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法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对172例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经过科学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抢救成功147例,抢救成功率85.5%。结论通过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的急救护理,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并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急诊创伤死亡原因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创伤患者伤情、院前及急诊科处理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城市创伤救治的最佳模式.方法对131例创伤性死亡病历的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伤员构成:男108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4.7:1,平均年龄32.3岁,20~29岁和30~39岁两个年龄段占病例总数的72.52%,创伤评分(TS)2.35±1.34,复合伤3例(2.29%).多发伤87例(66.41%).来诊死亡45例,心跳复苏率35.56%,呼吸复苏率17.78%.急诊死亡86例.创伤抢救死亡率7.19%,死因以机械伤为主(90.84%),其中交通伤占62.18%.创伤部位以四肢、头、胸、腹为前4位排序,平均创伤部位为2.6处.结论交通伤死亡人数最多.普及公众急救意识,建立健全抢救预案及其应急机制,抓住伤后白金10 min,黄金1 h的抢救时机是降低城市创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经验教训。方法对113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诊室抢救中死亡16例,另97例收入病房,入院后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81·5%。结论在院前急救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严重多发伤在急诊室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救治,是目前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期手术治疗重度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对 5 1例多发伤患者创伤程度、一期手术治疗的抢救方法、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SS≥2 5者 3 9例 ,1 6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的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抢救成功率及死亡原因。结果入选的56例患者中,42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75%,死亡14例,其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6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亡4例,因ARDS死亡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有助于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可减少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严重多发创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严重多发创伤69例。外伤原因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斗殴刀刺伤等。按AIS90版与ISS标准评定均>16,最高89。损伤组织器官依次为颅脑、左心室、右上肺、左右胸腔、肝及血管、脾脏、左肾、膈肌、胰腺、小肠,脊柱及骨盆等。同时伤及2~3个部位54例,4~5个部位15例。急诊抗休克65例,急诊手术69例,抢救手术11例。结果存活66例(95.65%),入院时血压为零及心脏刀刺伤11例均抢救成功。死亡3例(4.35%),死于重度脑外伤。无一例并发症及MOF。结论严重多发创伤救治严禁按诊断程序救治,采取争分夺秒地边抗休克复苏边进行急诊手术。及时手术止血是抗休克的根本措施,开胸剖腹探查是急救患者的诊断与救治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应选择最佳时机与恰当术式,同时注意早期保护重要器官。处理器官伤仍坚持"保全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的手术救治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早期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0年6月治疗骨关节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73例(平均ISS≥27分)临床资料,早期采用控制出血、骨折临时固定、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等损害控制措施救治。结果 73例患者中,1例因严重颅脑外伤死于入院后11h,1例因ARDS死于术后24h,2例因伤后第3、6天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因未予以早期积极救治死于入院后2h内;66例存活(90.4%),死亡7例(9.6%)。结论及时控制出血、早期骨折固定、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合理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等措施有助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伤员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制订相应的预防、抢救及治疗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 246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4组: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将各组性别比例、致伤原因、伤后死亡时间、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和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各年龄组均以男性患者多见.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其次为坠落伤、钝锐器伤、跌伤等.全组患者伤后24h内的死亡率为8.8%,24 h以后的死亡率为2.0%,老年组伤后24 h内的死亡率和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4 h以后的死亡率和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中年组相比有差异(P<0.05).ISS对预后的影响是计分越高,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而GCS则正好相反,即计分越低,死亡率越高.老年组死亡患者的ISS和GCS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有差异或显著性差异.结论各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在性别比例、致伤原因、预后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ISS及GCS是判断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较为客观的2个指标,抢救治疗以伤后24h内尤其重要,对老年患者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法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对172例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经过科学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抢救成功147例,抢救成功率85.5%。结论通过对严重多发伤的患者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的急救护理,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并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6年1月~2010年12月进入"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204例患者资料,记录了各环节的救治情况.结果 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为207min,入院至确定性治疗时间为64.34min;死亡19例,抢救成功率92.87%.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加快严重创伤患者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2月应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48例(平均ISS>27分)的并发症、死亡率、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8例中36例创伤性休克得到纠正,6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于入院后2h内,3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于入院后5~11h,2例因ARDS死于术后2h,1例于伤后6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1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2例行截肢术,3例轻度跛行,行走时疼痛。结论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有助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层部队医院严重多发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多发伤伤情重、变化快、处理难、死亡率高 ,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 ,都是部队减员的重要原因。由于绝大多数严重多发伤首先是在离现场最近的基层部队医院进行抢救 ,因此 ,只有提高基层部队医院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能力 ,才能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笔者对 10年来收治的 1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总结 ,对其中死亡病例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以寻求降低其死亡率的对策。临床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 :从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10年间多发伤住院病例中筛选出严重多发伤 178例。筛选标准 :(1)病历记录完整 ;(2 )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 2 0分 …  相似文献   

