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8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临床分析,用US、CT和PTC对梗阻性黄疸梗阻平面的诊断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分别为92.8%,86%和97%;病因诊断率分别为88.6%,80.0%和96.3%。认为PTC对梗阻平面和原因的诊断率均高于US和CT(P<0.01);并对三种方法和误诊和漏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5例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确诊梗阻性黄疸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和CT影像资料,对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病因进行定位、定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对照。结果良性梗阻病变79例,其中胆道结石64例,炎性病变11例,先天性胆管囊肿4例;恶性梗阻病变46例,其中胆管癌25例,胰头癌12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5例。肝癌侵犯肝门区胆管1例。64层螺旋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8%。结论64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变显示清晰,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图像后处理,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对梗阻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病例资料。结果CT扫描可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解梗阻情况:(1)能判断梗阻是否在肝外;(2)明确梗阻平面;(3)对梗阻的良恶性作出影像学鉴别;(4)对病因组织学类型作出初步诊断。从而确定了CT对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主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滕威  于韬  罗娅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125-126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该病诊断上的价值。方法采用Lightspeed Ultra 16型扫描机,常规平描从膈顶至胰腺钩突部;随后应用高压注射器自病人的肘静脉注入优维显注射剂对整个肝胰区再次进行增强扫描。结果64例病人中,胆总管重度扩张34例,恶性者占70.59%;轻中度扩张22例,良性者占81.82%。良性梗阻性黄疸多为胆总管逐渐变细至消失;恶性梗阻性黄疸多表现为胆总管梗阻端突然截断。胆总管扩张的螺旋CT程度与梗阻性黄疸良恶性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肝管重度扩张34例,恶性者占64.71%;轻中度扩张24例,恶性者占45.45%。扩张的肝管累积全肝者30例,恶性者占80.00%。肝管扩张的螺旋CT程度与梗阻性黄疸良恶性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胆囊扩大者20例,恶性者占70.00%。64例中,CT诊断正确56例,占87.50%。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阻塞端的征象及周围软组织肿块的形态、波及范围等情况,在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上有着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胆总管恶性梗阻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之后进行MPR、CPR、MIP及MinIP等重建,对病变作出病因诊断,结合病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38例胆总管梗阻患者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4.7%(36/38);CT平扫横轴位图像显示病变能力与横轴位图像加重建图像相比无明显差异;三期增强扫描横轴位加重建图像显示病变能力明显高于增强扫描横轴位图像。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为胆总管恶性梗阻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超声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患者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 MPR定性诊断为100%,定性诊断为93.8%.结论:多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率高,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进行B超、CT、PTC或ERCP后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检查,比较这些检查结果的术前诊断符合率。结果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CT及单纯PTC或ERCP检查,可获得清晰胆管树及病变的图像。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其能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肝组织、胆管、血管的关系及有无肝内转移灶。结论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腹部平片和螺旋CT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符合率和误诊率,以及对急性肠梗阻类型和病因的诊断准确度。结果: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明显大于X线腹部平片,误诊率明显低于X线腹部平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绞窄性梗阻、动力性梗阻类型,以及对肠粘连、肿瘤、肠麻痹等病因的诊断准确率均优于X线腹部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高于X线腹部平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扫描和增强扫描,并将扫描结果进行CPR和MPR处理,评价患者的胆管梗阻定位以及定性诊断结果,并将其与手术病理诊断和ERCP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CT诊断均符合手术病理诊断和ERCP结果;其中有47例患者为良性病变,45例患者为正确诊断;33例患者为恶性病变,30例患者为正确诊断。64排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为100%(90/90),定性准确率为93.8%(75/80)。结论64排螺旋CT的处理功能非常强大,能够对梗阻性黄疸进行准确的定位,且定性准确率高,是一种无创且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重建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从2010年2月-2012年2月到本院就治的60例脊柱创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对螺旋CT图像进行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分析脊柱创伤的CT图像特点,并将螺旋CT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60例脊柱创伤患者的螺旋CT诊断显示,椎体变扁19例,附件合并椎体骨折16例,椎体前缘骨折10例,椎体后缘骨折8例,椎管狭窄4例.螺旋CT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完全相符,螺旋CT诊断正确率高达100.0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脊柱创伤的诊断正确率高,其能将脊柱创伤的位置、范围、形态、病变程度等清晰显现出来,降低脊柱创伤的误诊率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病例行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后,通过MPR及CPR技术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结合MPR、CPR诊断准确率为80%(20/25),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8%(22/25)。