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用高频超声评价通心络胶囊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通心络胶囊治疗MS患者43例,疗程6个月,采用高频超声分别检测基础状态(Do)、反应性充血状态(D1)、含服硝酸甘油3~5 min时(D2)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 通心络胶囊对MS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MS患者的EDD;高频超声可用于MS患者EDD的检测及药物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口服通心络治疗后血脂浓度变化及血浆内皮素(ET-1)浓度的变化。方法将7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二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二组患者内皮素及血脂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内皮素(ET-1)、血脂疗效更为显著。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有效调节内皮素的水平,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立刚 《中原医刊》2005,32(19):64-65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8例CHD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复方丹参组,各为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水平变化。结果 通心络组治疗后ET水平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复方丹参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复方丹参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通心络胶囊对C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慧  胡永寸  陈俭 《疑难病杂志》2003,2(4):218-219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37例X综合征患者分为通心络组(n=19)和常规治疗组(n=18)。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FMD)功能变化,并测定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通心络组治疗后肱动脉FMD、ET-1较治疗前有显著改普(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通心络可显著改善X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测定血管内皮功能对研究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多种疾病的关系,以及评价各种预测因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赤芍、冰片等中药组成,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该药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心肌缺血、缩小梗死面积。我们从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以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功能(FMD)变化率等方面,研究了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CHD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予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两组均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χ2=8.55,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血脂指标下降,一氧化氮(NO)上升,血浆内皮素(ET)降低,P<0.01或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CHD效果显著,具有调脂和(或)降脂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西医常规治疗)和通心络组(西医常规加通心络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并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WF、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 均升高(P<0.05或P<0.01);通心络组血清sVCAM-1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常规组血清sV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通心络组血清vWF、ET、sVCAM-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1),NO水平和FMD 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 通心络可通过降低血清ET、vWF和部分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成药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狭窄超过50%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降糖、调脂、抗血小板、抗凝、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成药通心络。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分别利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其比值、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以及血脂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急性心肌梗死、血管重建、死亡等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12个月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住院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6个月及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FMD、NO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ET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时试验组患者NO/ET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TNOS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6个月时患者的FMD与NO呈正相关(P<0.01),12个月时NO与TNOS呈正相关(P<0.01)。结论通心络可显著减少ACS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住院率;在常规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可进一步改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提高血一氧化氮的浓度、降低内皮素浓度,提高NO/ET比值;通心络改善内皮功能与用药后TNOS增高,促进NO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方制剂冠心平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冠心平片,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服用心可舒片,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ne prostaglandin F1 alpha,6-keto-PGF1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O、6-keto-PGF1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ET-1、TXB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NO、6-keto-PGF1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ET-1、TXB2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平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多靶点作用于血管内皮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并测定其血脂、NO及ET-1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TC及LDL-C显著降低,且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NO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ET-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舒张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而2组间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舒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祛瘀消斑胶囊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改善NO/ET-1失衡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观察葛根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肱动脉流量介导性舒张(FMD)功能的改善作用。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60例ACS患者分为葛根素治疗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26例),并与正常组(20例)比较。经过相关指标检测发现:(1)ACS患者肱动脉FMD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减弱, CEC数及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值均<0.01);(2)治疗后葛根素组FMD功能明显增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CEC数及ET-1含量亦显著减少(P均<0.01);(3)葛根素组疗程结束前1周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与FMD功能增强及ET-1含量减少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葛根素可显著改善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修复和保护内皮功能可能是葛根素抗心绞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包括一些代谢性病理状态,如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常伴发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引起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关联。现对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赵凤梅  王成桓  肖燕兰 《医学综述》2012,18(12):1941-1942,195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收集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检测,采用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FMD)法评估其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FMD与UAER(r=-0.315,P=0.003)、糖化血红蛋白(r=-0.284,P=0.014)、体质量指数(BMI)(r=-0.210,P=0.040)呈负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表明UAER和HbA1c是内皮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的r2=0.280,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X综合征病人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差异及是否伴有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的增高。方法应用高分辨多谱勒超声仪研究12例X综合征病人,48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及11例对照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血流量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采用酶标记免疫检测法(ELIMA)测量患者血中的CRP浓度。结果内皮依赖的血流量介导的扩张反应在X综合征病人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人无显著差异,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MD%4.15±2.32;4.33±3.13VS7.58±2.39,P<0.05),X综合征病人的内皮独立的硝酸甘油诱导的扩张反应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慢性稳定心绞痛病人(GTN-MD%15±2.32;21.76±8.88VS11.63±3.77,P<0.05),虽然X综合征的CRP略高于冠心病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7±0.49mg/l;1.17±0.93mg/lVS0.65±0.29mg/l,P<0.05)。结论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人一样,X综合征病人不仅存在系统性的内皮功能失常亦存在导致内皮功能失常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反应,但X综合征病人的血管平滑肌功能未受累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可舒胶囊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7.44%,而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仅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4.62%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46.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T-1(47.5±12.3)ng/L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ET-1(57.1±9.1)n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水平(43.1±6.3)μmoL/L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NO水平(34.2±7.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可舒胶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杨楠 《医学综述》2009,15(4):555-557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危害性大且发病率逐年不断上升。为了控制川崎病的发生,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及阻止其进展,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川崎病发病机制,尤其是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