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口服降糖药物应用无显著效果后,于皮下进行正规胰岛素的注射,3次/d,就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2w的治疗,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相对于治疗前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所获疗效显著且良好,是一种安全、效果快、简便且疗效佳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直观、实用的胰岛素注射餐后微量血糖监测卡在临床上使用效果.方法 科室自行设计一种胰岛素注射餐后微量血糖监测卡应用于注射胰岛素,监测餐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观察其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 该卡使护理工作安全化、简单化,减少遗漏及纠纷.结论 该卡简单、直观、实用.减少护理人员翻阅病历,转抄医嘱时间,避免被动等待患者通知护士测量血糖.提高了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监测管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血糖记录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岛素腹腔注射配合饮食干预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血糖调控的效果。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选取健康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 健康KKAy小鼠作为未发病组, 将建模成功的KKAy小鼠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治疗组、腹腔胰岛素治疗组和发病不治疗组。未发病组给予维持饲料, 其他组全部采用高脂高糖饲料。每日喂养时间为08:00至20:00, 间隔4 h喂养1次, 共4次。皮下和腹腔胰岛素治疗组在喂养前分别进行胰岛素皮下和腹腔注射, 第1次喂养前注射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皮下组:0.125 IU/g;腹腔组:0.250 IU/g), 间隔0.5 h后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皮下组:0.075 IU/g;腹腔组:0.125 IU/g);其余3次喂养前, 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皮下组:0.075 IU/g;腹腔组:0.125 IU/g), 共给药4周。定期检测各组小鼠饮食量、体质量及空腹血糖、餐后1、2 h血糖, 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实验。结果腹腔胰岛素治疗组小鼠的总饮食量低于皮下胰岛素治疗组;与初始体质量相比, 第4周皮下和腹腔胰岛素治疗组体质量分别下降5.05...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迅速,从而将给长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本文重点综述了胰岛素口服、鼻腔、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柳迎昭 《医学信息》2006,19(10):1824-1826
目的 观察三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对新发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β 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进行诺和灵R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A组,CSⅡ组)、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每天多次皮下注射治疗(B组,MSⅡ组)和诺和灵30R每天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c组),比较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的分泌、日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日均费用。探讨3种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的分泌、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的时间,日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均优于C组(P〈0.01)。A、B两组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的分泌无差异,而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的时间及日均胰岛素用量,A组优于B两组。日均费用B组则明显低于A组。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胰岛素多点注射强化治疗都可以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和血糖得到同样程度的改善,胰岛素泵具有更加快速、稳定、安全性好的作用,胰岛素多点注射则具有治疗费用相对较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对血糖水平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01-2018-06 T2DM患者5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0.2U/kg·d),试验组给予口服格列美脲(2-4mg/次,1次/天)联合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BMI等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和BMI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试验组血糖水平及其血糖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T2DM能有效降低血糖及BMI指标,提高血糖达标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了 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糖和胰岛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法测定 5 2例 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酶法测定血糖 ,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含量并与 3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RBC -C3bRR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 (r=-0 32 5 1、- 0 3312 ,p<0 0 5 ) ,RBC -ICRR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1) ,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 (r=0 35 12、0 346 4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有红细胞免疫调节的紊乱 ,其免疫功能的低下与血糖和胰岛素升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68例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4例,1组作为对照组进行胰岛素治疗,2组作为实验组进行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空腹血糖为(5.83±0.71)mmol/L,餐后2h血糖为(7.32±1.05)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6.15±0.72)%;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11.26±1.34)mmol/L,餐后2h血糖为(14.31±2.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9.93±1.51)%,P<0.05。两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不大。结论: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的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降低患者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1型糖尿病及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方法以EL1SA方法测定35例1型糖尿病、32例肥胖及35例健康儿童的血清瘦素水平。35例1型糖尿病患者中 ,7例为新患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的患者。通过测定C -肽水平来评估胰岛素的分泌。C -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按常规方法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01)。肥胖儿童血清瘦素及C -肽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在糖尿病新患者中 ,经1个月的胰岛素治疗后 ,血清瘦素水平未有任何变化 (P>0.05)。在联合组中 ,瘦素与体重指数 (bodymassindex,BMI)及C -肽呈正相关(P<0.001) ,而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低可能与代谢控制有关的慢性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瘦素及胰岛素在保持身体体重稳定的过程中可能起着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Hcy测定与血糖、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了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测定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6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Hcy水平,已糖激酶法测定血糖,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含量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Hcy水平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人组(P<0.01),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3515,0.3485,P<0.05)。结论: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检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糖适平与中效胰岛素联合降糖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效胰岛素联合糖适平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晚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5天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5d,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1例低血糖.