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讨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中所收治的50例第一次生产的阴道分娩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5例.在分娩进程中探究组则进行会阴侧切术,对照组是会阴自然裂伤.对比两组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产妇产后40d里,探究组、对照组在尿失禁、盆底肌力正常及排尿困难发生率方面,无明显性差异,因此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探究组伤口疼痛、性生活不和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应用会阴侧切术,对盆底功能神经功能和盆底肌肉损害较大,会降低生活质量,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后再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促进阴道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2 573例,根据接生方法分为观察组(无保护会阴接生法)1 428例,对照组(传统接生法)1 145例。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损伤程度、会阴伤口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1,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51,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会阴Ⅲ度裂伤,观察组产妇会阴Ⅱ度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4,P〈0.05);会阴Ⅰ度裂伤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0,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P〈0.05);新生儿轻度窒息率和重度窒息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19、0.531,均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能够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阴道分娩,值得在产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并给予康复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4月于产后6~8周筛查盆底肌力的39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结局、分娩体位、会阴损伤进行分组,探讨以上因素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并为盆底肌力异常的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结果阴道分娩组的Ⅰ类、Ⅱ类肌肌力异常的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Ⅰ类及Ⅱ类肌肌力异常的发生率低于产钳助产组,会阴侧切及裂伤组的Ⅰ类及Ⅱ类肌肌力异常的发生率高于会阴完整组(P<0.05)。自由体位与传统体位的盆底肌力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助产、会阴侧切都会影响产妇的盆底肌力,分娩体位对盆底肌肌力无显著性影响,对盆底肌异常的产妇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及盆底生物反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对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健康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施行会阴侧切术分娩,对照组施行选择性剖宫产,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肌电图的峰值与活力值。结果:观察组共10例患者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情况,发病率为14.28%,对照组有8例,发病率为11.43%.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的右侧活力值与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值与均值存在较大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不会对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但是为了降低产妇出现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几率,可适当控制新生儿的体重,以免发生尿失禁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会阴侧切对经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自然分娩。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经阴道分娩非会阴侧切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的会阴水肿、疼痛、愈合、感染情况,产后24 h出血量,性生活情况,压力性尿失禁及脏器脱垂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出血量(343.94±69.55)m L少于观察组(404.75±89.87)m L(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会阴裂伤多为I度裂伤(159/200),观察组产妇伤口疼痛分级(≥2级8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级17例),两组产妇会阴伤口水肿情况相当,且均出现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但观察组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脱垂、子宫脱垂发生率较高。结论经阴道非会阴侧切的分娩结局优于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者,低危孕妇不建议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初产妇分娩时行会阴侧切和自然裂伤与盆底功能近期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产科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确定为阴道生产的初产妇150例,分为会阴侧切组(85例)、自然裂伤组(35例)、自然顺产分娩组(30例),分别对3组同期同时在产后42天后,通过问卷调查、详细的身体检查、盆底相关肌肉检查,评估其盆底功能变化以及分别于自然顺产组相比的OR值.结果 分娩时压力性尿失禁、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在3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70、1.085,均P>0.05);会阴伤口疼痛、性生活障碍的发生率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25.929、27.525,均P<0.05).盆底肌力分级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69,P<0.05),肌电位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6.689,P<0.05).盆底肌力分级会阴侧切组与自然顺产组相比OR=1.450,自然裂伤组与自然顺产组相比OR=1.023,盆底功能与会阴侧切、自然裂伤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1.123和1.458,均P<0.05.结论 分娩时会阴侧切、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大于自然顺产,但是会阴侧切的影响重于自然裂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接生对初产妇盆底肌肉早期恢复的影响和治疗后盆底康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分娩的310例初产妇分为3组,无创接生的110例为无创接生组,会阴侧切的105例为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的95例为剖宫产组。比较无创接生组与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组产后6~8周时的盆底肌张力强度及治疗1个疗程后盆底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无创接生、会阴侧切和剖宫产对盆底肌力均有影响,其肌力大小都≤3分;治疗后盆底肌力都有恢复,肌力都在Ⅱ级以上,其影响程度在产后6~8周和治疗1个疗程后Oxford评分比较:无创接生组与侧切组肌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接生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由于盆底肌肉受压、牵拉、肌纤维变形及肌力减退,对盆底肌功能会造成一定影响。无创接生技术不会增加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且其肌力恢复较侧切组更有优势,与剖宫产组无差异,建议在确保母婴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推动无创接生,减少产妇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为初产妇分娩镇痛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义乌天祥医疗东方医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符合条件的30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将其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不予以镇痛处理,研究组予以椎管内阻滞镇痛。两组产妇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种产妇各产程时间、会阴侧切、裂伤及中转剖宫产指标。采用Oxford盆底肌力评分量表测定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评分、采用阴道肌力表对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肌力进行测评,对上述指标行组间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内进行盆底肌力损伤、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等PFD评估及严重程度分级并行组间比较。结果①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及中转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②研究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Oxford评分、盆底Ⅰ类纤维和Ⅱ类纤维肌力较对照组产妇高(P<0.05);③研究组术后3个月盆底肌力损伤率及PFD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研究组术后3个月SUI率低于对照组,SUI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组产妇POP率低于对照组,且严重程度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内阻滞用于阴道分娩镇痛可提高产妇分娩效率,保护产道,有效保护盆底结构、肌力等,降低产后PFD的发生率,对促进产妇产时及产后健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冯秀梅 《中国卫生产业》2013,(18):128-128,130
