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7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各25例,并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并分析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MI、UAP、SAP3组的血清hs-CRP含量(3.25±1.24、6.67±2.73、12.74±4.76)显著高于对照组(0.97±0.74);治疗后AMI、UAP、SAP3组的血清hs-CRP含量(1.92±0.83、3.62±1.50、7.25±3.14)显著低于各组治疗前水平,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hs-CRP)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28例稳定型心脏病(SAP)、47例不稳定型心脏病(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hs-CRP含量,比较各组间的水平差异。结果AMI、UAP和SAP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病情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分型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杨锡花  赵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04-3205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以探讨其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变化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空白对照组,入院或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含量。结果:SAP组患者hs-CRP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1)。UAP及AMI组与对照组和SAP组的hs-CRP含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AMI组与UAP组的hs-CRP含量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AMI组明显高于UAP组。结论:hs-CRP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检测CHD患者hs-CRP的含量,有利AMI的发现,对于挽救A-MI患者的生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病人血清sCD14和hs-CR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可溶性CD14(sCD14)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CHD病人(CHD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4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sCD14浓度,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sCD1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5.75,P<0.01);AMI、UAP、SAP病人sCD14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32.94,q=9.70~27.58,P<0.01);AMI、UAP、SAP病人sCD14浓度差异有显著性(q=5.86~17.88,P<0.01),且以AMI病人增高最明显.CHD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0.68,P<0.01);AMI、UAP病人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F=80.25,q=5.91~20.11,P<0.01),且以AMI病人增高最明显.结论 血清sCD14和hs-CRP浓度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程昌霞  周建华 《医学综述》2012,18(15):2510-2511
目的探讨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CHD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18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12例,以及对照组20例。测定Hcy和hs-CRP含量。结果CHD各组Hcy、hs-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cy、hs-CRP含量以AMI组为最高,显著高于UAP、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和hs-CRP与ACS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人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5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结果:不同类型冠心病(SAP、UAP、AMI)血中HS-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与UAP比较,后者HS-CRP的有增高趋势,AMI与SAP、UAP比较血清中HS-CRP显著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根据HS-CRP的浓度来预测冠心病的风险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脂联素(AP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2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正常健康对照组(N组)33例。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的hs-CRP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AMI组最低,低于SAP组、UAP组及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UAP组ANP水平较SAP组与N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SAP组和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hs-CRP水平AMI组高于SAP组、UAP组及N组(P0.01);UAP组又高于SAP组及N组(P0.01);SAP组和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s-CRP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血清hs-CRP是一项预测和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正群  付林 《河北医学》2015,(3):509-5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3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和血浆D-D。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较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最高,SAP组最低,而UAP组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r=0.763,P<0.05)及血浆D-D(r=0.647,P<0.05)水平与冠心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呈正相关,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BIL、UA含量,同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CHD患者中AMI组、UAP组和SAP组TBIL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AMI组、UAP组和SAP组U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CHD各组间TBIL、UA含量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和UA水平对预测评估冠心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 受试者共10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对照组40例,分别取血清测定hs-CRP、cTnI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 AMI组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和其它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UAP组血清hs-CRP、cTnI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和cTnI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hsCRP和cTn I浓度升高可能是ACS,特别AMI发生的的预测指点标.联合评价这两项标志物的水平可以识别心脏高风险的病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例,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VEGF和hs-CRP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AP、UAP、AMI和OMI4组患者之间两两比较,hs-CRP水平在SAP组与OMI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VEGF水平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升高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联合检测对预测CHD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了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HD病人血清sgp130水平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97、6.86,P<0.01)。AMI、UAP及SAP病人sgp130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7.14、36.23,q=4.26-15.66,P<0.01)。AMI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均低于或高于UAP病人、SAP病人和对照组(q=4.59-15.66,P<0.01);UAP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显著低于或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4.26-11.06,P<0.01);SAP病人血清sgp130水平与对照组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q=4.93,P<0.01)。CHD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574,P<0.01)。血清sgp130、hs-CRP水平在AMI、UAP组AUCROC均大于0.90,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0、0.95,对U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0、0.95。结论血清sgp130、hs-CRP浓度的变化对AMI和UAP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其变化的程度可以作为炎症反应和病情严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hs-CRP和D-D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在冠心病外周血中含量,探讨两者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住院确诊冠心病140例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为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为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为50例;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D-D。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hs-CRP、D-D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和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hs-CRP的测定值,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和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D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D-D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分型、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14.
岳华  宋书凯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2):1047-1049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探讨二者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测定134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的血清hs-CRP及β2-MG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的hs-CRP、β2-MG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及其亚组患者的hs-CRP水平和β2-MG水平呈正相关;AMI组、UAP组的hs-CRP、β2-MG异常高值发生率与SAP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β2-M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能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稳定性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经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对照组,UAP组再进行Braunwald分级,分别用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MCP-1和hs-CRP。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MCP-1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unwald分级各组别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CP-1和hs-CRP水平与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稳定性有关,并反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冠脉事件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ICAM - 1)和P选择素 (sP -selectin)水平与冠心病活动性间的关系。 [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19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13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血清sICAM - 1和sP -selectin浓度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血清sICAM - 1、sP -selectin浓度高于UAP组 ,UAP组血清sICAM - 1、sP -se lectin浓度高于SAP组 (sICAM - 1在 3组中比较P值均 <0 .0 0 1;sP -selectin在AMI组与SA组P <0 .0 0 1,UA组与SA组比较P =0 .0 3,AMI组与UA组P =0 .0 2 ,均有显著性差异 )。方差分析表明 ,血清sICAM - 1及sP -selectin浓度均与冠心病的活动性呈现正相关。 [结论 ]sICAM - 1、sP -selectin浓度与冠心病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ACS患者60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BNP浓度.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且AMI组BNP浓度高于UAP组(P<0.01),各疾病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UAP患者更为显著.故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Lp(a))及尿酸(U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综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53例明确诊断为的冠心病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选取同期两院的80例非冠心病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Hcy、UA、hs-CRP及Lp(a)水平。结果:Hcy、Lp(a)、UA、hs-CRP水平四组由高到低均依次为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Lp(a)、hs-CRP、UA与CHD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及及疗效检测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血清VE-cadherin、hs-CRP浓度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CHD病人血清VE-cadherin、hs-CRP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02、6.27,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VE-cadherin和hs-CRP浓度依次升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5.66、36.12,q=4.56~9.83,P0.01)。CHD病人血清VE-cadherin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507,P0.01)。AMI病人血清VE-cadherin、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975、0.988,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5、0.95;UAP病人的AUCROC分别为0.915和0.9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0.85和0.90、0.95;SAP病人的AUCROC分别为0.801、0.813。血清VE-cadherin、hs-CRP对于AMI、UAP病人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57、0.195,P0.05)。结论血清VE-cadherin和hs-CRP浓度的升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CHD病变程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亚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7):2245-2247,225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性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冠心病患者95例,并根据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三类,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UA、hs-CRP和HCY的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UA、hs-CRP、HCY的浓度,比较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三组UA、hs-CRP、HCY的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SAP、UAP、AMI组UA、hs-CRP、HCY的含量明显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UA与HCY二者的浓度呈正相关(R=0.55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血清中UA、hs-CRP、HCY的检测水平也有明显差异,提示UA、hsCRP、HCY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测定其浓度可能为冠心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