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及寻找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取120例符合HIE诊断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再将亚低温组分为6个小组,每组各10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2h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在生后7、14、28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在生后6、12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内6个小组的治疗前和亚低温治疗72h后,NSE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第1—4小组治疗前后NSE比较差异较大。结论使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对患儿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有明显效果,且在不同时间开始治疗具有差异性.研究表明及早开始行亚低温治疗HIE对预防神经损害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探讨NSE和HIE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HIE患儿24例(HIE组),其中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发病后1、3、7d血清NSE水平,并与24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比较。结果HIE组血清NSE水平于发病后1、3、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11±1.10)、(37.50±4.96)、(33.42±0.73)ng/L比(31.48±3.27)ng/L](P〈0.05),以发病后3d升高尤著,此后呈降低趋势。重度HIE患儿发病后3d血清NSE水平高于轻、中度HIE患儿,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19,P〈0.05)。结论NSE参与了HIE的发病机制。HIE的程度越重,血清NSE升高越明显。血清NSE水平可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病(HIE)新生儿脑功能指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入该院的新生儿HIE患儿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检测患儿的脑功能指标[(包括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及NSE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MBP水平、NBNA评分及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MBP和NSE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生15 d及30 d时观察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HIE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脑功能指标,降低血清NSE水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8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用抚触进行早期干预。观察两组HIE患儿6d、9d、12d、15d及出院时NBNA评分情况。结果两组HIE患儿在抚触第6d时,效果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d至出院时NBNA分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给予早期抚触干预治疗,能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改善预后,降低伤残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HIE患儿生长发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新生儿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在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脓毒症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入院时的PCT、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 WB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差异,并根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的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分组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CT对判断脓毒症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的PCT为(15.37±7.16)ng/L、CRP为(39.82±11.75)mg/L、WBC为(15.8±3.17)×109/L值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组的PCT:(0.84±0.72)ng/L、CRP:(1.96±1.35)mg/L、WBC:(9.4±2.1)×109/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8、20.28、11.75,均P<0.05)。非危重患儿有36例、危重患儿33例、极度危重患儿29例,PCT、CRP、WBC及APACHEⅡ评分的组间比较结果为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患儿(F值分别为14.09、14.18、10.05、7.88,均P<0.05),并且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均P<0.05)。 PCT≥14.86μg/L组患儿43例中有21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48.84%,显著高于<14.86μg/L组的14.55%,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均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PCT预测患儿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大于0.800。结论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患儿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同时与患儿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PCT作为一种对脓毒血症患儿预后进行预测的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ly,HIE)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6,P〈0.05);治疗后3d、7d对两组患者的NBNA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1,3.88,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收治的50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在生后6小时内给头部亚低温治疗72小时,直肠温度维持在(34.5~35.5)℃;对照组监护下维持直肠温度(36.5 ~37.5)℃,两组其它治疗措施相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不良反应、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动态脑电图评价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治愈好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②头部亚低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类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患儿在生后7、14、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测定,14天和28天时亚低温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85、2.136,均P<0.05);④治疗72小时后患儿中对照组中、重度异常动态脑电图发生率高于亚低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58).结论 头部亚低温治疗对中、重度新生儿HIE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措施具有近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部亚低温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在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7,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14天检测血浆脑钠肽;治疗第14天判断疗效。结果两组入院当天血浆脑钠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低温组治疗第3,14天血浆脑钠肽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53.47±32.01)ng/L比(187.45±40.21)n矶和(111.02±38.27)ng/L比(139.71±29.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局部亚低温组治疗第7,14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3.84.4±6.00)分比(16.59±4.62)分和(9.23±4.48)分比(13.02±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亚低温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0.0%(27/30)比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降低血浆脑钠肽浓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李健 《现代保健》2014,(33):56-58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不同治疗时间对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2年11月本院确诊治疗的中重度HIE患儿12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三组均给予头部亚低温治疗,早期组为出生后4 h内,中期组为出生后4-8 h内,晚期组为出生后8 h后。