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通过测试不同年龄段常频听力正常受试者的高频听阈,从而获得高频听力的正常值。方法 2002年2月~2003年12月,对常频听力正常的受试者进行了高频测听。按国际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分为青年组和成年组,青年组16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平均21.7岁,其中男96名,女64名;成年组192名,并按照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25~岁,35~岁,45~岁.55~岁和65~岁5个小组,每组均行双耳常频和高频听阈测试,计算高频各频率的检出率,并对检查结果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 青年组常频听力测试在各频率均〈25dB HL,在4000,6000和8000Hz处的听阈略高(P〈0.05);成年组常频区的听力测试在各频率均≤25dB HL,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听阈值有逐渐提高的趋势(P〈0.05)。将青年组和成年组受试者按照性别分类,发现女性受试者的听力比男性的好(P〈0.05)。高频听力测试显示正常青年组的听阈随频率的增高而增高(P〈0.05),同时对于各个频率,随年龄的增长听阈也逐渐提高(P〈0.05)。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青年人以及不同年龄段成年人的常频和高频听阈均值及其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展高频听阈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幅值与年龄的关系及其对老年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扩展高频测听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100例常频听力正常者(20~70岁,分5个年龄段)进行听力测试。结果在扩展高频测听中,随测试频率增高,各年龄段听阈逐渐增加,不同测试频率随年龄增加听阈增高,听阈检出率逐渐下降,经SPSS软件分析,在9~11.2kHz,41岁以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41岁及以上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12.5~16kHz,20~30岁组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51~60岁组与61~70岁组无显著差异。在DPOAE测试中,各频率随年龄增长DPOAE幅值下降,尤其在高频区,不同年龄段DPOAE幅值有显著差异。结论扩展高频测听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可以作为对老年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的依据,均可以用于老年性听力损失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3.
扩展高频测听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使用临床听力计AC-40以dBHL表示,与纯音测听的零级标准单位一致。观察实验条件下扩展高频测听以dBHL表示的阈值特征与以往报道的阈值(以dBSPL为单位)的规律是否一致。方法:纯音测听和耳镜检查正常受试者227例,男112例,女115例,共445耳,左223耳,右222耳。年龄17-87岁,每隔10岁为一年龄组,共分为7组,使用丹麦奥迪康AC-40型听力计进行扩展高频听力测试。结果:扩展高频测听的阈值随频率的增高而增高,11kHz以上的阈值增加幅度明显增大;阈值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30-40岁年龄组以上者阈值幅度增高明显;在听力计最大输出强度,从较低频率到较高频率,随年龄的增大,则给声信号的检出率逐渐下降;30-40岁以下年龄组各频率的检出率为100.0%,而70岁以上年龄组在16kHz的检出率只有16.0%;受试者之间阈值变化的差异也因频率和年龄而表现不同的特征;11-14kHz之间阈值的变化的差异最大,14kHz以下各频率阈值变化的差异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其中31-40岁年龄组变化最大;双耳间阈值差范围在0dBHL-8.7dBHL之间,绝大多数在5dBHL以下,P>0.05,差别无显著性,说明双耳听觉敏度的对称性。结论:以dBHL表示的扩展高频测听阈值表现出随频率和年龄增高而增高的特征,并表现出阈值变化的差异也因频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与以往的观察一致。因此在评价早期高频听力损害时,应考虑年龄和频率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频测听在语频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语频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的高频测听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8-20kHz的纯音听力计对语频听力正常(≤25dB HL)的耳鸣组患者35例(60耳)和相同年龄段的正常对照组人群30例(60耳)进行高频测听。结果 耳鸣组患者的高频听阈检测结果显示,随频率增高,听阈逐渐提高,听阈检出率逐渐下降。相同频率耳鸣组患者与对照组人群移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4-20kHz范围内两组听阈检出率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耳鸣组患者高频听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14kHz以上听阈检出低于正常对照组。