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味子临证运用偶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性解》云:“五味子,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且都有咸味,五味具备,故名。”而五味之中,以酸味为主。笔者利用其味酸入肝的特点,临证小有收获,兹述验案于下。1干燥综合征张某,女,43岁,2006年8月24日初诊。自诉口干3个月,舌齿粘腻,  相似文献   

2.
“泻下”是祖国医学的治疗方法之一,笔者在临床上曾多次运用效果很好,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供同道参考。泻下治咳。咳嗽的病因很多,此法仅用于肺热咳嗽,常见于肺炎、气管炎。由于痰热壅肺,肺气失宣,咳喘不止,见有便秘,数日不下。如彭氏,女,70岁,晋县人,1985年12月就诊,自述患气管炎已有十余年,每到冬季则咳喘不止。近来咳喘已有2个月余,不能平卧3天。痰多粘稠不易咯出,大便干结已4日未行,  相似文献   

3.
临证偶得     
一、定期发作哮证官××,男,30岁。1985年4月23日初诊。患者一年前患病毒性感冒,未愈复受风寒,出现咳嗽、胸憋、喘息,严重时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某医院诊断为“螨过敏”,予对症治疗,又服中药数十剂,效果不显。现患者每月发作一次,短则数小时,长则3~4天,天气骤变、情绪不佳时加重,此次就诊时已  相似文献   

4.
临证偶得     
1 解表通里法治疗高热案王某,男,12岁。1983年1月6日初诊。患儿高热不退5天,体温持续在38.5~40℃之间,经注射青霉素,安痛定及口服西药治疗高热不退,求治于中医。证见发热,微恶寒,无汗,咳嗽气急声重,咽红,口干喜饮,不欲食,小腹胀,大便3日未行,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滑数,体温39.6℃。证属表邪未解,里热成实,治宜宣肺解表,通府泄热。处方:苏叶3g,银花12g,连翘10g,板蓝根18g,生石膏18g,知母  相似文献   

5.
临证偶得     
临证偶得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0072)包宗昭笔者以泻白散加减治愈3例难治性肾病患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案一:周某,男,2岁,1985年12月26日初诊。全身浮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胆固醇8.9m...  相似文献   

6.
临证偶得     
一、胸痹宜以通阳散结为主胸痹是以胸痛为主证的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机主要为痰阻、气滞、血瘀,导致血行不畅,阻遏胸阳,脉络涩滞,不通则痛。临床多为正虚邪实,虚实相兼,而以虚中夹实为主,常因过劳、寒冷、饱食、精神过度紧张而诱发。《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相似文献   

7.
临证偶得     
临证某些常见病和疑难重症,用常规方法治疗往往效果较差或缓慢,若采用变法治疗,则会收到较好疗效.而这些治疗方法,有的是从个案治疗经验中总结出来,或是从偶然治验中得到启示.笔者现将在偶然治验中的几则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左慈丸出自清代名医陈修园《时方妙用》,由熟地80克山萸肉40克山药40克茯苓30克丹皮30克五味子30克麦冬30克龟板30克元参30克泽泻30克磁石80克组成。制法:共为细末,炼密丸,每丸重9克。每服一丸,日二次。该方主治肾虚性耳聋,还可治潮热、盗汗、肺结核、遗精等。余在临床实践中偶然发现,尚可治肾虚性哮喘和老年性白内障。今举二例如。  相似文献   

9.
药烦,系服泻药所致“下咽少顷,额上汗出,发根搔痒,……手足厥冷,甚则搌战心烦,坐卧不安,如狂之状”的特殊证候群。根据《温疫论》中的记载,可用“姜汤”治疗。我们用此法治疗两例,报道如下。案一,吴××,女,38岁。84年10月6日入院。因“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二天,症见:发热口干,左胁疼痛,脘腹胀满,按之痛甚,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苔黄厚而燥,脉沉滑数。此为热入阳明,燥结成实。治以通里攻下,峻泻热结。方用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 生大黄12克(后下),芒硝、厚朴、枳壳、黄芩、胡黄连、炒元胡各10克,柴胡、赤白芍各12克,广木香6克,蒲公英30克。  相似文献   

