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鸣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05-5507
目的:探讨无锡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无锡市2005~2009年孕产妇死亡个案表、调查报告和专家评审组的评审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5年中无锡市孕产妇死亡22例,其中本地户籍人口(户籍人口)8例,流动人口14例。孕产妇死亡原因户籍人口前3位依次为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和其他;流动人口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其他。专家评审结果为可以避免死亡9例,占40.91%;创造条件可以避免4例,占18.18%;不可避免9例,占40.91%。结论:孕产妇死亡是由医学和社会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政府重视,社会多方面、多部门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是今后较长时间内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梁宏焕  覃清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37-5040
目的:了解玉林市孕产妇死亡情况,为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要求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每年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死亡评审,对2005~2010年孕产妇死亡报告卡、调查资料、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0年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19.41/10万,2007年最低,为13.26/10万,2005年最高,为35.09/10万。2005~2007年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2008年死亡率开始上升,2010年有所下降。结论:从死因构成看,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居于第1位,占31.67%。6年孕产妇死亡原因排位前3位分别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内科合并症。应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1996~2005年新会区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凌艳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42-2443
目的:分析新会区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新会区各镇监测点提供的资料,对新会区1996~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22.28/10万,由1996年的27.01/10万下降至2005年的16.57/10万;2001~2005年新会区流动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80.59/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辖区内户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孕产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血栓栓塞。结论:需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杜绝非法接生,加强产科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应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2001~2005年阿克苏市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阿克苏市孕产妇死亡情况,采取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参照国家“三网监测”方案对阿克苏市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实行全人群监测及质控。结果: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84.24/10万、141.04/10万、250.62/10万、164.03/10万、74.54/10万。孕产妇死亡第一位原因是产科出血。结论:针对原因,采取各种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陈小利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137-4138
目的:寻找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确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1~2006年济源市全市孕产妇死亡的家庭情况及孕期、分娩过程进行详细调查,写出详实的病例调查分析。结果:2001~2006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69.12/10万,孕产妇死亡率较高,有所波动,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产科出血仍居死亡原因的首位。结论:采取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固原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秉海  肖海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789-1790
目的:了解固原市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确保"两纲"指标如期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2000年1月~2005年12月死亡的123例孕产妇个案调查进行统计,提出危险因素。结果:6年间活产数156814例,孕产妇死亡123例,年平均死亡率78.62/10万。死亡率从2000年112.30/10万下降到2005年的32.22/10万。死因占前4位的是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产褥感染、妊高征。结论:控制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是各级政府重视妇幼卫生工作,健全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强化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监护,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7.
孕产妇死亡率不仅是妇幼保健的工作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解我市孕产妇死亡状况及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原因构成特点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特别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现将我市2003—2008年17例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邱艳  熊庆  肖兵  梁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46-3049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现状、了解相关因素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2000~2004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及全球154个国家的孕产妇死亡数据,用直线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结果:人均国民总收入(r=-0.389)、享有足够的环境卫生设施的人口百分比(r=-0.664)、女性成人识字率(r=-0.722)、城市化人口百分比(r=-0.593)、采用避孕措施的比例(r=-0.742)、产前保健覆盖率(r=-0.473)、分娩时有专业医护人员护理的比例(r=-0.705)等因素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总和生育率(r=0.336)与之呈正相关。不同水平的孕产妇死亡率,其影响因素各有不同。结论:我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重点在边远地区和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水平不同的沿海、内陆、边远三类地区,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做好围产保健、计划生育、住院分娩等工作,以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李宏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801-4802
目的:分析本溪市2005~2011年孕产妇死亡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中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3.16/10万,死因前5位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结论: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提高产科医疗质量,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各级妇幼保健人员知识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度合肥市孕产妇死亡病例,分析孕产妇死亡率水平、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杭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杭州市2001~2006年孕产妇死亡个案表、调查报告和专家评审组的评审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中杭州市孕产妇死亡62例,其中本地户籍38例、流动人口24例。孕产妇死亡原因户籍人口前3位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心脏病、肝脏疾病;流动人口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子痫和心脏病。专家评审结果为可以避免死亡10例,占16.13%;创造条件可以避免27例,占43.55%;不可避免25例,占40.32%。结论:孕产妇死亡是由医学和社会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政府重视,社会多方面、多部门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边远山区孕产妇死亡率,找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张家界市近5年孕产妇保健年报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报告卡及病历、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活产数91 892例,孕产妇死亡32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34.80/10万。死因顺位前3位为: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对剖宫产危害性的认识,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慧  于英  巩志勇  张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26-2628