高频测听能够在早期为耳鸣患者提供听力受损的直接参考依据,患者的高频听务损失,可能在最初的耳鸣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扩展高频测听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正常人扩展高频测听阈值以标准零级为听力计0dB时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31名正常人(21~印岁)按10岁为一组分组,分别测定扩展高频听阈值。听力评价应用ORBITER922—2听力计(Madsen,丹麦),频率范围0.125~20kHz。结果①各年龄组扩展高频听阈的平均阈值随测听频率和年龄的增加而增加;②各年龄组阈值的检出率随测听频率以及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①正常人的高频测听阈值与年龄及测听频率呈正相关。②高频听阈左右耳及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听觉功能早期损害的听力学特征,为研究和防治耳聋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择20-50岁纯音听阈正常的健康者120例(240耳)作为对照组,同等年龄、纯音听阈正常并确诊为MS的患者130例(260耳)作为实验组,每耳在同一测试条件下行扩展高频测听。所得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同一年龄段实验组扩展高频测听阈值较对照组升高,20-40岁患者12kHz及以上频率阈值增高有显著意义(P〈0.05)。41-50岁年龄组10-14kHz频率阈值增高有显著意义(P〈0.05),16kHz频率检出率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S是致聋的病因之一,也是加重老年性聋的因素,扩展高频测听可以在早期检测出MS患者的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正常人8~18 kHz扩展高频测听的阈值范围以及阈值特征.方法 选择18~72岁正常人242例(484耳),男142例,女100例,每间隔10岁为一组,共分6组,应用美国GSI-61型听力计,分别行8~18 kHz听阈值检测.结果 40岁及以下各年龄组扩展高频的听阈总趋势是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各年龄组,10~14 kHz的阈值随频率增加而增加,14 kHz以上频率阈值随频率增加反而下降;在61~72岁年龄组8~12 kHz的阈值随频率增加明显提高,12 kHz以上各频率阈值随频率增长有下降趋势.扩展高频的阈值未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在18~岁、21~岁两个年龄组,18 kHz阈值的未检出率各为3%和4%,18 kHz以下的未检出率均为0;61~72岁组18 kHz的未检出率达78%.左右耳及性别间扩展高频测听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正常人扩展高频测听敏感性随年龄及测听频率的增高而降低,阈值变化的差异也因频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在评价早期高频听力损害时,需考虑年龄及频率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方法63例(126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年龄0.5~6岁,按年龄分为 A 组(0.5~1.0岁,21例),B 组(1.1~3.0岁,21例),C 组(3.1~6.0岁,21例);分别进行 ASSR 及小儿行为听阈测试,A 组采用行为观察测听(BOA),B 组采用视觉强化测听(VRA),C 组采用游戏测听(PA),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二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①ASSR 反应阈与行为听阈在0.5、1、2和4 kHz 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76、0.76、0.83,呈极显著相关(P <0.01)。②小儿行为听阈值通常比 ASSR 反应阈值低,随着频率的增高,两者间差距缩小。③A 组(相关系数0.70)各频率 ABR 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相关性均较 B(相关系数0.78)、C(相关系数0.83)组低。结论0.5~6.0岁感音神经性聋儿童 ASSR 与行为听阈值均有良好的相关性,ASSR 可预测感音神经性聋儿言语频率的客观听阈,为低龄儿童及难以检测行为听力的患儿验配助听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卡那霉素和速尿联合用药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组50只豚鼠肌肉注射卡那霉素500mg/kg,同时静脉注射速尿40mg/kg,空白对照组4只豚鼠。于药物注射3天(25只)和7天(25只)后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及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CM)检测,观察所有动物的中耳结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豚鼠耳蜗听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所有实验组豚鼠的中耳结构可见鼓膜完整.无充血或者穿孔.听骨链完整.听骨结构无破坏或者移位。豚鼠用药后听阈的个体差异较大,用药后同一频率CAP阈值低于ABR阈值,有的豚鼠用药后CAP阈值轻度提高,但是CM明显异常;将听阈〉95 dB SPL的豚鼠分为用药3天组和用药7天组,发现用药3天组各频率(2kHz,4kHz,8kHz和16kHz)比正常对照组同一频率的听力阈值明显提高(方差分析P〈0.01,差异有显著性),而用药3天组和用药7天组各频率(2kHz,4kHz,8kHz和16kHz)比较阈值没有差别(方差分析P〉0.05,差异没有显著性),用药后较高频率(8kHz,16kHz)的听力损失大于较低频率(2kHz,4kHz)。结论卡那霉素和速尿联合用药后3天可使豚鼠听功能严重受损,因此,卡那霉素和速尿联合用药是建立耳聋模型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所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高频测听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对扩展高频听力的影响。