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从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法问世以来,婴幼儿的输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在我们医务工作中,特别是对婴幼儿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头皮静脉穿刺占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小儿头皮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病儿活动、便于保温的优点而广为使用。现谈谈笔者在工作中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技术操作难点之一。婴幼儿四肢静脉细小,不合作,系血成功率低。通常采用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但技术复杂,危险性高。曾报导颈静脉穿刺导致呼吸停止及心跳、呼吸停止致死亡[1][2],股静脉穿刺采血致出血死亡等教训[3]我院儿科从1990年以来用短头皮针经头皮静脉采血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材料方法1·1用物5~5/头皮针一支,2ml或5ml注射器一支。1.2制作方法将小儿头皮针在距针栓10~15cm处,用消毒后剪刀剪断。将针头与塑料管分开,再将针头重新接在带针桂的塑料管末端,如果松动可将塑料管末端略牵拉,使…  相似文献   

3.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但能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又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方便用药和抢救。目前该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婴幼儿穿刺以头皮静脉为首选,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小儿头皮静脉具有较成人外周静脉直径小、呈网状分布、分支多、外观不明显、不易固定等特点,故小儿头皮静脉留置较成人静脉留置难度相对较大。现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送管法进行探讨,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0):4872-4873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中的一项基本功。由于3岁以下小儿的四肢静脉细小不明显,不易固定,易发生渗液、肿胀等。所以临床上3岁以下的小儿多选用头皮静脉穿刺。对婴幼儿、小儿输液,行头皮静脉穿刺具有操作、固定方便,不暴露患儿肢体,便于身体和四肢的活动等优点。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的成功率,这是值得大家探讨的。现将笔者从事急诊工作近20a与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分析日益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及预防保健工作。静脉采血是临床上一项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而婴幼儿由于静脉相对较细,且不配合,成了临床上静脉采血的难点。以往我们对婴幼儿都是采用注射器做股静脉穿刺采血,但由于操作难度大,成功率低,且家长难以接受,故近2年我科开展对婴幼儿试用真空负压头皮静脉采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200例头皮静脉采血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春菊  伍玉琴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2):1449-1450
目的:探索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的最佳途径。方法:对200例婴幼儿采取头皮静脉穿刺采血。结果:200例婴幼儿一次完成抽血率达97%,一次穿刺成功率98%,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头皮静脉采血,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抽血、输液或抢救一次进行,既减轻患儿的痛苦,益于保暖,又有利于婴幼儿保护血管,减少感染机会及穿刺后易于压迫止血,避免穿刺后形成的血肿,为抢救危重婴幼儿的生命赢取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改良输液头皮针在婴幼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肥胖由于四肢短,皮下脂肪疏松,前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显露不明显,故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常选用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等部位。其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不易被家长所接受;且由于小儿哭闹挣扎等原因易导致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同时出血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也不易采用股静脉和颈外静脉等部位采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将静脉输液头皮针进行改良,并选择头皮和四肢小静脉采血法.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我科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应用改良后的静脉输液头皮针对60例不易进行股静脉和颈外静脉采血的患儿进行头皮和四肢小静脉采血,取得满意效果,成功率高,无任何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是救治儿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 ,因输液器管腔小 ,管壁较硬 ,常出现静脉穿刺时不易见到回血或回血量少而造成刺破静脉 ,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尤其是婴幼儿、脱水、休克病儿更是如此。为克服上述弊端 ,提出改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运用“高调夹管法”对婴幼儿头皮静脉进行穿刺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并与常规静脉穿刺法各200次对照 ,经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经验 ,收到了较好效果 ,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作一介绍。材料与方法1、材料除一般静脉穿刺输液用物外 ,另加…  相似文献   