结论多层螺旋CT MPR和CPR图像后处理技术,作为轴俺图像的补充,能准确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胆道系统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方法有US、PTC、CT、MRI及ERCP,其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已有很多文献报道。由于MRI尚未普及、US检查准确率相对较低及PTC、ERCP为有创检查等因素,CT已成为目前基层医院常用影像检查设备。本文收集30例梗阻性黄疸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讨论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64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对其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39例患者为良性梗阻病变,其中包括32例胆道结石,6例为炎性病变,1例为先天性胆管囊肿;23例患者为恶性梗阻病变,其中包括12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2例壶腹癌,2例胆囊癌,1例肝癌侵犯肝门区胆管。诊断准确率为100.00%,而定性准确率为96.77%。结论:在梗阻性黄疸中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梗阻性黄疸的螺旋CT征象,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5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病理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梗阻因素中恶性黄疸占91.5%,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呈“软藤征”、“鼠尾征”,胆总管多突然“截断”,梗阻部可见低密度肿块、结节,延迟强化明显,良性梗阻胆总管多渐进性狭窄。结论螺旋CT是临床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手段,恶性肿瘤是导致胆道梗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的性质评价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对9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1.25mm为层厚,对动脉期图像和门静脉期图像进行重建。对照手术病理,观察良性、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统计应用多层螺旋CT评价梗阻性黄疸病变性质的准确度。结果在CT图像上,84例表现出胆总管不同程度扩张。在51例重度扩张病例中,恶性者占70.59%;在33例轻中度扩张病例中,良性者占81.82%。胆总管逐渐变细至消失、呈"鼠尾"改变者,82.35%为良性病变;胆总管梗阻端突然截断者,100%为恶性病变。应用MDCT评价梗阻性黄疸病变的性质,诊断为恶性病变者55例,良性病变者41例,评价准确度约87.50%。结论多层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的性质评价上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阴性法胆管成像技术对胆管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患者行中上腹部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CT数据进行CT阴性法胆管重建(negative CT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N-CTCP)包括多平面重建法(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曲面重组法(cur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对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105例中,采用64层螺旋CT横断位和N-CTCP重建对梗阻部位定位诊断率均为100%,而CT横断位定性诊断率为82.9%(87/105),结合N-CTCP重建定性诊断率为93.3%(98/105)。对于良性病变(69例),CT横断位诊断准确率85.5%(59/69),结合N-CTCP重建诊断准确率92.8%(64/69),误诊和漏诊5例;对于恶性病变36例,CT横断位诊断准确率77.8%(28/36),N-CTCP重建诊断准确率94.4%(34/36),误诊和漏诊2例。结论64层螺旋CT阴性法胆管成像技术对胆管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可为临床确诊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曲洪波 《吉林医学》2012,(31):6836-6837
目的:探讨CT检查在梗阻性黄疸检出、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对行CT或MRI检查的14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行B超检查。结果:CT的定位准确率及病因诊断正确率高于MRI与B超,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超、CT、MRI正确检出率分别为81.6%、95.4%、90.8%。结论:CT检查能清楚显示胆管立体形态及全貌,显示胆管的扩张程度及引起黄疸的部位和性质,有明显的定位诊断价值,为梗死性黄疸的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资料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非胆系增强法胆道三维重建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进行胆管三维重建,对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31例胆道结石(其中30例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1例胆总管下端阴性结石误诊为壶腹部肿瘤),定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6·8%,100%;15例胆胰肿瘤患者中(9例胆管癌、1例胆囊癌、2例胰头癌、1例壶腹部癌、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4例得到正确诊断,定性、定位正确率分别为93·3%,100%。总体定性、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是95·7%、100%。结论64层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能够无创、清晰、立体显示胆管结构,提高术前对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率,对胆道梗阻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胆道三维重建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17例胆道结石,3例胆管癌、2例胰头癌、2例壶腹部癌、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炎性肉芽肿。结论:16层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能够无创伤、立体清晰地显示胆管结构,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多层面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0例肠梗阻患者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分析MSCT检查技术、步骤及表现。结果:MSCT诊断完全性梗阻12例,不完全性梗阻18例。梗阻部位诊断正确率为100%(30/30),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为96.7%(29/30)。结论:MSCT在评价急性肠梗阻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