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报告了30例玉树地震骨科伤员的途中转运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前期人员与物资的准备、解决语言沟通障碍、途中对伤员的初步排查评估、各种导管和生命体征的常规护理、专科感觉运动的观察和轴位翻身的护理、焦虑和恐惧等的心理护理、防止伤员及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及与接收医院信息传递等方面.认为对骨科护士加强传统急救知识培训的同时,应加强灾害事件急救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ICU伤员救治的护理经验和模式,探讨ICU在灾害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发生后华西医院ICU收治的地震伤员资料、救护经验和模式,并以汶川地震为例阐述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大型综合性医院ICU如何快速扩展大规模紧急重症护理能力,优化护理资源的利用.结果 汶川地震期间华西医院ICU共收治危重地震伤患者142例,死亡率9.86%(14/142),芦山地震期间收治74例,死亡率0%.有效救治空间和护理人力资源得到了较好的拓展和分配.结论 ICU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灾害护理已经成为重症护理新的领域和组成部分,ICU护士灾害护理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在演练和实践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四川汶川地震伤病员的寻亲护理实践,探索突发灾害时,对医院地震伤病员寻亲的护理支持方法,使地震伤员及时、快捷的找到亲人,有利于减轻地震伤员的心理反应,促进社会稳定,为灾害救援护理新模式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震伤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会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1115-1117
地震伤护理是现代护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鉴于地震伤护理的现实应用意义,本文对地震伤护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指出现代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地震伤救护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以及注重灾后伤员的持续护理等问题,对降低病人伤残和死亡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害护理教育受到护理界专家学者的重视.据资料表明,临床护士对现场救护的培训需求显著高于医院救护[1].目前全国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尚未设置<灾害护理教育>的课程.在近年来有学者们提出了医学院校灾害护理教育对护理人员现场救援的重要性[2].但从全国的教育实践来看,灾害护理专业课程建设并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体系.  相似文献   

6.
护理人员对地震灾害护理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使得地震灾害护理成为护理人员的新课题,四川省大部分护理人员和全国3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都有护理人员参与本次地震伤员的救治和护理。由于此前灾害护理一直是我国护理教育和培训的盲点,护理人员在本次大规模的地震伤员救治和护理的实际操练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也显示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不足。而且目前已进入灾后恢复重建期,同时还面临夏秋季主汛期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如何在这种特殊的、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提供有效的、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应该是护理人员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在应对台风灾害救援护理工作中的组织与管理的成效。方法通过成立应急护理管理小组、及时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开展灾害救援护理培训、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指导等完善应急护理管理系统。结果 326例伤员中,184例病情稳定的伤员当日离院; 142例伤员在经过紧急处理及住院治疗后,除2例死亡,其余伤员全部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救治批量伤员时未发生慌乱现象,参加救援的护理人员未出现心理应激障碍。结论实施规范的应急护理管理,可以提高医院在应对台风灾害时管理效率和灾害救援质量,对灾害救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74例地震伤员的心理反应与护理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的心理反应,为做好护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地震伤员心理反应调查表,对74例年龄≥17岁的因地震灾难所致创伤性骨折的伤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心理反应、躯体症状和心理需求.结果 本组伤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身反应,以害怕、焦虑、没有安全感、失眠和噩梦为多;100%的伤员希望早日康复,89.19%的伤员希望不丧失劳动力.结论 地震伤员的心理反应不容忽视,应及早给予护理支持.  相似文献   

9.
李定丽  吴瑾文  周丹 《护理学报》2017,24(23):13-15
目的 探讨"8·8"九寨沟地震后72 h放射科护理组织管理方法.方法 在震后72 h黄金救援期内,放射科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应急准备,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细化放射检查"一对一"护理流程应急预案,开启地震伤员绿色通道,保证护理安全.结果 通过护理人员和放射科团队的共同努力,地震伤员接诊-登记-静脉穿刺-搬运-检查各环节无缝衔接、省时安全,为临床提供了及时、优质的影像资料及放射诊断.在地震后72 h内,我科共接受地震伤员48例,放射检查(包括复查)130例次.结论 震后72 h放射科护理组织应急管理应突出科学性、及时性,为放射科护理团队今后应对各种灾害作好学术和技术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地震灾后伤员分级心理护理临床实践,分析分级心理护理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心理健康坊",培训"心理健康护士"。对25例九寨沟地震伤员进行分级心理护理。结果:通过给予心理干预及心理支持后,25例地震伤员负性情绪减轻,情绪稳定,未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睡眠状况得到好转。结论:心理健康护士分级心理护理的介入,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军队医院军人护士及聘任制护士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及需求,为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两所军队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06名护士的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获取途径及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共98名护士有效填答问卷,军人护士(17名)与聘任制护士(81名)的灾害救护知识及技能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灾害应急处置、心理评估及干预知识等知识维度,以及灾害救护基本技能、灾后疫病预防、护理管理等技能维度,军人护士得分均高于聘任制护士(P0.01)。目前护士获取和提高灾害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观看视频资源(62.5%),64.2%的护士认为培训是最有利于护士提高灾害救护水平的途径。结论应强化军队医院聘任制护士的灾害救护培训,有针对性地拓宽军人护士灾害救护知识的培训范围,并丰富灾害救护培训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院护理部在社区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岩 《护理管理杂志》2009,9(9):53-54,60
目的 探讨护理部社区护理管理方法,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方法健全社区护理管理体制;制订各类人员职责;加强社区护士培训;完善社区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护理部加强督导与控制。结果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1);社区护士的理论及操作成绩明显提高(P〈0.01):结论重视并规范社区护理管理,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新入职护理人员接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口腔护理知识培训前后对口腔护理认知度情况,以增强其对预防VAP的口腔护理认知度。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入职108名护理人员,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培训前后其对预防VAP口腔护理知识认知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训前后预防VAP口腔护理目标认知率分别为31.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63,P<0.01);培训前口腔相关护理、吸痰护理、气管插管护理重要性评分分别为(5.9±2.7),(7.9±2.0),(7.6±2.8)分,培训后分别为(9.5±0.4),(8.4±1.5),(8.9±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438,32.165,11.147;P<0.01);培训前后0.12%氯己定使用频率分别为(53.8±3.1)%,(97.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3,P<0.01)。结论对新入职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口腔护理理论知识培训可提高其对预防VAP口腔护理知识认知度。  相似文献   