对患儿采用神经行为测定(NBNA)、标准化贝利婴儿(MDI、PDI)进行评估,分析对比各组患儿的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患儿身高、体重增量基本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患儿NBNA、MDI、PDI评分均高于早期组,早期组NBNA、MDI,PDI评分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患儿伤残率、死亡率均低于早期组,早期组患儿伤残率、死亡率均低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不同治疗时机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机体发育无不良影响,中期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疗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崔丽茹 《药物与人》2014,(9):208-20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纳洛酮治疗,10d为一疗程。观察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则为77.14%(P〈0.05)。治疗后2组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氟缺血性脑病,可显著提高新生儿的NBNA评分,降低hs—CRP水平,较好地减轻HIE患儿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新生儿HIE患儿88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的临床药物治疗,对照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情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40/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3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治疗后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7.04±1.28)、(8.13±1.42)、(5.08±0.9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16±1.57)、(10.98±1.33)、(9.76±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BNA评分较治疗前提升(10.91±1.83)分,与对照组的(9.07±1.6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分别降低(65.78±12.25)、(88.58±18.01)ng/L,与对照组的(30.10± 11.93)、(32.69±17.94) 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可作为新生儿HIE的理想临床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65例HIE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HIE组(n=22),中度HIE组(n=24),重度HIE组(n=19),同期选择27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LISA法动态检测各组血清NSE、S100B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比较各组NBNA评分和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IE患儿各组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BN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病情程度加重而明显增加或降低(P0.05);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S100B蛋白与NSE水平呈正相关(P0.05);随病情程度加重,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时间延长,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对新生儿HIE早期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窒息新生儿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足月窒息新生儿75例(窒息组)和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3,7d时血清NSE浓度变化,并分析其变化与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出生后1,3,7d,窒息组轻度窒息新生儿和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9.85±8.53)、(59.26±15.75) μg/L比(15.59±6.25) μg/L,(23.69±6.54)、(47.28±12.46) μg/L比(15.38±5.84) μg/L,(18.95±5.37)、(62.57±19.62) μg/L比(13.92±5.37)μg/L],重度窒息新生儿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3,7d,脑损伤新生儿25例血清NSE浓度逐渐升高,而CT正常新生儿50例血清NSE浓度逐渐下降,脑损伤新生儿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CT正常新生儿[(37.48±12.09) μg/L比(30.95±11.86) μg/L、(51.84±14.21)μg/L比(21.73±6.15) μg/L、(68.25±18.69)μg/L比(15.62±5.9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血清NSE浓度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辅助判断窒息新生儿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测定40例HIE患儿(HIE组)的急性期及恢复期和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NSE、hs-CRP水平,并分析HIE组急性期NSE、hs-CRP水平与临床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HIE组急性期血清NSE、hs-CRP水平[(32.88±12.61)μg/L、(6.43±2.0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8.62±3.58)μg/L、(2.61±0.95)mg/L](P<0.01).HIE组重度患儿血清NSE、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患儿(P<0.01).病情越重,血清NSE、hs-CRP水平越高.结论 血清NSE、hs-CRP水平是反映脑内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客观指标,可作为早期判断HIE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NSE和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8例中重度HIE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上,常规对照组加用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而NGF治疗组尽早(生后24 h内)应用鼠NGF。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NBNA评分和随访1年后智能发育商(DQ)及血清NSE和S-100B蛋白的变化。另取12例正常新生儿作为治疗前正常对照。结果 NGF治疗组的NBNA评分及DQ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IE患儿血清NSE及S-100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3 d及7 d后NGF治疗组血清NSE及S-100B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HIE,可以减少NSE及S-100B的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检测90例森林脑炎住院患者血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NSE水平,并与同期30例诊断为单纯蜱咬伤、排除森林脑炎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森林脑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NSE的水平分别为(19.93±11.06)ng/ml和(14.70±18.81)ng/ml,对照组血清NSE的含量为(9.69±2.69)ng/ml。森林脑炎患者急性期血清NSE的水平明显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森林脑炎患者急性期血清NSE水平分别为(11.27±2.83)ng/ml、(20.75±9.27)ng/ml和(27.77±11.82)ng/ml,重度组急性期血清NSE的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结论:森林脑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明显升高,可以协助森林脑炎患者早期临床诊断,反映森林脑炎神经元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作为森林脑炎患者脑组织损伤的客观定量指标之一,血清NSE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森林脑炎患者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4例,根据OGTF试验结果分三组:糖耐量正常组(NGT)61例、糖耐量减低组(IGT)48例、2型糖尿病组(T2DM)45例,三组均于入院时即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并对其行冠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各组患者sCD40L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中,糖耐量减低组[(41.8±19.8)分]和糖尿病组[(40.1±18.7)分]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21.9±15.3)分](P〈0.01);糖尿病组与糖耐量减低组间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减低组血清sCD40L水平[(2.46±0.79)ng/m1]高于糖耐量正常组[(2.12±0.81)ng/ml](P〈0.05),糖尿病组[(2.57±0.68)ng/m1]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糖耐量减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清可溶性sCD40L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r=-0.147,P〉0.05)。结论ACS患者在血糖轻度异常时CD40/CD40L即可过度激活,不一定血糖过高,即达到糖尿病状态时才有CD40/CD40L的激活;糖耐量异常的ACS患者中血清sCD40L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能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