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单鼻塞吸氧装置在基层医院使用普遍,但反复吸氧、间断吸氧过程中氧管的存放固定一直困扰着护理人员。以往按照操作规范用纱布包裹吸氧管,但包裹后氧管头端容易滑落。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设计了单鼻塞吸氧装置固定存放袋。现介绍如下。1设计及应用单鼻塞吸氧装置固定存放袋结构利用卡槽原理,将单鼻塞吸氧管头端卡入存放袋中,不易滑出,同时利用重力原理,保证吸氧管头端牢固固定不被污染。存放袋上设计悬挂装置,避免  相似文献   

2.
胡晓岚  张华峻 《护理研究》2014,(8):2937-2937
单鼻塞吸氧装置在基层医院使用普遍,但反复吸氧、间断吸氧过程中氧管的存放固定一直困扰着护理人员。以往按照操作规范用纱布包裹吸氧管,但包裹后氧管头端容易滑落。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设计了单鼻塞吸氧装置固定存放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塞导管吸氧法是输氧管及其垂直连通且相互平行的鼻插管构成的吸氧装置.鼻插管放于鼻前庭内,并与鼻腔紧密接触吸氧.目前临床使用鼻塞导管为一次性材质,每3天更换1次.间断吸氧患者吸氧停止摘下吸氧管后,鼻插管处如不精心管理易造成污染.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次性吸氧管保护装置-H型套管.  相似文献   

4.
正流量氧气吸入是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的主要方法,传统的鼻塞法吸氧,鼻塞粗、流量大,不适用于患儿。我科2010~2016年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吸氧,使用改良吸痰管代替传统鼻塞吸氧法,使患儿能够更安全、更舒适地进行低流量氧气吸入,提高了患儿氧气吸入疗效,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次性鼻塞吸氧管1根、一次性吸痰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病人找到一种更有效的家庭氧疗方法.方法 选择40例COPD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单鼻塞吸氧管吸氧,B组采用双鼻塞吸氧管吸氧,并于吸氧前,吸氧后60 min对患者的呼吸频率(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分压(PaO2)进行观察.结果 B氧组与A组比较,PaO2、pH值、SpO2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双鼻塞吸氧管吸氧效果优于单鼻塞吸氧管吸氧,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的一种更有效的家庭氧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氧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我们用玻璃接头连接橡胶管与吸氧管时,玻璃接头连接不紧密易滑脱、容易损坏,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不便.在小儿吸氧时,普通的吸氧管鼻塞过大,易造成鼻黏膜损伤,患儿感到不适,不宜使用,通过临床实践与观察发现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套及输液针头代替玻璃接头、鼻塞既方便又实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术后患儿近距离面罩吸氧与单鼻塞吸氧管吸氧的配合程度及效果.方法 将19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术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9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给予单鼻塞吸氧管吸氧,观察组给予近距离(面罩距离口鼻1~2cm)面罩吸氧,比较2组吸氧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呼吸、心率等指标的变化及2组患儿吸氧期间的配合程度.结果 2组吸氧后5 min及10 min的脉搏氧饱和度均优于吸氧前,其他指标与吸氧前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所有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吸氧的配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近距离面罩吸氧应用于患儿能够获得更好的配合,同时也能很好的改善手术后患儿的SpO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种吸氧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对心血管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3组:鼻塞组、双鼻吸氧管组、头皮针导管组,每组70例.鼻塞组选用一次性鼻塞吸氧,双鼻吸氧管组选用一次性双鼻吸氧管,头皮针导管组选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将头皮针导管与吸氧导管相连接,给患者吸氧.结果 3组患者吸氧30 min、60 min后,3种吸氧方式均能使血氧饱和度提高(P<0.05),达到吸氧目的.3种吸氧方法吸氧前后血氧饱和度的比较,3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种吸氧方法之间吸氧效果相同.结论 头皮针导管吸氧与鼻塞吸氧、双鼻吸氧管吸氧一样能达到吸氧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除收治危重患者外,还负责苏醒患者的监测及护理工作,气管插管的患者比较多,用鼻塞吸氧管无法直接在气管插管处吸氧,通常我们采用将一次性鼻塞处剪去,放入气管插管的方法,但此方法由于吸氧管较硬,易打折,从而影响吸氧效果。