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之友》2011,(11):60-60
李先生今年57岁,12年前确诊糖尿病,血糖控制一直都比较理想。但日前,李先生突然因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被送至医院,血糖高达28.0mmol/L,诊断为高渗性昏迷。清醒后经仔细询问得知,由于疾病自然发展,医生半个月前建议他开始胰岛素治疗。但他不敢注射胰岛素,尤其害怕向自己体内推药,又不愿承认恐惧,干脆放弃了治疗。于是,医生认真解释了胰岛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益阳市 冯X 我虽然今年才42岁.但糖尿病病史已经有4年了。一开始服用的是二甲双胍.后来又加上了格列吡嗪.可是血糖控制还是不理想。医生让我住院进行胰岛素治疗,但是我的公司事情太多,实在没时间去住院。医院检查说我血里的胰岛素浓度太高.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我曾在杂志上看到介绍说胰岛素增敏剂是专门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但是医生说由于胰岛素增敏剂损伤心脏,所以现在都不用了。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在应激情况下血糖的控制一直困扰着外科医生,对外±科医生而言持续静点胰岛素,血糖波动大,胰岛素剂量难以把握,而每日依次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使血糖的调节更方便,平稳,易于掌握.现将临床观察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典型病例]病例1糖尿病患者张阿姨有个很好的习惯.每天清晨监测空腹血糖。最近一段时间.她的空腹血糖呈现日益增高的趋势,而且餐后血糖增高也越来越难以控制。医生诊断她这是“黎明现象”.张阿姨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在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很快控制了病情,血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作为医生.胰岛素制剂和注射工具的改进使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变得更简单.从而可以获得了更好的血糖控制。而作为患者,为了自身的健康,您需要跟上胰岛素治疗前进的脚步。  相似文献   

6.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较预混人胰岛素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起效快、峰值高,餐前注射能有效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BIAsp30应用于起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同时全天血糖水平更加平稳,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风险小。每日3次使用BIAsp30可以作为简单的强化治疗手段获得显著疗效。BIAsp30由于兼顾了有效性、安全性及灵活性,利用一种制剂、一种注射装置给患者的用药和医生进行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便利。  相似文献   

7.
王某,64岁,患糖尿病18年,合并有多种慢性并发症。5年前改用重组人胰岛素30R控制血糖,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空腹血糖大致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欠佳,糖化血红蛋白达8.0%。后经医生建议改用门冬胰岛素30R(诺和锐30)于早、晚餐时皮下注射,空腹及餐后血糖较前明显好转,且由于不需要在餐前半小时注射,王某感到方便多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之友》2008,(12):35-35
李新华(化名),60岁,10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一直使用口服药治疗,近一年来他的空腹血糖很难控制在8.0mmol/L以下,最近一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为7.8%。李先生因为担心注射胰岛素会成瘾,一直不同意注射胰岛素。在用了3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半年,血糖仍然控制不佳后,他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开始每天一次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在甘精胰岛素剂量达到20单位后,空腹血糖控制到了6.0mmol/L以下;3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为6.8%;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6.3%,为近三年来最好的水平。现在李先生精神状况很好,感觉也轻松了很多。  相似文献   

9.
杨筠 《糖尿病之友》2008,(11):36-36
张华(化名)今年61岁,患高血压18年,糖尿病9年。口服药控制血糖不佳,已于1年前开始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因工作忙进餐不定时,血糖波动很大,加服二甲双胍、拜唐苹,血糖仍不理想。检查血糖:空腹5.9~8.7mmol/L,餐后2小时8.3~1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1%。医生给张先生换用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注射。  相似文献   

10.
专家门诊     
《糖尿病之友》2012,(5):80-80
Q:我以前从未注射过胰岛素,一直以生活方式来干预。前阵子我需要做手术,医生说我的血糖高,建议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我想问,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用胰岛素调节血糖吗? A:糖尿病患者在应激状态下或手术过程中的糖代谢变化通常是难以预料的,以至于围手术期发生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增加。因此,围手术期的血糖调节就显得至关重要。您的这种情况,手术前及手术过程中都需要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萧X 我今年65岁,患糖尿病已经9年了,血糖一直控制得比较理想,目前每天服用二甲双胍1500毫克和格列吡嗪15毫克。但是,最近一个月,空腹血糖总是在8~9mmol/L左右。在医院做了胰岛素释放实验,医生说我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打胰岛素也效果不好,还有可能加重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12.
病例 王先生今年3月因口渴多饮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当时,他的空腹血糖达到了1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医生一方面让他要控制饮食并且增加运动,另一方面开了格列吡嗪。然而,3个月过去了,格列吡嗪已经加量至7.5毫克/次,3次/日.王先生的饮食和运动也做得不错,可是血糖还是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仍达到了8.5%。为了让血糖尽快达标,医生准备开始胰岛素治疗。考虑到王先生已经退休,生活很规律,医生决定选择治疗方案相对简单的预混胰岛素。医生让王先生每天早餐前和晚餐前各注射一次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  相似文献   

13.
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能得以有效控制。胰岛素注射为糖尿病人群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尽管病人对胰岛素注射心存顾虑,但糖尿病病人应该理解有效的控制血糖可以降低合并症。同时,医生也要对病人阐明胰岛素注射的原理、益处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先生最近早餐前空腹血糖增高,而且三餐后血糖增高也很显著,住院后医生给他多次查凌晨3时血糖,都很高。医生嘱他在白天降糖药的基础上,睡前加注中效胰岛素,并让他睡前加餐(半杯牛奶和两片饼干),很快控制了清晨高血糖。  相似文献   

15.
选择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胰岛素泵组20例、长效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20例、预混胰岛素组20例。结果胰岛素泵组和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血糖低于预混胰岛素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组治疗所需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小、血糖控制更平稳、低血糖发生率小,值得临床推广,适合于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我患糖尿病5年了,血糖始终控制不好,直到在医生建议下用上了胰岛素,这才让自己和老伴稍稍松了一口气。以前一直用的是预混人胰岛素,血糖控制得还可以,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正常人每天胰岛素分泌量为40~50单位,其中基础胰岛素和三餐后胰岛素剂量各占一半。因此,对于初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剂量按照每公斤体重0.2~0.3单位计算,用于控制基础血糖。控制餐后血糖还需要同等剂量的短效胰岛素。若按照这个剂量能够很好地使空腹和餐后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18.
王强(化名),患2型糖尿病10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入院就诊时发现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并发症。在医生的建议下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但低血糖频繁地发生,尤其是夜间。难受时自测血糖低于3.0mmol/L,餐后血糖也控制不佳。最后医生建议他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甘精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对DKA患者首先应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输注,在进食后给予双相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每日3次(门冬胰岛素组);对照组:常规每日4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组(重组人胰岛素组)。治疗目标为FBG≤7.0mmol/L、2hBG≤10.0mmoVL。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达标天数门冬胰岛素组明显缩短(P〈0.05),血糖波动小,发生低血糖次数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小。结论双相门冬胰岛素较重组人胰岛素能更有效、平稳、安全地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20.
老姜患糖尿病10多年,联合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近年来血糖控制越来越差。他听医生说,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每天只需注射一次即可平稳控制血糖,且可灵活进餐,低血糖风险低。于是,从2013年10月开始,老姜开始改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下来,血糖控制得很理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