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比较生产场地变更前后生产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的关键质量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新老车间同步各生产3批麻腮风疫苗,比较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的关键指标及其变化趋势,同时对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进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结果   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成品的关键质量指标均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其中新车间生产的疫苗的水分为1.6%~1.8%,其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病毒滴度分别为4.1~4.3、4.8~5.0 和3.9~4.1 lgCCID50/ml,与老车间生产的疫苗(水分为1.6%~2.1%,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病毒滴度分别4.0~4.3、4.8~5.0和4.1~4.2 lgCCID50/ml)相似。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成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验结果均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且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的稳定性实验结果相似,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的抗生素残留量(t=3.46,P>0.05)和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t=2.00,P>0.0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麻腮风疫苗生产场地变更未对其制品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疫苗生产中使用的消毒剂酸性苯酚和碱性苯酚对MRC-5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   将酸性苯酚(0.37%)和碱性苯酚(0.74%)分别加入MRC-5细胞培养瓶中,观察细胞生长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贴壁率。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加入酸性和碱性苯酚后,第7天的细胞数分别为6.65×105和7.12×105,与对照组(6.93×10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6,P=0.654;t=0.334,P=0.752);第8小时的细胞贴壁率分别为88.3%和96.0%,与对照组(90.3%)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765,P=0.659;x2=0.376,P=0.585)。 结论  微量酸性和碱性苯酚对MRC-5细胞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杀孢子剂、“84”消毒液、酸性苯酚盐、碱性苯酚盐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杀灭效果。方法  首先采用中和剂鉴定试验鉴定消毒剂的中和剂,然后通过悬液定量病毒杀灭试验比较4种消毒剂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的杀灭效果。杀灭对数值>4.0 lg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50)/ml,表示达到消毒效果。结果  中和剂鉴定结果表明,0.5% 硫代硫酸钠可有效中和杀孢子剂和“84”消毒液对病毒的杀灭作用,10%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可有效中和酸性苯酚盐和碱性苯酚盐对病毒的杀灭作用。杀孢子剂和1.0%“84”消毒液分别与病毒作用3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 lgCCID50/ml,达到消毒效果。0.5%“84”消毒液、酸性苯酚盐、碱性苯酚盐分别与病毒作用4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仍<4.0 lgCCID50/ml,没有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结论  杀孢子剂和氯含量较高的“84”消毒液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杀灭效果远大于氯含量较低的“84”消毒液以及酸性和碱性苯酚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0.5%硫代硫酸钠、10%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 soy broth, TSB)培养基、10%Letheen肉汤培养基对实验室常用的4种消毒剂的中和效果,为疫苗生产和检定中科学选择中和剂提供依据。 方法  取生长良好的Vero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组8个复孔,置于37 ℃、5% CO2培养过夜。将3种中和剂分别与杀孢子剂、0.5%“84”消毒液、酸性苯酸盐、碱性苯酚盐4种消毒剂中和后,接种于单层生长的Vero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0.5%硫代硫酸钠分别与杀孢子剂、0.5%“84”消毒液中和后接种细胞,8孔细胞全部存活;而0.5%硫代硫酸钠分别与酸性苯酚盐和碱性苯酚盐的中和产物接种细胞后,细胞全部死亡。10% TSB培养基分别与酸性苯酚盐、碱性苯酚盐中和后接种细胞,8孔细胞全部存活;而10% TSB培养基分别与杀孢子剂和0.5%“84”消毒液的中和产物接种细胞后,细胞全部死亡。10%Letheen肉汤培养基接种细胞后,8个孔细胞全部死亡。结论  0.5%硫代硫酸钠可中和杀孢子剂和0.5%“84”消毒液的消毒作用,10%TSB培养基可中和酸性苯酚盐和碱性苯酚盐的消毒作用。