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9年5月,启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该系统依托无线局域网技术,由医院局域网连接移动呼叫控制主机和无线交换机以及护士工作站,利用二维条形码和RFID技术,标志和识别药物、医护人员及病人身份信息,建立信息快速检索平台;依托条形码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实现护士对病人身份和药物的条形码核对功能,杜绝医疗差错;依托无线呼叫技术实现病人求助时,护士及时响应,并改善输液室环境以及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
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在门诊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在门诊输液模式中的作用。方法对现有的输液流程进行改造、重组,采用条形码技术、智能识别和无线移动技术的门诊输液患者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现有的HIS系统作用。结果实现了输液全程数字化,确保患者输液安全,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护士为患者服务的有效时间。结论输液系统的信息化能够让患者得到高水平的服务,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简称创优工作)的核心是要把护士还给病人,把时间还给护士,使护士从繁重的大量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某院配合创优工作开展了护理信息化建设,以医院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开发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硬件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中,设置床位列表、输液核对、体征记录、护理记录、输液巡视5大模块,护士在病人床旁完成对病人护理信息的采集和记录,数据自动存贮到数据库相应的模块.通过应用PDA,使护士工作站前移到病房,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减少了护士书写时间与任务,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信息化输液管理系统在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改变原来人工操作的模式,采取电脑取号等候方法,以医院的HIS系统为支持平台,掌上电脑PDA以及无线网络、条形码扫描等技术,实行输液管理信息化,增加了护士输液核对便捷性和有效性。结果 减轻病人站立等候交药的不便,改善了输液室的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差错发生。结论 信息化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病人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提升了服务质量,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准确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引入条形码技术,自行设计开发了急诊输液管理系统,包括输液操作、输液情况查询统计、停医嘱、自定义4个模块。结果应用急诊输液管理系统后,节省了护:士:医嘱处理的时间,提高了转抄及执行医嘱正确率,提高了急诊输液室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急诊输液管理系统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黄丽春  王玲 《护理学报》2006,13(12):37-37
护士在传统输液流程中,通常用手工抄写方法从长期输液执行单和临时医嘱单上将病人信息与用药信息分别做成输液观察卡和输液标签,标签用胶水粘贴到输液瓶(袋)上,输液观察卡夹到床头输液卡上。长期以来存在护士抄写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用纸不规范统一,药名简写,书写字迹不清楚,查对时不易辨认,容易发生差错等缺点。我院依托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 ation system s,H IS)数据库平台,开发实现了输液标签和输液观察卡打印软件,经临床应用6个多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基本配置护士工作站按H IS运行要求配置计算机1台,条形码打印机(针式…  相似文献   

7.
“病人选护士”在门诊输液室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选护士”是指门诊输液病人在接受静脉穿刺时可以公开点名 ,选择自己最信得过的护士为自己服务。我院门诊输液室于2000年3月1日起实施了病人选择护士的服务举措。通过这一服务措施 ,提高了病人对输液室护士护理技术的满意度 ,现报告如下。1方法1.1信息介绍我们把输液室护士照片、职称、工号在公示栏中规范上墙 ,使病人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提供病人选护士的指南。并在治疗室门口和输液室内 ,将“病人选护士”的相关内容上墙 ,让病人通过信息介绍 ,主动选择护士。同时护士在接收治疗单和药物后 ,主动向输液病人或家属…  相似文献   

8.
通过医院的数字化建设,设置门诊输液区病人显示数据,利用门诊收费系统已存的病人用药信息或医生开处方时所存的用药信息和网络资源,开发输液区叫号管理系统.实现了输液区护理管理的网络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病人容易了解输液流程,医患之间很快进入和谐状态,从而达到将病人的安全与舒适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和临床静脉输液管理相结合,分析信息平台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加强医院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监控,形成闭环管理系统。[方法]开发信息系统移动终端,实现静脉输液实时记录与专业指导,同时建立静脉输液质量大数据统计平台,对临床静脉输液质量进行持续监控、督导及效果追踪。[结果]全院静脉输液质量控制功能开通后上下半年静脉输液滴数符合情况、化疗资质符合情况、扫描巡视情况及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信息平台的静脉输液管理系统可以为一线护士执行静脉输液医嘱提供直观的指引和风险提醒,其数据统计和共享功能又能帮助管理者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但管理者需对数据和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和思考,促进静脉输液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如何保护静脉输液病人的血管,提高护士的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方法 将护理程序应用到68例需输液治疗病人的静脉管理当中,先进行输液前评估,然后针对每一个病人的特点制定静脉穿刺计划,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收集护士及病人反馈的信息,从而不断改进输液穿刺方案.结果 68例静脉输液病人共进行静脉输液1 492人次,"一针见血"成功率为87.3%,病人对护士静脉输液满意率为98.5%.结论 护理程序应用到输液病人的静脉管理中,尽可能地保护病人的静脉,体现了以病人为核心.由于一针穿刺成功率高,增加病人的住院满意度,也能节约护士的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门诊患者就诊输液流程的途径和方法,提升门诊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借助医院数字化信息系统平台优势,进行一系列就诊至输液整体流程的再造,包括建立电子诊疗卡就诊交费流程、全程计算机传输处方流程、传送带传输药物流程、输液室电子显示及呼叫流程等。结果: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流程再造后,门诊患者就诊至输液各环节等候时间、护理人员各项操作用时、护患双方对流程满意度与实施流程再造前对比,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输液流程再造,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门诊患者就诊输液流程中的问题和弊端,是实施门诊流程再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识别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无线网络技术和掌上电脑的方便、快捷功能,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识别系统"集成在移动护士工作站中。方法通过在床旁扫描病人佩戴的腕带条码,系统自动通过无线网络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病人的相关信息和医嘱,并从临床检验信息系统获取病人的检验项目、试管类型、标本类型等;护士根据系统提示为病人采集标本,扫描试管条码后,系统对试管的条码进行确认,并将试管和该病人的信息通过临床检验信息系统进行对应。