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托烷司琼单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制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药物干预效果和两组体力状态评分(KPS)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KPS评分均出现下降,且差异较化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对照组KPS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烷司琼联合中药穴位贴能有效减少患者呕吐,利于病情恢复和进一步治疗的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血方穴位贴敷联合化疗对脾肾两虚型晚期胃癌患者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脾肾两虚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4例予生血方穴位贴敷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34例予利可君片联合化疗治疗。2组化疗疗程均21 d,其余治疗疗程均1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分级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Karnofsky(KPS)评分变化;比较2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及骨髓抑制发生时间。结果 2组数据经Ridit分析,治疗组治疗后WBC、PLT及Hb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 05)。结论生血方穴位贴敷联合化疗对脾肾两虚型晚期胃癌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张云玲  叶春丽  毛爱钰 《新中医》2020,52(15):173-176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65例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血浆抑制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胃肠道反应。结果:2组护理前AChE活性、抑制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及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ChE活性、抑制素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更高,而胃泌素、胃动素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护理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1个疗程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用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其胃肠道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1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5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穴位贴敷组60例,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口服药物组60例,予复方益母胶囊口服,空白对照组30例,予穴位贴敷无药物的空白贴。结果治疗后穴位贴敷组和口服药物组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和口服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患者子宫动脉RI、PI、A/B均降低,血清OT、PGF_(2α)、TNF-α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痛经症状,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配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12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给予化疗,观察组加用参苓白术散配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结果:生活质量改善率观察组49.18%、对照组2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及缓解期KPS评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及缓解期QO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量和ALB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上升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配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食欲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选取在焦作市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观察记录2组患者食欲变化和BMI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2组患者食欲状况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在BMI变化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食欲减退,疗效明显,可以有效改善肿瘤患者食欲减退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春平  邢佳  章勤 《新中医》2016,48(10):207-209
目的:观察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孕期干预在肾虚型胎动不安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肾虚型胎动不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予安胎Ⅰ号及黄体酮注射液治疗。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孕期干预,对照组予传统干预,疗程均为2月。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腰酸痛和腹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7天和14天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孕期干预在肾虚型胎动不安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较好,症状缓解快,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扶正平喘化痰中药颗粒配方联合穴位贴敷干预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收集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稳定期患者28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益气扶正平喘化痰中药颗粒配方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安慰剂中药颗粒配方联合安慰剂穴位贴敷。干预24周后比较两组症状评分、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指数、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AT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T评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降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困难评分降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扶正平喘化痰中药颗粒配方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可降低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稳定期患者症状评分、CAT评分、急性发作、呼吸困难指数,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益气方联合穴位贴敷防治乳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8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2组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应用TAC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应用昂丹司琼口服和中药穴位贴敷防治化疗后胃肠道反应,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健脾益气方口服。比较2组化疗日、化疗后24 h、48 h、72 h恶心、呕吐分级,并比较2组化疗前后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化疗日、化疗后24 h、48 h、72 h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分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化疗后2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健脾益气方联合穴位贴敷可缓解乳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胃肠激素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对乳腺癌阿霉素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接受4周期阿霉素辅助化疗的64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穴位贴敷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穴位贴敷组在每周期化疗前30 min接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其他治疗均与对照组相同.观察化疗前、化疗结束后两组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  相似文献   

11.
