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MRI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效果评价的价值。方法对33例具有临床表现、MRI诊断、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于放射治疗后病人行多次MRI复查,对其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能清晰显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病灶变化情况,其中25例病灶放疗后逐渐变小至完全消失;8例病灶未完全消失,但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5例患者于半年后复查MRI发现复发病灶;有6例患者于半年后复查MRI发现放射性脑病。结论MRI检查能准确反应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病灶范围的变化,可以用于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效果评价,对于鼻咽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方法:分析11例鼻咽癌放疗诊断为放射性脑干损伤的病人MRI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脑干放射性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相应节段颅神经受损及对侧肢体感觉障碍,无力或瘫焕,MRI显示脑干病变可累及脑桥(9例),脑桥+中脑(1例)及中脑+延髓上升(1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T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_DTPA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类圆形或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7例经治疗后行MRI复查,1例症状改善,MRI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症病灶增大,结论:NPC放射治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放射性脑损伤4例,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治。绡果1例脑干损伤经多方治疗不可逆转,在出现神经症状6个月后全身衰竭死亡。无瘤生存3例,生存时间48~60个月,生活自理。结论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长期生存者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疗效难以评定,主要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设计照射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6例确诊鼻咽癌多年放疗后穿刺活检确诊为放射性脑病MRI影像诊断表现及临床表现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性脑病主要好发大脑双侧放射野颞叶深部、脑干、小脑等部位;MRI表现[1]为脑内斑片状自旋回波T1WI呈低或等信号,自旋回波T2WI呈高信号,周围见不等水肿带,部分呈手套样水肿;增强后可呈结节样、脑回样及环状强化;明显强化20例,不规则强化8例,轻度强化8例;病灶占位效应明显;15例复查,3例病灶基本消失,10例未见明显改变,2例病灶稍微增大.结论:MRI检查可以明确放射性脑病诊断,是一种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的鼻咽部改变及肿瘤复发的特点。方法:对207例NPC患者放疗前后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治疗后肿瘤未控26例,表现为放射治疗前后肿瘤病灶变化不明显或逐渐增大。肿瘤消退181例,其中33例鼻咽部的形态和大小基本恢复正常;其余均见不同程度的放疗后改变,表现为咽壁僵直56例,咽旁软组织增厚73例,咽隐窝平浅、消失95例,咽鼓管闭塞48例,咽周肌肉萎缩、鼻咽腔扩大16例。181例中肿瘤复发55例。其中:1.咽旁及颈动脉鞘区复发23例,占41,8%;2.咽旁及咽壁复发9例,占16.4%;3.单纯咽壁复发7例,占12.7%;4.颅底海绵窦复发12例,占21.8%;5.邻近部位复发4例,占7.3%。结论:放疗后定期CT复查对比分析对NPC复发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是NPC疗效判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动脉损伤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鼻咽癌患者93例,经放射治疗后疑似出现颈动脉损伤,均行CDFI联合CDUS检查及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统计检测结果,比较CDFI联合CDUS检查与DSCTA检查诊断效能(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及斑块分布情况。结果 93例疑似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动脉损伤患者中,共检出阳性39例,阴性54例;CDFI联合CDUS检出阳性42例,阴性51例;DSCTA检出阳性38例,阴性55例;CDFI联合CDUS检查准确率、敏感度高于DSCTA,漏诊率低于DSCTA(P<0.05);CDFI联合CDUS检查对<5 mm的颈动脉损伤斑块检出率高于DSCTA检查(P<0.05);CDFI联合CDUS检查与DSCTA检查对不同血管部位、颈部位置、斑块性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FI联合CDUS检查应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动脉损伤患者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敏感度,...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根治性常规外照射后,仍有小部分病例鼻咽局部残留病灶,再用常规外照射推量治疗,势必增加邻近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给患者造成严重损伤而限制了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中的PET和cT对原发和复发鼻咽癌诊断价值的差别.方法 对48例均经病理确诊鼻咽腔内有癌组织存在的鼻咽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并按治疗经过分为原发组(A组)和复发组(B组).分别统计、比较PET和CT对A、B两组病例的检出率.结果 A组的PET和CT的检出率分别是94.74%(36/38)和84.21%(32/38)(P>0.05,x2=1.30);B组的PET和CT的检出率分别是10%(1/10)和30%(3/10)(P>0.05,x2=0.83).PET检查A、B组的检出率分别是94.74%(36/38)和1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27.56),CT检查A、B两组的检出率分别是84.21%(32/38)和30%(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9.20).结论 18F-FDG PET和CT对鼻咽癌病灶的检出率有高度的一致性,18F-FDG PET/CT诊断原发鼻咽癌比复发鼻咽癌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19-122+封三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鼻咽癌颈部淋巴结包膜侵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放疗后的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鼻咽癌患者63例,采用MRI检查患者颈部淋巴结包膜侵犯情况,比较有包膜侵犯(n=28)和无包膜侵犯(n=35)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经MRI检查发现,颈部有淋巴结包膜侵犯者28例(有包膜侵犯),颈部无淋巴结包膜侵犯者35例(无包膜侵犯);有包膜侵犯者TNM分期Ⅲ~Ⅳ期比例为92.86%,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者的71.43%(P0.05);有包膜侵犯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6.00个月和45.00个月,明显短于无包膜侵犯患者的49.00个月、57.00个月(P0.0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中颈部有淋巴结包膜侵犯患者其TNM分期较高,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中不同的照射剂量对CT与MRI颅底骨成像差异患者脑组织的影响。