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正结直肠癌病人行双腔肠造口临床上很少见。常因结直肠癌初次手术治疗病人行肠造口手术之后发生早期肠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时急诊再次手术而行临时性肠造口以解决大便分流。经过3个月~6个月后病人身体体质恢复、肠吻合口愈合,将行临时性肠造口还纳术~([1-2])。临时性肠造口还纳前需要对临时性肠造口的远端肠袢进行清洁灌肠,排空肠道内的粪便,以  相似文献   

2.
卢春燕  印义琼  文曰  陈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16-1217
目的探讨早期将开塞露注入造瘘口对肠造瘘术后患者造口排气、排便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外科常规护理外,于术后24h、36h予以开塞露两支注入造瘘口,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造口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开塞露注入造瘘口能促进患者造口早排气、排便,加速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术后口服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及粪便分泌型免疫球蛋A(Sig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Miles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化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胶囊),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术后第一次排便、术后1个月收集两组患者的新鲜大便,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的改变及粪便SIgA含量。结果术后第一次排便及术后1月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肠道菌群与手术前相比,基本恢复(P0.05)。术前及术后第一次排便,两组患者粪便中的SIg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个月,观察组粪便SIg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低于术前水平。结论直肠癌Miles手术后口服微生态制剂可有效纠正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通过升高粪便SIgA含量恢复肠道屏障功能和局部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灌洗减少直肠癌行肠结肠造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把纳入本研究的88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3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按直肠癌病人术后外科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术后3d开始结肠造口灌洗.结果 实验组有排便感知的时间及有规律排便的时间提前(P<0.01);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结肠造口灌洗可明显减少直肠癌行结肠造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结肠造口灌洗对直肠癌行结肠造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霞  方文  吴霞 《现代护理》2008,14(2):271-272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灌洗减少直肠癌行肠结肠造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把纳入本研究的88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3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按直肠癌病人术后外科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术后3 d开始结肠造口灌洗。结果实验组有排便感知的时间及有规律排便的时间提前(P〈0.01);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结肠造口灌洗可明显减少直肠癌行结肠造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大黄脐疗对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15 d开始给予生大黄脐疗,共30 d.比较2组术后3个月的结肠造口功能及排便规律情况.结果 2组患者人工肛门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排便规律形成19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例.结论 生大黄脐疗能有效地改善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的功能,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排便规律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直肠癌Miles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 择120例直肠癌Miles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造口开放时间、定时排便形成时间以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直肠癌Miles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教育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质化护理模式在直肠癌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6例直肠癌行Miles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同质化健康教育。对比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程度及造口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造口评估、造口用具选择、造口护理步骤和并发症评估相关知识掌握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对直肠癌行Miles术治疗患者开展同质化护理,能进一步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造口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56岁,以"拟行直肠癌造瘘口还纳术"入院。3个月前因直肠癌行Dixon术加横结肠造瘘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腹痛腹胀,造瘘口排便正常。查体:直肠前壁可扪及1.0cm×1.0cm大小的结节,质硬,位置较固定,其余部位直肠黏膜光滑,未触及肿块。生化检查:CEA0.96ng/ml。经直肠超声检查示:直肠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近五年的恶性肿瘤患者中10.9%为结直肠癌,其发病率仅低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1]。自1908年Miles提出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以来,至今APR仍为治疗低位性直肠癌的标准术式[2]。患者腹壁肠造口后排泄物需通过造口排出体外,改变了正常生理排便途径,出现排便无控制意识、排便次数增加、排便无规律等现象,造口周围皮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3-4]。有文献报道,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排便管理能力处于  相似文献   

11.
朱彦迪  汤雅琴   《护理与康复》2018,17(9):106-107
正直肠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日益增高。其中,低位直肠癌占比可达80%~([1])。临床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方法为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即Miles术,该术式在患者腹部形成一个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排便通过肠造口完成。肠造口作为人工构建的器官,改变了正常的消化道构造,改变了传统的排便模式,使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变化。调查显示,我国造口患者对造口的适应度明显低于美国、意大利、波兰、韩国  相似文献   

12.
<正>肠造口又称腹壁人工肛门,是外科临床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1]。肠造口手术改变了正常排便途径,使粪便不能随意控制排出,增加了感染机会,同时给患者带来不适感。灌肠是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是进行各种检查、手术前清洁肠道、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异味的方法[2]。而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灌肠对象有正常肛门患者和人工肛门患者。人工肛门灌肠是将灌肠液经人工肛门灌入肠道,由于人工肛门无括约肌,属于开放性孔道,所以在  相似文献   

13.
总结76例临时性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全程化护理,主要包括吻合口护理、术前检查、造口周围皮肤护理、肛周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显示76例患者均于肠造口术后3~6个月完成造口还纳术,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佳。认为全程化护理可减少造口还纳术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肠造口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住院治疗肠造口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的上运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术后肠造口首次排便时间、卧床时间、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肠造口首次排便时间、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除总体健康、生理职能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聚焦解决模式对肠造口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提高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直肠癌Miles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择120例直肠癌Miles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造口开放时间、定时排便形成时间以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直肠癌Miles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教育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杨婕  李卡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65-2166
目的探讨肛门减压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科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162例患者随机纳入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切除肿瘤后直接行盆内吻合。实验组患者盆内吻合完毕后,经肛门置入一根减压管,并外接一次性引流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肛门排气时间、肛周皮肤受损病例及大便污染床单位次数。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2例,实验组患者未发生吻合口瘘。实验组及对照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3.21±12.23)h和(28.41±7.23)h;肛周受损患者分别为9例及24例;出现大便污染床单位次数分别为10例和38例,差异有显著意义(t=3.41,P=0.003;X2=6.857,P=0.009;X2=17.818,P=0.000)。结论肛门减压管应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方法简单,可行度高。不仅可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同时能减少大便对肛周皮肤的损害,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低位直肠癌术后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外二科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行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的患者共54例,按照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将5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其中研究组(n=27)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n=27)按常规措施进行围手术期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以及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口服或肠内营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主要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口服或肠内营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5. 93%,7/27)显著低于对照组(14. 81%,4/27),差异有显著性(χ2=4. 063,P=0. 0438)。结论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可以缩短低位直肠癌术后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8.
许桃红 《当代护士》2021,28(7):104-105
目的 通过探究提肛锻炼在回肠造口回纳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临时回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64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10 d左右开始行提肛锻炼,然后比较两组造口回纳后的排便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造口回纳后排便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排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提肛锻炼的方式对回肠造口回纳术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国肠造口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肠造口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由于手术改变了正常排便途径,术后不能随意控制粪便的排出,使患者的身心康复受到影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肠造口治疗师是帮助造口者恢复正常人生活的主要执行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制剂对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7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自然排便法,观察组采用自然排便法加口服益生菌制剂,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道菌群检测结果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肠道菌群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腹泻、腹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益生菌制剂可改善Miles手术患者术后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