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桐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年龄I〉65岁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3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华法林初始剂量2.5mg/d,根据INR目标值调整剂量,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年,观察2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严格控制INR情况下,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 79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凝治疗,统计分析华法林组用药前以及用药后第3、5、7、9、15天INR比率,比较两组脑卒中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 华法林组用药后第三天,22例患者INR比率初达2.0~3.0之间,用药后第9-15天,患者INR稳定于2.0-3.0之间有26例,于1.5-2.0之间有9例,小于1.5有5例,大于3.0有4例;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出血发生率比较,x2=0.040,P=0.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发生率x2=5.338,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华法林用于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疗效确切,但华法林用药还存在很多风险和问题,需加强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法林预防房颤脑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房颤患者,分为华法林抗凝组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组各55例,依据INR(维持2.0~3.0)调整华法林剂量,多数患者维持此值的华法林用量在2.25~3mg,每日1次,阿司匹林用量为100~150mg,对所有患者每月随访,包括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死亡,每例患者随访为2年。结果华法林组较阿司匹林组脑栓塞发生明显减少,两组在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用于房颤抗凝治疗优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INR维持在2.0~3.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低卒中危险因素房颤抗凝与抗栓治疗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华法林抗凝及阿司匹林抗栓治疗低卒中危险因素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1例低卒中危险因素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华法林治疗组40例,INR(国际标准比值)2.0—2.5,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组41例,比较两组均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栓塞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脑出血、大出血、死亡事件的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华法林抗凝及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低卒中危险因素房颤均为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长期抗凝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73例老年房颤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在栓塞发生率方面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高龄房颤患者,INR控制在1.5 ~2.0的前提下,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2年7月~2007年7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29%、年出血并发症为0.49%,分别低于文献报道的4%及1%。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维吾尔族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INR),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10年6月-2013年1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维吾尔族房颤患者1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8%、年出血并发症为0.76%,分别低于文献报道的4%及1%。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维吾尔族房颤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INR,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预防非瓣膜性房颤体循环栓塞发生的预防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高危房颤患者120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两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0.17%,阿司匹林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及皮疹、消化道反应。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较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降低非瓣膜性房颤体循环栓塞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有明显优越性,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李娟  李曙平  吴娜 《疑难病杂志》2011,10(2):133-135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对80例80岁以上房颤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分级,并分析患者有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结果 80例老年房颤患者均为血栓/栓塞中高危患者。58例无抗凝禁忌证,持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5例(8.6%),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1.5~2.6,无出血事件发生;45例患者选择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8例患者放弃抗凝治疗。22例存在抗凝治疗禁忌证,包括合并有活动性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穿刺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等。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存在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不足的现状。高龄、基础疾病多、肝肾功能障碍、用药复杂、认识不足及过分担心抗凝治疗的出血并发症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县级医院医生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预防卒中的认知情况.方法 2013年6-11月,对江苏、河南、浙江、江西四省9家县级医院的心内科或内科292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医生对房颤的诊断方法,血栓和出血的危险评分,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抗凝治疗的顾虑.结果 最终208份问卷进入统计学分析.83.2%的医生(173例)来自一级和二级医院.医生自我报告对风湿瓣膜性房颤、非风湿瓣膜性房颤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房颤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比例分别为30.0%(10.0%~60.0%)、20.0%(10.0%~50.0%)及80.0% (40.0% ~ 100.0%).影响医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出血不良反应74.0%(154例),其次为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占65.4%(136例),患者高龄93例(44.7%).51.0%(106例)的医生认为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主要手段.62.5%(130例)的医生认为华法林抗凝目标值INR在2~3.知道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的分别占51.0%(106例)、41.3%(86例)、34.6%(72例),但仅有15.4%(32例)、6.3%(13例)、5.3%(11例)的医生正确回答了各评分的全部危险因素.68.3%(142例)的医生知道华法林拮抗剂为维生素K.结论 县级医院医生对房颤抗凝治疗的关注和对危险分层评分的了解不足,影响其使用抗凝治疗的最大障碍是担心出血和定期INR监测的不便.县级医院医生对于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胡慧霞  李艳  汪明  吴青  汤永飞 《西部医学》2012,24(12):2310-2312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剂(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2例确诊为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华法林抗凝组(华法林组,n=41)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组,n=21),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与正常人血流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持续性房颤患者与正常人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持续性房颤两组抗凝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抗凝治疗有效,华法林抗凝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在慢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慢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2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给予华法林2.5mg/d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目标INR1.5~2.5,后每个月查1次INR,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对照组52例,给予阿司匹林300m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出血并发症及血栓性并发症,随访3年。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并发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高危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低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高危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低的原因。结果 200例患者中,56%的患者进行了抗凝治疗,其中39.29%的选择应用华法林,60.71%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未抗凝患者血栓的发生率高于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患者血栓的发生率又高于使用华法林的患者。但是使用华法林抗凝的出血率与使用阿司匹林的出血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基层医院对房颤以及抗凝治疗认识不足,对于华法林的使用不熟悉,此外,使用华法林病人怕频繁抽血化验,新型抗凝药价格太贵,大部分老百姓不能承受,医生怕抗凝导致出血引起医疗纠纷也是抗凝治疗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强度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且年龄≥65岁的患者共190例分为2组,华法林组口服小剂量华法林治疗,按低于抗凝强度国际化标准比率(INR)(1.6~2.5).阿司匹林组每天予以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位患者随访1 a,观察2组...  相似文献   

15.
