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痿证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麻木、肌肉萎缩的一类疾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早期急性脊髓炎、小儿麻痹后遗证、肌营养不良证、周期性麻痹及癔病性瘫痪等。笔者用除痿汤加味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钟鸿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0):40-41
痿证是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肌萎缩的一类病症,其证以下肢痿弱无力较多见.本证多见于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萎缩、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周期性麻痹、癔病性瘫痪、外伤性瘫痪等疾病.本人根据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灵活应用"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总则,在针灸按摩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答:多发性肌炎,现代医学列为结缔组织疾病,其症侯群,主要有发热,咳喘,口干,进行性消瘦,肌肉萎缩,全身瘫痪等。与中医痿证似属同一范畴。《素问·痿论篇》曾有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记载。又指出“肺热叶焦,则生痿躄。”以及“湿热不攘,大筋  相似文献   

4.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或轴索变性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后遗症以四肢对称性、进行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降低或消失。或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为临床特征,表现为四肢的肌肉萎缩,痿软无力,肢体的疼痛和麻木等症状。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证属中医“痿证”“痹证”。  相似文献   

5.
<正>痿证是临床中的疑难杂症,以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为症状,临床以下肢痿弱无力、行动障碍为多见。《素问·痿论》指出:"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发为痿躄……悲哀太甚……传为脉痿……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发为筋痿……以水为事,居处相湿……发为肉痿……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发为骨痿"。后代医家总结归类将痿证分为肺热津伤证、湿热浸淫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损证、脉络瘀  相似文献   

6.
痿证是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麻木、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四肢均可罹患,但以下肢为多见,一侧或两侧同病,轻者运动功能减弱,重者自颈以下或腰以下完全不能动弹,渐至肌肉萎缩而呈弛缓性瘫痪.  相似文献   

7.
宁亚莉  冯琳 《陕西中医》2005,26(4):381-382
痿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该病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因日久不能随意运动所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重症痿证则是指以肢体瘫痪,肌肉萎缩,二便失禁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危重或治疗护理不当时可危及病人生命。重症痿证病人的治疗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对于重症痿证病人来说预防肌肉痿缩,促进肌力恢复,预防感染、褥疮,使之全面恢复,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病人的康复训练指导、饮食调养、起居扶持、功能锻炼、环境卫生、皮肤护理、心理调适至关重要。甚至能起死回生,保全病人生命。根据我们多年的护理经验体会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马建功 《中医研究》2009,22(7):59-60
痿证是指肌肉萎缩,肢体筋脉松弛、软弱无力、痿弱不用的一类疾病。《黄帝内经》中对痿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等作了详细的论述。痿证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关于痿证的治疗,《灵枢·根结》载有“痿疾者取之阳明”,《素问·痿论》载有“治痿独取阳明”和“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素问·太阴阳明论》亦载有“脾病而四肢不用”。笔者现从脾胃论治痿证,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治痿心得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驰缓,手足软弱无力,肌肉萎缩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中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癔病性瘫痪及外伤性截瘫等均属痿证范畴。作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治疗痿证有以下体会。重视脾胃,疏调气机《素问·痿论》为痿证之专篇论述,提出“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是指以补益后天之本为治疗原则。李杲曰:“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泉,又为精气升降之枢纽,若使脾胃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转旺,筋脉得以濡养,有利于痿证的恢复。因此在治…  相似文献   

10.
痿证含义 痿证,今又称痿病.<内经>开历代之先河,对痿证进行了专篇讨论.但由于<内经>时期证的概念尚未成熟,书中并未提出"痿证"这一名词,而是将该证统称为痿或痿疾.如:"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素问·痿论>),是以"痿"统称所有痿证;"故痿疾者,取之阳明"(<灵枢·根结>),则是以"痿疾"称之.具体而言,<内经>中的痿证又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  相似文献   

11.
康敏 《四川中医》1995,13(11):51-51
小儿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表现为抬举、握持、起坐行走、蹲站等软弱无力,不能运动,日久肢体瘫痪废用,甚至肌肉痿缩的一类病证.西医将该类病分为软瘫和硬瘫.  相似文献   

