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上午空腹检查法对79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显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符合率97,5%(77/79),病因诊断符合率86.1%(68/79)。结论: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陛黄疸的定位及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对下段梗阻的病因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
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及病因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上午空腹检查法对79例肝外阻梗性黄疸进行超声显像检查。结果 最后诊断为(1)梗阻部位:肝门区4例,胆总交上段梗阻23例,胆总管下段梗阻52例。(2)梗阻原因:胆道结石40例,胰头Ca18例,胆管Ca6例,壶腹肿瘤、胆总管囊肿、肿块压迫各3例,胆总管蛔虫、胆总管狭窄各2例,十二指肠乳头Oddiss括约肌狭窄、化脓性胆管炎各1例,超声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的符合率为95.7%(77/79);诊断梗阻病因的符合率为86.1%(68/79)。结论 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对胆总管下段的显示——低位性梗阻的病因,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3.
应用改进的超声显像方法,对86例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进行超声诊断。结果表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诊断胆道梗阻位置的符合率为91.8%,诊断胆总管下端梗阻病因的符合率为89.5%。提示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的超声显像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改进的超声显像方法,对86例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进行超声诊断。结果表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诊断胆道梗阻位置的符合率为91.8%,诊断胆总管下端梗阻病因的符合率为89.5%,提示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1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将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以提高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肝外胆管结石126例,超声诊断符合113例,符合率89.7%(113/126);胰头癌11例,超声诊断符合9例,符合率81.8%(9/11);肝外胆管癌6例,超声诊断符合5例,符合率83.3%(5/6);壶腹癌3例,超声诊断符合2例,符合率66.7%(2/3);肝门部胆管癌4例,超声诊断符合3例,符合率75.0%(3/4);肝外胆管囊状扩张5例,超声诊断符合5例,符合率100%(5/5)。综上,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符合率为88.4%(137/155)。结论超声能够判断有无胆道梗阻、明确梗阻部位以及鉴别胆道梗阻的病因,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检查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超声对梗阻性黄疸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超声特征。其中最常见的胆总管结石42例,胆总管癌9例,胰头癌5例,肝门胆管癌、胆囊癌、壶腹癌各1例。结果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38例,符合率(准确率)90.5%,诊断胆总管癌7例,符合率(准确率)77.8%,胰头癌3例,符合率(准确率)60%,超声诊断梗阻性黄疸的符合率为(准确率)86.4%。结论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病因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肝外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3例阻塞性黄疸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对照、根据超声特征对肝外阻塞性黄疸提出提高诊断的声像描述。结果超声定性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79%(46/53);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0.57%(48/53)。结论超声检查对肝外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菊丽 《中外医疗》2014,(32):178-179
目的探讨超声波在肝外梗阻性黄疸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7月期间诊断为肝外梗阻性黄疸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肝外梗阻性黄疸的84例患者中确定诊断中,胆总管结石患者有48例,超声波检测诊断的符合率是89.6%;胆管肿瘤患者26例,超声波检测诊断的符合率是83.5%;炎症病变患者10例,超声波检测诊断符合率是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超声波诊断定位的上段、中段、下段的符合率都高于术中定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波在肝外梗阻性黄疸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微创、安全、简单等特点,对于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程小穗  邢秋  蔡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2):2379-2379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检查对阻塞性黄疸常见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8例阻塞性黄疸超声检查与手术和病理相对照.结果:结石88例(占51.3 %),肿瘤38例(占27.5 %),炎症3例(占2.1 %),先天性胆管畸形9例(占6.5 %).梗阻部位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6.3 %,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4.9 %.结论:超声对各种病因所致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是很好的显像方法,结合临床可提高该病变的病因和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0.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价值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岚  荣阳  赵丽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146-14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胆管结石48例(57.1%),肿瘤30例(35.7%),炎症6例7.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能测得肿瘤内的动脉血流。结论: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及病变定位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超声显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林 《中外医疗》2009,28(35):150-150
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能作出准确诊断及病变定位,已被公认为一种首选方法。本文对我院2007年2~12月间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36例肝外梗阻性黄疸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检查对阻塞性黄疸常见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38例阻塞性黄疸超声检查与手术和病理相对照。结果 :结石 88例 (占 5 1.3% ) ,肿瘤 38例 (占 2 7.5 % ) ,炎症 3例 (占 2 .1% ) ,先天性胆管畸形 9例(占 6 .5 % )。梗阻部位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 96 .3% ,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 94 .9%。结论 :超声对各种病因所致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是很好的显像方法 ,结合临床可提高该病变的病因和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技术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仪器检测75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测量胆管内径,观察胆管内回声,做出初步诊断,以后行治疗性ERCP检治,以取出结石或手术病理为最后诊断进行对比。结果:752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B超探及梗阻性胆管扩张,治疗性ERCP及手术证实符合率90.96%,其常见的原因包括胆总管结石、胆道狭窄及胆管癌、壶腹肿瘤、胰头肿瘤等。结论:高分辨率实时超声可以完整显示肝内外胆管且具有较高的显示率,对病变的部位、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显示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作为ERCP术前肝外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4.