结果减少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及人工标识等繁杂重复工作,简化了工作程序,缩短了间接护理时间,降低了由于护理操作产生的危险因素和差错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结论护士采集的标本能够实时地进入检验信息系统,检验科通过系统可直接获取检验信息并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整合护理信息系统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实践中,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对护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将护理管理、重症监护、物资管理、检验标本采集和智能呼叫系统等子系统整合到原有的"军卫一号"固定护士工作站平台,实现一体化集成展现功能;应用无线网络、移动计算机、掌上电脑,结合病人身份条码识别的腕带标识,将护士站延伸到病人床旁,实现移动护士工作站功能。结果护理工作方便快捷,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能有效减少人工判断产生的错误,减少安全隐患。结论整合后的护理信息系统有效减少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移动导医"系统在门诊导医队中应用效果。方法将解放军第404医院信息科与某电子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移动导医"系统装载于iPad平板电脑,配备给门诊导医队,导诊护士通过查询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信息。结果通过"移动导医"系统的应用,导诊护士可很快查询到患者及家属所需内容,提供信息的准确率提高了9%,时间缩短了27%,患者对服务的满意率提高了16%。结论 "移动导医"系统的应用,扩大了导诊护士的服务范围,发挥了导诊护士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医患关系和就医环境,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诊预约输液服务的应用与效果,有效解决门诊输液室混乱的现象。方法为需要连续输液治疗的患者提供预约输液服务。结果实施预约输液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风险,改善了门诊输液室的秩序。结论预约输液服务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中心工作流程安全管理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设计一种在门诊应用的静脉输液记录卡,经过3个月的试用和不断改进后,2007年1月开始使用。结果有效杜绝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门诊输液记录卡的使用,明确了护士责任,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另外,还可以作为发生医疗纠纷和投诉的依据,以便查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结合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在门诊输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的门诊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的门诊输液患者设为观察组,每组各6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IVAS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PIVAS结合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输液反应、输液错误、护患纠纷、输液核对错误、呼叫不到患者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输液反应、输液错误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患纠纷、输液核对错误、呼叫不到患者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患纠纷、输液核对错误、呼叫不到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IVAS结合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为门诊输液治疗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药物护理服务,确保患者输液安全,简化输液流程,改善输液秩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门诊输液中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并探讨门诊输液区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优越性。方法将输液区护士每年平均人数、平均输液总数、护理差错事故次数、护患纠纷次数、护士遭到投诉次数、挽回的经济损失6个指标在计算机管理前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门诊输液区实施计算机管理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计算机管理门诊输液区实用性强,减轻了护士的疲劳,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Incorrect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ed is a frequent serious incident associated with transfusion and often involves misidentification of the patient and/or the unit of blood. STUDY DESIGN AND METHODS: This study extended the evaluation of an electronic system involving bar code technology and handheld computers. Electronic control of collection of blood from blood refrigerators was incorporated into a previously described process for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and blood administration. Practice was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its introduction in cardiac surgery. RESULTS: The baseline audits revealed poor practic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ere found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lectronic system, including from 8 percent to 100 percent in checking that the blood group and unit number on the blood pack matched the compatibility label and the pack was in date (p < or = 0.0001). Similar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ere found in blood sample collection, the collection of blood from blood refrigerators, and the documentation of transfusion. Staff found the system easy to operate and preferred it to standard procedures. CONCLUSIONS: A bar code patie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improved transfusion practice, although areas for improvement were identified. These results provide support for further work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systems for both transfusion and other procedures requiring patient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规范条形码技术在检验标本管理中应用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利用检验条形码和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规范条形码信息,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规范使用条形码.结果 标本的不合格率下降(P<0.01).结论 条形码技术在检验标本管理中的应用,规范了条形码信息和护士采集标本行为,保证了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提高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