组 ,运用链脲菌素造成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 ,用桥式鼠架使大鼠在清醒、安静的自然状态下接受电针“肾俞”“环跳”穴 ,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观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 ,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 :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 ,左、右两侧NCV均明显加快 (P <0 .0 5) ,潜伏期均明显缩短 (P <0 .0 5) ,但未达到正常组的水平 ;电针组有髓纤维髓鞘脱失的程度有所减轻 ,神经纤维内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程度较轻。结论 :固本通络电针法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再生过程中神经组织形态学以及骨骼肌肌电图(EMG)的影响,寻找较适宜的电针参数.方法:构建坐骨神经截断后神经再生室,以5 Hz和100 Hz电针刺激患侧"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每次治疗10 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时间为20 w.以神经纤维银染以及超微结构观察电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再生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Biopac多导电生理仪,测定腓肠肌EMG.结果:电针刺激能明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组织形态及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功能的恢复,其中以5 Hz电针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电针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 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内关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为阐明这种效应的机制,研究针刺信息的作用途径,一些作者对针刺“内关”的传入神经通路等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我们曾观察过电针猫“内关”区的脊髓背根诱发电位节段分布范围,分析了内关传入途径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的关系,认为内关传入途径与正中神经关系最密切。本文以猫颈-胸导联叠加的ST段电位值变化为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指标,以正中神经复合动作电位为神经纤维类别兴奋的指标,分析电针“内关”效应的传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ix seed for the sciatic nerve injury of the experimental rats and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Coix seed for promoting the never regeneration.Methods: The same models of ra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model group, Coix seed group and MIC group.The nerve tissue, gastrocnemius tissue, spinal cord, and ganglia were obtained after 14 d to observe morphologic index(nerve fiber silver nitrate stain, HE staining of nerve fibers, gastrocnemius HE staining), functional index(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 differential value of hind leg tensile force, ulcer index, and gastrocnemius wet weight index),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expression of Bcl-2 and NGF).Results:(1) Coix seed can cause the increase of 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 gastrocnemius wet weight index an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In addition, it can cause the decrease of the difference of hind leg tensile force, and the ulcer index.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while compared with the MIC group, there was not.(2) Coix seed can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NGF proteins.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compared with the MIC group, P0.01.Coix seed was better than MIC in the aspect of increasing expression of Bcl-2 and NGF proteins.Conclusions:(1)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Coix seed for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is: 1) enhancing the expression of NGF to accelerate the axon growth; 2) inhibiting the apoptosis of injured neuron so as to win the time for new axons to grow into the target organ.(2) Coix seed and MIC both showed good effectiveness in promoting nerve regeneration.Except that Coix seed was better than MIC in inhibiting the occurrence of ulcer, no ot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