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对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鼻塞吸氧管与一次性头皮针软管连接的方法吸氧,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且能达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临床科室每日有吸氧患者,根据病情需长期吸氧或间断吸氧,尽管吸氧装置日新月异,不断更新换代,但无论使用哪种吸氧装置都存在暂停吸氧拔出鼻塞现象,如长期吸氧者(因吃饭、喝水、吃药、如厕等)暂停吸氧取出鼻塞后会暴露于空气中或触碰到周围任何物体、墙壁、湿化瓶等,容易导致鼻塞中进入灰尘或鼻塞触碰到墙壁、周围物体等而污染鼻塞。本院过去使用的单鼻塞吸氧管及可重复使用的更换湿化瓶需每天更换一次,湿化瓶使用24小时后还需用浓度为500mg/L的健之素水浸泡消毒,中途暂停或间断吸氧拔出鼻塞后为避免污染鼻塞需将吸氧管装入消毒过的白色小布袋内如图1。布袋如果随时污染护士需随时清洗、消毒,无污染时要求每周一夜班护士用浓度为250mg/L的健之素水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既消耗材料、浪费人力又不美观,还给护士增加负担。武汉智迅创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除菌吸氧装置进入临床后,要求每3天更换一套吸氧装置,虽然省去了浸泡湿化瓶及清洗白布袋的程序,节省了人力及一次性耗材的消耗,但仍然存在着暂停吸氧或间断吸氧拔出鼻塞后暴露于空气中或触碰到周围物体而污染鼻塞的现象。为此,我们将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各种型号注射器,因不同型号注射器塑料帽口径一致,只是长短不一)时取下的塑料帽如图2,统一回收到清洁小塑料盒中如图3,小塑料盒及放入的塑料帽每周用微波炉消毒30分钟。如有暂停吸氧的患者,拔出鼻塞时立即套上小塑料帽,如图4,再次吸氧时将小塑料帽取下放入医用垃圾桶内弃去。每次暂停吸氧时,重新从清洁小塑料盒中取两个塑料帽套于鼻塞上。只要吸氧装置在有效期内,间断吸氧或暂停吸氧时将小塑料帽套于鼻塞上,继续吸氧时将塑料帽取下即可,如此反复操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既卫生、美观、安全,又节省人力物力。过去将这些塑料帽都废弃了,而如今可以变废为宝了,内分泌科通过两年多的使用,深受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的认可,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树萍  李学敏 《全科护理》2012,10(14):1335-1335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采用鼻塞式吸氧管吸氧,操作简便,但在鼻饲病人应用时存在一定不足,一侧鼻腔留置胃管后无法将鼻塞再插入,致使吸氧管不易固定。特别是在神经外科,大多数病人躁动不安,头部稍一动,鼻塞就易脱出而延误治疗,给护  相似文献   

12.
肖越英  赵京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0-1741
目的探讨不同的吸氧方式获得同样效果的氧流量,寻找吸氧量效关系,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正常人群及严重烧伤患者进行分组观察,采用鼻管吸氧、鼻塞吸氧、面罩吸氧等不同的吸氧方式,以不同时间点(休克期、术前、术后)、不断改变供氧流量的方法,监测各种氧疗效果的客观指标,描记曲线,获得不同吸氧方式的量效曲线。结果获得不同吸氧方式流量等效曲线,以及各种状况的适用吸氧方式:(1)在小流量给氧时,三种给氧方式氧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加大氧流量时,鼻塞效果更佳;(2)氧流量改变时,三种给氧方式氧疗效果响应速度依次为鼻塞吸氧〉面罩吸氧〉鼻管吸氧;(3)从舒适度、依从性上看,面罩吸氧〉鼻塞吸氧〉鼻管吸氧;(4)中等氧流量时,吸氧者感觉最为舒适,氧疗效果随流量增加而增强;(5)应用鼻塞吸氧,当流量为2~4L/min时,约等效于鼻管吸氧、面罩吸氧4~6L/min时的氧疗效果;(6)应用鼻塞吸氧,当流量为较大值时,可获得最佳氧疗效果;(7)当患者出现过度通气和低二氧化碳分压时,需应用面罩给氧,此时对比鼻塞给氧应加大氧流量,以达到满意疗效。结论经过监测获得了不同吸氧方式的量效曲线,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侧鼻腔置有鼻胃管及鼻肠管的危重症患者两种鼻腔给氧方式的效果,为该类患者鼻腔吸氧提供更舒适的吸氧方式。方法选取SICU内一侧鼻腔置有鼻胃管及鼻肠管的重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改良鼻导管给氧组(以下简称鼻导管给氧组)及鼻塞给氧组各30例,氧流量分别为3L/min。鼻导管组将一次性给氧管前端的鼻塞剪去,连接10号硅胶吸痰管,将吸痰管的前端至侧孔处插入无置管鼻腔2cm,用胶布做好固定;鼻塞给氧组将一次性给氧管的鼻塞直接塞在无置管鼻腔入口。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a CO2、Pa O2、Sa O2)、鼻腔粘膜及舒适情况、以及患者吸氧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氧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鼻导管组患者鼻腔的舒适度、吸氧依从性高于鼻塞组,鼻腔分泌物不易形成痰痂,患者更容易接受。结论一侧鼻腔置有鼻胃管及鼻肠管的重症患者,在吸氧疗效有效的基础上,选择鼻导管的吸氧方式,不仅能增加患者鼻腔舒适度,而且能提高患者吸氧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正>婴幼儿氧疗的效果不仅与吸氧流量、患儿的低氧状况及低氧类型有关,更与患儿的吸氧方式有关。目前,儿科没有专用的婴幼儿吸氧装置,临床使用的是成人吸氧管,成人氧气管鼻塞无法放进婴幼儿鼻腔内,吸氧效果不佳,而且吸氧管等物品与婴幼儿触碰会引起婴幼儿的不适,婴幼儿会抓扯吸氧管,使鼻导管脱落,导致无效吸氧。如果采用面罩吸氧的方式,面罩的固定会引起婴幼儿的不适,也存在二氧化碳的回吸问题。氧帐的吸  相似文献   

15.