目的探讨产妇经阴道分娩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康复效果,对因阴道分娩盆底损伤的功能恢复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选择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共5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患者,治疗组与患者充分沟通后采取自愿参加原则,于产后红色恶露完全排出后,会阴侧切者,切口愈合良好已拆线,无不适感即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则与产后42d后才开始进行盆底康复,500例产妇康复3个月后按盆底肌功能测试规范评定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盆底肌肌力功能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失禁的恢复较训练前均明显好转,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分娩产妇,对盆底肌功能损伤严重,导致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产褥期进行早期盆底肌训练的康复,盆底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产褥期后进行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气囊仿生助产仪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玉林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 0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 00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电脑全自动气囊仿生助产仪辅助分娩,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分娩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产妇分娩方式、会阴裂伤情况、各产程时间,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妇分娩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羊水污染和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仪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进一步降低会阴侧切率和剖宫产率,提高分娩质量,保证优生优育,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探讨不同产科因素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为产妇产后快速恢复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7月期间在柳城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分娩并行盆底功能检查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阴式顺产分娩的对照组和剖宫产的实验组,各45例。对比两组肌纤维肌力值与产科因素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产妇Ⅰ、Ⅱ类肌纤维受分娩方式影响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和产妇年龄对实验组肌纤维肌力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能够降低产妇产后盆底肌肉Ⅱ类肌纤维收缩能力因分娩而受到的影响,但无法确认是保护盆底结构不受分娩所致的损伤,因而单纯为保护产妇盆底功能而通过剖宫产结束妊娠在临床看来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0例足月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盆底肌张力评分及尿失禁程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盆底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痔疮及腰骶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后倾后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膀胱膨出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利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能有效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探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经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恢复效果。方法取80例初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产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以及基础健康知识宣教,实验组40例产妇则接受积极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并在产后接受专业系统的康复训练。产后随访三月,对比两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经术后随访发现,实验组产妇肌力测定级别不低于3级者比对照组更多,且在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等方面更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孕妇产后接受系统性、专业化盆底肌康复治疗以及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盆底肌力的提高,产妇既往存在的尿失禁状况也可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有利于预防产妇盆底功能发生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拉提练习对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产后普拉提练习与否分组,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3个月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VRP、VSP)及收缩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14周末VRP、VSP及收缩持续时间均长于6周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14周末VRP、VSP及收缩持续时间均高于6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普拉提练习的试验组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及试验前,表明普拉提产后操对盆底肌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持续性指导孕(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对围生期盆底肌锻炼依从性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孕妇随机分为持续指导组51例和对照组55例,由一位专职健康教育的护士任教盆底肌锻炼课程,课后对持续指导组采用电话随访,了解持续指导组妇女进行盆底肌锻炼的情况,对照组未进行盆底肌锻炼的专人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持续指导组孕期、产后整体的盆底肌锻炼频率优于对照组(Z=7.554,P〈0.001;Z=8.090,P〈0.001)。持续指导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t=2.101,P=0.040),而第一、第三产程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1,P=0.081;t=1.142,P=0.263)。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3.446,P=0.076)。两组妇女的孕期母体增重、新生儿体重、会阴撕裂患病率、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指导使孕产妇拥有良好的盆底肌锻炼行为,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但对分娩方式、会阴侧切、会阴撕裂的患病率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保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以及盆底肌表面肌电压作为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SUI女性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SUI症状变化情况。结果:轻、中度SUI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盆底肌电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肉肌电值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81.0%,轻度和中度SUI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SUI无创、有效。盆底肌表面肌电压检测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152例ICP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83例,重度组69例;随机抽取80例同期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结果经阴道分娩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重度ICP组高于轻度ICP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ICP组与对照组围生儿不良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CP组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者比较,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P0.05)。结论轻度ICP患者可适当延长孕周,待产程发作后严密监测下经阴道试产,重度ICP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206例产后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后6个月产妇盆底肌收缩力和尿失禁情况,产后并发症及术后性生活。结果 观察组产妇盆底肌收缩力显著高于对照组(t =7.31,P<0.05),而尿失禁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73,P<0.05),观察组尿垫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75,P<0.05)。观察组产妇腰骶痛、子宫缩复不良、子宫后倾后屈、子宫脱垂、痔疮和阴道壁膨出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别为3.54、15.73、4.29、11.62、7.76、6.14,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性生活水平均显著提高(χ^2别为17.30、121.69,均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性生活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χ^2=2.48,P<0.05)。结论 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有利于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显著降低了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云和县妇幼保健所进行产后复查的产妇150例,根据其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80例)和阴道分娩组(70例),分别在产后6周、12周、24周通过盆底功能诊断仪检测盆底肌力。结果两组产后6周、12周、24周的盆底肌力相比:①剖宫产组Ⅰ类肌力评分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4、1.95、2.13,均P〈0.05);②剖宫产组Ⅱ类肌力评分亦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5、1.92、2.14,均P〈0.05)。结论两种分娩方式均对盆底肌力有影响,但是剖宫产组对产妇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要小于经阴道分娩组,为提高盆底肌力,产妇产后应早日进行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赣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6月-2{)13年5月住院分娩产妇中自愿选择会阴无保护分娩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826例),术中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在会阴无保护状态下分娩;选择该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住院分娩产妇中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736例),采用常规护理和传统的保护会阴接生方法进行分娩。比较两组顺产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产后2h内的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顺产率较对照组高(P〈0.01),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和产后2h内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低(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出生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会阴无保护分娩的服务新模式,为产妇提供人性化护理,促进自然分娩,同时可有效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对提高产科服务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