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母血清生化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庆炜  向阳 《中国医刊》2004,39(9):17-20
唐氏综合征, 即21-三体综合征,是新生儿中最多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在1/600~800活产儿或1/150次妊娠中有一次发生机会.唐氏综合征为先天智障,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极大.资料显示,胎儿唐氏综合征60%~85%是发生在35岁以下的广大孕妇组,因此用孕妇年龄不能作为惟一的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指标.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孕期孕母血清生化指标筛查已非常成熟,20世纪90年代之后,早孕期的筛查也逐渐开展.我国孕妇人群基数甚大,对孕妇进行筛查检出胎儿唐氏综合征的高危孕妇人群十分重要,因此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减少出生缺陷的措施.本文就母血清生化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游离雌三醇(U-E3)的含量.通过PRISCA产前筛查风险分析软件计算风险率.结果 54例孕中期孕妇中筛查出18-三体综合征(Trisomy18)3例高风险,唐氏综合征(Downs)7例高风险.结论 应用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胎儿唐氏综合征是减少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可减少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结合母血清生化指标在中孕期胎儿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对中孕期胎儿分系统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再结合母血清中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ree-βHCG),诊断胎儿畸形情况,并与引产或出生后的胎儿对照分析.结果 1108例中孕期胎儿三维超声检查结构异常15例,漏诊5例,误诊2例.1108例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23例,18例行羊水检查,其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6例.1108例中神经管畸形高风险者49例.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方法有效地减少胎儿畸形的漏诊和误诊,提高患者的满意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减低医疗风险,减轻医生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中期妇女(15-20周)血清生化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及游离雌三醇(uE3)在胎儿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时间分辨免疫技术检测孕妇血清中AFP、F-βHCG和uE3浓度,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利用配套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得出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并随访追踪每例筛查孕妇至胎儿出生。结果筛查的3000例孕妇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138例,筛出率为4.60%,进行羊水染色体培养胎儿染色体异常3例,其中唐氏儿2例,18-三体综合征儿1例,检出率为2.17%,假阳性率为4.50%。神经管缺陷高风险45例,筛出率1.50%,确诊神经管畸形6例,检出率13.33%。结论孕中期母血清生化标志物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5.
蔡敏  杨桂春  刘芳  曾静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207-207
目的:探讨孕早期超声及孕中期母血清标记物检测的联合筛查,以提高唐氏综合征筛查率。方法:对孕早期(11~13+6周)进行B超测定胎儿颈项部透明层厚度(NT)及孕中期(14~20+6周)查甲胎蛋白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两项血清生化指标,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加以风险校正,NT≥3ram或血清筛查大于1:250为筛查高危,对结果为高危的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在知情同意下于孕16—21周进行羊水诊断,得知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所有筛查的孕妇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唐氏高危孕早期B超检出NT高危68例,孕中期母体血清检测DS高危162例,神经管缺陷高危37例。发现21-三体综合征7例,心脏畸形5例,多发畸形2例,其他异常4例。结论:早孕NT测定结合孕中期母血清标记检测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可以扩大筛查面,对产前筛查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孕中期胎儿肱骨股骨长度对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行产前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201例胎儿行超声测量其肱骨长度(HL)、股骨长度(FL),所有胎儿经超声引导下取脐带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01例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经超声引导下脐带穿刺取脐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为唐氏综合征11例,染色体正常胎儿190例.唐氏综合征胎儿的81%(9/11)HL、72%(8/11)FL较同孕龄染色体正常胎儿短2SD以上.结论 胎儿HL、FL短对产前超声筛查唐氏综合征具有临床价值,如能结合血清生化指标综合分析判断唐氏综合征风险,将会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性产前诊断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母亲血清标志物检查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ACCESS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对妊娠15—22周的1502例孕妇进行血清AFP、β-hCG、μE3的测定,风险率〉1:380定为筛查阳性,再作羊水检查进行产前诊断。结果1502例孕妇中筛查为阳性者47例(3.13%),接受产前诊断者45例,有3例21-三体核型胎儿,2例神经管畸形胎儿,1例18-三体综合征胎儿。结论孕中期应用母亲血清生化指标筛查唐氏综合征胎儿并结合产前诊断是减少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妊娠中期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情况,初步分析产前筛查作用及孕妇对筛查结果的认识。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500例孕15~20周的孕妇行血清生化标志物浓度的测定,并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各个因素,利用与之配套的软件计算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结果唐氏综合征高风险患者14例,筛查阳性率结果为2.8%。其中小部分唐氏高危孕妇给予进一步产前诊断,2例确诊,1例高危孕妇未做确诊产下1名唐氏儿,1例未确诊行引产手术。结论孕中期孕妇通过产前筛查工作,对降低缺陷儿的出生及减少正常胎儿的丢失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孕中期血清三标记物用于唐氏综合征筛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的实用价值,对我院3884例孕15~20周孕妇进行血清生化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及游离雌三醇(uE3)浓度检测,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利用配套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阳性切割值为1/275,对高风险者进行羊水染色体检查.结果 ,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31例,筛查阳性率为5.95%,其中异常5例.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组胎儿异常发生率高于唐氏综合征低风险组(P<0.05).年龄大于35岁组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率大于年龄小于35岁组(P<0.05).AFP、F-βHCG和uE3可用于筛查唐氏综合征及胎儿异常.  相似文献   

10.
孕中期妇女血清标志物测定筛查唐氏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中期妇女(14~20w)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在胎儿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血清AFP与F-βhCG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利用配套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结果 筛查789例孕妇,筛出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26例,阳性率3.3%,筛出神经管缺损高危5例。结论 孕妇血清标记物筛查检测能显著降低需要进行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孕妇比例,降低唐氏儿出生几率。  相似文献   

11.
