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广东省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 经对广东省5市所捕捉的769只褐家鼠、303只黄胸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1.69%和12.21%,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0.36和131.96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和褐家鼠均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产生抗药性个体。结论 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同时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清远市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清远市城区及所辖3个县城区内所捕获的155只褐家鼠、13只黄胸鼠、28只小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0.65%、0和50.00%,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9.82、84.92和453.70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小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褐家鼠有抗药性个体产生。结论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黄胸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佛山市城区两种家栖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佛山市城区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 经对佛山市城区内捕获的30只褐家鼠、38只黄胸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0和34.21%,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5.27和395.52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对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结论 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同时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广东省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 经对广东省5市所捕捉的769只褐家鼠、303只黄胸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1.69%和12.21%,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0.36和131.96 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和褐家鼠均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产生抗药性个体.结论 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同时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目的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广州市所辖9区内捕获的130只褐家鼠、31只黄胸鼠、18只小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8.5%、45.2%和27.8%,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7.72、278.46和1164.24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和小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褐家鼠有抗药性个体产生。结论以黄胸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江门市城区(蓬江、江海、新会区)内所捕获的129只褐家鼠、37只黄胸鼠、15只小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0、10.81%和46.67%,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2.00、143.12和582.41 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小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黄胸鼠有抗药性个体产生。结论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黄胸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情况,为家栖鼠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对长春市内捕获的29只褐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为3.45%,总平均摄药剂量为19.86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褐家鼠未形成抗药性种群,只有抗药性个体产生。结论长春市城镇灭鼠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 经对雷州半岛内湛江市区的赤坎区和霞山区、徐闻县城区、廉江市安铺镇区捕捉的257只褐家鼠、165只黄胸鼠,进行抗药性监测,褐家鼠暂未发现抗药性个体;黄胸鼠的抗性率为7 .88%,其存活摄药剂量在145. 90mg/kg以上,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产生抗药性个体。结论 雷州半岛的鼠类控制工作仍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湛江农田主要害鼠黄毛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情况,为灭鼠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结果黄毛鼠73只,存活2只,抗性率为2.74%;敏感鼠与耐药鼠的摄入纯药剂量个体差为7.4倍;死亡鼠平均致死剂量为4.65 mg/kg,平均致死时间6.8 d。结论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已产生抗药性个体,但还没有产生抗性种群;只要毒饵配制质量保证,提高毒饵的适口性,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还可继续使用,但应加强监测,注意黄毛鼠抗性种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北京市顺义区黑线姬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实验室配制0.02%杀鼠灵玉米粉毒饵,采用6d无选择摄毒法。结果杀鼠灵对33只黑线姬鼠毒杀率为63.64%,死亡鼠平均食毒(76.91±34.76)mg/kg,平均致死时间(7.23±2.51)d;存活鼠平均食毒(106.79±26.68)mg/kg;抗性发生率为36.36%。结论(1)直接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20年后,北京市顺义地区黑线姬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也产生了抗性,并形成抗性种群;(2)试鼠对杀鼠灵的敏感区间雌鼠大于雄鼠;幼体鼠与老体鼠抗性发生率显著高于亚成年及成年试鼠。建议推广6d无选择摄毒抗性检测法,以监测害鼠对抗凝血类灭鼠剂的抗性发生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控制鼠害以减轻对药物的依赖性,延长抗凝血类灭鼠剂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宝山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溴敌隆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宝山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溴敌隆杀鼠剂的抗药性,为科学使用化学灭鼠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的无选择性摄毒实验方法。结果 实验的21只黄胸鼠和20只褐家鼠,供给0.005%溴敌隆毒饵后在实验期限内均死亡,平均死亡天数分别为6.3和6.7 d,平均消耗溴敌隆原药分别为14.91和23.99 mg/kg,且未检测到抗溴敌隆的黄胸鼠和褐家鼠个体。结论 宝山区的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均无明显抗药性。应定期开展抗药性监测,科学选用第一、二代抗凝血杀鼠剂,以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北京市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方法褐家鼠连续6 d无选择摄食0.005%杀鼠灵毒饵,之后正常饲养观察14 d,记录死亡情况。结果所有试鼠全部毒毙,未出现抗性鼠。平均致死剂量14.33 mg/kg,平均致死天数4.63 d。结论北京市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仍然敏感,第一代产品可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通市区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 PT测定采用仪器法,无选择性摄食实验在实验室进行,摄食0.05%杀鼠灵毒饵。结果 22只实验黄胸鼠其PT(以INR值表示)平均值为0.94;在9 d的摄食过程中,平均摄药量为148.9 mg/kg,在25 d的观察期内,16只死亡,6只存活;存活的黄胸鼠中,其摄药量均超过黄胸鼠143 mg/kg的抗药性标准,抗药性发生率达到了27.3%。结论南通市区黄胸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可能已产生群体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蕲春县应用抗凝血灭鼠剂以来,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药性试验。结果在湖北省蕲春县分别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进行6次褐家鼠抗药性监测,共208只测试鼠,仅有3次各有1只存活,且后4次监测的试鼠无论雌雄、最低和最高平均致死剂量,都明显低于1995年以前的水平,但平均致死天数较1990年首次监测时有所延长。结论蕲春县在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灭鼠23年后,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仍高度敏感,对抗凝血药物的耐受能力均低于黄胸鼠和小家鼠,可以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灭褐家鼠。  相似文献   

15.
Brodifacoum was evaluated in the laboratory against the two gerbils, Tatera indica and Meriones hurrianae and the house rat, Rattus rattus. The acute oral LD50 for these rodents was found to be 0.10 mg/kg, 0.083 mg/kg and 0.77 mg/kg respectively. Feeding tests with 0.002% and 0.005% brodifacoum produced a 100% mortality after a 3-day feeding period in the gerbils and after a 4-day period in R. rattus. The anticoagulant is toxic at both the concentrations to all three species but is less palatable in comparison to plain baits. Results of this laboratory evaluation indicates that 0.002% brodifacoum-treated bait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against T. indica, M. hurrianae and R. rattu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湛江市区在采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主要是敌鼠钠盐)20年后,改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4年,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用非选择性实验进行抗药性研究,将其结果与4年前相关数据比较。结果两种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水平比4年前降低,特别是黄胸鼠。结论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产生抗性种群的地区,改用第二代产品,能缓解前者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观察改良抗凝血灭鼠剂毒杀抗药性黄胸鼠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无选择性试验和现场间隔投药方法。结果在实验室黄胸鼠摄食改良抗凝血灭鼠剂毒饵4d,两组毒杀率分别为81.25%和85.00%。现场考核,在检测有抗药鼠的两个单位中,应用改良抗凝血灭鼠剂60d内控制了鼠害,粉迹法鼠密度为0.33%;用未改良的抗凝血灭鼠剂未控制鼠害,粉迹法鼠密度为16.14%;另7个未检测是否有抗药鼠的单位,用改良抗凝血灭鼠剂45~60d控制了鼠害,粉迹法鼠密度为0~1.37%。结论初步认为改良抗凝血灭鼠剂能够毒杀对抗凝血灭鼠剂有抗药性的黄胸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山西省隰县大仓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实验室配制0.05%杀鼠灵小米毒饵,采用6d无选择摄毒法。结果杀鼠灵对25只大仓鼠毒杀率为84.0%,死亡鼠平均食毒剂量为149.20mg/kg,平均致死时间为5.29d;存活鼠平均食毒剂量为167.13mg/kg;抗性发生率为16.00%。结论大仓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已经形成了抗药性个体,但根据判定标准的要求尚未产生抗药性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