10%Letheen肉汤培养对Vero细胞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国产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的稳定性。方法  取24批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公司)2008-2017年生产的麻腮风疫苗,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麻腮风疫苗注册标准和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各项检定:在0个月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在0和18个月进行鉴别试验,外观、水分、无菌、异常毒性检查,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2010年10月以后)、细菌内毒素(2013年12月以后)、pH值和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2015年12月以后);在0、6、12、18个月进行病毒滴定。同时对新、老车间生产的各3批疫苗进行加速稳定性与长期稳定性试验,重点考察水分和病毒滴度。结果  麻腮风疫苗在有效期内各项指标检定结果均符合注册标准和药典要求。质量可比性研究结果显示新老车间生产的疫苗质量相似。疫苗中水分都不高于3.0%,麻疹、腮腺炎、风疹病毒滴度分别为3.3~4.3 、4.6~5.6 、3.3~4.3 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ml。结论  上海公司10年间生产的麻腮风疫苗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对酸性苯酚、碱性苯酚、75%乙醇、70%异丙醇、0.1%新洁尔灭、1.5%双氧水、杀孢子剂、1.5%雷克特合能8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酸性苯酚、碱性苯酚、1.5%双氧水、杀孢子剂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较强.75%乙醇、70%异丙醇、0.1%新洁尔灭对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杀灭能力较弱,需和其它消毒剂配合使用.1.5%雷克特合能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6种病毒性疫苗成品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比较不同疫苗检测均值的差异,并观察同种疫苗检测值的批间稳定性,为增加病毒性疫苗质量控制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冰点下降法检测麻疹减毒活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对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变异系数。以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均值作为对照,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及假设检验,比较各疫苗检测均值的差异。结果  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与对照相比,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P>0.05);麻疹减毒活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及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与对照相比,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96,P<0.001)。同种疫苗批间渗透压摩尔浓度较为稳定,变异系数均<3%,变化幅度能控制在90%~110%均值范围内。结论  6种病毒性疫苗渗透压摩尔浓度存在一定差异,但同种疫苗检测值批间稳定性较好,因此,应根据不同疫苗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分别制定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消毒剂的实际使用方式,验证疫苗生产洁净室4种消毒剂的使用效果,为无菌生产控制提供依据和保障。方法  对于洁净室的日常表面消毒,采用2%84消毒液、0.1%新洁尔灭消毒液、1% Minncare杀孢子剂和75%乙醇进行实验室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环境获得菌不锈钢载体杀菌试验以及材料耐受性确认。另外,用75%乙醇进行人员手部冲淋消毒现场确认,用84消毒液、新洁尔灭消毒液和杀孢子剂各连续3次消毒后进行洁净室静态环境微生物检测。结果  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中,新洁尔灭消毒液和乙醇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悬液作用10和20 min、84消毒液作用10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未达到标准;其余实验室试验结果均符合规定。在乙醇手部冲淋消毒现场确认中,所有人员五手指印微生物检测均为阴性。洁净室经连续3次84消毒液、新洁尔灭消毒液和Minncare杀孢子剂表面消毒后,静态环境微生物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  经过验证,以上4种消毒剂在预定使用条件下均有效,能够较好地控制洁净室的洁净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西双版纳2015-2019年共报告2 452例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1.87/10万;男、女性报告发病率比为1.16:1.00;夏冬季为高发季节;0~14岁人群发病率最高(154.39/10万);总病例的64.23%为学生,7次暴发疫情均发生于学校。2015-2019年共接种136 433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其中104 133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其余为腮腺炎疫苗。