鼻导管吸氧是最常用的一种改善呼吸的治疗及抢救手段。鼻导管吸氧必须保证鼻塞在鼻孔内才有治疗效果,临床发现鼻氧管活动扣环不牢固易滑动导致鼻氧管脱落,特别是危重患者缺氧状态,会烦躁、躁动不安,鼻氧管从耳后松脱,鼻塞完全滑出,不能达到改善缺氧状态的目的,危及生命。临床经常会用胶布将鼻塞两边的导管固定在两侧面颊上,防止脱落,但是影响了患者的舒适度及美观,也会造成鼻部及面颊部的皮肤损伤。为了防止鼻导管吸氧患者导管脱落及造成皮肤损伤,确保吸氧安全有效,笔者经过多次临床试验和探索,设计了一种带支撑结构的鼻氧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肖丽青 《全科护理》2014,(16):1489-1489
正在儿外科临床工作中,吸氧是比较常见的护理操作。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一体式吸氧装置,此装置为一次性物品,操作简便,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我院使用的多为双孔鼻塞式,在给幼儿吸氧时,大多患儿表现为抗拒、不舒适、不配合治疗。本科使用一次性头皮针连接一体式吸氧装置给患儿吸氧,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方法先将一体式吸氧装置连接好,并将吸氧管末端双孔鼻塞处用剪刀45度角斜行剪断,然后取一次性头皮针剪去钢针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现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有引起鼻粘膜损伤出血、胶布粘贴皮肤不适等,不适于长期吸氧及胶布过敏病人。为此,我院在1998年研制出一次性分流式鼻塞吸氧装置,经临床应用,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和认可。1 制作方法使用医用聚氯乙烯材料一次压模成型。鼻塞为多气孔分流式鼻塞,规格与一般鼻塞相同,鼻塞支架后方设有可调性弹性吊钩。见图1。2 使用方法使用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吸氧管道连接鼻塞支架,用戴眼镜   1—导气管;  2—固定架;  3—分流鼻塞;   4—弹性吊钩;  5—拉开的弹性吊钩图1 一次性可调吸氧装置示意图…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常因不能耐受吸氧所带来的不适而拒绝吸氧,而呼吸内科大多数患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氧疗是首要的治疗措施之一。笔者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采用鼻塞式纱布包裹给氧,患者均能耐受吸氧,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材料 吸氧装置1套、废弃的输液器1副、小纱布1块、温开水1碗、剪刀、胶布等。 2方法 废弃的输液器去掉茂菲滴管及针头,取输液器中间部分,长度适合患者头部周长,松紧度适宜,将接头处用胶布缠牢固定,成一圆圈形,然后将胶管接头对角处剪一小孔(大小适合吸氧长管插入即可),将吸氧长管从小孔处穿过,接一次性吸氧鼻塞,鼻塞需用小纱布包裹,开启氧气达所需氧流量,在备用的温开水碗内试氧气,包裹鼻塞处的小纱布一并蘸湿,畅通后将输管圆圈套于头上,外拉输液管将吸氧鼻塞插入一侧鼻孔。第2天更换鼻塞且插对侧鼻孔,小纱布干燥后及时蘸湿应用。 3优点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易出汗.胶布常不易固定,输液长管做成圆圈接上鼻塞而不易滑脱;小纱布包裹鼻塞可以缓冲氧气直吹鼻腔黏膜;将小纱布浸湿.可以体氧气再次湿化.减少鼻腔干燥.我们采用以上方法.患者均能接受吸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正>气管插管患者常需要呼吸道湿化,以稀释痰液,利于吸出。我科使用YYX型一次性吸氧管,其管道直径粗约2mm,呼吸道湿化管管径约为1mm,而小儿气管插管其管径细,将氧气管和湿化管放入后几乎完全将管道堵塞,严重阻碍了正常的通气,使得CO2潴留,PO2降低,影响了患儿康复。为此,我科将一次性头皮针应用于小儿气管插管中,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制作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鼻塞型1根。(1)用剪刀将吸氧管鼻塞上1/3剪掉(鼻塞头剪掉),留下接头,将头皮针连接在接头上,使其密闭不漏气;(2)微泵泵入的湿化液连接管末端连接一次性头皮针,将头皮针针头刺入改良后的氧气管内,刺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述了气管切开术后,为解决吸氧管与气管套管不能有效衔接而采取各种不同的吸氧方法。方法头皮针管接吸氧鼻塞放入气管套管内吸氧;橡皮筋固定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管及无菌纱布;改良小便杯制吸氧面罩;制作3孔鼻导管吸氧;铝质外瓶盖制作氧气固定架;人工鼻吸氧;透明饮料瓶制作面罩;橡皮塞连接高压氧舱吸氧管;头罩和自制球囊连接管;双孔鼻氧管。分析了气管套管内给氧中易忽视的问题:消毒规范、污染等。结果提出了如何把好各种自制吸氧装置的消毒关及对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的规范性操作思考。结论提倡从源头上把关,对气管套管进行改进,以满足临床使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