方法 对31例(32耳)SOM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行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测听,骨导频率范围为250Hz-8kHz,气导频率范围250Hz-20kHz,并与16例(32耳)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有31.3%SOM患者平均骨导阈值〉25dB,平均骨导阈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导阈值在2、4kHz处差异明显(P〈0.01),治疗后平均骨导阈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扩展高频段,治疗前、后所有频率气导阈值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且有随着频率增高,治疗后气导改善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 SOM患者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由低频到扩展高频逐渐加重,治疗后低频区听力恢复较快,扩展高频区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Chirp刺激信号在声场中测试助听反应阈,观察其阈值与行为测试助听听阈的相关性,探讨多频听觉稳态反应Chirp刺激信号声场测试评估助听器补偿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2例(39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已配戴助听器的患儿(听障组)和16例(32耳)听力正常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国际听力Eclipse EP25型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仪及美国GSI-61型听力计,分别对听障组在声场中使用两种仪器测试助听听阈;对对照组进行裸耳行为听阈与声场中听觉稳态反应阈测试.结果 在0.5、1、2、4 kHz处,听障组ASSR助听反应阈与行为助听听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68、0.77和0.82,P值均<0.01,显示两种测试结果有相关性;对照组裸耳行为听阈与声场中记录的听觉稳态反应阈在0.5、1、2、4 kHz配对t检验均呈显著差异(P<0.01),ASSR声场反应阈高于行为听阈20~30 dB HL.结论 应用多频听觉稳态反应Chirp刺激信号声场测试进行助听器补偿效果评估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的多频听觉稳态反应(multiple frequency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MFASSR)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在0.5 kHz处与40 Hz听相关电位(40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 Hz AERP)对客观听阈评估的准确性,为MFASSR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对感音神经性聋儿进行纯音测听、ABR、40 Hz AERP和MFASSR测试。MFASSR与ABR、40 Hz AERP测试均在睡眠状态下进行。按照测试结果分为ABR未引出组与ABR引出组。结果①MFASSR在0.5 kHz处引出率比40 Hz AERP低。②0.5 kHz MFASSR反应阈对纯音听阈的评估较1、2、4 kHz MFASSR反应阈对纯音听阈的评估差。③以纯音听阈为标准,在0.5 kHz处MFASSR与40 Hz AERP对纯音听阈的评估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在0.5 kHz处MFASSR对纯音听阈评估的准确性不如40 Hz AERP。结论MFASSR反应阈对0.5 kHz处纯音听阈的预测需要结合40 Hz AERP来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相关疾病对老年人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对老年人听力的影响,以期对预防和系统治疗老年性聋提供帮助。方法选取184例年龄≥65岁的老年人,除外有中耳疾病、强噪声暴露史及60岁以前有听力损失主诉等。根据所患疾病将受试者分为高血压病组(组1),糖尿病组(组2),高血脂组(组3),高血压+高血脂组(组4),高血压+糖尿病组(组5),糖尿病+高血脂组(组6),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组(组7)及对照组(正常组)。每组均进行双耳常频和扩展高频的纯音昕阈测试,并计算扩展高频各频率的检出率。结果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老年人的常频听力均下降,且几种疾病并存时昕力下降更为明显;其中,高血脂对听力的影响最大(p〈0.05);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年人在10、0、12、5和16.0kHz扩展高频听力下降明显(P〈0.05);除组5、组6在18.0kHz及组4、组5在20kHz的检出率较对照组高以外,其他组较对照组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均可导致老年人常频及扩展高频听力下降,高血脂对听力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飞行学员高频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12例某飞行学院2011级、2012级、2013级学员,检测学员4、6及8kHz频段的听阈。