<正>相关统计显示,常见的出生缺陷有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神经管缺损(Nerve tube defect, NTD),其中21-三体综合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缺陷之一[1]。有学者指出,在超声基础上对产妇进行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2]。基于此,本文以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对胎儿出生缺陷率及危险性评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琳  安有芳  储诚瑞 《四川医学》2010,31(11):1661-1662
目的了解孕中期产前筛查干预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孕妇血清中AFP和Free-β-HCG的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配套软件分析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率,高风险孕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结果筛查931例孕妇,唐氏综合征高危52例,阳性率5.6%,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危4例,阳性率0.4%。结论孕中期母体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分析,对防止唐氏儿出生、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分析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球蛋白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对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作用。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15~20周6d孕妇血清AFP和F—β—HCG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率。结果筛查1614例孕妇,检出DS高危82例,占受检人数的5.1%;开放型神经管缺陷高危8例,占受检人数0.5%;18-三体高危2例,占受检人数0.1%;假阳性率为5%。结论检测孕中期孕母血清AFP和β-HCG两项指标进行产前筛查,对发现胎儿先天缺陷、预防唐氏综合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妇孕中期血清标志物筛查与胎儿唐氏综合征检出的关系。方法:应用Beckman Coulter公司Access全自动分析仪对2458例孕中期孕妇血清进行甲胎蛋白(AFP)、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βHCG)及游离雌三醇(uE3)3项指标检测,并用专用软件分析,预测胎儿患DS的风险,风险率>1:385定为筛查阳性,再作羊水检查以确认。结果:2458例孕妇中筛查为阳性者62例(2.52%),通过自愿作羊水染色体检查,检出唐氏综合征胎儿3例,遗漏1例,检出率为(1.22‰)。结论:孕中期孕妇血清三联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产前筛查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谭丽娟 《医学文选》2006,25(4):653-654
目的了解利用孕中期母血中AFP和β-hCG浓度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的有效性,建立本实验室的中位数参考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孕母血清中的AFP和β-hCG,输入计算机筛查软件计算胎儿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值,风险值大于或等于275判为高危妊娠。结果660例孕妇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阳性率分别为7.3%和4.5%,确诊染色体异常1例。结论正常孕中期孕母血中的AFP、β-hCG与孕周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产前筛查可减少产前诊断的盲目性,并可发现除唐氏综合征外的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6.
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结果分析:附10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βhCG)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对妊娠14~21周的1038例孕妇进行血清AFP和Free-βhCG的检测及分析,风险率≥1:250为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产前诊断及新生儿检查以确认.结果 1038例筛查孕妇中,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74例,检出1例21三体,1例Y染色体倒位,1例染色体多态.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低风险而Free-βhCG MoM异常的孕妇中,发现5例胎儿畸形,其中1例为染色体多态.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低风险以及AFP和Free-βhCG正常的孕妇中,B超检查发现3例胎儿畸形,其中1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0%.结论 孕中期孕妇血清生化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是有效的产前筛查方法,使用中国人群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孕中期母血清唐氏综合征筛查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45例孕14~20周的孕妇血清进行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通过专门数据分析软件系统计算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危险系数(大于1/275为高危).结果:645例孕妇中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高危26例,其中1例经做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结论:孕中期母血清唐氏综合征筛查是一种非创伤性产前诊断方法,是预防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Down,ssyndrome,DS)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孕15—20w孕妇血清AFP和Free-β-HCG的含量,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吸烟史等因素,通过唐氏综合征筛查软件进行风险率评估,对高风险率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的检查及B超进行确诊。结果:6438例孕妇中,发现21-三体综合征2例,18-三体综合征3例,其他胎儿异常11例。结论:孕中期母体血清AFP、Free-β-HCG2项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胎儿先天缺陷尤其对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有效可行,经产前诊断及时采取措施,能降低先天缺陷患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三标记物用于唐氏综合征筛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Wallac Auto DELFIA)对2617例孕中期(14~20^+6周)妇女进行血清标记物(hAFP+Free HCGβ+uE3)三项指标多标试剂盒检测,筛查结果应用LifeCycle^TM with Elipse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和唐氏综合征(DS)风险切割值为1/270,当≥1/270时为DS高危孕妇,于孕20周以后抽羊水或胎儿的脐血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追踪胎儿的情况。结果:产前筛查2617例孕妇,筛查高风险孕妇186例,阳性率为7.11%,其中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孕妇152例。高风险孕妇中有143例接受羊水或脐血穿刺产前诊断,占筛查高风险孕妇的76.88%。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19例,异常检出率为13.29%。其中,唐氏综合征3例,18-三体1例,NTD2例。唐氏筛查高风险度组和低风险度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分别为35.47%和8.1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中期血清标记物三项联合检测的产前筛查是预测唐氏综合征的有效指标,结合产前诊断对防止先天缺陷有实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用母血清学指标、超声联合筛查唐氏综合征(DS),探讨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方法 .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本院收治的418例孕9~13周孕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孕妇血清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结合超声测量胎儿颈部透明膜厚度(NT)以确定高危人群,用T1-risk风险统计软件进行风险率计算,以1:250作为高风险的切割值.对筛查出的高风险患者建议其到上级医院行绒毛染色体,或者严密随诊至中期妊娠行产前诊断确诊.结果 418例孕妇筛出唐氏高风险40例,阳性率9.6%,确诊Ds胎儿2例,检出率为4.8‰.结论 PAPP-A、Fβ-HCG联合超声测量胎儿颈部软组织厚度筛查孕早期DS有很好的价值并能使产前诊断时期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