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治疗对胃癌病人抗凝与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癌为常见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 ,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 ,手术创伤可使病人的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异常加重[1~ 3] 。本文对 2 5例胃癌病人手术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 (Ⅷ∶C)、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 (PLG∶A)和D 二聚体含量 (D D) ,并与 2 6例正常对照者作比较分析 ,以探讨手术治疗对胃癌病人抗凝和纤溶系统有关指标的影响 ,给临床以参考。资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  正常对照组 2 6例 ,为我院健康体检者 ,年龄 30~ 65岁…  相似文献   

2.
背景抗凝治疗对于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新型口服抗凝药new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具有起效快、代谢迅速、药代动力学预测性好、药物相互作用少及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等优点。目的综述围手术期应用NOACs调整策略的研究进展。内容论述NOACs的药理学特点、围手术期出血风险、管理策略及某些特殊情况下的麻醉处理。趋向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评估和调整NOACs的用量,关注围手术期NOACs可能导致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背景 CPB下心脏直视手术抗凝的合理实施必不可少,尤其是抗凝过程中适当的药物及剂量, 精准的抗凝监测及维持,对于预防CPB 过程中致命性血栓形成、动脉栓塞,降低凝血系统活性,改善患者预后等极为重要。 目的 综述CPB下心脏手术抗凝药物肝素的临床问题。 内容 包括CPB下抗凝药物肝素的应用、个体化管理、临床改进等,为CPB下抗凝药物合理实施提供依据。 趋向 近年来研究表明,抗凝药物肝素应用于CPB的药物剂量,监测方法仍需改善。肝素替代药物的发展也为CPB抗凝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目前外科临床不重视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及术后滥用止血药的状况,提出对肺栓塞中、高危病人实施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方法根据我科2005年诊治的急性肺栓塞5例的诊疗体会制定常规,对2006年1月~2007年5月胃肠道恶性肿瘤大手术后肺栓塞中、高危病人共38例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急性肺栓塞5例中,死亡3例,存活2例,Wells及Wicki评分均为高危;中、高危病人38例中,并发出血1例,无肺栓塞病例。结论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大手术后肺栓塞中、高危病人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5.
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抗凝不足易导致血栓形成和继发血栓栓塞 ,但抗凝过量又会导致出血。抗凝并发症是机械瓣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 ,亦是导致病人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 ,如何通过准确的抗凝监测来防止抗凝不当导致的血栓栓塞和出血 ,是临床医师和病人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就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监测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抗凝监测指标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自 1960年成功应用机械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以来 ,PTR作为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 ,已有 30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来 ,PTR作为抗凝监测指标所存在的缺陷逐渐被…  相似文献   

6.
手术病人预防性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适的凝血状态对手术安全和预防术后血栓性并发症关系密切。本文主要依据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ACCP)制定的抗凝和溶栓治疗指南,结合国内手术条件,介绍有关手术病人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预防性抗凝理论依据血栓相关危险因素目前  相似文献   

7.
心脏机械瓣替换术后126例抗凝治疗随访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对126例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进行了随访,旨在了解病人术后服用抗凝剂种类、剂量,抗凝监测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410.37病人-年(9~76个月)。结果表明:总的抗凝治疗出血率7.6%病人-年,栓塞率0.49%病人-年,出血病人平均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l.80±0.58,非出血病人为1.43±0.17(P<0.05)。抗凝监测756份血标本平均PTR值为1.49±0.18。作者认为:(l)长期抗凝以单用香豆素类药较好;(2)国人PTR值1.5左右较理想。并推荐使用标准化的凝血激酶试剂。  相似文献   

8.
应用抗凝药物病人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是导致动静脉血栓栓塞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合理的抗凝治疗能够预防血栓形成并改善手术病人的近、远期预后。对目前常用抗凝药物、围手术期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或出血并发症风险效益比进行评估,针对特殊人群、特殊手术等伴有复杂临床情况时的围手术期抗凝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抗凝病人硬膜外麻醉——三年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抗凝病人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2006年107例关节置换或血管成形手术病例。关节置换病人术前12 h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血管成形病人在术中应用肝素抗凝。总共50例病人接受硬膜外麻醉,20例病人接受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29例病人接受全麻。结果所有病人均没有发生与硬膜外血肿有关的并发症。发生其它并发症的有10例,其中2例(3.45%)发生在硬膜外组,5例(25%)发生在全麻联合硬膜外组,3例(10.34%)发生在全麻组。结论硬膜外麻醉不是抗凝病人的绝对禁忌。掌握好硬膜外穿刺置管的时机,可以避免发生硬膜外血肿的风险。硬膜外麻醉在多方面优于全麻。  相似文献   

10.
������ֹѪҩ����Χ�����ڵ�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些病人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心、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但是这些药物可能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怎样正确使用抗凝及止血药物,并在这一对矛盾中取得平衡是围手术期管理所面临的新问题。1常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及其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凝血酶和血小板的作用是血栓形成中互相促进的两个主要环节。因此,通常意义上的“抗凝”治疗其实就是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静脉系统血栓的防治主要针对凝血酶;动脉血栓的防治则以抗血小板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