以有无听力损失为应变量,以地域、吸烟情况、饮食习惯、耳鸣既往史、强噪声暴露时长、前庭功能、心品评分为自变量,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累加logistic回归分析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飞行学员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听阈值在4、6kHz频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辣饮食与不喜辣饮食组听阈值在4kHz频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强噪声暴露时长组听阈值在4、6及8kHz频段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频率下随暴露时长的增加听力损失呈加重趋势。不同前庭功能分级组听阈值在4、6kHz频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加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强噪声暴露是4、6kHz频段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前庭功能优秀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听力损失在飞行学员群体具有较高发生率,吸烟、强噪声暴露及前庭功能水平与听力损失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扩展高频测听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扩展高频测听(10-20kHz)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不同年龄,工龄,暴露噪声的强度与10-20kHz听阈损失的关系。方法 应用频率范围为0.5-20kHz的纯音听力计对1000名噪声下作业工人的听力进行检测,以120名不同年龄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在95-115dB(A)的噪声强度下,当0.5~6kHz的阈值未出异常时,10-18kHz的阈值明显高于对照95-115dB(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突发性聋患者单耳发病时对侧耳的耳蜗功能状态。方法利用Capella耳声发射仪对单侧突发性聋患者的对侧耳50例(50耳,病例组)及正常人30例(60耳,对照组)分别进行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记录和分析TEOAE的通过率及各频率DPOAE的检出率、幅值。结果①TEOAE通过率对照组为100%,病例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P<0.01);②DPOAE检出率在0.5、0.75、1.0、3.0、4.0 kHz频点上,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各频率DPOAE的幅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部分突发性聋患者的对侧耳已出现早期耳蜗功能受累,利用耳声发射分析方法可在听力损失出现之前早期发现此类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人单音节言语识别能力,分析高龄老年性聋患者单音节言语识别的特征.方法12例(22耳)80岁以上男性老年性聋患者作为研究组(以下简称80+组),12例(24耳)80岁以下男性老年性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下简称80-组),两组分别接受普通话单音节识别率测试,测试强度采用最优测试强度,即0.5 kHz、1 kHz、2 kHz、4 kHz 4个频率纯音听阈的平均值(4FA)以上30 dB或最大舒适强度.比较80+组和80-组的最优言语识别得分.对单音节最优识别得分与预测最大言语识别率(PBmax预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最优测试条件下,80-组平均得分为(76.5±19)%,80+组平均得分为(54.1±26)%,80-组得分显著高于80+组(P=0.0015).80-组的单音节识别得分与PBmax预测显著相关(r=0.721,P<0.001).80+组的单音节识别得分与PBmax预测相关(r=0.602,P=0.003).结论80岁以上高龄老年性聋患者言语识别得分与纯音听力相关性低于80岁以下老年性聋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婴幼儿短纯音诱发的听性脑千反应(tone burst click 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TB-ABR)与短声诱发的听性脑千反应(click 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C-ABR)阈值的相关性,以探讨TB—ABR在婴幼儿客观听力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且C—ABR阈值正常者27例(54耳),以短纯音为刺激声,进行ABR波V反应阈值及潜伏期测试,并与C-ABR作差异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27例(54耳)婴幼儿中完成4个频率TB-ABR测试的共27例(54耳),0.5、1、2、4kHz TB—ABR波V反应阈值分别为(40.0±11.6)dBnHL、(36.7±9.0)dBnHL、(27.2±6.7)dBnHL和(25.9±6.3)dB nHL,明显高于C-ABR阈值(17.8±6.4)dBnHL(P〈0.05),TB-ABR波V反应阑值随着刺激声频率的升高而下降,潜伏期随着刺激声频率的升高而缩短。0.5、1、2及4kHz1BABR反应阈与GABR反应阈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60、0.67、0.72,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婴幼儿TB-ABR和C-ABR反应阈之间存在相关性,且高频相关性优于低频,TB-ABR可作为一种具有频率特异性的婴幼儿客观听力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