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内分泌、遗传、过敏等因素所致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血尿酸达到饱和度约为0.42mmol/L,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异质性疾病,病变主要发生于关节软骨骨髓,滑膜、肌腱、血管等。其病理基础是因尿酸盐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内以结晶形式沉积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局部损伤、寒冷、剧烈运动、酗酒使尿酸浓度增高,局部ph值降低,尿酸盐结晶析出,产生慢性局部反虚,周围被上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包围,有时还有分叶细胞浸润,形成异物结节、即所谓痛风石。痛风石为痛风特征性病变,常发生于关节软骨、滑囊、耳廓、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皮下组织和肾脏间质等处引起相应症状。多发于30-40岁中年或老年人,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其比例约为9:1。  相似文献   

2.
瞟吟是尿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人血中尿酸保持在一定水平。无论是血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出尿酸减少,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并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病变,称为痛风,其表现包括关节炎、痛风石、泌尿系结石和肾实质病变。下面就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加以叙述。尿酸盐在关节滑膜或软骨沉积,导致滑膜及关节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称为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主要发生在中年男性(占85%~90%),是40岁以上男性常见的一种炎性关节疾病、也可发生在约经后的妇女,男与女的比例为20:1。我国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少数先天性…  相似文献   

3.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多所致的一种代谢性风湿病。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内及关节外组织,从而形成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痛风的患病率约为0.34%~2.84%,呈升高趋势[1],其防治任务更加艰巨,早诊断、早治疗对痛风患者至关重要。目前痛风诊断多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制订的痛风分类标准,即:①关节液中有特异度尿酸盐结晶,或②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或③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中6项,A.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B.炎症反应在1 d内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4.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清及体液中尿酸增多,当尿酸钠结晶沉积于骨与关节或关节周围及皮下组织时,即可发生痛风性关节炎。我院近年收诊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双能量CT测定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酸盐结晶情况,探讨双能量CT测定尿酸盐结晶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尿酸盐结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0例作为痛风组和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0例作为非痛风组,并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组,双能量CT扫描患者尿酸盐结晶情况。结果高尿酸组双能量CT检测尿酸盐结晶阳性率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痛风组90例患者中,双能量CT测定尿酸盐结晶诊断痛风(尿酸盐结晶阳性)81例,非痛风9例;非痛风组90例患者中,双能量CT诊断痛风24例,非痛风56例。双能量CT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0%、89.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88.9%,Youden指数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9%、89.4%。单因素分析:尿酸盐结晶组男性所占比例高于无尿酸盐结晶组(P0.05),尿酸盐结晶组病程和血尿酸水平高于无尿酸盐结晶组(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血尿酸水平影响尿酸盐结晶沉积(P0.05)。结论双能量CT通过评估尿酸盐结晶情况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血尿酸水平是尿酸盐结晶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假痛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德永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5):321-321,323
假痛风(pseudogout),又称关节软骨钙化症,首先由Zitnan和Sitai于1960年作了描述。McCarty和Gatter(1962)提出患者的关节软骨钙化是因钙盐沉积于关节内的纤维软骨和透明软骨所致,此钙盐是以二羟焦磷酸钙为主,因此,假痛风又称二羟焦磷酸钙(CPPD)晶体沉着病。国内首先由王世山(1988)报道。本病病因至今不明,据认为属代谢障碍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是关节的纤维软骨和透明软骨均可见点状和条状钙化。钙质沉着还可见于滑膜、关节囊、肌腱和关节内韧带。1 临床表现本病的发病年龄多为30岁后的中、老年人,与…  相似文献   

7.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附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为血清及体液中尿酸增多,当尿酸纳结晶沉积于骨与关节或关节周围及皮下组织时,即可发生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种类型,以原发者最多见,以往认为此病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国家较多见,而我国甚少。但从近年国内文献报导和实际病例本病在国内并非少见,且逐年有增多趋势,现将所收集的临床病理和X线诊断证实的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滑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由Leannac(1813年)首次描述,但直到1958年才由Jaffe使用目前的命名及描述。以前的命名包括:滑膜骨软骨瘤病(synovial osteochondromatosis)、滑膜软骨化生不良(synovial chondrometaplasia)、关节外生软骨病(articular ecchondrosis)、滑膜软骨病(synovial chondrosis)等。本病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型是指起源于关节滑膜的软骨样化生并关节内多发软骨体形成,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本型病变为良性肿瘤性病变,可同时累及肌腱、滑囊的滑膜,并分别被称之为腱鞘或滑囊软骨瘤病。继发型是指继发于关节异…  相似文献   

9.
滑膜骨软骨瘤病又称关节软骨瘤病、骨软骨瘤病、滑膜性软骨瘤病等。本病系指关节之滑膜、滑囊或腱鞘内所发生的软骨性、纤维软骨性或骨软骨性小体而言。本病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大关节,以男性青年或中年患者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疼痛、局部肿胀及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特征性表现在痛风性关节炎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B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临床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性关节炎的28例患者作为A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并比较患者的全部受累关节的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骨侵蚀及关节周围的尿酸盐沉积、双轨征、痛风石的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及骨侵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双轨征、尿酸盐沉积、痛风石的检出率均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轨征、尿酸盐沉积、痛风石为痛风性关节炎超声特征性表现,高频超声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所致的一组症候群[1].为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关节及软组织的损害,当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受累时,则引起关节旁或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沉积而形成痛风性关节炎症的.反复发作则造成关节畸形[2].为探讨本病的声像特征,我们对2008年1月~2010年8月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痛风性结节31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X线诊断作对照,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在痛风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四肢关节早期痛风尿酸盐结晶检测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搜集到的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1977年分类标准确诊为早期痛风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病例组,对照组为25例因临床需要行四肢关节检查的非痛风患者,比较两组在尿酸盐结晶检出率、沉积部位、大小及形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85例早期痛风组中,7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69例,痛风无症状期5例)检测出绿色尿酸盐结晶,总共563处,第一跖趾关节周围是最易沉积的部位,对照组均未检出尿酸盐结晶;两组在尿酸盐结晶检出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ECT对早期痛风组检测的敏感性为87.06% (74/85),特异性为100%,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12.94%(11/85).结论 DECT能够检测出位置深、体积小、数量少的尿酸盐晶体,并能测量晶体大小,检测病情变化,对早期痛风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很高,在早期痛风的诊治及鉴别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潜能.  相似文献   

