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了解贵州省贫困地区7~8岁儿童的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贫困地区的贫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4--9月对贵州省5个自治州或市贫困地区1 919名7~8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的测定,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贫血检出率为21.26%,轻度贫血率为14.17%,中度贫血率为7.09%;其中男生贫血率为21.65%,女生为2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P=0.79).5个地区中,安顺市的贫血率最低(11.90%);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的贫血率最高(25.00%),各地区间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4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看护人是其他、食肉频次少、食蛋频次少、1年内健康体检次数少、家庭经济水平差与贫血呈正相关(OR=1.23~2.52,P值均<0.05).结论 贵州省贫困地区7~8岁儿童贫血率较高,贫血类型以轻度贫血为主.改善贫困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看护人进行营养宣教等有助于降低贫困地区儿童贫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制定的中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调查问卷,对从新疆贫困地区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1 816名0~6岁儿童及其抚养人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卷调查.以WHO推荐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计算各项指标的Z评分,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2007-2009年总体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5.1%,12.0%和11.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自身状况(如出生时属于巨大儿)、后天家庭照料因素(如是否母乳喂养、父母文化程度等)及相关疾病对营养状况有明显影响.结论 新疆贫困地区0~6岁儿童营养状况需高度关注.制定和实施营养改善政策及措施时,应注重孕产妇营养,提倡母乳喂养,关注学龄前儿童合理膳食,加强保育环节营养监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云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为制定儿童贫血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不同程度贫困地区1 226名6~23月龄儿童进行血常规、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体格检查,同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中,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7.15%,其中,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2.87%;不同程度贫困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铁性贫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童比女童患缺铁性贫血的危险性增加;随着儿童年龄增大,患缺铁性贫血的危险性降低;母亲职业为农民、家庭年收入越低、未给儿童补充营养包是6~23月龄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贫困、健康服务可及性差、未补充营养包是缺铁性贫血患病危险因素。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儿童家长的喂养指导,合理添加辅食,同时建议扩大贫困地区6~23月龄儿童营养包补充范围及多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太行山区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分析与婴幼儿营养不良有关的可能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改善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现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在河北省燕山-太行山贫困地区10个县随机整群抽取3000例6~24月龄婴幼儿进行基线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对看护人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测量婴幼儿身长及体质量,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婴幼儿超重率为6.97%,消瘦率为4.10%,低体质量率为3.17%,生长迟缓率为7.13%,贫血率为59.0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6~24月龄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因素包括:性别、是否早产、出生体质量、看护人类型、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人喂养知识知晓率、看护人喂养方式、贫血状况。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早产、看护人类型、看护人喂养知识知晓率是婴幼儿超重的影响因素,性别、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人喂养方式是婴幼儿消瘦的影响因素,是否早产、看护人类型、看护人文化程度、看护人喂养知识知晓率、贫血状况是婴幼儿低体质量的影响因素,性别、是否早产、看护人文化程度、贫血状况是婴幼儿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结论太行山区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需引起重视,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宣教活动以及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6-2009年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4个贫困县农村地区4831名0~6岁儿童,通过调查表进行询问调查、血红蛋白检测等,并测量身高、体重,采用Z评分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计算儿童营养不良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006-2009年甘肃贫困农村地区6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为24.4%~28.5%。男、女营养不良率仅200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5,P=0.007)。贫血患病率较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升高。1岁组、3岁组和6岁组儿童营养不良率较高。影响儿童营养不良的因素有地区、性别、年龄、民族、母亲文化程度、家庭饮用水源、出生体重。结论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状况仍不容乐观,应及早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汉川市农村学龄儿童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汉川市两所农村中心小学4~6年级的515名儿童进行贫血筛查和膳食调查,并对其家庭背景和看护人对贫血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贫血检出率为22.33%,其中89.57%为边缘性贫血,未检出中重度贫血;男女儿童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13岁儿童组检出率最高,达47.12%。与正常组儿童相比,贫血组儿童的膳食铁总摄入、血红素铁摄入量及其占铁总摄入的比例均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总收入水平、看护人年龄及其对贫血知识的知晓情况均对儿童血红蛋白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该地区农村学龄儿童的贫血率依然较高,以边缘性贫血为主,近青春期儿童为高发人群,且儿童血红蛋白浓度与膳食铁营养摄入、家庭经济水平、看护人年龄及其对贫血的认知情况均密切相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贫血的预防与干预。  相似文献   

7.