田巧琴 《求医问药》2014,(17):54-55
目的 :探讨运用超声检查手段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些患者术后进行的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进行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这78例患者在术后进行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29例患者患有肝内梗阻性黄疸,有49例患者患有肝外梗阻性黄疸。而这些患者在术前进行的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有27例患者患有肝内梗阻性黄疸,有47例患者患有肝外梗阻性黄疸。由此可见,患者运用超声检查手段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准确率为94.87%,与其在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超声检查梗阻性黄疸的准确率较高,该检查手段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无创,费用低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检查106例临床疑诊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外胆管、胆囊和胰管声像特征,并与CT、X线造影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这些患者中,94例超声检出肝内或肝外胆管扩张并确定病因,3例未见胆管扩张,6例探查不清。另3例超声发现胆管扩张而临床未发现黄疸,经随访确诊。3例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胆管轻度扩张,经长期随访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超声检查能较完整地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具有安全、便捷、准确、价廉等特点,在鉴别诊断梗阻性黄疸及梗阻病因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何荣山  李峰  杨启兵  陈先觉 《吉林医学》2011,(24):5091-5091
目的:探讨山区县级医院对梗阻性黄疸影像诊断价值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诊断符合率。方法:采用超声、CT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检查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比较。结果:超声及CT能够完全对梗阻的定位全面诊断,梗阻的定性总准确率为60%、74%,其中结石性梗阻性黄疸准确率较高为78%、86%,非结石性梗阻性黄疸的准确率为24%、50%,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较低。结论:超声、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很高,对梗阻的部位及性质影像学检查基本上能够完全做出诊断,山区县级医院要全面提高个人的影像诊断水平,改善山区现有的医疗设备条件,加强山区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投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检查用于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将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肝内梗阻性黄疸28例,肝外阻塞性黄疸52例,超声检查结果诊断肝内梗阻性黄疸直接诊断21例,间接诊断6例,诊断不明1例,诊断准确率96.43%,肝外梗阻性黄疸直接诊断44例,间接诊断5例,诊断不明3例,诊断准确率94.23%。超声诊断准确76例,诊断不明4例,准确率95.00%,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诊断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可重复性强、检查费用低等优点,对黄疸性质、部位、鉴别等判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超声诊断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超声影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胆系肝外结石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7例,其中,胆囊癌2例,肝外胆管癌3例,原发性肝癌5例,壶胰癌3例;胆管扩张7例,其中,肝内胆管扩张3例,肝外胆管扩张4例;胆总管内病变引起的梗阻7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超声诊断与手术证实符合62例,符合率92.5%。结论:B超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方便、无创、快速,对局限性占位、结石、先天性畸形等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对梗阻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疽的鉴别敏感而准确。在干扰严重致使显示不清或者无明确结石、肿瘤时,B超能发现一些间接征象,明确部分病情,为进一步针对性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继光 《河北医学》1998,4(1):34-35
超声对无痛性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黄继光超声显像已被公认为无创伤性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首选方法,但在常规超声检查中,部份病例,特别是下段肝外胆管病变却常因胃肠气体干扰使胆总管末端显示不清而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对肾上腺髓肿瘤的定位与定性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应用超声显像诊断的肾上腺髓质肿瘤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19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12例。结果超声显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占9.33%(28/31)、定性诊断符合率占80.6%(25/31)。结论超声显像对肾上腺髓质肿瘤的定位与定性价值较大,但由于不同病理肾上腺髓质肿瘤的声像图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熟练掌握其超声显像技术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