张海翠 《光明中医》2016,(15):2249-2250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8例儿童颈椎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29例),观察组予中药熏蒸+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同对照组患者的72.4%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穴位贴敷可显著改善儿童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李寿杰  陈高峰  吴建奇 《新中医》2016,48(4):202-205
目的:通过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逐水膏穴位贴敷联合益气化痰法治疗晚期肺癌胸水的临床疗效,探讨晚期肺癌胸水患者切实可行的具中医药特色的治疗方案。方法:以前瞻性的随机对照法进行临床研究,观察住院病例80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20例,对照各组(逐水膏穴位贴敷组、中药汤剂组、西医对症支持组)各20例。治疗组予逐水膏穴位贴敷,同时给予益气化痰中药汤剂口服。逐水膏穴位贴敷组:仅予逐水膏穴位贴敷。中药汤剂组:仅予益气化痰中药汤剂口服。西医对症支持组:以常规对症营养支持治疗为主。当小便量小于800 m L/24 h时,予速尿20 mg,口服,每天2次;安体舒通片20 mg,口服,每天2次。分别记录各组治疗前后胸水量、KPS评分、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疗效,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症状改善情况等治疗组与对照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各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各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水膏穴位贴敷联合益气化痰法能提高晚期肺癌胸水的临床疗效,是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具中医药特色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金黄膏硬膏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喷雾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肢体锻炼联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硬膏贴敷天泉、曲池、太渊穴,并联合使用温经活络方中药喷雾,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贴敷上述穴位,并联合安慰剂喷雾。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水肿、肢体麻木、疼痛、心烦易怒、乏力、纳呆)、显效时间、KPS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等,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医症候评分、显效时间及KPS评分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在疼痛评分及纳呆两方面比治疗前亦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上述两方面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12.5%,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加味金黄膏硬膏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喷雾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疗效良好,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抗结核药物所致恶心呕吐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104 例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52 例。2 组均给予督导短程化疗方案(DOTS)治疗,对照组在 DOTS 基础上联用面粉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 DOTS 基础上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恶心呕吐 反应出现时间、恶心呕吐反应分级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 28.85%,高于 对照组 5.77%(P<0.05)。2 组恶心呕吐反应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反应分级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 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反应,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方"穴位贴敷治疗乳腺癌化疗期间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乳腺癌化疗并符合癌因性疲乏的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32例("温阳益气方"穴位贴敷+基础药物治疗)和基础治疗组32例(仅予基础药物治疗),疗程为1周,评价治疗前后其疲乏程度、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①疲乏程度:经治疗后穴位贴敷组在总疲乏程度和行为/严重性维度、情感维度、感觉维度、认知/情绪维度这四个维度的评分均有所下降,均比基础治疗组低(P0.05);②抑郁焦虑程度:化疗期间穴位贴敷组中26例(81.25%)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阳性,基础治疗组则有25例(78.13%);治疗后穴位贴敷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比基础治疗组低(P0.05);③生活质量(KPS):治疗后穴位贴敷组KPS评分上升(76.6±11.8),比基础治疗组(68.8±10.7)高(P0.05)。结论 "温阳益气方"穴位贴敷可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疲乏程度,缓解焦虑和抑郁,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产后宫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50例予单纯中药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24、48及72 h 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24、48及7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2组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产后宫缩痛,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无哺乳禁忌,产妇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前列腺炎(CP)湿热瘀阻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P湿热瘀阻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泽桂癃爽胶囊口服,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疗程均为30d。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CP症状指数评分量表(NIH-CPSI)评分、生活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IEF)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WHOQOL-BRIE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其中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CP湿热瘀阻证患者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结合按揉缓解化疗后呕吐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均行综合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盐酸格拉司琼、地塞米松止呕;治疗组在每次化疗前应用我院自配和胃散穴位贴敷并结合按揉内关穴、合谷穴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通过呕吐症状积分量表来评估两组患者化疗后的消化道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呕吐量表各指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结合按揉能有效降低化疗所致呕吐的程度,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及膏方治疗,以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为观察指标,观察期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膏方治疗慢性咳嗽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马玉芬  胡红雁  廖周颖  陈璐 《新中医》2020,52(14):165-16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慢性F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口服芪蓉润肠口服液,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5 d为1个疗程,视情况进行3~4个疗程。2组均予调整生活方式指导和心理指导。治疗前后评定便秘主要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统计平均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SCBM),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率、腹胀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第1周及第2周的SCBM均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3周及第4周的SCB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C-QOL的生理、社会心理、担忧、满意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芪蓉润肠口服液能显著减轻老年慢性FC患者的症状,较快增加排便次数,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