12.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证篇》。痿证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不仁,步行维艰,甚者肢体瘫痪,渐至肌肉萎缩。多为湿热燥火致肺热叶焦,邪热灼伤血脉或阳明湿热伤筋,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使筋失濡养而发病。  相似文献   

13.
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属于现代医学的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等神经性肌萎缩、肌肉性肌萎缩。 我国古代文献对痿证的认识渊源流长,上古时代的《本经》、《下经》两书中就有关于“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记载,当时就已确立了“痿”的病名,并已具备了从五脏论痿的雏形,但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到了《内经》时代,中医对痿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内经》设立专篇讨论痿证。说明当时痿证分类及  相似文献   

14.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是为“痿证”而提出之治疗大法,古今治“痿”,莫不宗之。然其法之真正含义,则是不止治“痿”之一端。何谓“独取阳明”,亦有含混之处。为探求经旨,窥其全貌,得其真谛,俾临床正确使用,爱将学习体会简述于下,以就正于诸同道。痿证乃四肢软弱无力、肌肉痿缩之证,临床颇为常见。《痿论》专篇作了细致、深入的阐述。其以五脏立论、因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肝主筋膜、脾主肌肉、肾主骨髓,遂有痿蹙、脉痿、筋痿、肉痿、骨痿之分,名目虽多,其实则一。然篇中  相似文献   

15.
丁美祝  刘娟  李霞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448-1449
痿证是因邪热至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经脉失养,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至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证[1]。临床上以双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之称。痿证为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现代医学的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脊髓空洞症及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属于此范畴。  相似文献   

16.
痿证,内经称之“痿躄”,是泛指肢体筋脉松弛缓纵,软弱无力,日久四肢痿废,手不摄物,足不任地,甚则肌肉萎缩的一类疾病。从其临床表现特征来看,类似现代医学中感染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等疾病。《素问·痿论》篇对痿证的成因、辨证、分类和治疗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重要治则,为历代医家所遵循,至今仍  相似文献   

17.
瘘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机都认为由燥热伤津或血虚所致,在治疗上多遵重《内经》“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采用清热、养阴、补虚为主的治疗原则。笔者认为,燥热伤津而致的瘘证固然要“独取阳明”,但在临床上遇到有部分病例辨证鉴别乃属于寒湿的瘘证,治疗就不能“独取阳明”,而应求治于太阴。现将寒湿之痿的病机、证治,结合临床病案举例概述如下,供青年同道临证时参考。一、《内经》中有关论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素问·生气通天论》曰:“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明确指出有因寒湿及湿而致痿者。《素问·藏气法时论》又指出:“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张景岳注:“此脾经之实邪也。脾属土,主肌肉,土邪湿胜,故令人身重肌肉瘘……脾主四肢,故足不收。”这一段指的就是湿伤脾所致的痿证。对于这类痿证的  相似文献   

18.
痿证一得     
痿证,为中医常见疾患,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然仍有许多精义还值得进一步发掘,有些问题还需要重新认识或深化,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一、瘘证评说什么是痿证?得从几个方面来说。我们知道,有关痿证的较为系统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内经》称痿又叫“痿噼”。痿,指肢体痿弱不用;躃,指下肢软弱无力,不任步履,这就是痿证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2):94-95
下运动神经元瘫临床表现的肌无力、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与《素问·痿论》所述痿病之足痿不用、爪枯、肉蠕动相似。肉蠕动是指肌束颤动,而非肌肉软弱无力。根据临床表现,痿病应包含现代医学的运动神经元病或其他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性疾病,而不包含上运动神经元瘫和肌源性肌萎缩疾病。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应用健脾养胃法治疗此类疾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痿证是临床常见的以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甚或肌肉萎缩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属于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述“治痿者独取阳明”是公认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对此各有发挥,其中张元素所创的易水学派在痿证治疗方案上亦有独到之处,王玉兴教授从事临床与文献研究多年,作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王玉兴教授所谈《黄帝内经》之痿证与“治痿者独取阳明”之易水方案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