方法对MRI与CT颅底骨成像差异病例26例,分别根据MRI与CT成像信息应用ARTP—TOP 3D—TPS系统制定三维适形计划,比较两计划脑组织平均剂量和D5平均剂量。结果MRI计划中的脑干、垂体、左右颞叶和左右眼球的平均剂量(Gy)(47.01±4.61,59.59±8.80,5.92±3.72,6.55±3.80,38.27±6.15,38.78±7.52)计划大于CT计划中各个相应器官的平均剂量(Gy)(34.66±4.99,52.11±7.15,5.66±3.95,6.36±4.11,29.94±5.69,30.23±6.54)(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个计划中脊髓平均剂量(Gy)(MRI 29.51±5.80,CT30.30±4.04)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RI计划中的脑干、脊髓、垂体、左右颞叶、左右眼球的D5平均剂量(Gy)(66.15±3.43,44.26±4.35,61.59±8.89,20.65±10.66,20.09±11.65,67.60±2.39,67.31±6.88)均大于CT计划中相应器官的D5平均剂量(Gy)(56.49±2.52,41.51±4.65,54.04±7.31,20.17±10.47,19.37±11.44,60.69±3.62,60.04±6.84)(P〈0.05)。结论根据MRI制定的三维适形计划,肿瘤靶区的剂量覆盖较CT好,但是对脑组织的照射剂量相对CT的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放疗科收治的118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干预组59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专科护理干预,通过评估患者的个人需求,心理过程,不良反应等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且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鼻部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NPc放疗后鼻出血(nosebleed,NB)患者1例,NB并鼻窦炎(sinusitis)1例进行诊治,并回顾性分析该2例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一号在多次填塞止血无效后采用鼻内镜(Nasalendoscopy,NE)下电凝止血,疗效显著,且随访1年未复发。患者二号采取NE下激光止血,并使用抗生素联合鼻腔冲洗治疗鼻窦炎,疗效显著,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NE下应用激光以及电凝法止血能有效治疗NPC放疗后并发NB,抗生素联合鼻腔冲洗治疗鼻窦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生存率和局控率与血红蛋白浓度的关系。方法 自1993年3月至2000年6月收治经病理确诊的348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于放射治疗前根据血红蛋白(Hb)浓度分为正常组(Hb≥120 g/L)、轻度贫血组(95 g/L≤Hb〈120 g/L)和中重度贫血组(Hb〈95 g/L)。根据放疗中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分为两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组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组)。全部病例均于根治性放疗,常规分割,对其生存率及局控率予以观察分析。结果 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影响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放疗前升高血红蛋白浓度可提高鼻咽癌患者的局控率,放疗中血红蛋白的升高及降低对鼻咽癌的生存率也有明显影响。结论 贫血—低血红蛋白引起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可造成肿瘤乏氧,从而使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抗拒,最后导致疗效降低,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升高血红蛋白可提高鼻咽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分析了80例鼻咽癌的MRI表现,探讨了MRI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鼻咽癌病灶在T1加权像多为等信号,T2加权像多为高信号,MRI能清楚地显示肿瘤向深层组织结构的浸润、颅底骨质破坏和颅内侵犯以及并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MRI的主要作用在于精确地显示病变的浸润范围,对鼻咽癌临床分期、放疗照射野的设计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鼻咽癌放疗后不同时期的 MRI表现 ,寻求鼻咽癌复发和转移的 MRI特点。方法 :对 2 5例鼻咽癌病人于放疗后不同时期作鼻咽部 MRI普通扫描和增强扫描 ,观察鼻咽形态改变和转移情况。结果 :2 5例病人中 ,2例双侧鼻咽部结构对称 ,2 3例由于纤维化、瘢痕吸收出现鼻咽形态改变 ,其中 6例复发 ,6例出现副鼻窦放射性反应 ,9例出现局部浸润或转移。结论 :鼻咽部 MRI扫描对放疗照射野的设计以及局部肿瘤复发和转移检查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磁共振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合适诊断标准。方法275例初治鼻咽癌进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抗肿瘤治疗前行磁共振(MRI)检查,测量咽后淋巴结的最长和最短轴径,并依据MRI随访结果对淋巴结进行定性评价。分析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合适轴径和界值。结果275例患者共检出468个咽后淋巴结,经随访240个为阳性,228个为阴性。阳性与阴性淋巴结的最短轴径值分别为9.9mm±4.8mm和3.3mm±1.2mm(P<0.01),而最长轴径值分别为12.9mm±5.8mm和5.7mm±2.0mm(P<0.01)。在各轴径值中,以最短轴径≥6mm作为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最为合适,此时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94.3%,准确率为89.1%。50个存在中心坏死的淋巴结中,最短轴径<6mm的有3个。辅加淋巴结存在中心坏死作为转移诊断标准,可稍提高敏感性。结论以最短轴径≥6mm和淋巴结存在中心坏死作为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更科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并对相应临床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8月金华市中心医院行放射性治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典型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对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针对不良反应的特征,采取相应的临床干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消除或显著改善。治疗2、4周时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张口困难、鼻腔黏膜反应、SCL-90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鼻咽癌接受放疗后的不良反应以口腔干燥症、鼻黏膜反应、张口困难等症状为主,中西结合手段、复健护理以及心理辅导等措施可显著改善放疗不良反应的症状,且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