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巨刺法、分期巨刺法和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巨刺法组)33例、B组(分期巨刺法组)33例、C组(患侧针刺组)32例,3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取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A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B组急性期(发病1~7 d)面部取健侧穴位,静止期和恢复期(发病8 d以后)面部取患侧穴位;C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7次,连续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 3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A组(60.606%)和B组(66.667%)痊愈率均优于C组(46.875%)(P0.05);A组痊愈时间(20.55±4.763) d和B组(18.35±4.460) d优于C组(23.53±3.175) d(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A组和B组H-B评分均优于C组(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B组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巨刺法和分期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恢复,并明显缩短疗程,疗效优于针刺面部患侧穴,且早期使用巨刺法联合中期针刺患侧的疗法优于持续使用巨刺法。  相似文献   

2.
谢辉  刘兆平  张文彩  兰蕾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361-362,364
目的 观察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5组:A1组(前7d浅刺,后期温针)、A2组(前7d浅刺,后期电针)、B1组(常规温针)、B2组(常规电针)、C组(基础治疗),治疗2个疗程(20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A1组与A2组疗效相当,且均优于B1、B2组;C组与B1组及B2组疗效相当.而B2组病情加重及诱发面肌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各组,其发生率为15.00%.结论 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性好,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6,(7):913-915
目的:比较调任通督针法、常规针刺、西药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脑电图各参数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分为调任通督针刺组、常规针刺组、西药组各40例,治疗组、常规针刺组每天治疗1次,西药组口服艾司唑仑1mg,疗程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睡眠脑电图各睡眠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降低睡眠潜伏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A(P0.01),治疗组提升睡眠总时间优于对照组B(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A(P0.01);在睡眠构成比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状况,改变睡眠结构,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胡梦 《新中医》2016,48(3):89-92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再选取少量常规穴位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穴位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评价临床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House 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测试评分以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85.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级及F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气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电针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颅脑损伤(TBI)的时效,揭示针刺干预对TBI动物神经元的保护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A)、针刺1(B)、针刺2(C)、针刺3(D)和模型(E)组,对B、C、D和E组造模,B、C、D分别于造模后第1d、第3d、第5d开始针刺治疗,1d1次,均连续治疗10次,所有动物均在造模后第15d取脑组织,检测NGF蛋白及mRNA含量。结果:针刺对B、C、D各组动物脑组织中NGF蛋白及mRNA含量均有上调作用,且针刺1组优于针刺2组、针刺3组(P0.01),针刺2组优于针刺3组(P0.01)。结论:TBI后针刺介入治疗的时间点应尽可能早,有利于发挥保护脑组织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苍龟探穴针法组(A组)、常规针刺疗法组(B组)、推拿疗法组(C组)。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目测类比定级评分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后目测类比定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A组评分低于B组、C组,A组与B组、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疗效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及推拿治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A、B、C组急性期分别采用半刺、浅刺和西药治疗,急性期后均采用常规针刺,配合颧髎温针灸,针后患侧面部闪罐。对比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评分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H-B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愈显率85.0%,高于C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恢复,与常规浅刺疗效相当,较急性期只采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和传统针刺两种方法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粗针平刺组和传统针刺组,在口服西药治疗基础上,分别予粗针神道穴平刺及传统针刺,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粗针平刺组总痊愈率及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面神经炎的痊愈率均优于传统针刺组,尤其对第2节段(鼓索和膝状神经节)以下面神经损伤和M波波幅比在50%-30%的面神经炎的疗效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较传统针刺有一定优势,且该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种方法分期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和疗程,以及后遗症。方法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A组58例、B组32例和C组36例。A组急性期行浅刺加灸治疗,静止期行透刺加电针治疗,恢复期行透刺配合巨刺治疗。B组急性期未行针灸,仅给予西药扩管治疗,静止期和恢复期治疗同A组。C组急性期和静止期治疗同A组,恢复期仍采用透刺加电针治疗。结果A组与B组、C组疗效比较,P〈0.01,治愈患者疗程比较P〈0.01,未治愈患者后遗症比较P〈0.01,A组较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A组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好,疗程短,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太极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太极针法组)3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组)30例,每日1次,治疗至出院时结束。利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结果评分表(Portmann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总体疗程缩短,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指数优于常规针刺,且可明显缩短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7,(10):1467-1468
目的:观察已故名老中医曹汉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曹汉三经验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第20天运用相关功能评价量表以判定疗效。结果: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曹汉三经验针刺组愈显率80.0%,常规针刺组为57.5%,愈显例数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曹汉三名老中医经验针法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曹汉三经验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姜影  任正意  方晓丽 《陕西中医》2011,32(11):1535-1537
