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发生出血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甲状腺术后发生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发生残留腺体创面渗血22例(27.85%),血管结扎线脱落25例(31.65%),血管漏扎4例(5.06%),手术切开肌肉两端出血15例(18.99%),引流不畅13例(16.4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康复出院。结论:甲状腺术后发生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需要护士高度注意,加强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51例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术后创面出血的共12例,发生率为1.04%。包括术后颈前静脉出血者3例,甲状腺包块摘除术后甲状腺残面出血3例,颈前肌群出血4例,甲状腺上动脉出血1例,皮下血肿1例,所有病例经及时治疗处理或再手术止血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死亡。认为引起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血管结扎不牢固、漏扎出血血管、引流不畅、凝血功能障碍等。故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水平,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嘱患者减少颈部活动等,以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与最佳护理对策,以便于运用恰当的措施护理不同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降低出血导致的不良后果,使病人尽早康复。方法:对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04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出血原因及相应的最佳护理对策。结果:1048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生术后出血8例,发生率0.76%,因血管结扎线脱落出血3例,占术后出血病例的37.5%创面渗血4例,占50%;因漏扎出血血管至出血1例,占12.5%。其诱因为术后过度咳嗽、呕吐,颈部活动频繁,血压过高等。对于因血管结扎线脱落引起的活动性出血的病例,敞开引流术止血;对于创面渗血出血的病例进行压迫止血;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或加强护理均一期愈合,康复出院。结论:创面渗血、血管结扎线脱落、术后患者过度咳嗽、呕吐,颈部活动频繁,血压过高是甲状腺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及护理对策,并严密观察,精心护理,这样方可将术后出血的危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周围血管非常丰富,术后创面渗血是其常见并发症。甲状腺紧贴气管前,空间狭小,积血50mL即可造成气管紧迫症状,积血超过100mL可明显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因此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的意义在于尽早了解创面渗血情况,防止术后积血或积液压迫气管导致窒息。笔者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在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施行的各类甲状腺手术中有92例术后不放置引流,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2008年05月本院采用腺体一叶次全切除加局部结节切除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4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近期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46例,男8例,女38例,年龄16~75岁,病程2周~30年。临床表现:本组均因颈部肿大或肿块就诊,B超示有多发性甲状腺结节,排除甲亢及癌症患者。术前均行T3、T4及TSH检查,甲状腺较大者服用复方碘溶液,10滴/次,3次/d,10~15d后行手术治疗。患者肩颈垫高,头后仰,充分显露颈前部,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于胸骨切迹上2 cm沿皮纹做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向上方潜行游离皮瓣,缝扎颈前浅血管,切开颈阔肌,集束结扎切断颈前肌群,充分显露甲状腺,纵形切开甲状腺被膜,对结节数目相对较多且集中于腺体局部者行腺体一叶次全切除,同时对腺体另一叶结节数目相对较少且散在行局部结节切除,缝扎止血,缝扎时不可过深。腺叶次全切除创面下置细胶管引流,逐层缝闭切口。术中行冰冻检查除外甲状腺癌。结果:手术顺利,均未发生伤口感染、出血,术后无声嘶及呼吸困难等,未出现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和喉头水肿等并发症。本组均伤口一期愈合出院,随访1个月~3年,患者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脐带的处理方法很多,常用者有几种。一、双线结扎法:此法应用较早。用粗棉线在距脐轮1.5厘米处打外科结结扎第一道线,距第一道线1厘米处扎第二道线,于第二道线上0.5~1厘米处剪断。以碘酒、酒精涂擦断端,用无菌纱布包裹。以后每天更换脐带敷料,直至脱落。用此法残留端较长,干枯慢,脱落迟,需每日换敷料;如扎结不紧,渗血较多,感染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术后出血,压迫气管引起窒息,突然呼吸心跳骤停,是一严重的并发症。为了总结吸取教训,现将我们两院从1966年以来遇到3例,经急救复苏2例,死亡1例的治疗经过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3例患者一般情况见附表。患者复苏后经过切口处理、输液治疗,病情稍稳定后急送手术室再次手术止血,例1发现腺体右上动脉分支结扎线脱落,重新结扎上血,例2为残留腺体切面渗血,再将残留腺体切面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上下动静脉处理方法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795例甲状腺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390例,其中完全断扎甲状腺上下动静脉血管束207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甲旁低2例(2/207),永久性甲旁低0例(0/207);先结扎甲状腺上下动静脉血管束,缝合残留腺体及被膜后松开结扎线者18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甲旁低1例(1/183),永久性甲旁低0例(0/183)。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405例,其中完全断扎甲状腺上下动静脉血管束201例,术后暂时性甲旁低28例(28/201),永久性甲旁低2例(2/201);先结扎甲状腺上下动静脉血管束,缝合残留腺体及被膜后松开结扎线者204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甲旁低4例(4/204),永久性甲旁低0例(0/204)。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中两种处理血管的方法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两种处理血管的方法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先结扎后松开甲状腺上下动静脉较完全断扎上下动静脉对保证甲状旁腺的血供、防止及降低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晓燕  朱玲 《护理研究》2006,20(12):1071