徐中林  赵义发  吴兰兰 《重庆医学》2013,42(9):1010-1011
目的探讨对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26例,按患者目前正在接受的抗栓治疗策略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华法林抗栓治疗的329例为华法林组,每日口服华法林2.5mg并适时调整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到2~3;采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299例为阿司匹林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另298例仅接受常规治疗,未接受任何抗栓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和与抗栓治疗相关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华法林组比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更为显著(P<0.05);3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均能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华法林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切实了解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社区的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状况并针对性采取措施,特针对辖区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60例房颤患者中仅有5例(8.33%)患者自发病初期至今仍再持续规范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定期监测INR。另55例(91.67%)房颤患者因各种原因前期曾服用华法林抗凝,后期有50例(83.33.%)改用口服阿司匹林(100mg/日)或波立维(75 mg/日)抗小血板聚集代替抗凝治疗,另有5例(8.33%)在未征得任何医护人员专业意见和其他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已完全停用抗凝药。结论 江干区凯旋街道AF患者的华法林使用率(8.33%)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和发达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抗凝治疗仍显著不足。  相似文献   

17.
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中国人群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及确定合适的INR值范围.方法:37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随访和定期监测INR值.结果:华法林每日剂量在2.11mg~2.41mg时,INR值在2.0~2.5;华法林剂量在2.41mg~2.70mg时,INR值在2.5~3.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房颤相关性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增减不同剂量的华法林达到目标INR值所需天数不同.结论: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华法林剂量为2.11~2.41mg,INR值范围在2.0~2.5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访正在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回顾分析各种影响华法林用药剂量的因素及剂量—INR值变化关系。方法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共45例,起始剂量1.25 mg/d或1.5 mg/d患者为A组,2.5 mg/d或3 mg/d患者为B组,维持剂量小于2 mg/d为C组,2~3.5 mg/d为D组,大于3.5 mg/d为E组。结果 INR值A组达标率14.3%,B组达标率48.2%,P=0.018。1周时INR大于3,A组0例,B组2例,2组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331。华法林维持剂量组之间,C组INR值检测大于3.0比率12.0%,D组和E组分别为3.0%、2.0%,各组间INR值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各组患者平均华法林维持剂量经对应INR值校正后,C组为(0.738±0.152) mg/INR, D组为(1.230±0.267)mg/INR, E组为(2.056±0.379)mg/INR,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剂量选择2.5 mg/d或3mg/d能提高抗凝强度达标率,且不增加过度抗凝的发生率。华... 更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老年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oral walfarin anticoagulation, OAC)治疗不足的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河北省博野县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确诊为老年房颤患者476例。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为抗凝组,未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为非抗凝组。登记其一般情况、疾病特征、合并疾患及抗凝治疗等,对患者进行CHA2 DS2-VASc风险评分,评估房颤患者的抗凝状况并对华法林使用的影响原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入选的476例老年房颤人群中,144例(30.25%)使用华法林抗凝。持续性房颤、糖尿病史、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 CHA2 DS2-VASc评分高者更多使用OAC治疗,合并冠心病的房颤患者由于更多用抗血小板药物而较少OAC治疗;患者依从性差、医生及患者担心出血为影响非华法林组抗凝药物使用的主要原因;在华法林组,使用药物剂量为0.65~3.50 mg/d, INR平均值为1.77±0.59;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持续性房颤、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及非冠心病是使用OAC治疗的预测因子。结论老年房颤患者中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且未能严格遵循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进行抗凝;持续性房颤、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及非冠心病是使用OAC治疗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69-97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CS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57例在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给予华法林(INR值维持在2.02.5之间),对照组63例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PCI术后6月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体循环栓塞及出血风险。结果:两组均无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华法林组较对照组体循环栓塞风险无统计学差别(P>0.05),但出血风险明显升高(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未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体循环栓塞的风险,但却增加其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