13.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共有100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前两者的致病原因为感受风寒,以及居住、工作环境潮湿等;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则是由于过度使用关节引起的关节磨损,而痛风性关节炎则主要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沉积患者鉴别诊断中运用X线辅助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选取时间均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利用X线辅助计算机断层技术技术检查患者的病变位置,并借助痛风分析系统,对患者尿酸盐沉积位置、数目、体积等加以分析,与临床鉴别诊断相互对比。结果 80例患者接受关节液检测或者痛风石穿刺活检均存在尿酸盐沉积;双能量CT扫描可发现尿酸盐沉积患者共计72例,8例为阴性,双能量CT诊断的灵敏度达到90.0%(72/80);双能量CT检测共鉴别诊断出278处尿盐酸沉淀,临床医生评价分析痛风结节沉积位置66处,双能量CT检出数目是临床评价分析的4.21倍;双能量CT鉴别诊断急性痛风患者共计36例,占比45.0%,慢性痛风患者共计44例,占比55.0%,临床评价急性痛风共计28例,占比35.0%,慢性痛风患者共计52例,占比65.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CT扫描可观察到尿酸盐结晶呈现不规则状,部分以点状为主,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尿酸盐结晶沉积最长直径<5 mm,结晶共有177处,占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足踝部尿酸盐结晶解剖部位的沉积特点随痛风病程变化规律。方法:根据痛风病程将101例痛风患者分别纳入痛风首发组(32例,病程小于2周)、早期痛风组(31例,病程大于6个月小于3年)与晚期痛风组(38例,病程大于3年)。比较不同病程间足踝部尿酸盐结晶总体积,特定解剖部位处尿酸盐结晶检出率及形态学评分情况,总结足踝部尿酸盐结晶解剖部位沉积特点随痛风病程变化的规律。结果:3组痛风患者足踝部尿酸盐结晶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分别为0.015 (0.01,0.062 5)mm3、0.06 (0.01,0.24)mm3与0.135 (0.01,0.742 5)mm3。3组痛风患者在足背小腿前群肌腱、踝关节、跗跖关节及跖趾关节等处的尿酸盐结晶检出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大(P<0.05)。3组痛风患者在小腿后群肌腱、足背小腿前群肌腱、踝关节及跖趾关节处尿酸盐结晶形态评分随病程延长而增大(P<0.05)。3组痛风患者在踝关节(3.1%、9.7%与26.3%)及跖趾关节(0%、6.5%与34.2%)处痛风石检出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而3组亚毫米尿酸盐结晶检出率均以小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临床诊断痛风的患者行双手腕、双膝及双足踝关节双能量CT扫描,对照组为15例非痛风患者(7例不明原因下肢疼痛患者、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例退行性骨性关节炎患者)。双能量CTGOUT软件处理扫描图像后,由3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尿酸盐沉积的差异及双能量CT检出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患者组25例(56%)、14例(31%)、39例(87%)分别在双手腕、双膝及双足踝关节CT检测到尿酸盐沉积,双足踝关节受累较其他关节多。对照组无尿酸盐的沉积。45例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CT共发现391处,是临床估计病变部位的4.1倍(临床估计病变部位95处)。结论:双能量CT能方便快捷地检测出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可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痛风是因尿酸钠盐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而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临床上常需综合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血、尿中尿酸盐水平的测定和常规影像检查(如X线、MRI、B超等)进行诊断,但不典型痛风的诊断仍存在困难。双能量CT通过区分尿酸盐结晶和钙质的不同衰减特性来诊断痛风,并采用特定的体积计算软件对痛风石进行准确定量。随着双能量痛风石成像的广泛应用,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将不断扩展及深化,并有望成为确诊和管理痛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技术在痛风患者四肢关节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并就DECT对痛风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病例组为临床确诊为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50例,男46例,女4例,足45例,手5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10例,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4,P性别=0.612,P>0.05).分别对其足/手行DECT非增强扫描及薄层重组(0.75 mm),将原始数据输送加载入Du-al-EnergyGOUT软件内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均获得了较满意的DECT图像,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478处,最少2处,最多24处,以足踝部病灶最多;对照组均未见尿酸盐结晶沉积,检出率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012,P<0.001).结论 DECT技术可明确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对于关节痛及疑似痛风患者,尤其是痛风早期有较高的检出率.经引导下穿刺抽吸,与CT像一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但就DECT对痛风疗效的评估有待于收集更多的病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痛风是指人体内一种名叫嘌呤的物质发生了代谢紊乱,使血液中的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增高,所以称之为高尿酸血症。长期高尿酸血症使尿酸盐以结晶的形式沉积在关节内,发生急性关节炎;沉积在肾脏内,发生尿酸性肾病,都称之为痛风。痛风的发病和饮食结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钠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结晶,形成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以小关节剧烈疼痛、肿胀或局部发热皮色暗红为主要表现,而高尿酸血症为其生化指标.目前西医治疗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为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变,痛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的综合疗法治疗本病,6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中男性5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2岁,首次发病者30例,反复发病者36例,病程7天-25天,血尿酸(USA)值358-768umol/l,平均563u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