目的:比较运用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温通针法组用温通针法结合配穴治疗,并设常规针刺组观察。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温通针法组的愈显率为90.6%,常规针刺组的愈显率为66.7%,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100%,常规针刺组为80.0%,经统计学处理,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结合配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面部浅刺配合腹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针灸门诊收治的60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急性期予腹针疗法和患侧浅刺治疗,对照组急性期不予针刺,单纯西药治疗,静止期和恢复期两组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痊愈治疗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组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浅刺配合腹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可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粗针神道穴平刺及传统针刺对不同病程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成粗针组和传统组,分别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观察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及面部症状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RP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疗效比较研究。结果粗针组的疗效、治疗后H-B分级及RPA积分变化等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的不同病程影响疗效并且在粗针组内发病前期患者的疗效优于发病中后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粗针组发病前中期患者痊愈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肯定,安全易施,且较传统针刺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6例使用巨刺运动针法治疗,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36例按照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每周3次,共4周。使用VAS、CMS评分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1 d、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在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试验组的CM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巨刺运动针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泻阴补阳合巨刺针刺组(A组)、传统针刺合巨刺针刺组(B组)、泻阴补阳针刺组(C组)和传统针刺组(D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泻阴补阳合巨刺针刺法,B组给予传统针刺合巨刺针刺法,C组单纯给予泻阴补阳针刺法,D组给予传统针刺。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Fugl-Meyer积分高于B组、C组和D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阴补阳合巨刺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肢体功能活动评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自身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祛风散邪方结合经筋刺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就诊的面神经炎患者91例,随机分为针药组(31例)、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针药组给予祛风散邪方口服,同时予经筋刺法治疗。针刺组给予经筋刺法治疗。西药组给予醋酸泼尼松顿服,30 mg/d,连用5 d减至10 mg/d,再连续服用1周后停用;肌肉注射维生素B_(12)0.5 mg、维生素B_1 0.1 g, 1次/d, 10 d后改为口服维生素B_1 10 mg/次,3次/d。3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3组患者面部残疾指数(FDI)积分、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根据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躯体功能(FDIP)积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积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后针药组FDIP积分、FDIS积分明显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针药组、针刺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西药组的鼻唇沟深浅、耸鼻运动、口角歪斜、鼓腮漏气、食物滞留积分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后针药组各项中医症状体征积分低于针刺组、西药组(P均0.05)。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针刺组为80.0%(24/30),西药组为73.3%(22/30),针药组明显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均0.05)。结论祛风散邪方结合经筋刺法能够更好地促进面神经炎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不同疗法与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晓哲 《中国针灸》2005,25(5):320-322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47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A组,常规取穴多针浅刺法)、电针治疗组(B组,常规取穴加电针)、药物治疗组(C组)、针刺加药物治疗组(D组)、电针加药物治疗组(E组),经40次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各组有效率分别为84.0%、57.1%、60.6%、95.8%、73.5%.D组疗效最好,且与其他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组与B组、C组疗效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和药物的结合是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案,且多针浅刺法优于电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头针法,并采用巨刺法、针刺颈腰部夹脊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法及康复训练治疗。通过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巨刺结合颈、腰部夹脊穴针法对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有明显疗效,并显著优于传统针刺方法(P〈0.05)。结论:巨刺结合颈、腰部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有明显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介入时机对急性面神经炎症状改善情况和痊愈时间长短的影响,寻找急性面神经炎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将12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均为单侧发病)随机分为4组,即A组、B组、C组、D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发病3天内即开始施行针刺;B组患者发病前3天仅口服甲钴胺分散片、复合维生素B片,自第4天开始施行针刺;C组患者发病前5天仅口服甲钴胺分散片、复合维生素B片,自第6天开始施行针刺;D组患者发病前7天仅口服甲钴胺分散片、复合维生素B片,自第8天开始施行针刺。针刺以透刺为主,配合面颊部红外线照射,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 d,治疗3周。比较各组治疗前与发病第7、14、28天症状体征评分(Portmann评分),比较各组病情好转的时间,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发病第7、14、28天,4组Portmann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发病第7、14、28天,A组Portmann评分高于其余3组(均P0.05),B组、C组和D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其余3组[93.3%(28/30)、86.7%(26/30)、83.3%(25/30),均P0.05]。4组病情开始好转时间、显著好转时间及临床痊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组最优。结论:急性面神经炎及早介入针刺,可以适当减缓面神经损伤的进展,提高疗效,缩短临床痊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