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45例予以夹脊穴为主的温针灸及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西药组45例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和炎症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P0.01,P0.05);除关节肿胀、晨僵外,其余各项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除枕墙距外,其余各项体征均有改善,针药组在VAS评分、Schober试验、指地距改善方面较西药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针药组CRP下降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抗风湿西药治疗能有效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蜂针配合电温针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长期疗效。方法将由骶髂关节CT片确诊分级为Ⅰ期且HLA-B27阳性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采用蜂针配合电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温针治疗,并作持续5年的跟踪性治疗随访以观察疼痛反复频度及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进展和脊柱强直程度。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近(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作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组骶髂关节病变分级稳定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蜂针配合电温针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不仅有缓解疼痛的疗效,且能在较长时间内抑制骶髂关节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温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资料诊断标准:按1985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西医结合风湿寒病学术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本组25例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18~29岁;病程2个月~12年;其中有23例曾用过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人多因胸腰椎疼痛明显就诊。患者经X线检查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未明,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等中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并侵犯四肢关节和其他脏器的全身性疾病,最终发展为严重畸形如竹节状脊柱,该病属于中医学“骨痹”、“肾痹”范畴。若早期不给予有效治疗,则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主要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相似文献   

5.
针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针刺、中药联合,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扩胸度、血沉、C反应蛋白客观指标两组治疗后比较(P〈0.01),Schober试验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针刺、中药联合的治疗方案明显优于目前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且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芳  刘维 《天津中医》2001,18(3):31-31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针药并用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加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加火灸治疗。采用中医证候疗效判定进行前后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可改善AS患者的临床证候,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排刺温针配合刮痧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排刺温针配合刮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治疗。两组均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8%和93.4%,对照组分别为11.1%和68.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排刺温针配合刮痧是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拄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患者予温针配合捧拿治疗,10天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各项指标。结果:各项疗效性指标均有改善,显效48例,有效8例。结论:温针配合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拄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电针与温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温针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电针疗法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2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明显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关刺加温针灸对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刺加温针灸对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6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关刺加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温针灸治疗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MPQ)和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分别从疼痛和运动功能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方面,两组疼痛情绪(PRI-A)和疼痛总分(PRI-T)有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感觉(PRI-S)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功能方面,肩关节内旋摸背摸耳及运动功能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旋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刺加温针灸疗法对疼痛情感及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2.
透刺结合温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透刺结合温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75舢针灸针,从肩谬穴透刺极泉穴,肩内陵透刺肩贞穴,行泻法,然后用长2cm的清艾条插入针柄末端,灸2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40mm针灸针,针刺肩髑、肩谬、肩内陵、肩贞、曲池,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结合温针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蜡疗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功能锻炼,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度、晨僵时间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4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2星期后对其治疗前后的症状、TCD相关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及评解。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指标、体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使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慢的Vm回升,也能使平均血流速度增快的Vm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能使椎-基底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PI和Vs/Vd比值DI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指标、体征,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双相良性调节作用,对椎-基底动脉血管顺应性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冲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87-288
目的比较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与传统针刺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疗程为2.7个,对照组为23.8个,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7%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53.3%和7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督针法配合隔姜灸是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