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年养育环境及生活经历对个体成年后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大量证据表明生命早期的逆境或不良应激事件会影响到人和动物长期的认知、心理和行为,也会增加个体成年后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近年来,研究者运用母婴分离动物模型来探讨早期负性事件相关的子代成年后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将对母婴分离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及母婴分离所致成年后异常认知和行为的潜在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生命早期应激诱发成年后精神疾病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早期应激(ELS)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可诱发重性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注意缺陷症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发生机制的“三因素”理论[1],即遗传因素、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和成年后环境因素,强调了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目前关于ELS对成年后精神疾病发生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再生、可塑性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功能改变等。本文就ELS对成年后精神疾病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做一综述。一、人类生命早期应激对精神疾病发生的影响1.人类的生命早期应激:人类生命早…  相似文献   

3.
生命早期应激(ELS)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可诱发重性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注意缺陷症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发生机制的"三因素"理论[1],即遗传因素、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和成年后环境因素,强调了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目前关于ELS对成年后精神疾病发生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再生、可塑性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功能改变等.本文就ELS对成年后精神疾病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惨叫声音应激对雌鼠成年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水平和肾上腺形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新生Sprague-Dawley(SD)雌性大鼠施加惨叫声音应激(21 d),建立SD雌性大鼠早期应激模型。成年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早期应激对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NE和CORT的浓度;摘取肾上腺,以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采用HE染色观察肾上腺形态变化。结果:早期惨叫应激后大鼠的逃离潜伏期明显变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0.05);血清NE含量升高、CORT升高趋势明显(P<0.05);肾上腺充血较为明显、细胞增大。结论:新生雌鼠早期惨叫声音应激增强了成年期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神经系统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生命早期应激对大鼠成年后自发活动和外周血皮质酮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母子分离和孤养为早期应激手段,建立生命早期应激模型;成年后大鼠接受14天慢性应激:足底电击(电流1mA,6次/min,1s/次,10min,随机频率),用开场试验检测大鼠自发活动情况,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皮质酮浓度.结果 早期应激大鼠成年后自发活动总活动时间[为(296.96±6.63)s],高于对照组大鼠[为(291.06±8.40)s], 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早期应激大鼠外周血皮质酮浓度[为(15.51±2.41)nmol/L],高于对照组大鼠[为(11.27±2.49)nmol/L], 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再接受14d慢性应激后,大鼠自发活动总活动路程和总活动时间[分别为(23231.29±2030.35)mm和(296.39±3.48)s],高于对照组大鼠[分别为(14042.81.06±2875.34)mm和(259.18±4.71)s], 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和P<0.01),外周血皮质酮浓度 [(20.60±1.83)nmol/L],高于对照组大鼠[(14.49±1.37)nmol/L], 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应激可使大鼠成年后自发活动增加,外周血皮质酮浓度升高,下丘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轴对应激的反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生命早期应激对小鼠成年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生命早期应激采用新生鼠母爱剥夺和孤养两种方式,分别在小鼠1,2和3月龄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比例、刀豆蛋白A(Con 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转化以及外周血清对正常小鼠类别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生命早期母爱剥夺小鼠成年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由(17.94±1.24)%,(17.33±1.80)%和(21.25±2.82)%分别升高至1,2,3月末的(27.17±3.19)%,(29.75±2.76)%和(28.33±3.12)%;淋巴细胞比例降低.由(79.06±1.18)%,(77.83±3.05)%和(72.46±4.45)%分别降低至1,2,3月末的(69.72±4.97)%,(64.00±3.9)%,(66.74±2.67)%.Con A和LPS诱导的脾淋T和B巴细胞转化增强,外周血清对正常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生命早期应激可导致小鼠成年后细胞性免疫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绍兴市区中学生生命早期应激及情绪障碍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绍兴市区6所中学的518例初中生和468例高中生以生命早期应激问卷(ELSQ)调查生命早期应激发生情况;根据有无生命早期应激及其数量,共分成6组:初中生高应激组(应激数量≥3个,75例)、低应激组(应激数量1~2个,279例)、对照组(无应激,164例)和高中生高应激组(应激数量≥3个,92例)、低应激组(应激数量1~2个,260例)、对照组(无应激,116例),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定各组的情绪障碍情况。结果绍兴市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等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6.73%和31.54%,初中生的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高中生,而高中生的焦虑症状发生率高于初中生;绍兴中学生生命早期应激发生率为71.60%,以家庭暴力、遭受欺凌、与父母分离及家庭冲突发生率最高;初中生经历自己患重大疾病、遭受欺凌、情感虐待或忽视、家庭暴力、家庭灾祸等应激事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而高中生在经历家庭冲突、与父母分离、家庭暴力、遭受欺凌、亲人死亡、情感虐待或忽视及家庭成员重大疾病等应激事件时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生命早期应激与中学生情绪障碍的发生有相关性,特别是抑郁情绪与ELS数量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高达2/3以上的青少年存在生命早期应激,生命早期应激与中学生焦虑、抑郁密切相关,生命早期应激可能是导致中学生出现情绪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命早期母婴分离对小鼠应激易感性及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新生的小鼠于出生后第2天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组:正常饲养,n=9)、长时间母婴分离组(LMS组:分离3h,n=9)及短时间母婴分离组(BMS组:分离15 min,n=8).3组小鼠出生后21 d断乳,断乳后常规饲养.