目的:分析石河子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寻求有效降低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5年23例死亡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分析城市、农场、流动人口死亡率差别及死亡原因。结果:孕产妇死亡率城市10.5/10万,农场125.1/10万,流动人口705.5/10万,孕产妇死亡前3位的原因: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直接产科死因占73.9%,间接产科死因占26.1%;死亡时间在产时及产后24 h内的占60.8;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因素、妇幼卫生服务能力、产科质量是影响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提高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加强妇幼保健能力建设,建立对高危孕妇的逐级转诊制度;提高产科人员素质,尤其是对危重孕产妇抢救能力;掌握催产素及前列腺素的使用指征;实行贫苦救助;加大执法力度,杜绝私人接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莆田市1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掌握死亡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对2001—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46.67/10万下降至2012年的9.39/10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33.7%)、妊娠合并心脏病(12.1%)和羊水栓塞(12.1%)。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55.4%,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44.6%。经评审分析,可避免死亡占67.5%。结论 莆田市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建议建立孕产妇抢救小组和开通高危孕产妇转诊绿色通道,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段春艳  郭枫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45-3246
目的:了解孕产妇的死因、死因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统计吉林省2007年孕产妇死亡个案卡,分析孕产妇的死因构成、分娩地点构成、死亡地点构成、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评审和延误原因。结果:吉林省2007年孕产妇死亡59例,其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31例,间接产科原因死亡28例。产科出血占死因构成第1位。在省市级医院分娩者占29.03%,在县级医院分娩者占32.26%,在个体单位分娩者占3.23%。死亡地点在省(市)级医院占51.62%,在县(区)级医院占35.48%,乡(镇)级医院占3.23%,个体单位占1.61%,家中占6.45,途中占1.61%。可避免死亡占44.07%,不可避免死亡占55.93%。结论: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机构建设,提高产科质量,提高高危筛查管理水平,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通过全省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报表与病历摘要,将所有上报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2005-2014年河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及评审资料中的929例产科出血资料。结果 10年死亡孕产妇共2 417例,其中产科出血死亡929例,占死亡总数的38.44%,产后出血占79.01%,宫缩乏力和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高龄、文化程度低、经济困难、计划外妊娠、孕产次数多、产检次数少、产科技术薄弱等是产科出血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 10年来产科出血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居全省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以产后出血为主。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投入;加强宣传教育改变观念,提高保健意识,提倡进行系统、科学的围生期保健;重视生育政策的变化,贮备医疗资源等是降低产科出血死亡干预措施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及原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可行性干预措施. 方法 对2007-2011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35.33/10万下降为2011年的18.75/10万.2.死因构成以直接产科因素为主,间接产科因素比例逐年增大,产科出血为首位死因.3.死亡孕产妇多为高龄、低学历、低收入的农村妇女.4.死亡孕产妇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均有向县市级及以上医院转移趋势. 结论 加强产科及保健人员专业培训、注重高危孕产妇筛查、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及加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5~2007年吉林省孕产妇死亡分析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吉林省孕产妇死亡的死因、死因构成、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探讨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吉林省2005~2007年孕产妇死亡个案卡进行统计,分析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分娩地点构成、死亡地点构成、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评审和延误及其变化趋势。结果:3年来吉林省孕产妇死亡率逐步下降,波动在29.92/10万~34.61/10万之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死亡构成农村高于城市;产后出血为首位死因,子宫破裂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发生在县级以上医院的死亡比例逐年增加;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为个人、家庭、居民团体问题和各级医疗保健人员及机构问题。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基层妇产科、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在加强机构建设,提高产科质量的同时,还应加强临床工作者与妇幼保健工作者的横向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武汉市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武汉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2010年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5.91/10万,10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因前4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可避免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态度及医疗保健机构知识、技能和管理等有关。结论:武汉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还要加强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强化健康教育、推行孕产妇保健顾问制、切实落实农村孕妇住院分娩补助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闫红  王岩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2):39-41
目的探讨抚顺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动态分析方法,对1996~2003年33例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8年活产数107 444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30.71/10万.前4年死亡率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死亡率无明显下降且有反弹趋势.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为孕产妇死亡主要死因.近两年,产科出血超越羊水栓塞居第1位.农村孕产妇死亡率近4年逐年上升.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疗保健人员技术水平,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及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整顿医疗市场,杜绝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