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廉洁  朱红  李丹萍  谢祝映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14-23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的DCG和临床资料。结果:静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85例(30.5%),DCG检出心肌缺血180例(64.4%);SMI检出率为67.8%,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29.9%;两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及ST段下降幅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均以6:00~12:00时为多见,以0:00~6:00时最为少见;无症状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DCG对SMI检出率高,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规律.方法 应用12导联DCG对183例临床确诊CHD患者进行24 h监测并分析其缺血性ST段的发作阵次及规律.结果 总共检出缺血性ST-T改变806阵次,其中613阵次(76.1%)为SMI.613阵次SMI中,477阵次(77.8%)发生于6:00-22:00,396阵次(64.6%)与体力活动、情绪紧张有关.结论 DCG对SMI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判明心肌缺血的诱发因素,对SMI病情的判断及早期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冠心病(CH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CHD患者进行DCG监测,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岁(38~85岁).结果:检出有缺血性ST-T改变者52例,其检出率为86.7%.检出缺血性ST-T改变186阵次,其中140阵次为SMI,占缺血性ST-T改变的75.3%;46阵次为有症状发作,占缺血性ST-T改变的24.7%.140阵次SMI中102阵次(72.9%)发生于上午6时~12时,仅38阵次(27.1%)发生于夜间0时至次日晨6时.检出各种心律失常44例.结论: DCG监测CHD患者SMI检出率高,SMI与CHD预后密切相关,应重视SMI的检出、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结果:402例有3884阵次缺血发作,其中307例2930阵次(75.44%)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其中60岁以上者发作2135阵次,占SMI的72.87%,无症状与有症状组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但无症状较有症状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上午6:00~12:00SMI的发作频率最高(43.46%),明显多于夜间24:00~晨6:00的13.62%(P<0.01)。检出严重心律失常共327例,无症状与有症状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MI检出率远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60岁以上者多见,容易引起患者忽视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因此,更具有潜在危险,在诊治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近几年冠心病患者(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DCG和临床资料。结果:一组确诊冠心病129例,动态心电图检出SMI占71%,而一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患者130例,动态心电图记录252次缺血发作,其中SMI占29%,此外还有一组117例,老年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的统计中,SMI发作达90.6%。3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ST段下降临床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均以6:00~9:00之间高峰;而无症状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DCG对SMI检出率高,有助于对冠心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结果105例中共检出心肌缺血98例1005阵次缺血性ST-T改变,其中67例782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占77.82%,其中60岁以上者发作652阵次,占83.37%。无症状与有症状组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但无症状较有症状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上午6:00~12:00SMI的发作频率最高(40.6%),明显多于夜间0:00~6:00的11.22%(P<0.01)。检出严重心律失常共59例,无症状与有症状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MI检出率远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60岁以上者多见,且持续时间长,容易引起患者忽视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因此,更具有潜在危险,在诊治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许宏兵  徐国军 《河北医学》2000,6(12):1118-1119
动态心电图(DCG)不仅可监测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的变化,亦可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ST段的变化.临床上,SMI为冠心病(CHD)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本文对59例CHD患者进行DCG监测,以进一步认识SMI的发作规律.  相似文献   

8.
董春华 《海南医学》2005,16(3):19-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DCG),检测6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心率变异性,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移位,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 共检出516次心肌缺血,93.8%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幅度与症状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夜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 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entury holter series 3000分析系统对86例冠心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及发作时患者的心率、昼夜变化规律。结果:86例患者发生ST段压低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246阵次,占73%;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90阵次,占27%。ST下移幅度为0.1~0.5mV,快频率依赖型发生率为74%,显著高于慢频率依赖型发生率26%,,快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6:00~12:00,慢频率依赖型多发生在0:00~6:00。结论: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DCG监测103例冠心病患者。结果:缺血性ST段改变793阵,SMI 556阵(70.11%),有症状者237阵(29.89%),SMI发作高峰在6:00~12:00。结论:DCG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谢萍  关浩增 《医学文选》2000,19(1):23-24
在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中发现 ,除伴有心绞痛或相关症状的心肌缺血外 ,还有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存在。 SMI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猝死存在着因果关系 [1 ] 。本文从 16 5例冠心病患者 DCG监测中选出有心肌缺血 76例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冠心病 SMI的 DCG及其发生规律和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从 16 5例临床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 (WHO标准 )的 DCG监测结果中选出记录到心肌缺血的 76例 ,每例经 2 4h DCG监测均有 1阵次以上的一过性 ST段压低。其中男性 72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0~ 94(平均 6 9.2岁 )。1.2  D…  相似文献   

12.