结论 2015-2019年西双版纳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建议完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做好学校晨检工作,加强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和流行性腮腺炎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发生场地变更的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产品进行关键质量要素对比和分析,确认变更后产品质量与变更前一致。方法  对新老车间卡介苗产品关键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卡介苗成品稳定性、卡介菌结构特异性、卡介苗成品动物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新老车间卡介苗产品的关键质量指标均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其中新车间卡介苗半成品沉降率在4.55%~10.00%,半成品活菌数在(1.82~2.32)×107 菌落形成单位/mg,成品活菌数在(3.34~4.97)×106 菌落形成单位/mg,均在老车间历史数据警戒限范围以内。新老车间生产的卡介苗成品的稳定性、卡介菌结构特异性和产品安全性等实验结果均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结论  卡介苗生产场地变更未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确认实验室常用消毒剂的消毒作用时间和保存效期,为消毒剂的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和理论参考。对疫苗生产车间日常使用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效力测定和保存效期测定。方法:分析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作为挑战菌,根据消毒剂成份设计中和剂配方,对中和剂效力进行确定后,使用定量悬浮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消毒剂效力进行检测。结果:对平板菌落数计数,对照组菌落数的对数减去实验组菌落数的对数,其杀灭对数均大于3,确认消毒剂的消毒作用时间、效力及其保存效期。结论: 使用中和剂和定量悬浮法可有效的测定消毒剂的消毒效力,对各种消毒剂的消毒作用时间和保存效期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认洁净区使用消毒剂的消毒方式,保证对洁净区的有效消毒。方法:选取新洁尔灭和过氧乙酸对洁净区进行消毒,取样检测微生物限度并检测消毒剂残留,考察消毒面积、接触的不同材质、消毒剂作用时间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任一种消毒剂,每4平方米更换1次完全浸湿消毒剂的无尘抹布,消毒剂与待消毒界面接触5 min后,微生物消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联合减毒活疫苗(combined live attenuated measles,mumps,rubella and varicella vaccine,MMRV)的生产工艺。方法  根据现有疫苗病毒原液生产工艺,将麻疹病毒沪-191纯化株、腮腺炎病毒S79株、风疹病毒BRD-Ⅱ株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ka株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或人二倍体细胞MRC-5株中制备高滴度病毒原液,并超低温保存。筛选无明胶冻干稳定剂配方。按国外已上市同类产品的病毒配比,研究MMRV中4种病毒的原液配制滴度及成品配制比例,建立最佳冻干工艺。结果  用筛选出的适合于MMRV的无明胶冻干稳定剂配方进行试验,确定病毒原液的配制滴度为,麻疹4.6 lg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50)/ml、腮腺炎5.8 lgCCID50/ml、风疹4.3 lgCCID50/ml、水痘4.8 lg噬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PFU)/ml。使成品中腮腺炎病毒滴度至少达到麻疹和风疹和水痘病毒的10倍,水痘病毒滴度高于现有单价水痘疫苗。连续制备3批MMRV,平均病毒滴度为,麻疹4.5 lgCCID50/ml、腮腺炎5.1 lgCCID50/ml、风疹4.3 lgCCID50/ml、水痘4.6 lgPFU/ml;平均水分为1.2%。其他项目检定均合格。结论  建立了MMRV的生产工艺,可以稳定生产出达到国外同类产品质量标准并符合我国4种单价减毒活疫苗国家标准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复方苍术消毒液对净化室空气的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复方苍术消毒液对净化室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空气菌落自然沉降法,并与福尔马林消毒液及对照组比较。结果:消毒后空气菌落数符合GMP要求。结论:该法可适用于净化室的空气消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15 L转瓶及40层细胞工厂工艺制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病变情况、病毒滴度和原液各项质量指标。方法 分别采用15 L转瓶及40层细胞工厂培养原代鸡胚细胞1~3 d后感染S79株腮腺炎病毒,继续培养至5~7 d收获病毒液。两种培养方式收获的腮腺炎病毒单次收获液分别合并后获得疫苗原液,并进行相关检定。结果 转瓶收获的单次病毒液0和21 d检定的平均滴度分别为6.6、6.1 lg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50)/ml。细胞工厂收获的单次病毒液0和21 d检定的平均滴度分别为6.8、6.2 lgCCID50/ml。两种方式制备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原液各项质量指标均合格。结论 应用40层细胞工厂工艺制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细胞病变情况及单次病毒收获液滴度均优于15 L转瓶培养工艺,此实验为40层细胞工厂制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及工艺改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