10.
杨海霞 《光明中医》2007,22(3):60-61
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国医之精髓也;辨虚实,别阴阳,理、法、方、药,一气呵成,方可祛疾起疴矣.然医理玄妙,博大精深,医道深奥,变化无穷.临证之际,每每可见投桃报李、同曲异功之例,遣方用药,虽合乎法度,收功建树,却出人意料,此变治之属也.其辨治精要,尚需推敲,收录数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肺心病属中医肺胀范畴。我们用生大黄治疗肺心病偶有所得,兹报道如下:患者刘××,女,56岁,教师,住院号11504,X 线号12,351。主因间断咳嗽21年,心悸气喘11年,加重7天,于1985年11月7日,以肺胀收入院。患者咳嗽,咯自痰,喘息不得卧,伴面色紫黯,爪甲青紫,心悸、腹胀、纳差,双下肢浮肿、溲少、便干。舌胖紫黯,舌下静脉粗大,苔白少津,脉滑数。查:心率100次/分,血压110/90毫米汞柱,心电图:  相似文献   

12.
刘树农老师,年已八十五岁高龄。博览群书,精研历代医籍,素有“中医活词典”美称。且辨证精邃,思路开阔,在临证中又能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不泥古说,而创新意。他不为“初病在气,久病入血”的传统思想所囿,认为病之初始也有在血分者,因而长于用活血化瘀法,而以其他疗法渗入其中。这种独特的治疗经验,常能临床上应手取效。下录三例,为随师临证偶得,虽不能全面总结刘老师经验,但从侧面反映了刘老的风格和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将《金匮要略》运用于临床务必掌握2条:一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要辨证,亦要辨病,二者不可偏废;二是师古而不泥古,只能师其法,而不能泥其方,应灵活变通。如能掌握以上2点,在临床上就能得心应用,时有奇效。研读和运用其他古代医典方书,理应同此。现将“虚热肺痿证”、“阴虚肝着证”2则病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法是针对“瘀血”证而设的。而“瘀血”始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中,首先提出来,并且描述了瘀血的几种主要症状和脉象,他对瘀血的辨证治疗及理论经验有些一直沿用至今,他所制定的“桃仁承气汤”,“下瘀血汤”,“抵当汤”等,为后世应用活血化瘀法树立了典范。清代名医叶天士倡导“通络”之说。善于应用如:蜣螂、土鳖、水蛭等虫类逐瘀药;晚清名医王清任对活血化瘀法应用贡献更大。他继承前人成就并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正>扶阳法是扶助补益阳气,治疗阳气虚弱或阴寒所致病证的方法。笔者用扶阳法治疗各种疾病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慢性腹泻张某,男,77岁,2010年12日诊。腹痛、腹泻1年余,每日腹泻3~4次,大便稀溏,腹部隐痛,形寒肢冷,腰酸膝软,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迟。大便培养为无致病菌生长。证属脾肾阳虚。治以扶阳散寒,温肾补脾,止泻。方用附桂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笔者在不同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凡遇有阴虚证者,皆用滋阴法治疗,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赵瑞占  杨荣利  董淑兰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69-1170
纵观脾胃学说发展,以李杲代表作《脾胃论》问世为标志,诸多医家论及脾胃,多重在生发脾胃阳气,而少论及脾胃之阴.笔者认为:脾胃毕竟是一脏一腑,其生理病理特点有别,临床表现、治疗法则等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一、汗法:即发汗解表,祛除外邪的治疗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辛温解表法:适用于表寒证。代表方有:表寒实证用麻黄汤、荆防败毒散、香苏散;表寒虚证用桂枝汤、人参败毒散、参苏饮、玉屏风散、再造散。辛凉解表法:适用于表热证。代表方有:表热实证用银翘散、桑菊饮。表热虚证用加减蒇蕤汤、七味葱白汤。若表证兼阳虚用麻附细辛汤;表证兼血虚用当归四逆汤;表证兼气虚用新加汤;表证兼里实用桂枝大黄汤、厚朴七物汤。汗法禁忌:酒客、咽喉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