结论 中效胰岛素可以明显改善空腹血糖,但对餐后血糖控制欠佳者,联合糖适平治疗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一问题,早晚两针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糖适平治疗降糖效果优于预混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抵抗素水平用于2型糖尿病诊断的意义,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方法 随机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健康对照组109例,测定其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抵抗素水平.比较上述指标在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之间的差异.分析抵抗素用于糖尿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和ROC曲线下面积.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计算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抵抗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抵抗素用于糖尿病诊断的灵敏度为70.09%、特异度为64.22%、正确率为67.30%、ROC曲线下面积为0.695,诊断试验的准确度为中等.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其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03,P<0.01). 结论 2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抵抗素水平增高有关.检测血清抵抗素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并可作为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的一种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在空腹及标准馒头餐后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疗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4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分别进行血糖、C-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空腹和标准馒头餐后1、2h和3 h血清或血浆浓度水平检测;并根据空腹血糖和1 h血糖检测结果将糖尿病前期分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solated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IFG)、单纯糖耐量减低(isolated-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IGT)和IFG合并IGT 3种形式。并对3种形式糖尿病前期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与同期收集的36例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3种形式下的糖损伤都存在着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情况,且3种不同形式的糖损伤患者在各组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各组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情况均显著高于胰岛素分泌异常情况(P <0. 01)。结论对糖尿病早期患者进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党建英 《医学信息》2008,21(12):2269-2270
目的 评价胰岛素联合二甲胍治疗初发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新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nla IR).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FPG、2 hPG、HbA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Fim、C肽明显上升(P<0.05).结论 对初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能够全面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时大脑出现胰岛素水平下降及胰岛素信号通路下调,使大脑海马tau蛋白出现过度磷酸化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样改变。本研究选取2型糖尿病大鼠,皮下注射及鼻腔滴入胰岛素,观察大脑AD样病变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高糖、高脂、高蛋白喂饲3个月后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T2D大鼠模型。运用2种方法干预:鼻腔滴入胰岛素(T2D+I-I)及皮下注射胰岛素(T2D+S-I)。检测血浆葡萄糖、血浆胰岛素和脑脊液胰岛素水平,免疫印记方法检测大脑海马总tau蛋白和tau蛋白部分位点磷酸化状态、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中关键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Akt及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 GSK-3β)活性。结果:T2D组大鼠血浆葡萄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脑脊液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大脑海马组织中tau蛋白呈过度磷酸化状态,PI3K/Akt活性下降, GSK-3β磷酸化水平升高; T2D+I-I组大鼠血浆胰岛素及葡萄糖水平无显著改变,但大脑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状态显著好转,PI3K/Akt活性显著升高,GSK-3β活性显著下降; T2D+S-I组大鼠血糖显著下降,但血浆及脑脊液胰岛素水平无显著改变,大脑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有轻度改善,但变化不显著。结论:运用鼻腔滴入胰岛素可减轻T2D时大脑海马组织的AD样病变;外周皮下胰岛素注射对T2D时AD样病变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免疫反应性C肽(IRC)间的相关性,初步分析胰岛素抵抗(Homa-IR)和β-细胞功能(Homa-β)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7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TI、PI、IRI和IRC,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A组(空腹血糖,FBG≥8. 80mmol/L)和B组(FBG<8. 80mmol/L),用稳态模型(Homa-model)计算胰岛素抵抗(Homa-IR)和β细胞功能(Homa-β),分析A、B组TI、PI、IRI和IRC水平的相关性和Homa-IR、Homa-β在A、B组中的作用。结果:A、B两组以TI、IRI计算的Homa-β有显著性差异,以TI计算的Homa-IR无差异,而以IRI计算的Homa-IR有差异;A组C肽与免疫反应性胰岛素、真胰岛素和胰岛素原间的相关性不及B组;B组的TI、TI120显著高于A组,而IRI、IRI120、PI、PI120、CP、CP120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β细胞功能的衰竭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中可能是主要因素,胰岛素抵抗在高、低血糖的变动中可能维持在平衡状态。检测真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在正确评价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有重要意义。糖尿病的防治可能应关注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新型智能胰岛素注射笔的设计和实现。采用TI公司超低功耗的MSP430微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控制微型步进电机驱动胰岛素药剂筒,精确完成设定剂量的胰岛素注射。为了增加注射过程的安全性,执行机构引入电机工作状态监测的光电反馈机制。控制软件采用智能化菜单式管理方式,操作简单,实现了胰岛素注射过程的安全化和智能化。结果表明,该产品在成本上接近传统机械式胰岛素注射笔,在功能上却接近于价格高昂的胰岛素泵,极大地方便了糖尿病患者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2月自然杂志报导:一种新的胰岛移植方法使Ⅰ型糖尿病患自身合成胰岛素成为可能。常规治疗Ⅰ型糖尿病控制患血糖是注射胰岛素。随着研究的深入,胰岛细胞移植可以调控患血糖浓度。以往研究证实接受胰岛移植的病人只有8%能产生胰岛素达1年以上,这是因为患不能获得足够有效的β细胞和有移植物排异,现用的免疫抑制方法(包括类固醇类),如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胰岛素抗性。  相似文献   

19.
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燕 《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2):23-25,30
目的建立1型和2型大鼠糖尿病模型。方法给Wistar大鼠灌胃脂肪乳10d,记录饮食、饮水、体重变化,用毛细血管法和正糖钳技术判定胰岛素抗性,同时测定血清中空腹血糖、丙二醛(malondialdehydeto,MDA)和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结果通过四氧嘧啶一次腹腔注射建立了Wistar大鼠1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通过灌胃脂肪乳建立了伴有胰岛素抵抗的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结论成功建立了Wistar大鼠1型和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饮食疗法对脆性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15 例应用长效胰岛素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与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MDI)对照两周后进行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的比较.结果 与MDI 相比长效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控制平稳,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饮食疗法能更有效的控制脆性糖尿病的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