13.
严重多发伤患者确定性治疗前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确定性治疗前时间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采取措施缩短确定性治疗前时间以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2003年3月-2006年4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88例,记录患者的院前时间(T1)、急诊室滞留时间(T2)、确定性治疗前时间(T1,为T1与T2之和)、ISS、预后等指标.以接受急诊手术或直接收住急诊ICU(EICU)作为确定性治疗开始的时间点,将患者分为急诊手术组与EICU组,其中前者再分为内脏出血手术组与非内脏出血手术2个亚组;另根据T1分为T1≤12 h组和T1>12 h组2组.根据T2分为T2≤6 h组和T1>6 h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了解各组患者的T1、T2、Tt与预后的关系,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组以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相应时间间隔的拐点值,并比较拐点值上下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本研究总体及各组的T1、Tt均与预后无关.总体组、T1≤12 h组、EICU组的T2与预后呈负相关.总体组的T2拐点值为6~8 h时间段,T2≤6 h和T2>6 h两组的一般情况及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组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后组,分别为90.2%和60.3%(P<0.05).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T2与预后呈负相关,争取在入院后6~8 h内接受确定性治疗对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早期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开金  尚继越 《人民军医》1998,41(8):443-444
我院1993年5月~1996年5月抢救严重多发伤698例,其中并发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5例,占2.1%。现介绍其早期诊治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8~82岁,平均37.8岁。创伤评分(ISS)均在20分以上,其中车祸11例,坠落伤2例。合并休克12例(80%)。创伤部位及发生ARDS例数见附表。发生ARDS时间为伤后8~96h,平均44.7h。附表 15例创伤性ARDS与创伤部位及休克的关系严重多发伤例%胸 外 伤例%四肢毁损伤例%ARDS960320320休 克96016.7213.3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1988年全国第2届ARDS专题讨论会修订的诊…  相似文献   

15.
急救"绿色通道"新模式在交通伤救治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救"绿色通道"新模式在交通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院前急救"绿色通道"与院内救治的2 947例交通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对院前、院内救治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 947例患者中,2 089例手术治疗,858例非手术治疗,以颅脑及四肢受伤为主,伤后1 h以内入院1 874例(占63.6%).共抢救成功2 736例,成功率为92.8%,死亡211例,死亡率为7.2%.结论 交通伤院前与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新模式显著提高了交通伤的救治成功率,减少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我院在 1 999- 0 1~ 2 0 0 0 - 0 8,经“绿色通道”快速救治腹部创伤 2 79例 ,其中腹部闭合伤 2 4 6例 ,开放伤 33例 ;2 79例中 ,1 4 8例 (53 0 % )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休克。经我院及时救治 ,抢救成功 2 62例 (93 9% ) ,死亡 1 7例(6 1 % )。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伤因和伤情  2 79例中 ,男 2 1 5例 ,女 64例 ,年龄 7岁~75岁。车祸伤 2 0 6例 ,斗殴伤 43例 ,坠落伤 2 5例 ,其他伤 5例。多发伤 1 0 5例 ,最多伤及 6个脏器。伤后入院时间最短 2 0min ,最长 5h ,平均 80min。脏器损伤情况 :脾损伤1 4 1例 …  相似文献   

17.
李健 《西南军医》2008,10(2):76-77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选取同期18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科进行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一期急诊手术等治疗,并与传统急诊救治方法进行对比总结。结果本组治愈163例,死亡24例。在急诊科进行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一期急诊手术等治疗疗效明显好于传统急诊救治方法。结论加强急诊科建设,建立以急诊科为中心的救治体系,对严重多发伤积极进行抗休克及一期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创伤已经成为和平时期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创伤是<45岁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创伤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4h内,死亡原因多为颅、胸、腹部创伤或大量出血.这个阶段的急诊救治的情况直接决定了创伤患者的救治结果,过去对严重创伤的急救采取分科会诊、分科救治模式,常因为顾此失彼、重专科轻整体、频繁会诊而耽误最佳抢救时机,最终影响救治效果.因此,建立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尽快对伤者实施确定性抢救是创伤救治成功的关键[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时机理论关怀护理对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及Porter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增加重症时机理论关怀护理干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诊用时指标、Porter评分、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7.50%(31/4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运送至手术室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静脉处Port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5.00%(30/40)(P<0.05)。结论 重症时机理论关怀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多发伤患者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血管通畅程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1998-2008年应用DCO方法救治的3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严重多发伤伴骨盆骨折大出血,早期双侧髂内动脉结扎17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12例.11例严重多发伤伴开放性股骨骨折初期仅作清创和简单外固定,后期确定性内固定手术.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早期经后路行简单椎板减压.ICU治疗时间为1~11 d,平均4.3 d.本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30例全部生存.结论DCO更符合外伤后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针对性控制处理及后期的一体化治疗是提高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