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合并症,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8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复位方法。结果:18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成功175例(成功率94.1%)。其余11例行急症手术。结论:严格掌握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临床价值。方法: 287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法复位265例,急诊手术22例。结果: 全组均治愈,手法复位组无并发症和后遗症,急诊手术组术后肠梗阻1例,睾丸萎缩1例,4例复发。结论: 对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只要正确掌握手法复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应首选手法复位,尽可能减少急诊手术,复位成功后再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研究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技巧。方法:对223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手术治疗。结果:全组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时麻醉后复位55例,成功213例,成功率95.5%。130例行一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患儿无任何不适。结论: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可及时解除嵌顿,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16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患者行手法复位术,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手法复位成功158例,手术5例,手法复位时间3~15 min不等,手法复位后患者腹股沟肿块消失,患者哭闹停止,能安静入睡,无腹胀、呕吐,无血便.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为减少并避免手术并发症,减少医疗风险提供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281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的相关问题,以提高疗效。方法选择嵌顿时间在12~24 h之间,一般情况良好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281例试行手法复位。患儿仰卧,臀部垫高30~40°,屈髋、屈膝,术者于患儿右侧用左手握持疝囊颈部,右手四指于疝囊底部向腹股沟管方向挤压,吸气时持续均匀用力,同时左手放松。呼气时右手停止用力,左手固定内环,以防回纳疝内容物再次突出。此法反复多次进行,直至疝内容物全部还纳。结果 281例复位成功268例,占95.3%。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复位适应症及禁忌症,手法正确,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常见病 ,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但手法复位也很重要 ,特别在婴幼儿。我院自 1 985年来共收 4 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 ,用手法复位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4 3例 ,均为男性婴幼儿 ,年龄 3月~ 2岁 ,反复发生嵌顿者 3 2例。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后出现并发症而需急诊手术者为零 ,4 3例均以腹股沟痛性包块而就诊 ,均为嵌顿疝。2 手法复位要点2 .1 强手法 适用患儿哭闹、烦躁 ,疝块较硬 ,估计尚未形成绞窄 ,无腹膜刺激症 ,发病时间相对较长。首先在复位前要了解嵌顿发生过程 ,确诊为腹股沟斜疝 ,…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岁以内的婴儿嵌顿疝不急于手术治疗。主张保守治疗,即先试行手法复位加棉纱束带压迫疝环待其自行修复,遇有不能复位者则急行手术,对1岁以上的小儿嵌顿疝或屡发嵌疝者,虽经复位成功仍应动员尽早手术,以防再次嵌顿,结果:421例小儿斜疝嵌顿中,手法复位成功391例,保守治愈78例,手术治愈343例,均无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要根据小儿年龄,疝环大小,嵌顿时间,局部反应,腹部及全身情况来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嵌顿斜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方法 分析125例嵌顿斜腹股沟斜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方法.结果 125例病人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儿童108例,成功复位101例,成人17例,成功复位12例.结论 掌握好嵌顿斜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和技巧,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为择期手术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9.
手法复位腹股沟嵌顿疝致睾丸坏死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股沟嵌顿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据报道占小儿腹股沟斜疝的9.7%。对于其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的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两种。由于随着小儿的生理发育逐步完善可使疝自愈以及对于手术的畏惧,多数患儿仍首选手法复位。而手法复位可以造成肠管坏死等较严重的并发症,而造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患儿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腹股沟嵌顿疝患儿128例,观察组65例,给予腹股沟嵌顿疝患儿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63例,给予腹股沟嵌顿疝患儿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疼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疼痛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两种疝修补术均为有效的手术方式,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于治疗患儿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腹股沟区嵌顿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手术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手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急诊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9年8月共进行了小儿嵌顿性斜疝手法复位术96例,采用腹股沟管皮下环附近局麻药物封闭加手法复位嵌顿疝42例,复位成功40例,成功率97.6%,并与传统应用镇静剂下手法复位54例作比较,现就其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嵌顿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分析30例嵌顿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复位手法。结果:30例小儿嵌顿疝用挤压疝囊旋髋法进行复位,一次成功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掌握小儿嵌顿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证及禁忌证。早期诊断、及时行手法复位是提高复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磊 《吉林医学》2014,(5):1027-1028
目的:探讨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的选择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儿全部治愈,其中直接手法复位成功后抗炎治疗3 d后行手术治疗者8例,直接手术探查者22例,无并发症。结论: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应首选手术治疗,复位成功后应尽快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年龄上无上限。  相似文献   

15.
比较手术时机的不同选择对可手法复位的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21年6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成人嵌顿性腹股沟疝符合手法复位条件,复位成功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复位成功后1周,对照组在复位成功后48 h分别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2、3天,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成功1周后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正>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急诊处理是否得当,与预后密切相关。我院自1991~1998年诊治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68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68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男62例,女6例;年龄2岁以下56例,2岁以上12例;右侧49例,左侧16例,双侧3例。手法复位57例(83.8%),嵌顿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48小时。均在复位48小时后行择期疝囊高位结扎术。急诊手术11例(16.2%),嵌顿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无张力修补术与Bassini法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本院自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76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治疗,B组给予传统的Bassini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分别为(56.6±12.9)min、(5.3±1.8)d、7.9%、0%,B组为(61.2±13.4)min、(8.7±1.7)d、7.9%、5.7%,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疗效确切,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可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经腹股沟管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方法:23例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在氯胺酮麻醉后行手法复位,采用腹股沟区沿皮肤横纹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20~40min,平均30min.术后住院1~3d,平均2.5d.24例随访6~24月,平均20月,无1例复发.结论:经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贾小奉 《吉林医学》2011,32(25):5205-5206
目的:比较无张力修补与Bassini法对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腹股沟嵌顿疝行急诊手术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A组(20例)接受无张力修补治疗,B组(20例)接受Bassini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B组显著长于A组;在1年随访期间,B组有3例患者复发,而A组没有出现复发疝。结论:无张力修补急诊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是安全有效的,其术后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法复位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 109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外科干预手段及结局。结果符合手法复位适应证的1 058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儿均采用以适度镇静为核心的手法复位方法,成功1 009例(成功率95.37%),发生复位后并发症36例,复位失败后手术4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51例不符合手法复位适应证的患儿,均在手法复位失败后手术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19例。结论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如符合适应证应首选手法复位,而以适度镇静或麻醉为核心的手法复位可以提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嵌顿时间不宜作为手法复位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