李琼  王侠  江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26-32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MI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DCG记录124例冠心病患者MIT值,MIT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STm)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124例中共检出次心肌缺血(SMI)960次,93.5%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夜间MIT值较低,但缺血时间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P<0.05)。结论:DCG是临床上检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及给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邢春维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29-1431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DCG)变化特点及机制。方法对我院2003年12月—2011年8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共1 200例的DCG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7 953阵次缺血发作,其中5 999阵次(75.44%)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1 954阵次(24.56%)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60岁以上患者发作4 367阵次,占SMI的72.87%.SMI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无症状较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06:00 ̄12:00 SMI的发作频率(43.46%),明显多于0:00 ̄06:00(13.62%);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以白天频率最高(45.18%),夜间发作最低(9.0%)。62.1%的SMI具有快频率依赖性,9.2%的SMI具有慢频率依赖性。检出心律失常共673例,SMI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CG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重要方法之一,对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忠明 《中外医疗》2008,34(34):136-13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痛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与Holter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Holter监测126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阵次、每次缺血发作时间和ST段最大压低,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86例,占68%;伴典型心绞痛12例,占9.5%;心肌缺血发作时,快频率依赖者84例,占67%.昼夜发作规律为6:00~12:00发生最高,检出694阵次占57.92%.结论 Holter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就其种类、时间、数量与日常活动的关系,变化规律以及药物的疗效进行详细的观察,是监测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心电图表现.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对184例CHD者连续监测24 h,详细记录检测时间内昼夜变化规律的心电活动.结果 184例CHD者有心肌缺血138例(75%),发生缺血性ST段改变910阵次,SMI占656阵次(72.1%),有症状心肌缺血(SyMI)为254阵次(27.9%),上午6:00-12:00发作334阵次,占全天次数的50.9%,严重室性心律失常63例,占心律失常总例数的75%.结论 CHD中SMI发生率较高,有明显的昼夜规律,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乃至心肌梗死,务必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发作时心率变化及发作规律。结果:129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119例(92.25%),检出心肌缺血阵次628次,其无症状心肌缺血阵次527次(83.92%),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1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生前后心率及ST段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高峰集中在6:00~12:00时段。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诊断SMI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应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DCG)对5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监测。结果:58例CHD共发生缺血性ST下移145次,其中SMI为114次,以白昼清醒状态为多,多伴有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其ST下移程度与有症状时无明显差异。结论:SMI是老年CHD患者心肌缺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不能根据心绞痛的有无决定治疗及判断预后。SMI的发作白昼明显多于夜间,并多伴有心率增快。心肌缺血可诱发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及时发现和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律失常,对防止心血管意外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金标准,记录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并评估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SM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常规心电图监测提示心肌缺血发生例数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ST段阵次改变次数共453次,其中SMI ST段阵次改变占比73.07%,有症状心肌缺血改变占比26.93%,其中以6∶00~12∶00发生率最高,0∶00~6∶00最低;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幅度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00~18∶00时间段比较,18∶00~6∶00 SMI患者ST段压低水平降低,压低持续时间延长,心肌缺血阈值变异性(IV)水平增大(P<0.05)。结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较高,而动态心电图可实现连续性监测,是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式,对及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 70例冠心病患者用动态心电图进行 2 4h监测。 62例 ( 88 6% )有心肌缺血发作 ,总计发作 2 0 2阵次 ,其中 150阵次 ( 74 3% )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 ,陈旧性心梗组与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比较。结果 两组发生率无显著性 (P值 >0 5) ,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值 >0 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昼夜规律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陈旧性心梗组比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明显增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20.
6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159-160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结果49例有529阵次缺血发作,其中38例(占77.6%)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上午6:00-12:00SMI的发作频率最高(57.8%)。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因而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