甲状腺手术是颈部常见手术,因其特殊的部位术后伤口渗出液和组织液较多,给引流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传统的引流方法是在术侧气管旁置乳胶片引流,经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截口及皮肤切口端引出体表,最后用皮肤缝线缝扎乳胶片[1]。但乳胶引流片菲薄,易脱落,而且受切口挤压后引流不畅[2  相似文献   

10.
丁新德  高铭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55-135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大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介绍5例术中胆囊床大出血的诊疗过程。结果凝血障碍2例次,静脉大出血2例次,肝实质撕裂2例次,肝右动脉误伤1例次。创面填塞、通过静脉缝扎、肝组织缝合、肝右动脉结扎、输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等。4例止血成功、1例死于凝血障碍。结论凝血障碍、炎症改变、血管变异、  相似文献   

11.
李海燕  罗莎莉  林玲  王琳  董蔚 《护理研究》2005,19(9):794-795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探讨应用该闭合器后应引起注意的问题。[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通过股动脉造影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病人70例,对发生出血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后发生出血16例,出血与患高血压、大量吸烟以及围手术期应用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有关。[结论]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应用于高血压者要特别注意观察,术后应用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发生出血的几率增加,可延长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凝血因子Ⅺ缺乏症的诊治策略及母儿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凝血因子Ⅺ缺乏症患者11例,回顾性分析其诊疗策略及母儿转归.结果:11例患者中9例足月妊娠,另2例由于个人因素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均于术前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功能后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3.
芦迅达  冯志杰  纪晨光  尹凯歌  刘丽 《临床荟萃》2021,36(12):1087-1091
目的系统分析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且术后病理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共计281例。依据是否出现术后出血分为对照组及术后出血组。收集既往史、住院病历、病理结果、内镜报告等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术前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缺血性血管病、肿瘤部位、内镜下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是否合并溃疡、是否合并脉管癌栓、是否为整块切除、是否为完全切除、是否出现术后出血及术后出血时间等信息,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281例早期胃癌患者中共有16例发生术后出血(5.69%),出血时间为术后第1~9日。ESD术后24小时内出血8例(50.0%),48小时内出血10例(62.5%)。其中1例于术后48小时内连续出血2次,失血性休克1例,均于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OR值为0.051,95%CI 0.011~0.230,P<0.01)、手术时间≥2 h(OR值为0.048,95%CI 0.009~0.263,P<0.01)、合并溃疡(OR值为0.038,95%CI 0.007~0.193,P<0.01)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2 h、术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合并溃疡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啄木鸟刀在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中治疗病变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3月内镜下使用啄木鸟刀治疗消化道黏膜病变患者36例,部分联合热止血钳电凝血管,观察病变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器械更换频率。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SD治疗,手术时间15.0~62.0 min,平均39.8 min,手术成功率100%,术中12例大血管内镜下电凝成功,无出血。所有患者创面均未出现迟发性出血或穿孔。结论 ESD术中应用啄木鸟刀辅助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大血管出血的发生,在术中是安全有效的附件。手术器械更换频率降低,减少手术风险,从而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contains the results of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auses for an intensified bleeding in patients operated on the heart with artificial blood circulation. An affected hemostasis plasma chain, i.e. insufficiency of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due to hemodelution, hypofibrinogenemia etc., provoked the above disorder in 39% of patients with a higher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dditional reasons for the impaired hemostasis chain included: the "heparin-rebound" phenomenon (3.4%), activation of the secondary fibrinolysis (3.4%) an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0.14%). Finally, an undiagnosed inadequate surgical hemostasis provoked an intense bleeding in 19.5% of cases.  相似文献   

16.