Qian X  Liu A  Yu D  Yu W  Jia F  Zhao L 《卫生研究》2012,41(1):56-59
目的分析我国贫困地区儿童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我国贫困地区2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2007-2009年的数据,对出生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民族、分娩地点、主要看护人、家庭年人均收入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提高贫困地区儿童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仍需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和年人均收入低的家庭,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建立科学的喂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均衡膳食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合理均衡膳食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即时修改食谱和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9所幼儿园3~4岁学龄前儿童1188名进行合理营养配餐,观察配餐前后1a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性疾病的患病率。结果 均衡膳食后学龄前儿童体重合格增长率上升6.1%,身高合格增长率上升4.9%,营养性疾病患病率明显下降,低体重、发育迟缓、轻度贫血、肥胖分别下降0.82%,0.34%,1.2%,1.1%。结论 均衡膳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开展及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PPS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选取1 224名6~24月龄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8%,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3.3%,贫血率为26.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月龄、早产、低出生体重、看护人类型、配方奶喂养、添加肉类食物、膳食频次及有效服用营养包是营养婴幼儿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有所改善,超重肥胖问题需引起关注,贫血问题严峻,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婴幼儿喂养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79,自引:18,他引:4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国民的营养与健康现状。方法 调查目标总体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于2002年开展,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4个部分。结果 城市居民能量食物来源构成中,谷类食物仅占48.5%,脂肪供能比高达35.0%;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于合理(61.4% vs.27.5%)。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低体重率为7.8%。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人群贫血患病率为15.2%。人群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6%。≥18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2.6%;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依次为2.9%、11.9%、7.4%。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治疗者控制率分别为30.2%、247%、25.0%。中国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存在较明显的城乡差异以及年龄别差异。结论 中国人群的健康面临双重疾病负担。城乡个体营养与健康水平的差异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平市居民碘盐食用情况和儿童碘营养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四平市碘盐和2010年10~12岁儿童尿碘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共检测四平市7 008份居民户食盐,各县(市、区)碘盐覆盖率在99.75%~100%之间,合格碘盐食用率在99.92%~100%之间,非碘盐率在0~0.25%之间。尿碘中位数在231.50~246.20μg/之间。结论四平市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儿童碘营养状况均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相似文献   

12.
吴德雯 《职业与健康》2008,24(15):1589-1590
目的了解社区婴幼儿贫血的患病情况,探讨其病因,从而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在天津市红桥区芥园医院儿保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儿童为普查对象。用氰化高铁法测定幼儿的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贫血诊断分析。结果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1.8%,以3岁以内儿童为主;男女幼儿贫血患病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儿贫血患病率为28.3%,人工喂养儿贫血患病率为65.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社区儿童贫血患病率与全国水平一致,其中以0~3岁偏高,添加辅食不及时,未实施母乳喂养为主要原因。应通过大力宣教喂养方式,改变膳食结构,提高儿童免疫力,有效地预防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贫血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儿童贫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479名1~5岁儿童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测定铁蛋白,并问卷调查儿童家庭情况、个人情况以及儿童营养与饮食状况。结果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26%,男童贫血患病率高于女童,1~2岁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在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铁蛋白含量、食用肉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贫血患病情况与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家庭状况等因素相关。开展普及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家长科学喂养,合理膳食,减少孕期及哺乳期贫血的发生,对降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聊城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聊城市2009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手足口病卡信息和RT-PCR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年聊城市手足口病发病率为277.60/10万,死亡3例,病死率0.02%,3个县出现了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男性10248例,女性5770例,男女之比为1.8∶1;全市8个县(市、区)均有手足口病报告,各县(市、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9月为发病高峰;病例年龄为2个月至57岁,以小年龄组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最高15504例,占96.79%。共检测65份样本,EV71阳性率为12.31%,COXA16阳性率为4.62,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61.54%。[结论]2009年聊城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对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应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同时加强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15.