14.
运用标准化护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施标准化护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制订基础护理、护士日常工作内容、患者评估、健康教育、知情同意、护士语言行为、环境维护、出入院护理8项标准,经专家论证后实施。结果提高了各项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知晓率、家属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P<0.01或P<0.05)。结论开展标准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从而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老年病房内科住院患者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提高责任护士心理护理胜任力。方法将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心理护理服务,观察组30例按照心理护理路径提供心理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对责任护士提供的心理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和临床路径对责任护士心理护理胜任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士情绪关注(96.67%)、心理护理内容(86.67%)、放松技巧的掌握(93.33%)、心理支持的感受(100%)及心理护理满意度(96.67%)方面较对照组(分别为63.33%、36.67%、6%、36.67%和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42,15.86,45.06,27.80,4.04,P〈0.05或P〈0.01)。责任护士实施路径护理后,健康教育(94.00±0.42)分、评估干预(87.61±7.09)分、沟通合作(98.40±0.69)分,较实施前(92.80±0.49)分、(61.3.0±9.50)分、(93.70±1.24)分,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6,14.04,20.95,P〈0.01)。结论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胜任力,有利于引导和规范老年病房开展心理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士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为实施护理安全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1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不知晓率”最高的条目依次是发生失误后的原因分析方法(15.39%)、护理差错发生后的处理程序(12.88%)以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流程(11.29%)。护士的年龄、护龄、学历及职称与护理安全知晓程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1、0.494、0.303、0.471,P〈0.01)。结论:需结合护士知晓率较低的条目和培训需求,采用有效的教育培训措施加强护理继续教育,强化护士护理安全知识培训,以增强护士护理安全意识,从而保证病人的安全,不断深化和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影响护士灾害护理认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影响程度,为灾害护理的开展与推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灾害护理知识认知及自我效能问卷,对本院急救中心和外科监护室101名当日在岗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灾害护理知识认知得分(47.72±13.78)分,年龄、工作年限及科室与护士知识认知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208,0.300,0.315;P〈0.05)。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47.92±8.59)分,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及学历与护士灾害护理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5,0.336,0.331,0.314,0.246;P〈0.05)。结论应根据护士年龄、学历、专业方向、职称、职务并结合当地的灾害发生特点,对其进行系统化灾害护理教育及培训,提高护士灾害护理知识及自我效能水平,为灾害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李萍  侯铭  王喜华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798-799
目的了解医生、护士基础护理认知现状。方法选取某医院301名医生和502名护士进行基础护理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基础护理知识的掌握优于医生(P0.05),医生基础护理态度优于护士(P0.05);医护人员基础护理知识回答正确率均较低的内容为压疮护理、协助病人穿衣顺序、吸氧浓度、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关系;医生在基础护理定位方面的态度优于护士(P0.05),医护人员在基础护理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者方面具有相似的态度(P0.05)。结论医护人员均需加强基础护理知识的学习、应用,理清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关系,在基础护理定位方面仍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分层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服务示范病房中使用的有效性,改变护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全院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设立专科护士(N4)一责任组长(N3)一高级责任护士(N2)一初级责任护士(N1)一助理护士(N0)五层分层级管理模式,做好护士分层级培训与考核,职责明确,实行责任包干制,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实施层级的工作权限与绩效考核。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护士的职业价值观等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护士对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明显增加(P〈0.01),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责任包干制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及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提高了护理人力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在临床使用的效果。方法成立表格式护理记录专业指导小组,设计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先在试点科室进行试用,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后全面推广使用。结果护理记录时间缩短,护理记录质量提高,护士对护理记录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推行表格式护理记录单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护士的学习标准,注重对护士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其认识,才能确保护理文书简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确保护理记录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