9.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婴幼儿在诊疗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广大护理工作者,尤其儿科、妇产科和急救中心护士应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在临床实践中,在实施头皮静脉穿刺时遇到的问题并不少,绝大多数穿刺不能一次成功,有的多达10余次,不能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耽误了病儿的诊治或抢救,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死亡。通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本人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0.
颈外静脉采血发生意外1例212002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龚雪萍采集小儿血液标本时,常选用时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抽血。颈外静脉因其行径表浅,位置较恒定,易于穿刺[1]。因此,临床上常用于采集3岁以下婴幼儿及肥胖儿童的血液标本[2].由于颈部的...  相似文献   

11.
杨敏毅 《全科护理》2008,(20):2799-2799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静脉穿刺部住不易固定和小儿不配合等原因,易造成静脉留置针的扭曲、折叠甚至脱出,影响小儿的治疗。笔者利用弹力头帽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选择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器材,提高采集标本的合格率和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痫苦。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2009年1月住院需采集静脉皿的20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头皮采血针采血,对照纰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在采血量相同的情况下,记录每次采血成功和血标本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标本合格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头皮采血针行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简单易行,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但能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又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方便用药和抢救。目前该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1]。婴幼儿穿刺以头皮静脉为首选[2],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小儿头皮静脉具有较成人  相似文献   

14.
张占萍 《护理研究》2006,20(1):281-281
临床上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小儿哭闹厉害,针头易滑出血管外.导致穿刺失败.另外,小儿哭闹时头部出汗,造成胶布与头皮粘贴不紧或头发太长太多,不易粘贴,致使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可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针对此情况.自制了一种头皮针固定带,通过在我院儿科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静脉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但因婴幼儿血管细且不配合,而普通的头皮针由于硅胶过长,不能达到要求的采血量,给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采用改进头皮针应用于婴幼儿静脉采血,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临床静脉血采集方法的方便、有效及安全性,以减轻患儿痛苦、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我院小儿外科的148例住院患儿。分为观察组75例,应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头进行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73例应用直注射针头进行以上静脉穿刺。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安全性及患儿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69例,成功率92%;对照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55例,成功率7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采血方法均安全但患儿依从性观察组较对照组好。结论:应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头进行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安全、患儿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操作技术 ,是儿科最常见的治疗方法[1] 。穿刺时体位舒适 ,不影响其他诊疗和护理 ,便于保暖 ,最适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输液[2 ] 。但由于小儿血管细 ,且易哭闹 ,不合作 ,家长在旁边的关心又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加了无形的压力。所以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水平 ,是做好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8月进行静脉输液的12 2 6例患儿。其中男 664例 ,女 5 62例 ,年龄最小的 1d ,最大的 7岁。1.2 分组与穿刺方法  12 2 6例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小儿哭闹厉害,针头易滑出血管外,导致穿刺失败。另外,小儿哭闹时头部出汗,造成胶布与头皮粘贴不紧或头发太长太多,不易粘贴,致使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严重可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针对此情况,自制了一种头皮针固定带,通  相似文献   

19.
静脉采血是儿科工作最大的难点,一是患儿不配合,难以抽够所需的血量,另一方面是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多扎一针,针对这一观念,我科改进了采血方法,进行静脉采集血标本时,常选用的血管一般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股静脉由于位置较深,特别是有些肥胖儿在体表不易触摸到动脉波动,对股静脉位置判断不清,造成穿刺成功率低,而颈外静脉虽说在外表比较明显,但由于小儿爱动且容易哭闹,采血时容易穿破血管,使采血失败,造成颈部皮下血肿等并发症,自2006年2月以来,笔者针对患儿不配合、爱哭闹、易动等特点采血时改为在输液前用头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20.
头皮静脉是小儿输液最常选用的静脉,小儿头皮针的穿刺与固定技术也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高要求的技术操作。注射时,由于患儿哭闹不合作、出汗多、头发长等原因,常常使胶布固定不牢、松脱而致针头滑出血管外或针头脱落,增加了患儿痛苦,导致家属不满意,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浪费了材料,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小儿头皮固定圈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