于伟平  孙玉叶 《职业与健康》2011,27(23):2719-2721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扬州城区集体儿童的体格发育和营养问题,为该市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近5年扬州城区在园儿童的六一体检资料,描述并分析在园儿童的身高、体重、肥胖、营养不良(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及贫血状况。结果①近5年,扬州城区托幼机构儿童的体重和身高达标率分别由2006年的65.09%和68.86%上升至2010年的74.44%和76.33%,但男生的体重和身高达标率比女生低,3和4岁组儿童的体重和身高达标率比其他年龄组低。②儿童肥胖的患病率持续5年增高,由5.00%增加到8.57%,占儿童营养问题首位。轻度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均有所下降,分别从4.01%和0.96%降为2.99%和0.62%。结论扬州城区托幼机构儿童的体格发育趋势良好,贫血及营养不良状况有所改善。集体儿童的肥胖问题严峻,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儿童肥胖,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曲树新  邱德山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750-1754
目的了解潍坊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促进接种工作的改善。方法利用2006年的监测资料,采用差值(D)评价和比值(R)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市12个县(市、区)级报告的及时率为91.07%,完整率、准确率均为100%,数据完整率为92.86%。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7.51%-100%,估算接种率为86.52%~128.87%,与报告接种率之间还有差距。D值显示,5个县的资料为可信,6个县可疑,1个县为不可信。结论计划免疫工作各县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与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不完善和部分市工作薄弱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2009年妇幼卫生保健实际状况,评估2010年“两纲”指标完成情况,为卫生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克拉玛依市2006~2009年妇幼卫生年报常住人口主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9年合计,常住人口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5.24%,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76.14%,新生儿访视率为89.03%,4~6个月母乳喂养率为78.99%;新生儿死亡率为5.44%o。,婴儿死亡率为8.0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19%o;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76%,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19%;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为93.86%、99.79%、100.00%,系统管理率为62.33%,早孕建卡率为65.41%;围产儿死亡率为9.79‰,孕产妇死亡率为0.00%;中重度贫血患病率2008年与2009年分别为1.42%、1.49%;婚前医学检查率为3.63%,总疾病检出率为6.29%。[结论]克拉玛依市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成绩显著,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利用EPIinfo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2004年全省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2.61/10万,AFP病例覆盖全省11个市142个县,占全省总县数的82.6%,以市为单位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但各市监测质量仍存在差距。监测显示我省免疫薄弱和免疫空白地区仍然存在。[结论]继续保持高质量AFP病例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健康扶贫背景下,评估四川省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监测与横断面调查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收集2015-2019年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四川省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县儿童营养包服用情况的监测数据,对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包服用情况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在四川省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县中开展横断面现场调查,选取6~24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儿童营养包服用情况,并通过测量儿童的身长和体重评估其生长发育状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效服用营养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监测数据显示,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由2015年的0.80%(2.64万/328.18万)下降至2019年的0.65%(2.19万/335.69万),低体重率由2.12%(3.97万/328.18万)下降至1.11%(3.71 万/335.69 万);儿童营养包有效服用率由2015年的89.55%(1.67万/1.86万)上升至2019年的91.18%(10.89万/11.94万)。横断面研究共纳入872对儿童及其看护人,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有效服用营养包能够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的风险(OR = 0.61, 95%CI:0.43~0.90)。结论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在促进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生长发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服用营养包可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及时掌握龙岩市碘缺乏病流行现状和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方法根据福建省碘缺乏病病情监测方案的要求,2007年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该市新罗、永定、连城、上杭4县(区)为病情监测县,上述各县(区)以县(区)为单位,按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开展8~10岁儿童甲状腺状况(触诊法)、尿碘水平和碘盐合格率的监测。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26%,尿碘中位数为232.88μg/L,碘盐合格率为100%。结论龙岩市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病情稳定,防治效果巩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居民食用碘盐的宣传力度,积极探索如何保持人群适宜的碘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