背景: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令人关注,供肝切取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而移植中减少出血量和副损伤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目的:观察活体肝移植过程中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中心自2006-05/2010-10应用超吸刀结合氩气刀开展的26例活体肝移植,其中13例使用右半肝,9例使用左半肝,4例使用双供肝。活体供者年龄22~63岁。通过对供肝切取过程中的失血情况及供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观察,总结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进行供肝切除的优势。结果与结论:无供者死亡,且无供者因出血等原因而二次手术,仅有1例供者移植后出现胆瘘,充分引流后痊愈。右半供肝切取平均失血683mL,输血820mL,切除肝质量平均为530g。在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中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不仅可以缩短移植时间,减少移植损伤,同时也能够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联合应用超吸刀及氩气刀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供肝切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切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大出血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大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以术后出血量超过2500ml为大出血标准,对6例巨大肝脏肿瘤切除术后早期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性大出血患者采用纠正凝血功能紊乱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配合手术巩固止血。结果 以纠正凝血功能紊乱为主的综合治疗3例,均治愈;配合手术治疗3例,治愈2例,死亡1例。结论 肝脏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大出血重在预防,再次手术探查要慎重,手术时机要准确,以手术巩固止血和纠正凝血功能紊乱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如果只注重手术止血,常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分型在急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根据出血速度、量、急诊手术的顺序分为五型:急速型、持续型、间歇型、徐缓型和急速--止血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急速型短时出血量大,需急诊手术;持续型出血量多,持续时间长,常需连续输血;间歇型初始出血量不大,且止血3天后再次大量出血,常需输血及急诊手术治疗;徐缓型虽持续时间长,但出血量不多且逐日减少,有时需输血;急速--止血型出血较急,量较多,但一般48~72h不再出血,有时需输血、手术。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监测除沿用传统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外。出血型的分析对判断、预见病情发展及采取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是一种简便、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分析脊柱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术后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2年1~10月间行脊柱手术术后发生下肢DVT的31例患者,选择同期入选行脊柱手术但术后未发生DVT患者50例作为匹配对照,对比两组患者生物学特征、吸烟酗酒史、凝血状况、下肢血管状况、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临床处置等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求发生DVT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构成、是否患有糖尿病、术前凝血四项检查结果构成、术中是否输血、术中失血量构成、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 P<0.05)。(2) 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失血量多、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长与术后发生DVT具有统计学关联( P<0.05)。结论高龄、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长是脊柱手术术后并发DVT的独立高危因素,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采用物理抗凝治疗并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减少下肢DVT发生的必要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脾切除术中大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中脾切除术病人中强行分离脾周围粘连造成出血不止者10例,占41.7%(10/24)、盲目用手钝分离脾肾韧带造成大出血8例,占33.3%(8/24)、胃短血管撕裂3例,脾蒂过短,强行向外托出脾脏时用力过大撕裂脾蒂2例,脾蒂钳滑脱1例。经相应处理,本组无1例手术死亡。结论:脾切除术发生大出血时,原则上应先压迫控制出血并立即输血,然后将手术野作充分显露。根据出血的原因、部位在直视下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