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发病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肝内胆管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症状无特异性,AFP检查均为阴性,血CEA检查升高显著3例,4例术前诊断为肝内胆管癌,8例误诊,本组行根治性切除5例(41.6%),姑息性手术7例。结论肝内胆管癌误诊率高,根治性手术率低,熟悉本病的临床特征,B超检查仍是首选方法。术中病理学检查是避免误诊漏诊的重要方法,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本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对 4 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发生率为 4 %(46 / 10 31) ;术前确诊率为 33% (15 / 4 6 ) ;术中病理检查确诊 18例 ,术后病理检查发现 6例。左肝胆管癌 72 % (33/ 4 6 ) ,右肝胆管癌 9% (4/ 4 6 ) ,肝门部胆管癌 2 0 % (9/ 4 6 )。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为 33%(15 / 4 6 )。姑息性手术 6 7% (31/ 4 6 )。有随访资料的 12例根治性切除术者 ,存活 1、2、3年者分别为12、8、3例。 12例胆管外引流者存活 2~ 7个月。结论胆石症病史 >10年 ,症状顽固者应进一步检查 ,及时手术。详尽的术中探查是及早发现胆管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183例肝外胆管癌外科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外胆管癌诊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1983年1月至2000年1月间收治的肝外胆管癌患者资料。结果:183例肝外胆管癌病例中,入院前50%患者病程在40d以上,44.3%患者曾发生误诊或漏诊;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减状性手术和探查性手术的比例分别为29.5%、2.2%、49.6%和18.7%;全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6.5%。结论:肝外胆管癌诊治中存在术前误诊或漏诊率较高、肿瘤切除率较低和手术治疗不规范等问题,应重视加强对肝外胆管癌危人群的检查和肝外胆管癌的规范化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2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28例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的6.7%。术前各类影像学检查发现癌灶17例,5例获细胞学检查确诊。术中7例经快速组织活检证实。另4例系术后确诊。肿瘤多为腺癌,位于肝门胆管18例,肝内胆管9例,肝内、肝门部广泛浸润1例。根治性肿瘤切除8例,获随访6例,平均生存23个月;姑息性肿瘤切除8例,获随访6例,平均生存11个月;仅行外引流者7例,其中3例于术后2周内死亡,3例术后9个月内死亡,1例生存4个月后失访。结论 长期肝内胆管结石刺激及继发感染是肝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联合应用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活检获得早期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根治性肝切除术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肝脏占位性病变误诊为原发性肝癌(附34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自1984年10月至1995年10月。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CT、肝血管造影,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但不能鉴别病变性质,拟为原发性肝癌,行手术探查者共95例,与病理不符,误诊为肝癌者34例,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9~68岁,误诊率为35.8%。讨论了误诊原因及经验教训。本组术前修正诊断8例,降低误诊率8.42%,修正后误诊率为27.4%。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肉瘤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对肝肉瘤的认识,提高其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6-1999年我院收治的13例误诊肝肉瘤病例,从临床及影像学角度,分析其误诊疾病、误诊时间、误治方法、术后病理诊断及随访结果。结果 CT上以囊性为主的肝肉瘤最易误诊为肝囊肿(6/13)而定期复查;伴有发热者易误诊为肝脓肿(2/13)而行抗炎治疗;实质性为主的肝肉瘤最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4/13),因肿瘤巨大而行肝动脉栓塞。误诊时间1-9个月,手术或细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姑息手术2例分别存活7个月及12个月,其余经穿刺或剖腹探查11例仅存活1-3个月。结论 肝肉瘤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依靠病理,提高对肝肉瘤的认识是降低其误诊率的关键。肝脏巨大占位病变如发展较块应想到肝肉瘤的可能性并尽早手术明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鉴别恶性梗阻黄疸中的作用,作者对23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其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CT,ERCP或PTC均能准确判定胆道梗阻的部位,但对恶性胆道梗阻病因的诊断欠满意。尤其是对于肝细胞癌破入胆管,肝内胆管细胞癌侵犯胆管及转移性肿瘤压迫肝门胆管与肝门部胆管癌的鉴别诊断甚为困难。提高胆道恶性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性有待  相似文献   

8.
不同临床和病理分型对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临床和病理分型与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疗效的关系。方法总结1993年至2004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98例病例资料。结果临床分型Ⅰ型34例,Ⅱ型60例,Ⅲa型27例,Ⅲb型33例,Ⅳ型19例,Ⅴa型6例。Ⅴb型19例。病理高分化腺癌35例,中分化腺癌52例,低分化腺癌54例,三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5、11、5.5个月;病理切缘阴性者与切缘阳性者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手术并发症出现率41.4%,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根据临床分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病理切缘阴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各种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根治性切除7例(其中合并肝叶切除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姑息性切除11例(其中内引流8例,外引流3例),单纯剖腹探查3例.随访14例,随访率达66.7%,根治性切除组存活时间为8~33个月,平均为16个月,现仍存活1例;姑息性手术组存活时间为2.5~20个月,平均8个月;单纯剖腹探查组均在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应尽量行根治性切除或扩大切除术,对不能切除者应争取行内、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附24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发生的关系及提高早期诊断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收治的2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肿瘤在所有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中占2.8%(24/860),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部分切片中可见癌与不同程度的胆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同时存在。术前B超、CT和MRI/MPCP对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占位病变诊断率分别为40.9%(9/22),53.8%(7/13)和66.7%(4/6);手术切除率70.8%(17/24),根治性切除率为33.3%(8/24)例,姑息切除率为37.5%(9/24)。术后1.3年生存率:根治组为62.5%,25.0%,姑息性组为33.3%,11.1%,活检组为0%。结论长期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是引起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结石型肝内胆管癌的延误诊断率高、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重视结石型肝胆管癌临床延误诊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避免措施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