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腑泻下法是通过通便、下积、泻实以消除燥屎、积滞、实热等证的治法.应用得当,收效颇捷,兹举例如下. 1 乳蛾 赵某,女,12岁,2005年8月8日初诊.发热咽痛3天,吞咽困难,大便3天未行,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咽红双侧扁桃体Ⅱ度充血肿大,有化脓灶两处,颌下淋巴结肿大,体温38.5℃~39℃.乃风热化火,肺胃蕴热,腑气不通.治以清热解毒,通腑祛邪.药用豆豉、牛蒡、射干、玄参、连翘各10g,金银花、板蓝根各15g,薄荷、甘草各5g,生大黄10g(后下),生石膏30g(先煎).水煎服,日1剂.2剂后热退,咽喉肿消,大便通下,每日2~3次.续前方加减,服2剂而愈.  相似文献   

2.
浅谈通腑法于急症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明通腑法用于高热、神昏、痉病、动风、吐血、衄血、喘逆、呕吐、呃逆、积滞、肠痈和虫梗等急症临见症和常用方药;归纳使用通腑法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特征;总结现代医学对阳明腑实证和通腑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大承气汤以及大黄传统和现代的主要作用机理,总结了通脏疗法历代运用的状况和最近的研究进展,将其分为通腑行气法、通腑泻下法、通腑醒脑法和通腑解毒法,并指出其在肺部疾患,外科手术后的排气排便障碍、急腹症(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脑务管意外急性期、感染和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症中运用的特点和注意问题,对正确运用通腑疗法,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例一、感染性脊髓炎李××,男,49岁,工人。患者十余天来感四肢麻木如绳束,进院前四小时,两下肢突然瘫痪,伴小便失禁,两手尺侧痛觉减退,两下肢不能移动,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诊断为“感染性脊髓炎”。  相似文献   

5.
路表沥青无论在高温还是在低温条件下都能令人满意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沥青层在寒冷气候下抵抗受拉开裂的性质更为重要。本文讨论了沥青材料在低温、尤其是零下温度时的路用性质。  相似文献   

6.
通腑法又称下法,是中医治疗的八法之一.近年来,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治疗得到广泛运用,相关报道甚多.现综述如下. 1 中风腑实证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在气血亏虚、脏腑阴阳偏盛的基础上,素有宿痰,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产生火、痰、瘀、虚,导致内风、腑实、窍闭而见神昏、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半身麻木不遂等中风证候。腑气不通,则火热、痰浊、瘀血之邪无下趋之路,使实邪肆虐更甚;或原有阴虚,因腑气不通,而火热之邪进一步耗竭真阴;或病后肠蠕动减弱、气机不畅,肠内废物留滞过久,加重腑气不通,成为病情加重或再次中风的危险因素。所以,中风形成后,无论是大便是否秘结,均宜在辨证基础上重视通腑醒神。腑气通畅,邪有出路,疾病才有转机。  相似文献   

8.
六腑以通为用,故腑证多以通立法,然“此通字,勿执攻下之谓”。正如高士宗在《素问直解》所言:“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升,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  相似文献   

9.
10.
通腑法,具有通泻阳明腑实,调理气机升降,祛邪扶正的作用。张子和《儒门事亲》一书谓通腑法可使“陈垄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笔者临床体会到应用通腑法能治疗多种疾病;兹举要分析如下。 一、通腑化痰治中风 通腑法治疗中风病,始见于金元时代张元素。其后,明清医家王肯堂、沈金鳌等均有发挥。近年来,王永炎、卢尚岭等运用通腑法治疗中风,获得良效。中风病的病机,急性期以标实为主,主要证候是痰热腑实。据临床观察,中风患者在急性期90%以上有大便秘结,部分患者虽发病初期无大便秘结,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临证运用通腑泻热法治疗多种疾病效果较好,举例如下。1肺炎喘嗽张某,男,3岁,1998年3月28日初诊。5天前因受凉而发热、咳嗽,按感冒治疗不效,反高热,烦躁不安,咳嗽加重,并出现喘憋,用抗生素等西药治疗仍未减轻。体温39.6℃,咳嗽气急,喉鸣痰涌,唇绀鼻煽,小便黄赤,大便干结3日未解,舌质红苔黄燥,指纹粗且青紫。诊为肺炎喘嗽。  相似文献   

12.
通腑法具有泻下大便,逐除实邪的作用,是一种专事攻邪的治疗方法。在急症中运用,往往能攻邪治急,保护正气,取得较好的疗效。现选3例,报道如下: (一)肺心病  相似文献   

13.
通腑法为临床常用治法。笔者业医三十余年来,遇急、危、重证,每用通腑法以应之,多获良效。现略举数例,以飨读者。案一、解表通腑退高热马氏,女,64岁。1968年8月15日诊。患者素体健壮,突然发热恶寒,体温39.5℃。住某院治疗,查血:白细胞12000,中性80。经用青、链霉素肌注,输液及物理降温,热势不减,缠绵半月未愈。邀余诊治。顷诊:形体健壮,面色潮红,日晡潮热,时感恶寒,渴欲饮水,纳谷欠馨,腑气十余日不通。舌苔黄燥,起芒刺,舌质红绛,脉象滑数。乃外感温邪,宿食结滞,实热内蕴之证。急投表里双解之剂,仿大柴胡之意,外解表邪,内泻热结。药用:  相似文献   

14.
15.
魏霞  刘向哲 《河南中医》2002,22(1):73-76
通过总结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依据、应用原则、临床适应症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资料 ,认为通腑法相当于现代医学脱水疗法 ,又避免了西药脱水剂的副作用。但应进一步规范临床和基础研究、筛选有效方药、改革剂型及寻找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急症的治疗中,常主以或佐以通腑泻下法,取得缓解病情、或缩短病程,甚或立竿见影的疗效。兹举例分述如下: 一、通腑泻下,而获镇心安神〔例1〕癫狂李××,女,24岁,农民,住院号63073。产后一个月。半个月前饮入用锡壶蒸酿的米酒及酒姜合炖的鸡,酒煎蛋等,嗣后即发腹痛,时而呈绞痛,恶心呕吐,吐出胃内食物及黄绿色苦水,3天前始伴神识模糊,入院前24小时突然抽搐、狂躁不安、骂詈不休,不避亲疏,随地小便,  相似文献   

17.
18.
通腑降浊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毅 《中医药研究》2000,16(2):16-17
  相似文献   

19.
<正> 老中医王玉玲,年逾八旬,从事儿科临床六十余载,名噪乡里。治疗小儿疾患,巧用通腑法,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曾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举四案,以示一斑。惊厥周某,女,3岁2个月。于1985年3月21日初诊。母代诉:高热不退3天,抽搐2次,咳嗽流涕,呕吐痰涎,饮食减少,腹胀,大便  相似文献   

20.
以急下通腑之法结合解表、涤痰、泻火与导滞,分别治疗高热、中风、衄血、吐泻等急性病症,并以案例四则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