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后路不同融合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15例行椎间cage植骨融合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15例行椎间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10例行单纯使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融合固定(C组),疗效评价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结果 A、B、C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8±2.6)、(7.2±2.2)、(7.5±1.7)分;术后1个月分别为(19.8±3.2)、(20.1±3.9)、(16.2±4.7)分;随访终末分别为(24.3±3.5)、(25.4±3.8)、(23.2±3.9)分,三组术后1个月及随访终末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随访终末JOA评分C组比A组和B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cage植骨融合加双侧或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都是可行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侧肢体症状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后者具有更大的优势;单纯使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融合固定术后早期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22例.对脱位复位情况、内固定植骨融合率、JOA评分、影像学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22例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47(25.8±10.2)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后疼痛和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JOA评分(15.8±1.9)分,较术前的(10.3±1.2)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椎均融合.结论 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对6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改良经单侧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2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7例,退变性滑脱7例.累及单节段48例,累及双节段14例.通过观察融合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0(22.77±3.82)个月.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及椎弓根钉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椎体间融合率为96.8%.依据JOA评分,优34例,良2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3.5%(58/62).术后VAS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和JOA评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在充分减压同时能减少进入椎管带来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患者42例。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进而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腰背痛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生脑脊液漏,无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植骨均已融合,均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24例,良13例,可5例,无差例,优良率88.1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神经功能评分较高,融合率较好,临床效果明显,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38例)及B组(42例),两组分别行传统入路或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效果的差别。结果 B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P〈0.05);随访7~27月,A组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椎管占位率分别为91.93±3.65%、4.37±1.62°和6.87±0.63,B组分别为91.78±3.58%、4.40±1.65°和6.90±0.6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螺钉断裂及骨折复位丢失。结论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对机体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相锋 《现代保健》2014,(27):129-131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前后腰腿疼痛及肢体功能改善的情况,评价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愈15例,显效72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93.9%。所有患者腰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16±2.32)分下降到(1.63±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从术前(11.71±4.63)分上升到(25.47±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满意、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改善明显、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剥离椎旁肌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术后2周与6个月时的VAS疼痛评分、术后下地前及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传统方法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患者恢复更快,不仅能起到较好的复位效果,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节段复发的原因,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使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植骨块均融合,无机械不稳引起的并发症如椎体滑脱,无椎间融合器后退及下沉,无螺钉断裂及松动。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尚难统一,腰椎的退变及术后患者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原因,椎间融合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Zero-P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融合(ACDF)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椎疾病患者31例,均行ACDF术,共置入Zero-P椎间融合器31枚,融合节段均为单节段。术后定期摄X线片检查,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RI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颈脊髓神经功能。结果:31例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4.70个月,手术时间(72±10)min,术中出血量(60±12)mL;1例患者术后24 h内出现咽部疼痛,经对症治疗,术后7 d内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X线片提示颈椎椎间隙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8.65±1.85)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6.09±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9.60±9.45)%,与术后12个月的(90.30±8.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高度、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结论:Zero-P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疾病的早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局部浸润麻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47例术前无脊髓、神经缺失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单椎体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14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切口(伤椎不行内固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组),15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不行内固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18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局部浸润麻醉(C组),统计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塌陷程度和术后三天、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7例患者随访时间1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两项指标A组和B组、C组间[(100.4±12.7)、(65.6±7.2)、(60.3±8.6)min、(380.6±42.1)、(83.8±26.7)、(72.5±20.3)m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塌陷程度的恢复C组和A组、B组[(5.8±2.1)°、(11.3±3.8)°、(11.7±3.2)°、(6.1±1.8)°、(11.8±4.2°)、(12.6±4.5)°、(10.8±3.8)%、(24.1±7.3)%、(25.2±9.1)%、(11.7±4.2)%、(29.2±6.2)%、(30.4±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 VAS评分C组和A组、B组[(3.2±0.5)、(7.4±0.7)、(7.5±0.8)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和B组、C组[(6.6±1.3)、(3.5±0.5)、(3.3±0.8)、(3.2±0.6)、(0.8±0.6)、(1.0±0.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局部浸润麻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出血少、创伤小、伤椎复位满意、患者恢复快,且不延长手术时间,是治疗无脊髓、神经缺失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腰椎间融合单侧及双侧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究更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单侧组及双侧组,每组56例,分别采取腰椎间融合单侧或双侧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t=9.620,t=12.338;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显著下降(t=28.223,t=24.899,t=25.013,t=20.475;P〈0.05),其治疗前后VAS及ODI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单侧组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为89.3%,双侧组椎间融合率为92.9%;单侧组随访未见明显并发症,双侧组随访发现1例椎间融合器内植骨部分吸收,1例出现突出对侧根性症状。结论:腰椎间单侧及双侧内固定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且具有良好的椎间融合度,安全性较高;而单侧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患者负担更小,对于需手术治疗的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使用腰椎间融合单侧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观察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日本骨科学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结果 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JOA下腰痛评分分别为(15.45±2.73)、(27.18±2.08)、(28.18± 1.25)、(28.54±1.21)分,术前JOA下腰痛评分与术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访时间1~ 10年,平均7.9年,术后随访优8例,良2例,可1例.无复发及医源性腰椎不稳.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且能与传统切开手术达到相同的减压目的,故其可作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9例采用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71例,女58例;年龄22~71岁,平均37岁。病变部位:L3/4。7例,L4/5 66例,L5/S1,43例,L4/5和L5/S113例。评估术后半年和3年的疗效及满意度。结果术后半年和3年JOA评分由术前平均(6.20±1.30)分,分别提高到(12.40±1.22)分和(13.75±1.65)分(P〈0.01);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30±1.25)分分别下降至(1.78±0.64)分和(2.07±0.76)分(P〈0.01)。术后平均3年优107例,良12例,可10例,差0例。患者自我评价满意度分别为92%。平均恢复工作时间2个月。结论后路椎间盘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腰椎复位且行椎弓根螺钉进行内固定与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JOA评分显效55例(88.71%)、有效4例(6.45%),总有效率为95.16%。滑脱复位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解剖复位55例(88.71%)、有效4例(6.45%),恢复各情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融合疗效评价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治疗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1例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进行分析,行后路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根管、侧隐窝扩大、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前,出院时和随访的结果均参考JOA治疗评价标准,对其功能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为:优39例(76.46%),良8例(15.64%),可3例(5.88%),差1例(1.96%),总优良率为(92.10%)。结论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处理好减压,植骨融合和内固定三方面的问题,忽略神经根管、侧隐窝的处理将导致手术效果不佳甚至失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45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滑脱,椎间融合器行椎间植骨融合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使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OI)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及疼痛状况进行评价。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17-95)min(165-29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13-307)mL(550~1250mL)。术后未发现脑脊液漏或脊神经根损伤等。随访1-5年,平均26个月。治疗后患者功能障碍指数001(25.7%±4.71%)显著低于治疗前(59.1±10.2%),P〈0.001;JOA评分显著升高(25.9±2.1)分vs(15.2±1.3)分,(P〈0.001)。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30例,良8例,可7例,优良率为84.44%。无滑脱复发、内固定松动及断钉发生。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功能,降低患者疼痛疼痛状况;术后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51例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1例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进行分析,行后路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根管、侧隐窝扩大、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前,出院时和随访的结果均参考JOA治疗评价标准,对其功能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为:优39例(76.46%),良8例(15.64%),可3例(5.88%),差1例(1.96%),总优良率为(92.10%)。结论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处理好减压,植骨融合和内固定三方面的问题,忽略神经根管、侧隐窝的处理将导致手术效果不佳甚至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