小鼠成年后,用幽闭+电击的方法对3组小鼠给予急性应激,应激之后借助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情绪及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在旷场实验中,与N组比较,LMS及BMS组小鼠的外周路程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高架十字迷宫中,LMS组较N组进入闭臂次数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MS组与N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水迷宫实验中LMS组与BMS组小鼠的成绩与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生命早期长时间母婴分离可以增强小鼠应激易感性,而短时间母婴分离影响不显著;②生命早期母婴分离对应激后小鼠的认知能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的母鼠孕期应激对子代成年后海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检测不同时期的母鼠孕期应激对子代成年后海马的影响.方法通过被迫游泳试验应激不同孕期的昆明小鼠,利用尼氏染色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子代成年后海马神经细胞数和神经干细胞的变化.结果孕5天应激的母鼠的子代(P5组)成年后海马CA2和CA3区神经元密度与孕18天应激的母鼠的子代(P18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齿状回的颗粒下区,P5组标记的神经干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时照组(P<0.05).结论孕期应激可影响子代成年后的海马神经干细胞以及相应的海马神经元发生;并且孕期应激对子代的影响与应激时相有关,早期应激比晚期应激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0.
人类神经内分泌系统在胎儿时期已经发育较为完整,因此生命早期环境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发育,以及成年后个体行为、情绪和机体功能等都具有深远影响。如果妊娠期间母代受到长期的情绪困扰或压力,可影响子代脑及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导致子代智力活动和语言发育轻微受损及行为异常。该文就产前应激对子代的行为及神经生化的影响作简要概述,以期为产前应激相关工作的展开进行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全球老龄化现象的日渐加剧,减少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提高社会的整体生活质量,是当今医学工作者着力研究的重点。成年后的机体在细胞、组织以及器官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可逆转性。胎源假说认为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成年后患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关系密切,如果在生命早期就采取干预措施,应该能够减少或避免成年后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因此,本文就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MS各组分(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等)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慢性应激生活事件是导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慢性不可预测应激(CUS)能够诱导类似抑郁的行为,包括被动的行为应对、快感缺乏、以及许多其他情感上、认知上的行为症状。同时,慢性应激也表现出对成年海马神经的负面调控,应激可以使成年海马神经的细胞增殖降低,重症抑郁症患者的脑部核磁共振成像显示海马的体积有明显的下降。长期慢性应激激活外周及中枢免疫系统,也导致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包括小胶质细胞等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3.
突发群体暴力事件作为一种创伤性事件,威胁到个体的生命、身体或精神世界的完整,带给伤员异乎寻常的痛苦和精神创伤。回顾性总结77例创伤后应激障碍伤员的心理护理经验,主要是做好伤员的观察和评估,早期实施心理干预,采取对症、有效地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实现"心理重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预测因素,以便能在创伤性事件后早期发现PTSD高危人群。分析结果表明,PTSD的预测因素主要包括创伤性事件、早期症状、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预测PTSD的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源自于机体生命早期高脂暴露,进而在代谢等多方面产生程序化影响.该文对生命早期高脂暴露影响成年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和肥胖等疾病发生的动物实验证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应激 (Stress)是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 ,是一切生命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1]。有人作过动物实验 ,结果表明 ,在早期生活中受到电击和其他应激的老鼠发育正常 ,并在以后对应激能做良好的适应 ;而在早期没有受到刺激动物 ,长大后则变得胆小和  相似文献   

17.
18.
生活事件与应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活事件与应激张敬悬,刘桂花,翁正一、概念的界定在关于生活事件与应激的早期研究中,研究者大多是利用自己的常识和经验来给生活事件下定义的。尽管如此,多数学者都一致同意:生活事件是指在个体熟悉的原来的生活模式之中发生了某种应激改变。从最广泛的意义来分析这...  相似文献   

19.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指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发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是应激性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其特征性的症状为病理性重现创伤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性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等[1].PTSD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终身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自杀率为普通人群的六倍,成为一个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精神疾病.既往对PTSD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与战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相关的创伤事件中.随着对PTSD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断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1994年DSM-Ⅳ出版,对应激重新定义后增加了体验到的应激事件的数目,把威胁到生命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作为一个能导致PTSD的潜在应激源.  相似文献   

20.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精神反应。它以其发生率高、后果严重而引起了学者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PTSD患者中经常发生并伴随多种躯体生理症状,使患者感觉到痛苦的体验。已有医学研究发现PTSD患者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和α2-肾上腺素受体的活性增强。而且对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的早期症状和生化指标的改变检测,对于预测PTSD也是有效的指标。因此,深入系统地开展灾难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